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过去几年,我们发现曾经的自上而下投资框架越来越少被大家运用。大家不喜欢自上而下的框架主要有几个原因:1)自上而下的数据链条太多,不如自下而上的个股挖掘清晰;2)宏观经济的波动在下降,自上而下的指导意义不大;3)经典的美林时钟已经失效;4)自上而下是某种择时,而投资主要应该选股……
金鹰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杨晓斌,却是一位信奉自上而下宏观策略体系的基金经理。他认为通过自上而下把握宏观经济的阶段和变化,不仅能提高投资效率,还能较好地规避风险。杨晓斌做过一个简单统计,即便那些过去10年、15年的大牛股,也不可能在每一年都有超额收益。通过自上而下把握景气度变化,能捕捉到优秀公司投资的最好阶段,也能较好规避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风险。
杨晓斌把宏观经济数据分为8大类,汇总成一个指数:“宏观经济晴雨指数”。这个指数能反映宏观经济的趋势性变化,到底是在改善还是恶化。通过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指导投资组合中的细分行业配置,再运用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找到相对应的公司。杨晓斌认为,行业配置不是简单根据历史上的经济周期,找到相对应行业,而是伴随着经济变化和行业属性变化进行动态调整。需要我们对每个经济和产业在不同阶段要深入的了解,比如说半导体行业在海外就周期性更明显,而在国内属于新兴成长特征更突出。
杨晓斌拿这几年被“诟病”较多的美林时钟为例,认为并非美林时钟无效,而是不应该硬生生把海外的那一套体系照搬到国内,需要对其做本土化处理。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硬套不同经济阶段对应的行业选择。杨晓斌强调投资体系的科学性,而科学性正是来自对体系的不断优化。自从2018年来到金鹰基金管理公募基金产品以来,杨晓斌每一年的收益率表现都较为出色,依靠的就是自上而下把握宏观经济的核心矛盾。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杨晓斌的投资“金句”:
1. 景气度比较强的行业,市场的关注度自然上升,那就会带来盈利端(EPS)和估值端(PE)的双击。
2. 我们自己编制了“宏观经济晴雨指数”,这个指数发布在金鹰基金的微信公众号里,是我们研究框架中的重要环节。
3. 我们做研究的时候,都知道通胀买大宗商品,复苏周期买消费,这里面研究的关键不是买什么,而是背后的逻辑。
4. 并不是美林时钟的方法论有问题,而是大家对于不同宏观经济阶段的划分有问题。
5. 我们要做的不是硬生生根据经济周期做配置,那么投资也未免太简单了。
6. 历史上看,我们在几次大的时间点都做得比较好,除了躲过2018年的熊市外,在2020年疫情后的顺周期风格切换、2021年的成长股风格切换,基本都把握住了。
7. 我并不认为择时是无效的,只是可能很多人没有能力把择时做好。
景气度是投资中的关键要素
朱昂:能否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杨晓斌 我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毕业后加入了银华基金公司。先后从事宏观策略,包括股票市场策略,再后来负责金融和地产相关行业的研究,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的一些相关研究工作,2015年起开始管理专户产品。2018年加入金鹰基金,现在是金鹰基金权益投资部的一名基金经理。希望通过业绩公开的公募基金产品,更好展示自己的投资能力。
加入金鹰基金后,我管理的第一只产品是金鹰灵活配置,这是一只股票型仓位从0到95%的灵活配置型产品。管理这只产品时,正值2018年初,我当时对市场的看法比较谨慎,股票仓位配置相对比较低。那一年在市场的大熊市中,这只产品2018年度在市场上的同类型产品中,排名非常靠前。
2019年开始我新管理了三只产品,金鹰产业整合基金、金鹰元安基金和金鹰元禧基金。这只基金在2019年以来至今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朱昂:接下来谈谈你的投资框架?
