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曾经有人问我,优秀的基金经理有什么特质?我当时的回答是“最重要的一个特质是热爱”。投资看似简单,只要会加减乘除就可以买卖股票,实际上需要持续对公司的研究和跟踪,要让自己保持与时俱进。基金经理看似一天只需要工作4个小时(A股每天的交易时间),实际上基金经理并不是交易员,而是对公司的深度研究者,他们几乎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则无法坚守。


毫无疑问,建信基金的王东杰就是这样一位发自内心热爱投资的基金经理。2008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他就加入了当时应届生最梦寐以求的金融企业:高盛(记得当年许多找工作的论坛上,都是把去高盛看做一个应届生的人生巅峰……)。然而,工作了4年后王东杰毅然决然放弃了当时这份让许多人羡慕的工作,加入建信基金,从一名研究员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基金经理。王东杰告诉我们,自己干了13年的投研,越做越喜欢。


王东杰也是我们访谈这么多的基金经理中,和我个人相似度最高的一个,或许他就是那个做了投资的我。我们曾经都是顶尖外资券商中最优秀的研究型销售,都保持写销售笔记的习惯,销售笔记都曾在公司内部被广泛传阅、学习。王东杰对许多事情的看法,也和我完全一样。比如说,他认为投资是认识世界,更是认识自己。他认为幸福的人生有两点很重要:将爱情和婚姻结合,将兴趣和事业结合。他认为价值投资就是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这些话,我都在之前和别人也说过。王东杰说,希望找到专注做一件事情的“管理层”。我想,如果点拾是一家上市公司,他应该会成为我的股东……

图表:建信大安全业绩表现
数据截止日期:2021.1.8;数据来源:基煜基金(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


王东杰有一个完整的投资框架,包括一个投资方法和两个交易纪律。投资方法用一句话概括:“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公司,买入并持有”。这里面包含两个元素:买入好公司,以及价格要合理。王东杰从赛道、核心竞争力、管理层三个方面筛选好公司。需要重视的是,王东杰的赛道和大家传统的理解不同,并非是“景气度”驱动的赛道,而是从生命周期、竞争格局和技术变革等角度挑选赛道。他聚焦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在交易纪律上,王东杰专注“主场作战”,在大量调研之后厘清自身的核心动态能力圈。并且当个股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动后,会进行负面清单的检查。
图表:建信大安全行业配置(申万一级行业,%)
数据来源:基煜基金(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


从组合特征看,由于行业的足够分散和较强的个股选择能力,王东杰所管理的产品业绩呈现了很强的
“创新高能力”
。我们一直认为,这是一个被持有人忽视的能力。
只有不断创新高的产品,才能给持有人更好的体验,让持有人将投资收益转化为持有人的收益。
此外,王东杰的持股周期很长,他对于每一个买入的公司,都是冲着“相伴成长”去的。


贯穿整个访谈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是,中国古典文化尤其兵法经典时不时蹦入脑海,融为一体。“军有所不击”,例如王东杰不做仓位选择、不赚博弈的钱,不猜心……我很喜欢历史大家徐倬云先生总结一生的一句话,“向内找,安顿自己。”成熟之后的王东杰渐入佳境,“2018年以前我一直在向外找,找了十年,2018年以后我向内找自己”。与之同。投资是认知世界,归根到底是认知自己,更好的投资会帮助发现更好的自己。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王东杰的投资“金句”:

1、我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热爱什么,而且做投资一定要在一家本土的资产管理机构。


2、我的投资框架是一个投资方法+两个交易纪律。投资方法如果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就是“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公司,买入并持有。”


3、我主要从三个要素找到优质公司:1)好的赛道;2)强大的核心竞争力;3)优秀并且专注的公司管理层。市场上四千家上市公司,我们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4、从赛道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我遵循“胜而求其战”的原则,寻找成长期和成熟期标的。


5、我比较喜欢常年专注在一个事业上不变的人。


6、我的第一个交易纪律是能力圈,我专注主场作战。


7、我不赚博弈的钱。所有的博弈,本质是一个猜心的游戏。


8、我认为最终公司的定价方法是一个:DCF模型定价。


9、我觉得人一生中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个是和你喜欢的人一起生活,另一个是做你喜欢的工作。
清华博士=》高盛机构销售=》建信基金投研
朱昂:先介绍一下你的从业经历吧?
 王东杰 
我是2008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毕业以后就进入了高盛的股票销售部。那一年因为金融危机,所以整个金融行业招人并不多,高盛当年资本市场部一共就招了5个内地应届生,其中看股票的只有两三个人。


