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9年底,我们对李元博做过一次访谈,当时李元博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价值趋势投资框架(富国基金李元博:用价值趋势的框架进化,优化双击的机会池),这个框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科技股投资,帮助他拓展到不同行业的成长股。2020年过半,我们回访了李元博,听听他在今年的市场中有没有对框架进行一些迭代。
果然,李元博在投资框架中又增加了宏观因子,让这套框架能更好把握市场的估值波动。李元博告诉我们,新冠疫情的出现对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伴随着全球央行的流动性释放,许多公司的股价和基本面有一些脱钩。这就需要对整体市场的流动性有所理解。加入了宏观因子后,李元博的投资方法更加完善,适应性更强。这恰恰是一个优秀基金经理的品质:持续的进化能力。
我们认为李元博是一个非典型的成长股选手,他有一套自己的选股模型,偏好ROE从10%向20%改善的公司,这时候公司的盈利弹性是最大的。李元博不仅仅会在TMT和医药这类创新行业寻找成长股,也会在传统行业寻找成长股,这让他的覆盖面更广。工作中,李元博就像彼得.林奇说的“翻石头的人”,通过不断翻阅上市公司财报和公告,从中先筛选出符合其标准的公司进入股票池。
生活中的李元博热爱摇滚,曾经想组建自己的乐队。在休闲的时候,李元博会通过看书和电影来放松自己。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李元博的投资“金句”:
1、中国股市对宏观经济的映射还是挺紧密的,不同的经济环境下Beta不同。
2、我希望在任何宏观经济背景下,都能把投资做好,找到当下比较好的投资赛道。
3、我的投资框架和华尔街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的CANSLIM投资体系比较类似,属于价值趋势策略。
4、ROE从10%增长到20%这段,股票复合收益比ROE长期稳定在20%要好,最差的是ROE长期处于10%以下的企业。
5、我的投资框架是专注在价值趋势,用量化投资的因子来解释,会比较偏好动能(momentun)因子。
6、我喜欢胜率在50%以上,然后赔率能够看到大几十到一倍的公司。
7、可能相比绝大多数的成长股投资者,我对估值的容忍度没有那么高,我还是比较看重性价比的,如果一个公司的性价比不高,我就会调出组合。
8、投资框架的建立就是帮我扩大能力圈,能持续给持有人带来超额收益,而非只有科技股有行情的时候才能有好的收益率。
9、不是只有成长行业才有成长股,许多传统行业也有成长股,我的投资框架覆盖面会更广。
10、如果不做基金经理,我可能会去玩摇滚,组乐队。
适应不同宏观背景的价值趋势框架
朱昂: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投资的?
 李元博我做了很多年投资,发现一个好的投资方法需要和时代契合。中国股市对宏观经济的映射还是挺紧密的,不同的经济环境下Beta不同。我们看到,2017年一些业绩高增长的价值股,取得了很好的超额收益,回撤也特别小。但是在2013和2014年,这些价值股盈利增长也不错,但是股价表现就很差。所以好的投资,要把握当下的经济大时代,在时代的浪潮中做投资。
我希望在任何宏观经济背景下,都能把投资做好,找到当下比较好的投资赛道。所以我不会给自己贴行业标签,只看某几个细分领域。我认为一个好的基金经理,要能够把握当下的经济发展阶段,又能够穿越长期的周期,这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股票都会老化,但是组合不能老化,要有时代感。
朱昂:那么再讲讲你的投资框架吧?
 李元博我的投资框架和尔街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的CANSLIM投资体系比较类似,属于价值趋势策略。这个策略是把握一个企业处于价值增长的右侧阶段,这时候企业的ROE会处于一个提升状态。我通过研究发现,当一个企业ROE从10%增长到20%这段,股票复合收益比ROE长期稳定在20%要好,最差的是ROE长期处于10%以下的企业。如果企业ROE和外部成本差不多,那其实并不创造价值。
在这个框架里面,我希望选择ROE从10%到20%之间,处于盈利质量的上升通道,同时盈利也在高增长的企业。这个框架中,就能选出一些既有价值,又有盈利趋势的公司。能够兼顾质量和估值。过去我会过于看重估值,容易错失行情右侧的一些机会。特别是这两年的结构性行情,过于关注估值可能会影响收益率。
朱昂:ROE向上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李元博如果看到头部和腰部公司ROE指标都在向好,说明这个行业是有比较大的机会,可能是一个行业Beta的机会。比如说像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那个时候整个产业链表现的都很不错,大家的ROE和盈利增长都很好。那一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公司表现都很好。
2019年我看到TWS耳机的行业机会。一大批相关产业链的头部和腰部公司,ROE都处于向上的趋势。还有包括像大排量摩托车,我看到头部公司的ROE趋势比较好,但是二三线公司没有那么好,我会优先考虑龙头公司的投资价值。
这些都是我讲的价值趋势例子,关键是看这个价值趋势变化的方向。我是对于企业价值变化的拐点比较关注,比如利润表的变化,虽然相对滞后,但是最明确的。不同类型的公司,会有相关的领先指标,像白酒和游戏企业,就需要去看预收款指标。周期股,就要观察反映供需关系的指标。
通过流动性判断理解估值
朱昂:今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出现,科技股的波动很大,你的投资方法有什么迭代吗?