 杨晓斌 和大部分基金经理相比,我的投资框架更偏重自上而下,背后也是源于我之前的一个思考。我们所谓的价值投资,其实也就是买一些优秀的上市公司去做长期配置,长期来说能够帮助我们获得较好的趋势收益。
落实到具体的投资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优秀公司可能3年涨了200%,但是其中的涨幅是在前两年内实现的,后面的一年股价一直在调整。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再好的公司也不会一直上涨,都会有自身的周期波动。作为公募基金产品,我们既要做长期投资,也要尽量避免剧烈波动给组合以及持有人带来的损失。
这里面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关注阶段性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即便像某高端白酒龙头这样的优秀公司,今年上半年也出现了很大的调整。不能说,一个优秀的公司,在任何阶段的市场,都能被认同。
这里面的决定因素,是公司所处阶段的景气度,以及景气度相对于其他行业,有没有明显的优势。景气度比较强的行业,市场的关注度自然上升,那就会带来盈利端(EPS)和估值端(PE)的双击。戴维斯双击,是大多数牛股的共同特质。所以我们投资框架中的自上而下部分,是指导我们在哪些领域筛选优秀的公司。一个基金经理能够在不同市场环境中,追求持续获得相对收益,自上而下的基础可能是非常核心的环节,不仅能帮助我们做行业配置和轮动,也能去规避一些可能的回撤风险。
自上而下的投资体系
朱昂: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你的自上而下部分是怎么做的?
 杨晓斌 我构建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投资体系,其中做了大量的数据挖掘,去分析不同宏观环境下,不同类型公司的潜在风险和收益特征。其中,最典型的是我们自己编制的“宏观经济晴雨指数”,这个指数每月都会发布在金鹰基金的微信公众号里,是我们研究框架中的重要环节。
每个月都有各种宏观经济数据出台,但很多时候没有人真正去理解这些宏观指标的具体意义在哪里,如何把这些宏观数据用好,以及如何让这些数据来指导我们的投资。我会把这些数据分为8大类指标,每一个指标对应(-1,0,1)的打分。如果这个指标变得更加正面,那么打分就是1,如果变得更加负面,那么打分就是-1。我把所有的打分结果汇成一个指数,这个指数是0以上,意味着宏观经济环境可能在改善,机会就比风险更大。
我会根据“宏观经济晴雨指数”来构建我的行业配置和轮动。
朱昂:A股越来越多基金经理放弃了自上而下,认为这个方法的链条太长,都转而去做自下而上,你如何让这套框架保持长期有效?
 杨晓斌 我觉得在A股市场中,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做到精通,都可以帮助你在这个方向上获取相对的收益。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信奉的东西。许多人没有赚到超额收益,是因为他的框架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在做研究的时候,就不断反思如何优化这套框架,通过动态的修正,把这套框架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过去大家都讲美林时钟失效,我觉得本质是对这套体系不够了解。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这套体系,就会轻视这种方法。很生硬地把美林时钟那套方法从美国直接挪用到A股,就没有太大意义。在我们的投资体系中,美林时钟是有一定分量的。我们把美林时钟的方法论做了本土化、更契合A股市场的变化,而且并不会生硬套用美林时钟的四个阶段。
举个例子,钢铁板块在20年前是一个成长行业,今天是一个周期行业,我们不能用20年前的框架套用到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是在动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属性会发生变化,不能用过去的眼光贴标签。就像半导体芯片在国内属于新兴成长领域,但是在美国可能周期性就更强一些。我们做研究的时候,都知道通胀买大宗商品,复苏周期买消费,这里面研究的关键不是买什么,而是背后的逻辑。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宏观阶段,不同的政治环境主导下,美林时钟的应用差别很大。如果直接套用过去的结果,那是不能获得超额收益的。
另一个层面是更为基础的东西,大家对于宏观经济判断不断在摇摆,有时候一个月前大家都说通胀,一个月之后又说通缩。这说明许多人对宏观没有一个很坚定的判断,背后的原因是研究做得不够深入。如果研究足够深入,一定会有很坚定的信念,我的研究分析框架,让我在一些自上而下策略的判断上会更加坚定。
所以并不是美林时钟的方法论有问题,而是大家对于不同宏观经济阶段的划分有问题。自上而下的方法确实门槛更高,只有当我们对宏观基本面的判断足够准确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去评判这个框架是不是合理。如果连目前的宏观周期环境都没有想清楚,那么自上而下的投资肯定会犯很多错误。
动态调整行业属性的变化
朱昂:你会不会把经济阶段划分成不同象限,不同象限对应不同的行业配置和投资风格?
