导读:今年是毕天宇加入富国基金的第19个年头,也是他做基金经理的第16年。从业了那么长时间后,毕天宇依然保持着对投资极大的热情。乐观、好奇心、淡定是他身上显而易见的标签。在富国基金内部,大家都会尊称他“毕老师”,他也是富国足球队的“毕教练”。无论是投资,还是生活,大家的任何困惑都能从毕天宇身上找到答案。从业以来,毕天宇的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7.10%,期间经历过2007到2008年的大起大落、2011年的股债双杀、2015年下半年的三轮股灾、2018年的单边大熊市。(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1.8.23)
毕天宇认为,投资是一个“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过程,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导致投资的决策也不同。毕天宇一直强调,投资收益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既来自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也来自一个人的选择。最终,你内心相信什么,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要支付相应的“代价”。比如说,毕天宇在投资上选择均衡配置好赛道的方式,注定了他短期业绩不会排名特别靠前。再比如,毕天宇淡化择时,这意味着单边熊市里,他不会通过降低仓位来规避风险。甚至,毕天宇只要真正信任的管理层,就会选择一起经历企业成长的风风雨雨,而许多大牛股的波段,毕天宇大概率也不会去做。
毕天宇的投资框架高度概括在了16个字内:淡化择时、行业均衡、精选个股、长期投资。每一个部分都是毕天宇通过亲身经历市场变化真正感悟出来的。他一直强调:“你真的理解不理解,非常重要”。此外,不同阶段,对许多事物的理解也不同。就像他刚入行的时候,有人推荐了一本《如何选择成长股》,毕天宇在不同阶段看这本书,得到的反馈也不一样。
作为一名老基金经理,毕天宇的组合并不保守,他非常看重企业的长期成长性,把估值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是便宜,而是企业的长期成长。毕天宇的组合也“不老化”,天生具备好奇心的他,对新鲜事物都保持开放的态度。他也很看重来自内部研究员的推荐,强调把研究员的认知更高效进行转化。
过了50岁之后,毕天宇依然保持着入行第一天的初心,但也比过去更加成熟。他懂得通过“放下”排解投资的压力,永远对未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也更理解投资和基金经理这个职业的本质,同时在强大富国基金投研平台的支持下,以及打磨十几年稳定的成熟框架下,努力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
和毕天宇交流,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他有无数个故事和我们分享。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感受到毕天宇对于投资这份职业的热爱,这种热爱在经历了20多年市场的淬炼后,显得尤为珍贵。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毕天宇的投资“金句”:
1. 我享受这样一个和世界交互,同时又认识自己的过程,收益率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
2. 一年能翻倍的未必是好股票,三年翻倍的一定是好股票,我要的是那种真正能站得住的好股票
3. 我喜欢把一个公司看准了以后,就慢慢买,这个公司跌下来,我就不断买
4. 落实到今天的投资框架,就16个字:淡化择时、行业均衡、精选个股、长期投资
5. 我的组合偏成长,偏进攻,比较看重PEG中的G(增长),不追求PE(估值)
6. 每个公司在不同阶段,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且今天的主要矛盾会成为未来的次要矛盾,每个阶段主要矛盾不同,呈现一个演进的过程
7. 我也相信均值回归的规律,在一条向上的斜率中,股价是有均值回归的特点,也就是涨多了跌,跌多了涨
8. 许多牛股在大涨前,都要熬很长时间
9. 我不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但是现在去追高(热门板块)未来肯定要跌
10. 从我自己的角度看,基金经理背后对应很多持有人,所以我不会拿持有人的钱去赌赛道
11. 我们遇到不顺的事情,一定是你抱着那个东西,外界并没有给你压力。懂得放下,就能排解压力
投资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
朱昂:您做了那么多年投资,能否谈谈您是如何看待投资的?
