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资本市场的机构化时代有两次,一次是2005到2009年,公募基金第一次把价值投资带到了资本市场,A股也从曾经的“庄股时代”逐渐转向基本面选股。另一次是2016年至今,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以及老百姓的储蓄和财富搬家,大幅提升了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也把价值投资进一步升华到高质量公司投资。
华夏未来的首席投资官巩怀志,是中国资本市场为数不多的经历了两轮机构化大时代的基金经理。他是国内首批全国社保基金管理人,业绩居于首位;他也是2010年全市场赚钱最多的基金经理,当年收益占全部股票基金收益的半壁江山,当选为福布斯中国最佳基金经理。
2013年,巩怀志离开了华夏基金,创办了私募基金——华夏未来资本。他研究发现,A股资产管理的主要矛盾不是收益率,而是波动率。由于波动过高,导致持有人难以长期持有,无法把基金收益转化为投资者收益。华夏未来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降低波动率,提升投资者长期复合收益。成立至今,绝大多数初期的客户依然持有他们的基金,并不断追加投资,获得良好投资回报。
关于如何降低波动率,巩怀志通过MPLEVS模型,将影响市场的因素拆解为:宏观经济、政策、流动性、企业盈利、估值、市场动量六大变量,从中把握极致市场环境的大择时。比如说2015年5100点后的暴跌,巩怀志就提前减仓,最终净值回撤控制在5%以内。这一轮春节前,巩怀志也做了提前减仓,在核心资产大跌的过程中,基金净值还出现了上涨。
在个股选择上,巩怀志用一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式,自上而下通过行业比较找出景气向上的行业,自下而上找到未来2-3年成长确定性高的企业。巩怀志指出,大家都想找能长期持续成长的公司,但事实上这种公司数量极少,寻找的难度极大,且有可能被市场赋予了过高的估值。最近这段时间,部分“抱团股”已经出现了业绩低于预期,长期成长的逻辑开始动摇。
对于目前的“抱团股”,巩怀志认为每隔几年都会出现“抱团”现象,大家本质上抱的是景气度。因为行业周期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今天的“抱团股”半数不会成为未来的“抱团股”。巩怀志希望找到未来的“景气之星”,投资是基于未来而非过去。
大部分基金经理的问题是很难穿越周期,巩怀志的方式是,通过基本面的景气度比较,每一次风格的形成,都是因为某一类风格企业的业绩增速更快。比如2013到2015年,创业板增速明显超过沪深300,2016到2018年,大型蓝筹公司业绩增速又明显好于中小型公司。按照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四象限分析框架,在不同的宏观基本面特征下,上涨股票的类型也不一样。当然,最重要的是基金经理不能有偏见。
我们认为,巩怀志是少数具有大择时能力的基金经理,这也是许多优秀老基金经理的共同点。他的自上而下能力远远强于当今只做自下而上的基金经理,无论是宏观的判断、估值判断、还是行业景气度的比较。自上而下是控制波动的良方,但确实需要足够深厚的积淀才能做到。和巩怀志的访谈,能让你深思许多问题。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巩怀志的投资“金句”:
1,公募基金的问题不是收益率,而是波动率,波动率导致持有人申购赎回容易反向操作。
2,我们成立私募以来,一直把控制波动率作为很重要的点。
3,我们开发了一个MPLEVS模型,将影响市场的因素拆解为:宏观经济、政策、流动性、企业盈利、估值、市场动量等。
4,15年6月市场从5100点跌破3000点,我们的回撤不到5%。今年春节后,我们通过提前资产配置,实现净值逆市上涨。
5,市场极致时,做大类资产配置能够熨平波动、提高收益,而对于大部分市场处于中间状态的波动,频繁调整资产配置并无意义。
6,资产泡沫破裂通常有几个触发点:政策环境改变,流动性环境改变,经济发展或通胀预期改变等。
7,股票市场赚钱效应对投资者入市的推动很典型,每次持续上涨一到二年后,投资者大量入市,2006 -07年,2014-15年,2019-20年都是如此。
8,长期来讲,能实现5-10年的长期持续增长的公司不到5%,挑选难度很高。
9,一家公司能不能长大,才是投资回报最根本的原因。
10,彼得·林奇说,要回避最热门行业里的最热门股票。对于投资者过度追捧的股票,要重点关注过度定价和基本面预期过度的风险。
11,我们的目标是,永远寻找未来市场的“景气之星”。
12,不同领域的增速对比,是影响风格最重要的因素。
投资要顺应时代,客户赚钱要降低波动
朱昂:你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经历以及方法论的迭代?