我进入高盛之后,就开始写销售笔记,那时候写销售笔记的并不多。我会每周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对市场的感悟和理解,全部写成一个笔记发给客户。起初,写销售笔记的初衷是写给自己的,作为每周整理信息和自己思想的一种方式。慢慢的,我们整个北京区的销售都开始转我的销售笔记。直至我们伦敦的中国销售会把我的笔记翻译成英文,发给他们的海外客户。我在高盛做了四年,这四年中每周都会坚持写销售笔记,并成为当时在高盛有影响力的一个产品。


到了2012年,我觉得自己真正热爱的还是投资和研究,于是从高盛跳槽到了建信基金,放弃高盛较高的薪酬待遇,进入国内本土的公募基金。重新出发是有挑战的,但是我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热爱什么,而且做投资一定要在一家本土的资产管理机构, 本土机构能更加深刻理解国内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变化,同理,做投资也一定要密切跟踪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趋势,从时代中取势、与时代共同成长。


我从2015年开始做投资,至今有超过5年的基金管理经验,以及13年的投研工作经验。
从三个要素定义好公司
朱昂:能否谈谈你的投资框架?
 王东杰 我的投资框架是一个投资方法+两个交易纪律。投资方法如果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就是“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公司,买入并持有。”
这句话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买入优质公司,我的投资是基本面驱动;2)买入的价格要合理,我的投资是看重估值的。


市场上有不同的投资方法,界线也比较模糊。我认为大家的区别在于基本面和估值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比如说趋势投资者,可能不那么在意基本面和估值,更看重股价的动量。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可能更看重基本面的边际变化,对于估值有所淡化。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既要看基本面,又要看估值。在价值风格中,又分为深度价值和价值成长,区别在于对估值的容忍度。
我的投资主要是价值成长风格。

我先谈谈如何定义优质公司。
我主要从三个要素找到优质公司:1)好的赛道;2)强大的核心竞争力;3)优秀并且专注的公司管理层。

朱昂:你把优质公司的定义分为三个要素,那么先谈谈你如何找到好赛道吧?
 王东杰 
什么是好的赛道?
我首先从生命周期看赛道,将一条长期赛道分为四个生命阶段: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我主要投资一条赛道的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
处于衰退期的赛道很可能是价值“毁灭”阶段,容易产生价值陷阱。而萌芽期的赛道风险收益比对于公募基金产品并不合适,体现出低胜率和高回报的特征,更适合一级市场的投资。比如说有10个投资机会,其中8个最后失败了,但是有2个能赚10倍,如果在一级市场投资,最终组合的收益率或许还不错。但是公募基金行业由于有10%的最大仓位限制,基金经理是难以在单笔投资上赚到10倍的净值收益,一旦超过10%的持仓就必须卖出。
从赛道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我遵循“胜而求其战”的原则,寻找成长期和成熟期标的。


其次,我还非常关注这条赛道的行业竞争格局。竞争格局决定了整个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的稳定性。
我希望看到比较清晰的行业竞争格局,这也是“胜而求其战”的一种体现。
如果一个行业竞争格局不清晰,大家天天打价格战,这样最终行业的玩家都赚不到钱。


总结来说,在赛道判断上我遵循“胜而求其战”的思维:尽量买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赛道,并力图洞察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朱昂:我们再谈谈你是如何把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王东杰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护城河,我偏好三种类型的护城河:


第一类,别人做不了,只有我能做,背后来自企业的独特资源。
比如牌照壁垒、技术壁垒、资源壁垒等。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免税龙头,在公司发展初期的时候,就享受到了独特的免税牌照优势。


第二类,别人能做,我也能做,但我能够卖得更贵。
这一类在品牌消费品中很多,品牌一旦赢得了消费者信赖,能获得很长时间的溢价。比如说耐克篮球鞋,就能比普通的篮球鞋卖得贵,即便做工和材料可能差异不大,但用户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


第三类,别人能做,我也能做,但是我的成本比别人低。
这一类护城河通常来自规模效应或者优秀的工艺管控能力,在制造业中比较多。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一批优秀的制造业出海,成本比海外竞争对手低,定价就定在别人的成本线上,导致全球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国内企业“占领”。比如我之前投资过一家做轮胎模具的公司,就赢在规模效应和管控能力,成本优势很明显。
朱昂:那么优质公司定义的最后一个要素,你如何判断靠谱的管理层?
 王东杰 
这一点和你不断聊优秀的基金经理类似,我们选公司最核心的也是跟管理层不断沟通,感受对方的价值观、战略眼光、以及执行力。