 杨晓斌 我们确实会做这方面的划分,更重要的是,宏观周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会根据动态变化做调整。比如说我现在比较看好成长股,就是基于对经济的判断。历史上看,当经济平稳回落时,弱周期的板块表现较好;当通胀相对高的时候,必选消费和医药表现较好;目前属于一个较低通胀,流动性相对宽裕的环境,成长股的表现可能会相对比较好。
落实到具体的行业配置,并不是那么简单,不同经济的阶段也有差异,扩散到不同的种类。我们要做的不是硬生生根据经济周期做配置,那么投资也未必太简单了。比如说在利率持续下行的周期中,地产相关的板块通常表现比较好,这在上一轮周期有所体现,但这一轮利率下行周期中,我们并不会考虑地产。
朱昂:能否谈谈你的投资流程?
 杨晓斌 我的投资流程以自上而下为主,根据对宏观经济的判断,构建行业方向的配置,然后再去做股票的配置,沿着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投资链条。
宏观有了一个主要的指导方向后,我们再落实到中观的数据。中观数据是和市场同步的,完全依赖中观数据很难有超额收益。首先需要宏观判断上告诉我们,是否要关注这个领域,我们才去做中观配置和数据跟踪。
关键是,这一套投资框架要自洽,能够对我们的投资决策解释得通,不能相互矛盾。
朱昂:能否再谈谈你自下而上的选股视角?
 杨晓斌 自下而上方面,和大部基金经理差不多,我比较重视一个公司业绩的确定性。这主要从两个数据出发,一个是历史业绩的兑现能力,另一个是ROE的稳定性。我们去调研一家公司,即便管理层说得再好,我也要从历史业绩的兑现程度和ROE水平进行判断。我希望找到比较脚踏实地的公司,能真正为股东赚钱。
通过宏观周期理解,把握大的市场拐点
朱昂:能否分享一些案例?
 杨晓斌 比如说2020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们看到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相应减少了周期性板块的配置。在此期间,我们一直在持续跟踪国内外疫情复苏的拐点,之后看到了国内新冠疫情的数量快速下滑,海外的预期也在平稳,就布局了一些具备阿尔法属性的周期成长板块。在我们的“宏观经济晴雨指数”也给大家做了相应提示,当时发现了企业盈利指标的拐点,在那个时点配置了化工、白酒、家电等消费属性的板块。
到了2021年的一季度,我们主要拿顺周期的板块,并且在里面精选了受益于外需相关的品种。我们对于内需的看法不太乐观,海外复苏是比较确定的,就把持仓挪到了外需相关品种。到了4-5月份,又发现全球流动性收紧 的预期都在抬头,海外美联储在taper,国内的社会融资总额也在下滑,这时候就要考虑减仓顺周期板块。
朱昂:2018年你如何能在年初就看空市场?
 杨晓斌 那时候我刚到金鹰基金做投资,在自上而下层面看到了去杠杆带来的政策面收紧,再到后面出现了企业盈利的明显下行。这一年政府压缩银行非标资产,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持续的,我们的“晴雨表”指数直接到了-4以下的水平,反映基本面各个环节都处在恶化的状态。
到了2019年我们的“晴雨表”指数出现明显的反弹,观察到许多宏观变量都出现明显的改善,这时候我们就会去做更积极的权益资产配置。
历史上看,我们在几次大的时间点上都做得相对较好,除了躲过2018年的熊市外,在2020年疫情后的顺周期风格切换、2021年的成长股风格切换过程中,都较好地把握住了市场机会。一轮周期基本上不会非常频繁波动,每年抓住1到2个大的拐点就足够了。
朱昂:其实今年市场也有一次切换,年初大家都看好消费,但之后风格切换到了成长,能否谈谈你是怎么把握风格切换的?
