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开国大典还有五天,一群人坐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议厅,对国歌的确立做最后表决。
两个月来,中央向全国征集曲谱,收到应征歌稿达6926篇。评审团选择恐惧症齐发,这个看不上曲子,那个看不上作词,拖了许久也没定下来。
最终不知谁提了一句《义勇军进行曲》,挑剔的文人们眉毛一挑,眼角总算有了几分笑意。
九月二十七日。
《义勇军进行曲》一词未改,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一九七八年,确立为国歌。
电影[建国大业]中关于国歌讨论的场景
放眼世界,许多国歌都生于危时
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源于1814年英美麦克恒利堡之战,法国国歌《马赛曲》则是巴黎民众抵抗普鲁士入侵的见证。
《义勇军进行曲》同样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不同点在于,它最初只是一首电影插曲
从银幕到国歌,中间隔了十四个战火春秋。
01.
一九三四年冬,上海一片混乱。
日军侵占东北后,在华北的小动作也愈加频繁,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国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纷纷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有的甚至拿起武器奔赴华北战场
然而,街上的风声鹤唳传不进百乐门的乐池,这里依旧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为避战乱,一些国人像鸵鸟般钻入了大上海的沙坑,纵情声色,聊以度日。耳边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靡靡蚀骨的淫歌艳曲。
其中尤以「桃花江是美人窝」最为流行。
[情深深雨蒙蒙]中,日本人入侵时,民众沉醉舞厅的场景
市区一间简陋的旅店里。
剧作家田汉看着窗外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听着歌厅里传出的娇柔迷醉之声,连连叹气:
商女不知亡国恨啊,长此以往,人们的斗志会消磨在这靡靡之音中,成为亡国奴的。
气愤之下,他找到好友聂耳,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写首不一样的歌出来。
我写词你作曲,我们来搞一首像《国际歌》、《马赛曲》那样有气势的歌。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
田汉(右)和聂耳(左)在上海时的合影
在此之前,两人已经合作过电影[桃李劫]的主题曲《毕业歌》
电影鼓励学生们参加反帝救亡运动,担负起天下兴亡,相当振奋人心。
电通公司出品,袁牧之主演的电影[桃李劫]海报
有之前的基础,两人很快达成一致,不过这次要做的是一首能激发全国人斗志的歌曲,难度较之前大得多。
他们反复吟唱着《国际歌》、《马赛曲》,寻找灵感,可惜一稿稿出来,总也不如意。
02.
这时,好友孙师毅找了过来。
当时,共产党地下组织在上海刚刚成立一家电影公司,名为电通。由爱国电影人组成,旨在拍摄揭露现实的片子,激发国民抗战激情。
孙师毅就是这个公司的负责人之一。他希望田汉能快速写出一个剧本,只需符合抗日的国情,题材不定。
田汉欣然接下了这个任务。
没过几天,一部名为《凤凰的再生》的剧本就完成了,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前身。
电影[风云儿女]海报
故事讲述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弃笔从戎,由象牙塔奔赴抗日前线的经过。
可惜,剧本交出不久田汉就被扣上「抗日反政府」的罪名逮捕入狱,没有机会参与创作。
被捕前逃亡途中,他将满腔怒火倾泻纸上,化作一篇斗志高昂的歌词,也就是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血肉来筑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每一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
慌乱中,田汉将歌词写在一个香烟盒锡箔内衬纸上,夹在了写好的剧本中。辗转几次,最终到了电通负责人袁牧之手中。
电影[风云儿女]中,袁牧之饰演的诗人辛白华,这首歌词是他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
夏衍回忆当年情景时这样写道:
(袁牧之)给我田汉留下的电影故事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
歌词写在一张香烟纸的衬纸上,被茶水濡湿了,字迹有些模糊,我和孙师毅只能一字字仔细地誊抄下来。
彼时的两人尚不知,他们一笔一划保住的,不仅是一首电影插曲,还是中国未来鼓舞人心、传唱不息的国歌。
03.
一九三五年四月,[风云儿女]开机。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电通公司从上海各大电影公司借人:
「明星」的编剧夏衍,「天一」的导演许幸之、「联华」的演员谈瑛,再加上「电通」的王牌袁牧之和王人美,以及作曲家聂耳
可以说集齐了那个年代的各路大神。
当年《晨报》上刊登的[风云儿女]资讯,参与制作的人都很厉害


当时,聂耳已成为特务的下一个目标,为保安全,组织让他出国避难,离开之前,他找到夏衍,请求先为主题歌作曲。
为赶进度,一连几夜不休,反复吟诵,改动了部分歌词,并将曲子定名为《进行曲》,完成初稿后交给了导演许幸之
随后他奔赴日本,听着军国主义「严惩支那」的叫嚣,聂耳满腔怒火。他将这份愤懑充分融进了歌曲中。
一个个强有力的音符就像斧锤敲击在心上,慷慨激昂。
五月初,聂耳将词曲寄回了电通公司并定名为《义勇军进行曲》,此时电影的拍摄也接近尾声。
上海资料馆保存的《义勇军进行曲》曲稿

一九三五年七月。
田汉从南京宪兵司令部出狱,恰逢[风云儿女]首次放映。
他从该片第一个特刊上看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横栏大黑体字,异常兴奋。
随后,却得到聂耳在日本千叶海边游泳溺死的噩耗。痛哭流涕,立时写下一首诗哀悼逝去的战友。
一系金陵五月更,故交零落几吞声。高歌共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
乡国只今沦巨浸,边疆次第坏长城。英魂应化狂涛返,好与吾民诉不平。
百代公司《义勇军进行曲》第一代唱片
电影放映当天,观众熙熙攘攘。
开始和结束时,两次响起《义勇军进行曲》,首映完毕,全场沸腾。观众怒吼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很快,这首电影插曲响彻上海滩,传遍全国。声声振奋,字字泣血。
相比之下[风云儿女]反倒逊色不少。
04.
电影上映后,受到舆论一片批评
导演许幸之抛弃了以往抗战题材慷慨激昂的表现方式,平静缓慢地讲述着知识分子面对生活困境的压力,民族危机也只暗含其中。
男主角辛白华一行,从苦闷彷徨奔向民族革命的过程也是随缘为之,少了顿悟的觉醒,多是风云莫测的无奈。
电影[风云儿女]剧照,辛白华和史夫人深陷乱世中的情感纠葛
许幸之说:
[风云儿女]是国家风云变幻中的儿女情。他们在当时的环境中相识,被感情所冲动而结合,为外界压迫而受难,为生活的鞭挞而到处飘流。
他们的一切悲欢离合、弃笔从戎都是风云变化中演成的人生悲剧,应该用平淡莫测的手法来完成它。
电影[风云儿女]剧照,影片最后所有人走向反抗
然而,很多评论家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以田汉最为典型。用他的话说就是:
不用政治的要求去掌握,反而从心理的艺术的要求去掌握,怎么能不把一个应该是革命号角的东西搞成唯美抒情诗呢?
最终,还是许幸之在报上发表了自我批评的文章才算结束。
电影[风云儿女]拍摄现场
如今八十三年过去抹去战火的痕迹,不管是影片还是插曲都有了不一样的时代含义
搁现在看,电影的人物语言动作虽有些搞笑,但反其道而行之的拍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试想,若这影片从头到尾慷慨激昂、打满鸡血,主题曲的气势就弱很多。
也许再过多少个八十三年也不会火,更不能传唱至今,搞不好我们的国歌都得换一个。
好险。
【推荐阅读】
【瞎话电影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