我看一个管理层,要有历史业绩证明自己,更要看他们引领的企业价值观。我在清华大学读了九年书,属于典型的清华理工男,做事情比较踏实,专注在能力圈,相信天道勤酬,看重专注力。


A股有许多管理层喜欢跨界,有时候追一些热点,甚至做一些资本运作。这一类的管理层并不是我所喜欢的,我基本上会直接规避这一类的企业。
我比较喜欢常年专注在一个事业上不变的人。

在管理层这个维度,我也会关注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有些公司的管理层很优秀,但是治理结构有风险,导致管理层的利益和股东利益并不一致。这种公司我一般也不会去做投资。我喜欢优秀的管理层,而且利益和股东在一条船上。
研究公司是“谈恋爱”,持有公司是“相伴成长”
朱昂:关于管理层,我想再追问一句,看人其实是很难的,你如何提高对人判断的胜率?
 王东杰 
和管理层沟通的时候,我一般会了解和分析这个公司的历史,这点也和你研究基金经理一样,先要看这个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他是怎么做的。我会去了解公司在创业的过程中,管理层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分岔路口,管理层在分岔路口做了哪些选择。我也会去了解,公司一路走来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是不是在踏实做事。


我发现,研究一家公司和持有一家公司,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是一种不同的心态。
有时候,我们在研究一家公司的时候,觉得这个管理层挺靠谱的,过去也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但是买入持有后心态会有所变化。
这就像你和一个人谈恋爱的时候是一种心态,和一个人相伴成长后又会变成另一种心态。
当你持有一家公司很长时间后,会更加了解这个公司,也许确实会看到一些过去忽视的环节。


举个例子,我曾经买过一家某细分领域龙头。之前和老板接触的时候确实感觉很不错,老板是工程师出身,交流中也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这家公司处在一个很不错的赛道,各方面都符合我的投资框架,也等到了一个合理的价格。然而买入持有之后,发现老板会做一些资本运作,导致他的动作会有些“变形”。我还发现,这个老板会在上市公司内孵化一些项目,然后试图用很低的价格去剥离。当我发现这些问题后,就坚决把公司卖掉了。


类似的例子其实不少,有不少公司挺可惜的,明明在一个很好的赛道,商业模式也不错,可惜管理层做了很多关联交易。仔细研究公司会发现,他们里面的账很乱,本质上是实控人的价值观问题。这种公司一旦发现,我会坚决卖掉。


我想说的是,在买入一个公司之前,我们会尽量研究更深入一些,也多做一些尽调。但是很多时候在买入之前和持有之后感觉会不同。这里面有人性的成分。
要真正持有几年之后,才能很清楚知道这个公司的管理层怎么样,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朱昂:从这三个维度进行筛选后,能够进入你股票池的优质公司其实并不多?
 王东杰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我通过这三个维度进行筛选后,基本上也只有100多家公司能够进入我的股票池,这些公司都是我平时重点关注和跟踪的。
当然,今天我们资本市场的“弱水”已经不止三千了,现在已经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了。


后面一部分就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这里的关键词是合理,而不是便宜。一般情况下,优质的公司不会有很便宜的价格。我只要求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好公司,然后买入并持有,这就构成了我最核心的投资方法。
朱昂:你前面提到上市公司已经4000多家了,那么你如何高效率的做筛选呢,毕竟如果一个个“翻石头”,确实也是一个工作量很大的事情?
 王东杰 这里分为存量的公司和增量的公司两个部分。对于存量的公司,我毕竟也入行13年了,基本上哪些是好公司,哪些是行业龙头,哪些公司有潜力,内心都大致有一个判断。对于新上市的增量公司,我会先去做财务报表的筛选,看这家公司的历史ROE在什么水平、现金流怎么样、收入增速是什么情况。从财务报表能理解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
两个交易纪律:专注能力圈,止损复检
朱昂:你的投资框架中,还有两个交易纪律,能否具体谈谈?
 王东杰 
我们把投资的结果简化到两个变量,就是收益和概率。这里面有赚钱的投资,也有亏损的投资。
通过交易纪律,我尽量提高我的投资胜率,减少亏损的投资数量,特别要避免巨额亏损的风险。