 巩怀志 我是2002年入行,最初在鹏华基金管理全国社保基金,2005-13年在华夏基金做基金经理,2013年到现在一直担任华夏未来资产的投资总监。
刚入行的时候,我们是首批全国社保的管理人,这期间我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投资框架,包括组合管理、风险控制等。2002-05年,整个基金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慢慢进入价值投资的状态。这个时期投资方法主要是根据经济的景气度,选择公司调研,效果比较好。我们管理的社保基金业绩非常优异,就是完全按照价值投资的方法来,没有当年市场盛行的炒作习气。
在华夏基金的八年也是我进步最大的八年。华夏基金的投资风格多元化,既有选股类型,也有配置类型,还有量化管理类型;既有绝对回报类型,也有进攻类型。所有基金经理在一起,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我也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思路。
2005年,我们在华夏基金拓展了一系列方法,其中之一是行业轮动。由于中国加入WTO,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带动经济增长,所以出口行业和地产行业表现很好,集装箱、港口、机械,然后轮动到中游,钢铁、水泥,最后轮动到上游,有色、煤炭、金融、地产的一轮大牛市行情。在中国经济上行过程中,各个行业领域景气周期不同,我们在这里面用行业轮动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这个方法一直沿用到2009年。
2010年后,我个人进入了职业生涯最大的腾飞阶段,逐渐跳出了行业轮动的框架。我们通过对宏观经济的跟踪,发现未来GDP增速会持续下台阶。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轮动效应弱化,经济周期不再大起大落。至此,我的投资方式转向顺应时代潮流,研究未来经济转型方向,成为最早开始投资新兴产业的基金经理之一,比如新兴消费和科技等。
我们转型比较早,大部分基金还停留在原来的框架里,重仓还在地产金融等周期领域,而我的重仓股票已经转到了稀土、新能源汽车、苹果产业链等。所以整个2010年,指数下跌,全市场股票基金收益合计大约50亿,我当时管理的华夏优势等基金贡献了半壁江山。
朱昂:你后来创办了华夏未来这家私募基金,初心是什么?
 巩怀志 做公募基金的时候,我们发现基金经过长期投资运作,优秀的基金净值上涨了5-10倍,但投资者收益很差,甚至有很多人亏钱。我们工作的价值在哪里?我们选股,选行业,把复合收益率做高,但是投资者总是在市场热的时候入市,市场冷的时候离场,不断循环反复。
2014年-15年,上证指数从4000点上升到5000点期间,公募基金份额迅速从2万亿扩张到4万亿。2015年6月后,市场从5100点跌破3000点,基金份额从4万亿又回到了2万亿。公募基金的问题不是收益率,而是波动率,波动率导致持有人追涨杀跌式的申购赎回,反向操作。
A股市场的问题并不是收益率不足,而是波动率太高。沪深300指数自2000年以来,年化收益率在9%左右,在全世界也是比较高的,但是波动率也是最大的,我们的标准差有60%,欧美市场大部分是百分之十几,沪深300年度收益能涨160%,也能跌60%,这给投资者带来了持有难度,在回撤过程中很难守住。
我做私募基金的初心,就是要让投资者赚到真正的收益。在一个比较完善的宏观框架上,把波动熨平,产品波动小,投资人就不会恐慌性卖出,通过降低波动,缓解持有人的追涨杀跌。私募客户投资额比较大,对波动更加敏感。控制回撤成为我们私募基金重要的目标,在争取长期较好回报率的同时,回撤一定要小。
在长期的投研实践中,我们建立了多因子投资研究框架,自上而下资产配置,熨平高波动,大幅提高收益平稳度。再通过自下而上的选择,找到符合时代特征、产业特征,具有中长期成长性的股票,完成投资蜕变。2013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实现了这个理想,一定程度上穿越了牛熊,做到了比较高的复合回报率。
精准把握关键位置的大择时
朱昂:你们是如何在做到高回报率的同时熨平波动率的?