 李元博相比于过去的自下而上价值趋势策略,我今年又在框架中增加了宏观因子。最初当疫情发生的时候,我认为有些公司的盈利会受损,调整了一部分组合。然而随着流动性的释放,估值的上升抵消了盈利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我开始思考有没有一些宏观框架,来帮助我把握估值的定价。
事实上我们看到,全球大幅宽松的流动性很大程度解释了成长股的优异表现。所有股票的本质是现金流折现,对于成长股来说,更多盈利在远期兑现,那么利率水平下降后用现金流折现到今天的估值就能提升。
剔除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自上而下宏观层面影响估值的重要变量是流动性。那么怎么去看流动性呢?我是把社会融资指标和国债收益率结合起来看,单一指标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比如说2013年,当时社会融资额是比较好的,但是利率水平一直在往上走,对应的结果是成长股表现远超价值股。事实上,那一年流动性是比较充裕的,只是因为发了比较多的非标产品,导致资金的成本很贵。我们再看2018年,那一年利率水平是向下的,但是社会融资额出现了大幅收缩,对应全年是历史上第二大熊市,仅次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两个案例都说明,把社融指标和国债收益率水平结合起来看,会更加全面一些
个股选择看重性价比和动能
朱昂:你是如何进行个股选择的?
 李元博我的投资框架是专注在价值趋势,用量化投资的因子来解释,会比较偏好动能(momentun)因子。这个因子从美国股市长期历史的表现看,是能有比较长期的超额收益。
这背后的原因来自行为金融学。投资者对于好的基本面变好是预期不足的,对于差的基本面变化是预期过度的。比如说公司盈利超预期,股价即使涨了之后再追进去,也能在未来几个季度表现较好。
我的框架大致能筛选从三类股票:
第一类是盈利增速明显提升的,比如说之前是10%的增长,突然跳到30%增长,这种是我特别喜欢的。如果这种公司能维持下去,会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类是长期增速和ROE比较稳定的,这类公司大部分属于商业模式比较好,ROE增速都在20-30%之间。
第三类是ROE和增速相对较低的,在10%上下。这类公司我自己不是特别偏好。
从个股筛选的角度出发,第一类和第二类公司会被筛选到我的股票池,大概有100只左右。其中有一部分股票会做具体的模型和盈利预测,这里面重点公司我会自己做盈利预测,最终再精细化挑选后进入我的投资组合。
朱昂:那么你如何动态调整组合中的个股?
 李元博可能相比多数的成长股投资者,我对估值的容忍度没有那么高,我还是比较看重性价比的,如果一个公司的性价比不高,我就会调出组合。前面说过,我组合里面会有两类公司,一类是能够看到比较大的远期空间,商业模式特别好,竞争力很强的公司。比如一些软件和云服务企业。另一类是短期有爆发力,但是远期价值看不清楚的。对于第一类公司,我会有一个中短期维度的目标价和一个远期目标价;对于第二类公司,我只有中短期目标价。
一旦组合里面的个股到了中短期目标价,我就会进行调整。把已经到目标价的第一类公司公司降低一部分仓位,第二类公司我会全部卖掉换成性价比更好的公司。
朱昂:从目前来看,筛选出来符合你这个第一、第二类框架的这个票是在增多还是在减少?
 李元博现在来看,短期业绩有爆发性的公司在减少。今年我管理组合的表现还不错,主要原因就是此前挖掘的中短期业绩有爆发性公司,也逐步被市场发现。这一类公司目前已经比较稀缺了,导致组合里面商业模式比较好,看长期空间的公司占比在提高。
朱昂:你怎么看胜率和赔率这个问题?
 李元博胜率和赔率是投资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和许多人不同,我不太喜欢高胜率和低赔率的公司。这种公司基本上属于特别白,中短期空间也不大的公司。还有一种低胜率和高赔率特别黑的公司,我也不太喜欢。这种公司可能会研发一个新产品出来,或者拿到一个大客户,但是非常难验证。
我喜欢胜率在50%以上,然后赔率能够看到大几十到一倍的公司。之前有机构客户给我做过分析,发现我投资的胜率在60%以上。我希望在保证胜率的前提下,去寻找高赔率的公司。比如说,我现在发现一些精细化工企业的性价比超过传统的白马股了。
比科技股投资更全面的覆盖范围
朱昂:你觉得自己和偏科技成长的基金经理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李元博无论是从我的持仓还是投资框架,我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做科技股的基金经理。如同前面说的,投资框架的建立就是帮我扩大能力圈,能持续给持有人带来超额收益,而非只有科技股有行情的时候才能有好的收益率。
通过我今天的价值趋势方法,能筛选出来偏成长的股票多一些。像一些家电、地产等这些跟地产产业链和宏观经济相关度比较高的股票,也能在2017年被我这个框架选出来。但是地产行业从库存角度看,在2017年四季度见到高点后,一直周期向下,那么这几年就不会把他们选出来了。
所以这个框架,一定会偏向有成长性的公司。最好这些成长股也有宏观周期的叠加,帮助我从市场里面,找到有机会的Beta。
朱昂:所以你不仅仅关注TMT、医药这种高科技行业,也会关注像精细化工这类传统行业?