 毕天宇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我怎么看投资的”。我曾经在内部培训写过一个PPT《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这本书是资中筠写的中美关系问题,我把这本书的标题取出来。大家都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过去的认知和未来的认知。我今年已经过了50岁,到了真正了解自己是谁的年纪。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是伴随人一生的目标。投资,给了我一个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我开始明白,同样一个事物,如果角度不同、过往的经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就像那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给了我看待中美关系的另一个角度,让我豁然开朗。
我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学校布置的奥数题是解XY。我一看,就能解出来。那是因为我们站的知识高度很高,小孩子是看不懂的。认识世界,是很有意思的过程。就像我在山沟长大,那是我出生的地方,许多人不理解。
认识自己,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人通过和世界交互得到的不同反馈,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有些人觉得世界对他不好,也有些人觉得世界对他很好。我有一次踢球,下巴被撞了一下,受伤很严重。那件事情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状态是有顶的。
总结来说,我觉得投资就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许多人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但这只是一个结果。作为我个人来说,享受这样一个和世界交互,同时又认识自己的过程,收益率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
朱昂:作为一名基金行业的长跑者,您的投资目标是什么?
 毕天宇 如果用一个量化的投资目标,我希望实现5年翻倍。五年翻倍这个目标看似容易,其实要实现是很难的。
这就牵涉到我对好股票的看法,一年能翻倍的未必是好股票,三年翻倍的一定是好股票,我要的是那种真正能站得住的好股票。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形成自洽的框架
朱昂:在那么多年的从业经历中,能否谈谈您投资框架的迭代和进化?
 毕天宇 我的投资框架最初就是均衡投资、精选个股。但是一开始做投资,对这个方法未必真的理解,一直到今天,会有不同的理解。记得我刚做投资,看的一本书是菲利普·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这本书在不同阶段看,感觉也不一样。
第一个是对不择时的理解。我刚来富国基金的时候,就有不择时的传统。我一上来做投资,也秉承了这个传统。记得2007年4月底我发了一个规模60多亿的基金。刚建仓之后,就涨到了1.2元,马上实行大比例分红规模下来后,每天不断有钱进来,规模最高达140亿规模,放到今天也是很大体量的规模。回头看,自己未必有能力在那个时点驾驭那么大的规模。
到了2008年,市场就开始大跌。这时候我手里拿着一堆大股票根本卖不出来。到了2008年9月末,仓位降到了70%左右。来到2009年春节之后,看到了天量的信贷数据,市场开始大反弹,这时候仓位没加回来就很伤了。我一直到后面,才被动地把仓位加回来。这段经历让我体会到择时是一个风险很高的事情。所以在我的投资框架中,我第一条就是“淡化择时”,从那时起我放弃了择时这个武器。
第二个是对均衡的理解。最初我们对均衡的理解是,按照沪深300权重做行业配置,然后再精选个股,就有点变成了一种指数增强的方法。这个方法在某些年份表现还不错,但是到了2013年之后,就不太行了。从2013年开始,市场的主赛道是创业板。创业板的公司,按照我们传统的PE估值方法,肯定无法理解。既然要突破自己的原有框架,就要交学费。我当时也研究了很多这样的股票,到了2015年开始往创业板那边靠。那一年我的业绩还行,但许多公司也并没有真正理解。但我在那之后,逐渐理解了均衡。均衡不是指数增强,而是要优选不同的好赛道。
我的均衡是优选赛道的均衡,但不赌风格,不赌方向。今年的市场很极致,天上就一个“太阳”:新能源。在我的组合中,消费、TMT、制造、医药四大赛道都有。优选赛道的好处是,能够把握时代的脉络。这才是真正的均衡,而不是锁定指数。
还有一点是对组合流动性管理的重视。我的组合一定要保留一部分流动性。有时候流动性并非现金,而是一些银行股或者交易量比较大的好股票。
另外,过去交的学费,都是有价值的。2018年的市场是全年单边下跌。许多人跌到10月扛不住开始减仓了。我因为有2008年的教训,这一年没有减仓,市场也在2018年12月见底。由于我仓位一直比较高,2019年一季度业绩就比较好。
在精选个股上,我希望找到3年翻倍的好公司。过往的数据都证明,只有拿得长才能赚大钱。我喜欢把一个公司看准了以后,就慢慢买。这个公司跌下来,我就不断买。开玩笑说,经常有同事给我推荐股票,我跌下来慢慢买,最后发现大家都跑了,就我一个人在里面。我想说的是,一旦认准了一个好公司,我就会用比较长的时间买入和等待。从结果上能看到,我的换手率属于比较低的。
最终落实到今天的投资框架,就16个字:淡化择时、行业均衡、精选个股、长期投资。这个投资框架,未来不太会改变。我把大部分投资的武器都放弃了,包括择时、选行业赛道等,我的武器就是选股。那么你的武器快不快,决定了组合的长期收益率。对于个股的理解,必须跟得上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不错的长期收益。或者把内部研究员的推荐更好的转化。
企业的价值来自成长性
朱昂:您的行业配置比较均衡,在均衡的基础上,如何保持组合的进攻性?