 巩怀志 我们成立私募以来,一直把控制波动率作为很重要的点。曾经连续15年跑赢标普500的明星基金经理比尔·米勒,金融危机里一次大回撤就把他十五年的超额收益全部吐回去了。市场每隔几年就会出现大波动,我一直思考如何应对市场的巨大回撤。
我们开发了MPLEVS模型,将影响市场的因素拆解为:宏观经济、政策、流动性、盈利、估值、市场动量等。再把这些因素进一步拆解,比如宏观拆解到投资、消费、出口,这里面投资再拆解为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一步一步拆下去,最后每一个细分子领域都是可跟踪的,再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自下而上汇总在一起,给每个指标赋予不同权重。投委会每月讨论,我们会分析经济和流动性的状况,通胀还是通缩,全部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趋势,市场整体和局部的估值状况等等。
2015年6月和2021年2月,我们都使用这个模型进行了减仓和对冲操作,效果非常理想。2015年6月市场从5100点到跌破3000点,我们的回撤不到5%。今年春节后,“核心资产”出现了大跌,我们的产品净值逆市温和上涨。
举例展开说,今年一季度,我们的模型判断出市场局部估值已处于极端区域,因此赋予估值因子比较高的权重,经济处于阶段高点,逆周期调节政策逐步退出。比如,沪深300分红收益率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对比,2018年底在绝对的低位,2021年初处于过去十年最高的95%分位。如要进一步上涨,需要更高的流动性或者更好的基本面,我们观察的结论是,这两个条件的变化恰恰相反,于是我们做了减仓,只保留10%的净仓位。
我们从2013年初成立到现在,90%以上的投资者都一直持有至今,而且还在追加,持有基金的体验很好。我觉得这个框架非常有意义,即使无法做到100%准确,至少能够做到两点:第一,“高位低仓,低位高仓”,当流动性出现边际拐点时,我们能做出调整。第二,避免比尔·米勒这样的事件,即使赢了十年、二十年,也要避免经受这样的冲击。
朱昂:我们看到你这两轮减仓的时间点也选择的比较精准,是如何做到的?
 巩怀志 时间点其实是在市场极致时抓,比较好,中间的波动抓时间点意义不大。中间随机游走,方向性不强,但绝对高点和低点都有明确的指征。
2015年4月开始,我们就不断研究纳斯达克和台湾市场曾经泡沫破裂的案例,这两个市场都曾出现过井喷的大牛市,能指导我们泡沫过程的风险点有哪些。我们深入研究发现资产泡沫有几个触发点:1)政策环境改变,2)流动性环境改变,3)经济发展和通胀预期改变等。
2014-15年, 我们知道市场处在绝对高位,但要判断泡沫是否会继续扩大、何时破灭?整体估值和成长还能匹配多少?到了6月上旬,我们在市场上已经找不到估值能与业绩相匹配的公司,当时市场还没有流动性转向,我就开始均匀减仓,每周减。我们是这样想的,先寻找经济拐点,没找到,然后看到杠杆引爆,找到了关键的风险点,6月15日,尾盘时市场回撤了2%-3%,我们意识到市场杠杆过高的风险,在次日开盘前,直接对冲减仓了60%。回头看那是离场最好的时间点,一天都没浪费。
今年这一轮,春节前三天市场大涨,我们是在节前一周减仓,早减了几天。本轮行情是估值驱动,我们也在判断估值锚点在哪里,去年2月出现疫情扩散,GDP转负,之后,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季复苏,我们基本能判断出从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经过逐步抬升的过程,本轮GDP增长已经到顶。
具体来说,去年因为疫情,政府出台很多刺激政策,流动性大量投放,社融增速很快,M2达到双位数。到了去年11月,社融增速见顶回落。一季度是金融市场流动性高峰,股票市场赚钱效应对投资者入市的推动很典型,每次持续上涨一到二年后,投资者大量入市,2006 -07年,2014-15年,2019-20年都是如此。果然,今年1月,基金发行规模5000亿,2月4000亿,基本达到顶峰,而一季度是流动性偏好的状态,投资者有强烈的入市意愿。宏观上,年初因季节性因素,经济开工较弱,流动性淤积在二级市场,股票市场单日成交量1.2万亿以上,融资融券交易量占日交易总额11%,是很高的位置。叠加市场风格,出现了仅茅指数和少数抱团股带领指数快速上涨,却有3000只股票下跌的非理性现象,市场追捧明星基金、明星股票,偏离了对股票价值本身的关注,热度达到高点。
这种情况下,我们判断市场已经进入不理性的最后阶段,于是我们在春节前减仓了。
长期持续成长的公司,是很难选到的
朱昂:你们的选股体系是什么样的?
