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12日,多伦多电影节混进了一个厨子。
他为电影节献上了一道英伦大菜,叫[追随]
厨子把食材剁得太烂了,评委觉得欠缺嚼劲,他没有拿奖。
加拿大人不太稀罕,美国人却吃得津津有味。
英国的菜,是老家的菜,或许唤起了他们的乡愁。
就这样,厨子去了好莱坞,继续做菜。
拍片不行转厨师
曲线救国显真知
1970年,克里斯托弗·诺兰出生于伦敦,父亲是英国广告狂人,母亲是美国美艳空乘。
打小,诺兰就经常往返于英美两地,因此,他知道英国人的口味,也熟悉美国人的味蕾。
10岁那年,为了给孩子培养艺术细菌(三声),父亲从同事那借了台超8。
小诺兰对于超8爱不释手,立下了自己人生第一个志向:拍电影
1988年,带着自己的电影梦,诺兰进入了伦敦大学,梦想之外,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做菜
因为“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他还加入了学校社团——“把肉切成16MM社”。
在那里,他认识了自己未来的老婆,老婆醉心于诺兰的厨艺,对他一见倾心。
毕业之后,诺兰没有忘记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他忍痛放下菜刀,进入电影公司。
一连5年,写剧本不成,做导演不成,拒绝信堆满了自家厕所。
诺兰心灰意冷,几乎自闭,这时候,是老婆站了出来,为他出谋划策:
听说多伦多电影节的评委酷爱美食,不然,你去给他们露两手,混熟了,也许就有机会拍电影了。
这就像是曲线救国,当不了导演助理,就从杂志编辑干起,干着干着,从入门到放弃。
诺兰听了心说有道理啊,于是说干就干。
说干就干可以,但想干就干不行,此时的诺兰遇到了麻烦。
之前我们说过,他为了拍电影,放下了菜刀。
这事儿説轻了,他不光放下了菜刀,是把菜刀卖了,不光菜刀卖了,连炒锅都扔了。
人呐,有时候现实点,不是啥坏事,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可要是回不了头呢?
想辙呗。
这一次,又是老婆站了出来:
你大学的时候不是加了个社团麽,舔着脸管人借呗。
诺兰听了心说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于是,他们从“把肉切成16MM社”借了全套厨具以及6000元材料费,说干就干。
因为缺钱,所有的食材都要在诺兰家处理,没钱请专业下手,诺兰的老婆亲自上阵。
就连剪辑,啊呸,怎么説到拍电影上了,我是说就连每一刀,都充满了力道。
每周末做几个小时,一年过去了,大菜出炉,夫妻二人为菜取名[追随]
我,诺兰,大厨师!
前言说到,是爱好拯救了诺兰,因为掌握美国八大菜系,他终于可以去好莱坞了。
召他前来的东家叫顶峰娱乐,东家很满意诺兰的手艺。
2000年,一年的功夫,诺兰在顶峰混得风生水起,他的厨艺也愈发精湛,他开始策划一道大菜。
这次,他将食材切得更细,每一段肉只有不到0.1MM,切完之后,他将肉的顺序全部打乱,就像乱序的剪辑,电影梦终于通过烹饪得以实现。
不知道诺兰小时候学没学过报菜名,但他起菜名确实很讲究,既然食材被切的稀碎,他也记不得哪块是哪块了,就叫[记忆碎片]吧。
[记忆碎片]被端到了威尼斯,就连意大利人也啧啧称奇,诺大厨一炮而红。
2002年,诺兰的厨子生涯起了个小插曲,新菜名为[失眠症],却让宾客吃成食物中毒,究其原因,这道菜不是他的原创,是别人给的菜谱。
诺兰痛改前非,决定再不用别人的菜谱。
之后,诺字招牌一家独大,开始不断推出色味俱佳的菜品。
2005年,诺兰苦练三年,写就《蝙蝠侠食单》,这次他向世人展示食单中的第一道菜——[侠影之谜]
哥谭古老的风味搭配日本料理,出锅后外焦里嫩,香飘十里,大家吃了都说好,诺兰“食神”的名号响彻五洲。
一年后,做惯了大菜的诺兰决定推出一道小菜
诺兰这次没再把菜切那么碎,他玩了一个双身份,当你以为结局早已写好,其实鹿死谁手还很难让人知道。
影片就像看了一场魔术表演,于是得名[致命魔术]
2008年,《蝙蝠侠食单》推出第二道菜品——[黑暗骑士],八珍玉食,回味无穷。
2010年,回归初心,菜系复古,就像最初得[记忆碎片]一样,这道新菜再次将食材切得七零八落,虽然人家说破碎的食材没有情感,但管他呢,好吃就行呗。
此菜当时万人空巷,入口即化,如梦如幻,遂名[盗梦空间]。
2012年,《蝙蝠侠食单》的最后一道菜,是[黑暗骑士崛起],它延续了[黑暗骑士]的口感,奠定了世界比较佳菜谱独一无二的地位。
2014年,[星际穿越],空间和时间的激情碰撞,在一口口的满足中感受时间的伸缩与折叠。
去年,诺兰风向大变,推出[敦刻尔克],这是他3年潜心研究法国大餐的结果,即使这道菜不伦不类,他的食客们还是竖起了大拇指。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1998年的9月12日,诺兰知难而退,放弃导演转行烹饪,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有了今天的成就。
电影并非人人都能拍,但只要敢切,人人都能做菜。
如此精神,当为吾辈楷模。
【推荐阅读】
【瞎话电影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