 毕天宇 我的组合偏成长,偏进攻,比较看重PEG中的G(增长),不追求PE(估值)。优选行业赛道的时候,要选得准才有弹性。选对了行业后,还要优选里面的公司才行。就像今年,我在医药行业中选对了好几个牛股,也有一些进攻性不足的公司。CXO的那几家公司,每一个表现也是不同的。
我的组合会做适度偏离,但偏离不会过度,偏离过度就要想清楚自己是否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我可以告诉你,当你感觉最好,信心最足的时候,大概率是长期要赔钱的时候,过往历史都是这么证明的。当我过于自信的时候,我的均衡理念就会把我拉回来。
当然,组合要有进攻性,最重要的是要有几个牛股。组合里面一个牛股也没有,表现也不会太好。我现在的组合集中度和之前相比,更加分散了。这也是来自2018年的反思,那一年我跌得比市场平均更多,就是因为有几个重仓股那一年跌太惨了。那一年之后,我主动把重仓股的仓位降了下来。
朱昂:在选股层面,您见证了许多大牛股的起起落落,今天您会看重公司的哪些层面?
 毕天宇 每个公司在不同阶段,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且今天的主要矛盾会成为未来的次要矛盾,每个阶段主要矛盾不同,呈现一个演进的过程。比如说在一个公司市值比较小的时候,主要矛盾可能是一个大单品。到了100亿的市值,就要有一个战略方向。等公司到了10亿利润体量,300亿市值的时候,就需要一个特别优秀的管理层和更加狼性的团队。有些公司管理层不行,到了300亿市值即便利润增长,市值也长不大。
也有一些大牛股,长大以后跟不上时代了,也会被淘汰。有时候,也要相信命,每个公司到后面,都有各种的命。优秀的董事长很难找。我去调研公司的时候,对管理层的感知变得越来越重要。
朱昂:许多老基金经理都会越做越价值,越来越保守,为什么您依然那么看重成长?
 毕天宇 我一直偏好成长,组合的问题并不是进攻,而是防守。回头看,如果2018年熊市跌得少一些会更好。这可能和我性格比较乐观有关系,我总是喜欢去找有成长性的品种,选股成长第一,质量第二,如果成长性好,估值可以淡化。
大家一谈到价值投资,就想到低估值、低PB,我认为只有便宜的价格不是真正的价值。我认为的价值来自企业的成长性。我们做投资,一定是寻找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哪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成长主线。现在大家眼中的水电、高速公路都属于价值股,当年可都是高成长的公司。我觉得自己也是做价值投资,但是有成长性的价值投资。我更多希望企业市值的增长获取收益,而不是靠持续的分红。
另一方面,我也相信均值回归的规律,在一条向上的斜率中,股价是有均值回归的特点,也就是涨多了跌,跌多了涨。比如说我组合里面有一个周期成长股,我拿了很长时间,没想到去年能涨那么多,也没想到今年能调整这么大,这就是行业经营周期带来的均值回归,即便企业依然是处在向上成长的斜率。
牛股的成长是突破一个个坎
朱昂:能否分享1-2个有代表性的投资案例?