 巩怀志 我们选股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角度。自上而下,跟踪高频数据,从周报、月报、到季报,都会对高频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有了基础的数据,我们再判断比较各个行业的景气度状况,未来是上行还是下行。我们还会结合季度的财报和订单情况,进行交叉验证。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筛选向上和向下的行业。
上行的行业,再分类比较,是短周期还是中周期、长周期,是在爆发期还是稳定上升期。景气度和持续时间要匹配,长景气对应长上行周期,我们再从中选出未来2-3年,上行曲线比较好的领域。
自下而上,针对个股具体分析,也有很多方法。首先,用量化工具对上市公司进行筛选,找出财务状况优质的企业,形成股票池,再通过自下而上的研究,形成重点股票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拓展研究的面,从一个公司,到它的上游、下游、竞争对手,从而扩散到比较广阔的领域。我们每位研究员广义覆盖三四十只股票,但核心覆盖就5-10家公司,深入研究、密切跟踪。
其次,公司要在市场上具备核心竞争力,主要在几个方面:品牌、技术、营销,公司是否能在未来分享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否能保持盈利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主要考虑点。
第三,公司治理结构清晰可靠。要回避有股权问题或者激励不清晰等问题的公司,我们希望找到公司治理和管理优秀的标的。
整体上,我们倾向选择成长性的行业。大家会觉得谁不选成长股呢?但是在我看来,成长性分为两类:1)持续时间长的成长,比如消费和互联网领域。2)阶段性成长,比如未来两三年,因为行业格局的变化、新品推出、政策改革等,导致成长增速会很快,但三年之后增速回归正常。
大家都优先倾向选择第一类成长股,能够持续增长五到八年。这里面会有几个问题:
第一,这类公司若估值比较高,对应的隐含回报率是下降的;
第二,长期很难预测,许多大家觉得没问题的股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出现了问题,这种例子在今年的抱团股也出现了很多次。长期来讲,我们觉得只有不到5%的公司,能实现5-10年的长期持续增长,挑选难度很高。
我们认为,成长股投资更高的概率是找到未来2-3年能看清的公司,产品布局好了,渠道拓展好了,就等着生产销售放量,相对可预测程度就会高很多。像我们这样广泛密集的研究和跟踪,总能找到这类机会,而且估值便宜,市场还没有发现,或者还没有充分定价,风险收益比特别好。我觉得这就是绝对回报的可靠保障,这类标的的性价比符合我们绝对回报理念。
朱昂:后面这种情况,可预测程度高的,估值还没被充分挖掘的,能否举个案例?
 巩怀志 我们重仓过一只锂电池龙头,早在2013年到17年,我们就关注这家公司,因为它做锂原电池的时候是国内龙头,所以一直在我们的观察名单。但它在拓展到动力电池的过程中,前几年表现不是特别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要先投入,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很大。一开始它进入客车龙头的产业链,但随着大巴销量下降,对它的影响也比较大。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公司管理层比较好,治理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一有机会就去调研,直到18年10月去,发现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它的锂离子电池进入了世界领先的电动工具公司产业链,盈利能力很高,改变了之前在动力电池领域盈利能力不佳的现象。
第二,它的做电子烟的子公司,已经连续几个季度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但因为没上市,市场关注度低。我们仔细研究后发现,电子烟已经进入美国大型烟草公司的供应链,量的上行和成本的下降非常快,因为它已经走过了手工作坊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线全自动,这会带来收入提升,利润率提升的幅度也非常可观,市场严重低估了它。我们预测子公司增长至少50%,市场预测严重偏离,估值只有20多倍,我们找到了未来两年能快速增长的公司,虽然五年后还看不清。
我们从2018年11月开始买入,一边跟踪一边加仓,逐渐买成了第一大重仓,当时100多亿市值,2年后2000亿市值。
优秀的企业善于把握机会,ETC推广放量,它是ETC电池市场份额第一;TWS耳机爆发,耳机电池又带来一次放量;去年到今年,进入了奔驰和宝马的供应链。一家优秀的企业,在自己领域,把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都做好以后,是可以向外拓展的。我们刚投它的时候,并没有预期它后面的新业务拓展有如此大的爆发力,但以好的估值买到优秀的企业,在密切跟踪过程中,会发现它持续带给你惊喜。同样的,投资它以后,我们也关注到它的子公司,在香港上市后我们发现市场定价并不充分,我们又进行了投资,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收益,
总结就是,基本面的自下而上,我们还是基于一个可预期清晰的未来,一个合理的估值水平,进可攻,退可守,未来获取绝对回报空间,通过市场价值发现,可预期的50%-100%的上升空间还是比较理想的,之后密切跟踪,优化组合。这家公司我们最终获得了10倍回报,是一开始没有想到的,优秀的公司在不断跟踪中,我们不会远离它。
今年2月份公司涨到了2100亿,我们确实做了减仓,公司被打上了抱团股的标签,价值已经被市场充分挖掘,短期估值性价比不高了。
朱昂:你的减仓几乎都发生在最高点,中间波动似乎对你没有干扰,这是怎么做到的?