我的第一个交易纪律是能力圈,我专注主场作战。
在我从业的13年时间中,最初的10年我更多在拓展能力圈,看不同的行业和公司,理解不同的商业模式。过去3年,我更多在向内求索,不断看自己,辨别哪些是自己真正懂的,哪些是不懂的。


一个人要做好投资,需要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部分其实是最难的。在投资生涯中,我比较大的突破来自更清晰客观的认识了自己,把能力圈划清楚以后,就可以提高投资的胜率。


从我过去五年的投资范围看,基本上集中在制造业、品牌消费品、科技中的软件、以及金融地产。这些行业都是我反复琢磨、反复用“血的教训”最后筛选出来的。比如说TMT里面的硬件我基本不投,只投软件;制造业我只投有成本优势和技术迭代优势的;金融地产是我的老本行;消费品只投品牌消费,医药不投政策相关的,只投有消费属性的。


在投资上,我会反复做同样的事情。有人觉得巴菲特的工作很无聊,每天就做同样的事情。
我的理解是,价值投资者其实都是反复做同样的动作。

我的第二个交易纪律是止损复检,
把尾部亏损的部分尽量规避掉。我们在组合管理中发现,绝大多数的亏损来自极少数的几只股票。这几只股票的巨额亏损,可能会对组合带来很大的拖累,那么我就尽量把比较大亏损的股票规避掉。我会通过公司的量化投研系统及时监测个股异动和关键指标变动,一旦我持仓的个股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动,就会进入我的止损复检程序。


这个程序分为三部分:
1)回顾当初买入这个公司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我的持股周期比较长,许多公司都会拿三年以上的时间,一旦出现较大回撤,我会先去审视当初买入的核心逻辑是否出现变化;
2)我会对公司做一个全面分析,不光是和管理层交流,还要去访谈上下游、产业链、行业专家和竞争对手,从360度来了解这个公司近期发生了什么变化;3)我会把市场上关于这个公司全部的负面信息都了解一下。
A股市场很有意思,上涨的时候一片祥和,一下跌就各种负面信息都出来了。每一次下跌,我其实挺开心的,借着这个机会把负面信息挨个排查一下。通常情况下,出现的负面信息都是我之前排查过的,也有极少数情况会出现新的负面信息,但这也是加深我对公司理解的过程。
朱昂:历史上看,许多很优秀的公司也出现过30%以上的回撤,你的止损会不会把好公司也止损掉了?
 王东杰 我并不是所有回撤的股票都会止损,如果公司的下跌和基本面无关,我就会继续持有甚至加仓。我只会止损基本面出现问题的公司,不会止损因为市场波动而下跌的公司。
DCF是给公司定价的重要方法
朱昂:关于合理的估值,你如何去给公司定价,是不是不同类型的公司定价方式不太一样?
 王东杰 
关于这一点,我有不同的想法。
我认为最终公司的定价方法最本质的一个是:DCF模型定价。
我在清华大学的时候,读了9年的金融,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在我的脑海中了。大家常说的PE、PEG、PS、单用户市值等方法,只是在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定价方式,但最终归一都是DCF模型。我对每一个公司的定价,全部是从DCF模型出发,每一个公司脑海里都有一个DCF模型。这个定价模型主要判断公司的远期现金流,决定远期现金流最主要的是公司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估值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一个成熟的基金经理,对于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公司该给多少估值,心里都有一个锚。就像你看了很多人以后,这个人大概多重内心会有一个靠谱的判断。
朱昂:影响DCF模型定价的很重要因素是折现率(discount rate),在你的框架中,是不是不同类型公司的折现率不一样?
 王东杰  折现率受两个因素影响。第一是无风险利率的变化,如果市场放水很多,就会带来整体无风险利率的下降,从而也影响折现率的下降。第二是公司自身现金流的波动率和确定性。现金流越稳定的公司,能够获得更低的折现率,从而对应更高的估值。这就是为什么必选消费品的估值整体要比可选消费品更高,因为需求会更稳定,而可选消费品有一定后周期的属性。一个公司的现金流稳定性、波动率、可靠性决定了折现率。
强大的净值持续创新高能力
朱昂:在组合管理上,你是怎么做的,包括未来规模大幅增长后,会对组合管理带来影响吗?
 王东杰 
我在组合管理上有两个特点和一个目标。第一个特点是个股集中、行业分散。我整个组合持仓的股票并不多,个股集中的逻辑很容易理解,我只买自己很有把握、能够“托付终身”的股票。我买入的公司,都是跟踪很多年的,既然了解那么我一定要重仓买。我不会用小仓位去参与一些自己没什么理解的公司,至少对于我来说,这种做法最终对组合净值贡献不大。