 毕天宇 七夕节的时候,我们公司录视频,我说要相信缘分,碰上就碰上了,然后能拿很长时间,只能是缘分了。有些牛股也是靠缘分碰上的。
这个公司是2010年的时候,我一个比较熟悉的卖方研究员推荐给我的。我当时看了一下,觉得公司确实挺不错的。买完之后一路暴跌,包括给我推荐这个股票在内的许多人都卖在了底部。
我那年12月和一个卖方分析师去调研,还参加了公司的经销商年度大会,判断公司的基本面都没问题。在我的投资中,也有止损机制,但我的止损是基本面止损,不会因为股价跌多了止损。在我眼中,好公司越跌越买,跌下来就是价值体现。
2019年开始,这个公司股价涨了很多,实现了戴维斯双击。
我和这个公司管理层也认识快10年了。这个公司虽然在一个不怎么样的行业,但是管理层都是很优秀的人。这么多年下来,公司经历了各种风雨,我一直选择对管理层的信任。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彼此建立了很高的信任度,这也是我把管理层放在很重要位置的原因。
这个公司的成长道路,也面临过好几次市值天花板。比如说,300亿市值就是公司一个巨大的坎,公司当时就遇到了2015年股灾。到了2018年,又是一个坎。这就是我开头说的人生哲理,一个人到了50岁还能不能踢球打比赛?如果可以,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公司也一样,要继续长大,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许多牛股在大涨前,都要熬很长时间。
很多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能否突破,都有自己的命。老板的格局、定力、各种因素等等。我的失败案例,并不是自己亏钱的股票,而是买过的大牛股最后没拿住。
朱昂:在组合管理上,除了均衡、优选赛道,您还有什么心得?
 毕天宇 我经常开玩笑说,涨多了跌,跌多了涨,均值回归是我对组合管理的一个心态。我买股票,入手一定要谨慎。很多股票我买的位置比较低,套不深。在组合管理上,用一种弱势心态。不要觉得自己有很强的认知优势或者信息优势,所以一定要在价格比较低的位置去买。
另一个是控制损失,如果损失控制不好,收益会打折。你涨得再多,跌个50%就没了。这些不是心得,都是经验教训。
市场从躺平到内卷
朱昂:如何看待过去几年市场生态发生的变化?
 毕天宇 第一个变化是钱,大家终于相信基金是能赚钱的,所以散户都把钱交给机构投资者了。第二个变化是从躺平到内卷,我在中报里面也写过。过去两年是躺平,钱都交给了基金,基金就买自己熟悉的股票,几千亿的资金怼到白酒里面。到了今年,就变成严重的内卷,大家都选择卷到新能源一个赛道里面去。市场在某些赛道,特别疯狂。这时候你怎么办?
我刚才讲了自己的框架,会坚守框架。我的组合有涨的也有跌的,只是跌多了我会买,涨多了我会卖,保持组合的平衡。这样,我的组合一定不会成为阶段性最突出的产品。这就是每个人选择的结果。我们要相信自己的选择,然后接受选择带来的结果。最怕的是,一开始不知道自己选择了什么。
现在的市场很极致,一定有一天会出现均值回归,什么时候发生我也不知道。我觉得自己就保持好平衡。芒格说过,我要知道自己死在哪里,然后就不去那个地方。我不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但是现在去追高未来肯定要跌。从历史规律看,连续几年市场涨了那么多,一定会出现熊市。许多老同志现在都很害怕,但我是谨慎,不悲观。
这个时代和之前不一样了。2007年的时候,大家没钱没基金,现在中国的资金是富裕的,长期利率不断下降,大家存钱在银行收益率越来越低。疫情让我理解了通货膨胀,大家现在买资产,目标就是要战胜通胀,这也是我的目标。
朱昂:相比于年轻的基金经理,您觉得老基金经理,有什么优势吗?
 毕天宇 年龄大肯定不是优势,如果年龄大是优势,社会都是老人主导,就不能进步了。在投资中,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过去的经验也会形成认知的障碍,我自己是希望突破“老”这个字,社会进步一定是新的。
朱昂:老基金经理通常会有组合老化的问题,您是如何解决的?