 巩怀志 第一,估值是否过贵,我们有基本的衡量,如果没有离谱,我们就继续持有,高增长可以消化估值。比如刚才提到这家公司,起步低,之前估值一直不高,没有泡沫,电子烟增长又太快,所以从估值的角度我们没有卖。
第二,一家公司能不能长大,才是投资回报最根本的原因,看收入、利润、现金流等。这几年,它每年都拓展了一个大的领域,不断布局,不断长大。中间有过一次最大的波动,电子烟政策改变,禁止网上电子烟销售,美国也有同样的政策,美国电子烟发展太快,把水果味电子烟禁止了,对市场形成了扰动。大家会质疑行业前景行不行,公司能否占据主导地位,最终体现就是短期有很大压制,但公司层面,整体业务是百花齐放,业绩还是成长的,它不是纯电子烟公司。我们仔细探讨了很久,调研了很多行业专家、渠道,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第三,减持股票的另一个理由是发现其他更好的股票,比如在电动车领域,比它基本面更好的有,但更贵,上市就是四五十倍,后来过百倍,不太符合我们的理念,所以我们没能找到更好的标的。
第四,结合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减仓,出现了系统性风险,我们会整体减仓。在这一轮减仓里,有两只票我们减的最晚,除了刚才提到这只,另外一家是LCD面板企业,还在持续涨价中,非常景气,盈利增长很快。最后都减了,不是出于公司本身,而是风控目的,符合战略要求。市场达到流动性和估值阶段性高点后,下次再到这个高点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中间还伴随着比较大的风险。因为减的最晚,所以价格减的最高。
今年的抱团股一半不会是未来的抱团股
朱昂:你怎么看抱团股现象?
 巩怀志 抱团股整体基本面是比较好的,最大的问题是估值太高,抱团后定价不一样,有了估值溢价,一旦公司被贴了标签,估值中枢就会上移,流动性上行期,可以拿着,但估值溢价会走过头;在流动性和经济下行期,则会对抱团股产生影响,春节后市场下跌过程中,工程机械跌了快一半,快递龙头也是,部分互联网龙头也是,流动性出现变化的时候,估值溢价就要下降。
公司再优秀,长期经营趋势也不能脱离宏观大势,估值过高,对将来负面影响比较大。我们给公司定价都是用一个合适的利率,嵌入DCF模型来做。
总的来说,抱团股要辩证的看,对过高估值的股票一定要小心。彼得·林奇说,要回避最热门行业里的最热门股票。对于投资者过度追捧的股票,要重点关注过度定价和基本面预期过度的风险。
不同阶段抱团的股票也不同,本质上抱团跟着景气度走。当年保险龙头和白酒龙头都是1.2万亿的时候,大家还在讨论,许多人甚至更认可保险龙头,认为保险的深度和广度都很大,大家给保险龙头定位是科技型企业。但是,这几年保费增长不理想,去年因为疫情,今年3-4月也不好。现实和理想是有差别的,抱团的时候,想不到未来会这样。
今天的抱团股,有一半不会成为未来的抱团股。今年的工程机械已经有所体现,抱团的时候,大家都说中国工程机械是全世界龙头,市场份额可以很高,估值拔得很高。但是,这里面还有周期性影响,未来1-2年,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有放缓压力,需求可能走弱,等市场认识到了这个点,股价已经跌了50%。抱团股亏钱来得也很快,一个季度增速下降,就腰斩了。
抱团股从来都是危险的,一旦某个标签被认可,就会演化得过于极致。如果对某种风格有偏见,那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要穿越牛熊,一定要摒弃偏见。抱团股就是一种偏见。
未来还会一直有抱团股,每年都会有,我们的目标是,永远寻找未来市场的抱团股。暂时没有被市场认可,但是很好的股票,是最理想的。
朱昂:你认为未来的抱团股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些领域?