 李元博不是只有成长行业才有成长股,许多传统行业也有成长股,我的投资框架覆盖面会更广。我不希望给自己贴一个科技股投资者的标签,这一套价值趋势的投资框架,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我希望自己在不同风格的市场中,都能获得超额收益。
做“翻石头”的人
朱昂:你的覆盖面很广,有没有一些量化模型帮你自动筛选一批符合要求的公司进入股票池?
 李元博没有,我就是自己看公告和财报。都是自己一个个手动进行筛选的。
朱昂:彼得.林奇把自己定义为“翻石头”的人,一个个去翻每一块石头,你也是如此?
 李元博是的,其实这一块初步筛选占用的时间没有想象那么多,对于股票池公司深度研究和做盈利预测的时间占比更多。只是时间比较集中,会在季报的时候比较忙。
朱昂:在你的投资生涯中,有什么飞跃点或者突变点?
 李元博我觉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16年对我的影响比较大,那一年把之前不成熟的方法论推翻了,开始逐步构建今天的投资框架。2017年在框架中增加了盈利部分,2018年又增加了质量指标。到今年又把宏观指标丰富起来。整个投资框架的构建,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但是每一年都在进步。
热爱摇滚的好爸爸
朱昂:你平时如何提高自己?
 李元博我其实蛮喜欢看“点拾投资”的基金经理访谈,看别的基金经理做方法论分享,对我理解一些事情帮助挺大。平时通过和研究员以及上市公司的交流,对于行业理解也特别有帮助。
朱昂:如果不做基金经理,你会做什么?
 李元博如果不做基金经理,我可能会去玩摇滚,组乐队。我读书的时候就很喜欢摇滚,听了许多不同的摇滚乐。我喜欢打鼓,家里还买了一个电子鼓,一直没有时间练习。
我也喜欢做幼儿园老师。我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我觉得幼儿园老师对于孩子心智的成长、对于世界的理解、都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朱昂:平时你通过什么来放松压力?
 李元博我比较喜欢看书和看电影。我在没有孩子之前,一周会看1-2部电影。
朱昂:最近在看什么书?
 李元博我最近在看一本育儿的书《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这本书我看了两遍。
延伸阅读:
-end-
安  昀 | 鲍无可 | 曹  晋 | 曹文俊 | 陈璇淼 | 陈  媛
陈立秋 | 程  洲 | 崔  莹 | 董伟炜| 杜晓海 | 付  斌
费  逸 | 方钰涵 | 高兰君 | 刚登峰 | 葛  晨 | 顾耀强
光  磊 | 郭  敏 | 郭  锐 | 郭  堃 | 韩  冬 | 郝旭东
何  帅 | 洪  流 | 胡昕炜 | 胡鲁滨 | 胡宜斌 | 黄  峰
姜  诚 | 纪文静 | 匡  伟 | 劳杰男 |雷  鸣 | 李  琛
李德辉 | 李晓西 | 李晓星 | 李元博 | 李玉刚 | 李健伟
李佳存 | 李  巍 | 李晓星 | 梁  浩 | 梁  辉 | 梁  力
 |刘  辉 | 刘格菘 | 刘晓龙 | 陆  彬 | 陆政哲
陆  欣罗春蕾 | 吕越超 | 楼慧源 | 马  翔 | 潘  
蒲世林 | 齐  皓 | 祁   | 秦  毅 | 丘栋 | 邱  杰
饶  刚 | 石   | 沈  楠 | 史  伟 | 是星 | 孙  伟
汤  慧 | 王  俊 | 王  培 | 王   | 王延飞 |王宗
王克玉 | 翁启 | 吴  星 | 吴丰 | 伍  璇 | 谢振东
徐志敏 | 许   | 杨  栋 | 杨   | 杨  瑨 | 杨锐文
叶  展 | 于   | 袁  宜 | 袁   | 张东一 |  峰富国
张  峰
农银汇理 | 
张  锋 | 
张  晖 | 张  慧 | 张延
张迎军 | 张益 | 赵晓东 | 郑慧莲 | 郑  磊 | 郑巍
周应 | 朱   | 朱晓亮 | 左金保 | 赵   | 邹  曦
周   | 周雪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