 毕天宇 你的思想一定要开放,否则会成为认知的障碍。如果你思想上做不到,那么实际行动也做不到。就像2007年我觉得没办法减仓是因为管理了上百亿规模,其实管理2个亿一样做不到,因为思想上没做到。
我一直告诉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反过来,好奇心是我重要的性格特征,什么二次元、盲盒我都去学习的。只是我真正认同一个公司,需要一段时间。
还有就是要相信内部的研究员,不同的研究员性格特征不同,和他们的磨合程度也不一样。富国基金的平台特别重要。我以前开玩笑说,一个人补课,提高分数,一堆人补课,提高分数线。但是我们的基金公司平台不一样,一堆人学习,大家的水平都能上去。
懂得放下,就能排解压力
朱昂:在您的投资生涯中,有什么飞跃点或者突变点吗?
 毕天宇 每一次危机的爆发,都对投资框架有所提升。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我明白投资不要择时,2015年的股灾,让我懂得要时刻保持组合的流动性。投资框架的定型和稳定,是在2016年底。之后的几年只是做一些小幅的修正。
每一个新上手的基金经理,都是很谨慎的,每一个股票买起来小心翼翼,都会做得不错。但是会买是学生,会卖才是师傅。等过了2-3年,基金经理的信心上来后,单一股票的持仓越来越重后,就要开始买单了。2007年我管理了100多亿,那时候能力并不具备管理那么大的规模,到了2008年就交学费了。
朱昂:您做了那么多年投资,如何看待基金经理这份职业?
 毕天宇 我觉得自己有两个幸运,一个是加入了基金行业,另一个是加入了富国基金。我记得刚入行的时候,还有一篇文章《基金黑幕》,那时候基金还是一个很小的行业,我在行业发展的初期有幸加入。我入行的时候,是看钢铁、有色、汽车的行业研究员,也是这些行业表现比较好的时候,就得到了这么一个机会来富国基金。富国基金很包容,对基金经理的考核维度很长期,这使得我能在这里工作那么多年。
从我自己的角度看,基金经理背后对应很多持有人,所以我不会拿持有人的钱去赌赛道。在2015年的时候,我见过一个老太太持有人,对方见到我很激动,买了我的产品拿了8年。做投资时间长了,我更多想到的是这种信托责任,所以觉得要对得起我的持有人。
基金经理这份职业,也代表了一个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向。现在大量的资金要找好资产,资产管理行业的空间很大,始终站在整个经济的风口浪尖,从这个角度看,对基金经理的要求也会很高。
朱昂:投资有许多不顺的时候,您如何排解压力?
 毕天宇 一个是锻炼身体,跑五公里就能排解压力了,不行就再跑五公里。
我再给你讲一个佛教的故事。一个小和尚在青春期,很烦恼,就去问老和尚怎么办?老和尚就抱了一棵树,小和尚问,师傅你怎么下不来?老和尚说,我下不来啊,你听懂了没有?然后小和尚说,你放开不就下来了嘛。
压力是一样的,是你抱着压力不是他抱着你。我们遇到不顺的事情,一定是你抱着那个东西,外界并没有给你压力。懂得放下,就能排解压力。
朱昂:您有没有总结过一些投资常识?
 毕天宇 前面也说过,涨多了跌,跌多了涨。股票要买在一个相对低位。那么什么是低位,每个人判断就不一样了。有些人觉得现在便宜,有些人觉得现在贵了。大家对价值的判断,决定了我们投资的Alpha来源。在理解价值的前提下,一定要买得便宜,不能太冲动。
朱昂:您觉得一个基金行业的长跑者,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毕天宇 首先,投资一定要乐观,我的性格也比较乐观。其次,投资也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折射。我到了50岁的时候,开始看一些佛教类的东西。佛教讲的四大皆空,并不是简单的无和空,所以我们要看到积极的一面。最后,是简单的性格。投资要做得简单,不要被其他事情干扰。我也会和研究员吵架,大家吵的是股票,不是这个人。一个人的生活也要简单,不要想太多,活得简单其实很难做到。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张东一 | 张  峰富国 |   峰农银汇理 | 张    锋 | 张汉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