 巩怀志 未来几年,我们有这样一个判断,全球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会进入更低增速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顺周期会有压力,我们看好几个有增长的领域:
第一,新能源,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新型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很确定的。这里面,新能源汽车、太阳能、节能减排都有机会。未来几年如果宏观经济不好,能保持高增速的不见得是现在的抱团股。我们选的是产业链占据很好的位置,不会被替代,而是替代别人的,可能市值还没那么大,将来能成为很大市值。
第二,军工领域,在十四五期间,增速会比较好。一部分公司估值已经很高,但仍能找到一些便宜的,未来增速比较好的。军工去年抱团过,未来可能还会抱团,但标的可能不一样了。
第三,新型消费,90后、00后进入消费主体,出现一些新型消费,比如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新体验的食品饮料、休闲娱乐等。
第四,医疗及服务领域,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即使将来经济增速放缓,这个领域仍能产生较多好的、能长大的公司。
第五,高端制造,中国占优势的产业链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之前的家电、IT,未来的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等。
第六,互联网领域,空间广阔,未来毫无疑问会持续有优秀的公司涌现,可能明后年就会形成新的抱团。
未来如果哪些行业、哪些公司景气了,大家自然会去抱,我们要寻找未来,不能守着过去,市场螺旋式上升,一直会有机会。
朱昂:你怎么看新能源行业?
 巩怀志 新能源大家最熟悉的是光伏,我们先讲讲光伏。首先光伏,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链是to B的,竞争的前提条件简单。To C看重品牌和渠道,to B技术和成本是最重要的,光伏本质就是科技制造型企业。长期来看,守着旧技术风险很大。所以大家觉得科技股很难投,一旦技术没跟上就被替代了。
第二要看融资能力。光伏是重资产行业,曾经的龙头都消失了,钢铁也是这样走过来的。2006-07年钢铁是成长性行业,每年需求上升,我们就投产业升级的。每家都生产盘条、螺纹、普通板,技术最难的是用于舰船的超厚板和用于汽车的冷轧薄板。能率先研发并生产出超厚板和冷轧薄板的企业,就能有巨大的利润,普通钢材一吨盈利50元,薄板一吨盈利600元。当时只有几家龙头能生产,我们就投它们。等大家都能生产的时候,盈利能力就大幅下滑,市值开始有下行压力。
光伏一样的,怎么降低能耗,提高转化率,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是很重要的,产业不断升级。
新能源汽车更典型,下游to C,有微笑曲线在里面,理论上最好的是两头:上游原材料,锂、钴等,人无我有,还会涨价;下游有品牌,就能比人销量好,售价高。中游就跟光伏、钢铁一样,看技术进步、融资能力、管理能力。
但是,如果上游很好,大家都拼命开矿,供需不对称,也不行。下游,现在各大业外巨头纷纷入局,跟当年的电视一样,大家都进入这个行业,把电视看作入口,格局变差,市值缩水。但空调却形成了三足鼎立,长期有比较好的盈利。为什么?电视有技术革命,液晶-LED-mini-OLED-互联网,技术进步太快,所有人都入场,还有互联网公司亏钱卖,想靠内容挣钱,公司努力,行业有前途,但竞争格局恶化。现在的电动车也是格局恶化,巨头纷纷进入,都在烧钱,将来竞争会非常惨烈。
我们只能沿着产业链去寻找,竞争格局好的地方,上中下游产业链里的优势环节,技术好,禀赋好,能形成优势的企业,随着行业壮大,获取长期增长。
总结来说,我们的判断基于:第一,行业空间大,第二,竞争优势能保持,第三,能挑战原来王者,有替代可能。市场抱团很简单,几个季度连续增长,就抱上来了,之前耳机龙头、苹果产业链龙头都抱的很紧,一旦销售不好,马上瓦解。新兴产业一开始没有盈利没关系,能够保持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是最重要的。
经济和信贷两大周期影响市场风格
朱昂:组合管理上如何优化波动率?