我虽然持股很集中,但行业很分散。市场上也有许多很优秀的基金产品,组合的行业是非常集中的。那么我为什么要做行业分散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行业的分散能够更好控制组合的回撤。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同质化的行业并不适合买入多只股票。从基本面的角度,在同质化的行业里往往最终只有一两家公司走出来,赚取行业绝大多数的利润和现金流,其他公司都是陪跑的。当风来的时候“猪”都能上天,行业里大部分公司都能涨。但潮水退去,你会发现大部分公司都在裸泳。我希望自己能买到最终能走出来的这一两家公司,不希望组合收益率来自某一个行业的风口。我习惯于买入十几只股票,分散在8-9个行业里。


我组合的第二个特点是,持股周期比较长。
如果看我管理时间较长的建信大安全,2020年三季报和2019年三季报相比,前十大持仓的公司只有一个公司发生了变化。许多在我组合里面的公司,持有周期都超过了两年。在组合管理上,也能够体现我“买入并持有”的理念。


最终我希望实现一个目标:
净值持续创新高的能力。
前一段时间有一家机构客户过来做调研,他们就是通过筛选“持续创新高能力”这个指标,发现了我的产品。这也是我做组合管理的目标,通过不断创新高,给持有人很好的体验。


当时我在调研访谈中也举了一个例子。基金经理好比开车的司机,基民就像坐在旁边的乘客,每一个乘客都希望基金经理能够开得快,但是如果司机一会儿油门踩到底,一会儿刹车踩到底,那么乘客坐到一半可能就“晕车”了。这样最终未必给客户很好的体验。我希望自己成为那个又快又稳的司机。这家机构也发现,最终是那些持续创新高能力比较强的基金,真正给基民带来了收益。


关于你提到的规模瓶颈,我觉得还是要从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出发。我的换手率很低,持仓也很稳定,我买的公司倾向于行业龙头。从我的投资方法看,目前规模的边界没有达到。我并不做频繁的高抛低吸,也不会盲目地去追热点或者做波段,规模上升对收益率的影响不会很大。同时,公司优秀的投研团队和数字化平台也是我做好投资、做大规模的坚强后盾。
超额收益来自看得更深
朱昂:你认为投资中Alpha的来源是什么?
 王东杰 
理论上讲,一个公司能不能创造Alpha,源于这个公司的护城河是否足够深,核心竞争力是否能持续。如果一个公司具有某种竞争优势,能够持续获得超过社会平均的回报率,随着时间的积累,就会得到Alpha。


那么一个基金经理如何找到有Alpha特征的公司,最核心就是两点:要么看得深,要么看得远。
我刚开始当基金经理的时候,一周看五家公司,有时候一个周末就看三家公司。经过长期积累、平台建设和方法的进化,我体会到看得多不如看得精,现在我会更聚焦于公司的深度研究。
做投资一定要看得足够深,想得足够远。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跟踪自己股票池里面的这些公司。我可以举两个案例说明。


根据公开持仓信息能看到,我在2018年的年初买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龙头公司。我在做基金经理之前看过电力设备和新能源行业,很早就知道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空间很大的行业,但是我此前迟迟找不到投资标的。这个行业的上游是资源、下游是车厂、整个产业链利润不是平均分配,而是集中在个别环节。


那么到底在哪里集中,需要理解产业链不同环节的集中度和竞争格局。集中度最高的环节,上下游议价能力最强,往往会吸收整个产业链的利润。我当时发现在整个产业链里面,只有两个环节的集中度最高,竞争格局最稳定。一个是动力电池,里面的龙头公司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另一个是隔膜,龙头公司也占到了很高的市场份额。


产业链里面的其他环节,利润的波动性很大,呈现了基于产能周期的特点。当产能不足的时候,大家就能提价。过两年产能释放后,又把价格打下来,谁也赚不到钱。只有这两个环节能够持续赚钱,而且现金流是大于利润的,这就体现了产业链上的话语权。比如说我买的这家动力电池公司,利润大概有40-50亿,现金流高达100亿,意味着公司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很强。


我们看到这几年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一个大风口,但我只会买产业链中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如果股价上涨仅仅依靠的是风口,那么最后肯定还会落下来的。