 杨晓斌 今年4月份我们就就看到社融数据在往下走,5月之后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明显往下,经济的结构没有弹性,对应比较有限的选择范围。在经济表现平平的环境下,最确定的是什么呢?那可能就是成长板块,这个逻辑是比较清晰的。成长板块中又应该关注什么呢?答案就是有政策扶持的双碳和高科技领域。
经济下行,继续看好成长
朱昂:能否谈谈对接下来的市场展望?
 杨晓斌 基于我们的认知,怎么看接下来的市场,取决于看到的逻辑变化。我觉得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经济下行的趋势可能没有结束,即便短期看到了比较积极的政策信号。对于经济趋势的拐点,很难提前判断,只能靠持续跟踪。
过去我们看到每一次的经济周期,都不是政策信号变得积极之后,经济就能马上起来。这些稳增长政策能真正落实下去,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依然关注成长股的投资机会,一些弱周期板块也会有一定的机会。此外,我也依然关注受益于外需改善的品种。
8月成长股出现了偏震荡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大家认为经济会出现复苏,一定程度上关注一些稳增长受益的品种。但我并不认为这会形成一个趋势,成长股板块我还是中期会比较看好,短期因为涨多了通过震荡来释放风险。
朱昂:你管理产品以来,组合整体回撤小于市场平均水平,你怎么做风控?
 杨晓斌 我们的这套宏观策略框架,一方面是想争取获得比较好的相对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希望可以帮助我们适当地规避风险。行业的轮动,就是从规避风险角度出发,去买一些偏底部位置的公司。随着公司的上涨和景气度改善,在景气度接近顶部的时候,再去寻找景气度刚开始改善的行业。适度的轮动,能降低组合波动,让我们的组合保持较低风险敞口。
同时,行业和个股分散也是风控的重要手段。很多风险来自我们的无知,通过个股分散规避黑天鹅风险。分散也会让我们在处理个股的时候更加冷静,动作不会变形。
朱昂:自上而下的框架带有一定的择时,许多人认为择时长期无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晓斌 我并不认为择时是无效的,只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把择时做好。如果我们做不好择时,那么就是无效的。回顾A股的历史,择时并不需要频繁做,只要把握几次大的拐点就行。
朱昂:市场上一些热门的行业,比如说电动车、有色,你怎么看?
 杨晓斌 先说电动车,我们跟踪下来的情况确实在改善,没有看到基本面向下的拐点,终端需求也很好,但里面不同的子板块供需结构不一样,差异性很大。有色方面,我们发现和电动车链条相关的产业景气度很高,包括锂和稀土这种,目前看,景气度可能还处在持续提升的过程。
努力抓住每一轮周期的核心矛盾
朱昂:相比其他基金经理,你认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杨晓斌 我认为自己更加重视通过有效的投资框架,希望使自上而下的能力可能更强一些,努力抓在每一个经济周期中的阶段性机会,把握这一轮周期的核心矛盾。
朱昂:在你的投资生涯中,有什么飞跃点或者突变点吗?
 杨晓斌 我感觉自己是风格相对比较稳健的那种,没有特别的飞跃点。
朱昂:有没有对你构建投资体系比较重要的人或者事情?
 杨晓斌 我以前公司的领导张林昌对我影响很大,我一入行就是他带着我,给了我很多投研框架的指导,对我的要求也很严格。我们当时做了很多深度研究,并且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研究环境,能够静下来心来构建研究体系。当时搭建的宏观策略体系,对于我今天投资体系的帮助很大,非常感谢他那时对我的支持。很遗憾的是,他在2018年因为得了癌症去世了。
朱昂:有什么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书籍?
 杨晓斌 以前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王成写过一本《策略投资》对我影响很大,我的宏观策略体系也是从他这里传承过来的。
风险提示:本内容中所引用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为基金经理个人观点,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投资业绩不预示本基金的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前请详阅基金法律文件。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史    伟 | 是星涛 | 孙   芳 | 孙   伟民生加银 | 孙   伟东方红
王     | 王延飞 | 王宗 | 王克玉 | 王    景 | 王诗瑶
魏    东 | 翁启 | 吴     | 吴     | 吴丰树 | 吴   印
张丹华 | 张东一 | 张  峰富国 |   峰农银汇理 | 张    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