 巩怀志 第一,分散投资,我们组合有20-30只股票,重仓个股买入时不超过7%。分散是因为非系统性风险确实无法预知,分散可以避免持仓过度偏离。
第二,使用对冲工具,建立在组合分散度和指数足够匹配基础上。
第三,对估值敏感,追求估值性价比,寻找偏低和合理估值,避免市场风格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第四,结合高、中、低频数据,保持对基本面的跟踪。比如高频数据明显回落,我们会判断原因,如有信号出现,就会调整组合,因为不能保证未来100%会修复。保持紧密跟踪可以避免基本面带来的大波动。
第五,行业分散。全仓白酒、全仓新能源的基金,净值必然波动大,我们跟踪全市场,选上行领域,不在一个行业里押注。市场风格不断轮换,行业如果分散,自然熨平波动。
朱昂:你如何穿越风格的周期?
 巩怀志 金融周期每五六年一轮,牛熊很明显,风格也是一样,2014-15年小票风格,科技股、网络股很强,然后是大票风格,再然后是抱团股,我们分析风格周期,主要有几个因素:
第一, 不同领域的增速对比,是影响风格最重要的因素。比如大小盘风格,用上证50和创业板指做增速对比,14-15年,典型的创业板增速快,有并购的原因。16-17年,上证50增速恢复,因为供给侧改革,供需关系逆转,钢铁煤炭水泥等周期行业上涨。而中小盘因之前过度并购的子公司产生盈利拖累,计提商誉。
比如不同板块的景气度增速对比,这几年白酒行业、去年下半年的军工行业,到今年春节后的大宗商品领域的景气上行,都带来了市场风格的同步变化。
第二, 我们把市场长周期分为两位,一类是经济复苏上行,经济牛,一类是经济很差,流动性牛。2006-07年,经济牛,实体顺周期表现最好,金属、地产、金融。2014-15年,流动性牛,科技转型成长受益;2016-17年,也是典型的经济牛,顺周期收益;去年上半年,经济很差,疫情释放流动性,医药、半导体受益于流动性。在不同宏观特征下,风格完全不同。
先通过判断增速比,找到大小盘、价值还是成长的风格;再把市场按基本面和流动性划分为四个象限,对应不同风格。
蜕变来自真正按照内心投资
朱昂:你的职业生涯中有什么飞跃点吗?
 巩怀志 最大的突变点在2010年,我的投资基础和框架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后,能够对市场方向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研判和执行。
公募基金里,要按自己的框架走,面临最大的风险是和同业偏离。2010年,大家还持有地产、银行、保险,我已经换仓到稀土、新能源车、苹果产业链,完全不一样,基金经理这么做需要承担极大的同业偏离压力。
我能这么做,是因为两点:1)我本人经历长期的积累,已经具备了承担巨大偏离压力的能力。2)我的投资框架和逻辑逐步成熟,研判不同的经济和时代背景所产生的投资机会不同,会带来不同的估值和潮流演变。
2010年,我仔细研究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国进入转型时代。传统经济估值越来越低,时代已变,投资框架要去适应时代。从这年开始,我真正成熟起来,思考深度提升,投资组合从宏观行业轮动的传统经济转向了时代驱动的新兴产业,持仓偏离了主流重仓,投资体系成熟。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史    伟 | 是星涛 | 孙   芳 | 孙   伟民生加银 | 孙   伟东方红
吴    | 吴    | 吴丰树 | 吴   印 | 吴    渭 | 伍    旋
肖瑞瑾 | 肖威兵 | 谢书英 | 谢振东 | 徐荔蓉 | 徐志敏
于   渤 | 于   洋 | 于善辉 | 于浩成 | 袁   宜 | 袁    航
郑澄然 | 郑慧莲 | 郑   磊 | 郑巍 | 郑   伟 | 周应
朱    赟 | 朱晓 | 朱   熠 | 左金保 | 赵   蓓 | 邹维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