另一家公司是建筑行业的SaaS云服务企业,根据公开信息我也持有了好几年。当时我研究过海外的云服务公司,发现许多软件企业都从卖一次性的版权(License)转向了卖订阅年费(Subscription)模式。很多公司在转型之后,都出现了十倍的涨幅。通过对海外公司的研究,我发现这些转云成功的公司有几个特点:1)利润率大幅提升,因为过去的模式需要投入很高的销售费用,而订阅模式不需要养那么多销售人员;2)用户粘性大幅增加,增值服务占比提升,产品从过去的几年更新一个版本,到今天几个月就会有些更新;3)现金流大幅好转。


研究了海外公司以后,我找到了辨别成功转型云服务公司的关键指标:续费率。根据海外的经验看,80%以上的续费率才能证明这家公司转型成功。当时国内也有许多转型云服务的企业,但是只有这家建筑SaaS企业的续费率达到了80%以上。我当时就买入了这家公司,也看到公司的发展路径一直沿着海外云服务的企业,销售人员下降的同时用户粘性持续增加,也推出了更多的增值服务,股价也在这几年实现了好几倍的涨幅。


我觉得只有看得更深,才能拿得更坚定。
投资要有第二层思维
朱昂: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有什么飞跃点或者突变点吗?
 王东杰 2018年是我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时点,那一年是我做投资以来唯一没有给客户赚钱的一年。我觉得每个人顺风顺水的时候,成长会比较少。但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能够跨过这道坎,就会有提高。2018年底的时候,我把所有持仓的交易记录逐个做了详细的分析,反思自己是怎么亏钱的,我当时发现,很多东西我以为自己懂了,其实不是真懂。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主场作战”的原因,之后我开始更清晰地划定自己的能力圈,如果没有搞明白就坚决不买。
朱昂:有什么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书籍?
 王东杰 我比较推崇霍华德.马克思的那本《投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全文讲了投资者要有“第二层思维”。“大家都觉得好,我也觉得好,我们买进吧”是“第一层思维”。投资要有“第二层思维”,即“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认为它是一家好公司,估值定价已经过高,让我们卖出吧”。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投资一定要独立思考。
朱昂:如果不做基金经理,你会做什么?
 王东杰 
我可能会选择做主播(笑)。过去一年,基金经理经常要去做直播,我发现直播还挺好玩的,我自己有很多想法和思考,也喜欢去和大家分享交流。我觉得做直播,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当然,我自己非常热爱投资这份事业。
我觉得人一生中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个是和你喜欢的人一起生活,另一个是做你喜欢的工作。
你一定要真心喜欢所做的工作,才有一种动力去做好。我们这批人,基本的资质应该都还不错,只要喜欢,那么大概率能把投资做好。


我工作13年来,经常工作到半夜12点以后,一周工作六天风雨无阻。这个事情,并没有任何人逼我去做。我看一篇报告、听一个路演、挖掘一个公司、为持有人创造价值给我带来的愉悦感,要比任何一种娱乐都高。


我做研究员的时候,如果挖掘到了一个股票,会一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我会连夜写深度报告,我现在做了投资之后依然如此。如果找到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制定出好的投资策略,我经常整晚睡不好,要第二天完成投资操作之后才能睡得着。


而且我现在发现自己越做越喜欢。
投资是反映一个人的全面画像,因为我们要不停做决策,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缺点的部分。一个人的性格缺陷,都会通过投资体现出来。举一个例子,每个人都会有恐惧和贪婪。我发现自己的性格不太恐惧,因为从小就很冷静。但是我会有些贪婪,有时候公司股价超过我认知的时候,我会卖得比较晚。了解这一点后,我现在就会在估值比较高的时候强迫自己卖出一些仓位。
朱昂:我感觉你对投资有深刻的世界观理解。
 王东杰 投资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通过投资改变生活,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当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又会反过来影响你的投资,从而产生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
这两年我对这件事情感受特别明显。我发现自己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之后,投资的能力也比过去强很多,心态会更纯净、更安静、更平稳。


投资方法最终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性格、经历的体现。投资门派很多,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自己把投资和投机这两件事情分开。我不去做投机,不博弈,也不猜心。我觉得投机更像赌博,没有意义。我自己是金融学博士出身,对于许多价值投资的理念根深蒂固了,我会沿着价值投资这条路前行,而且会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沈雪峰 | 史   伟 | 是星涛 | 孙   芳 |孙   伟
民生加银

徐志敏 | 徐   成| 许文星 | 许     | 夏   雨 |
颜    媛

于善辉 | 于浩成 | 袁   宜|袁    航| 袁   曦
 | 余小波

张丹华 | 张东一 |   峰富国 |张  峰农银汇理
| 张   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