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人   平·克劳斯贝
职业   演员、歌手
代表作   《爵士歌王》、《摩洛哥之路》
事件    1903年5月2日出生
1903年,平·克劳斯贝出生于华盛顿州塔科马。
他高处不胜寒。
无论唱歌,还是拍电影,甚至打高尔夫,都是那个时代唯一闪耀的巨星。
他从未失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后世再没有他这样的天才。
天才的一生,是无聊的一生。
也许说的就是平·克劳斯贝吧。

01.
无聊的歌者生涯
一帆风顺的人生无精打采,逆袭上位的故事异彩纷呈。
文艺青年大学的时候,没事就喜欢组个乐队。
梦想着突然有一天就红了,唱片公司挤破脑袋找着签约,粉丝千里送温暖,格莱美恨不得20岁出头就把终身成就奖颁给他。
然后梦一做就是十年,沦落为便利店打工仔,偶尔写歌,最终在出道10年之后获得了格莱美新人奖。
诸如MAROON5,1994年成立乐队,2006年才获得“最佳新人”。
马老五主唱骚当戏称自己已“新人”了十年

OKGO1998年就已经开始做单曲,直到2014年那支“THE WRITINGS ON THE WALL”的视频,才算是真正火了起来。
可怜的OKGO,为了销量,不得不转型去拍视频博眼球
这样的人生才励志!多有故事!多么精彩!
就像李安的《十年一觉电影梦》,很有力量,但要改成《一年一觉电影梦》,估计就没人看了。
一年一觉的电影梦,你还会觉得励志么
18岁的侯孝贤看完《十字街头》,立志十年进入电影界。
誓言历经时间,当少年回忆往昔,才凸显意气风发。
时间洗涤过曾经的岁月,誓言就变作了故事。
平·克劳斯贝就不一样,他没什么故事,人生异常无聊。
他是天才,没有一件事不顺。
他无法享受奋斗的辛苦,不能感受被汗水包围的乐趣。
甚至没法经受梦想的折磨,难怪老了跟后代连故事都没得讲。
克劳斯贝音乐天赋太高,以至于大学期间人人都抢着要和他组乐队。
1924年,他本着玩玩的心态,组了个小型乐队,然后自己一个人包了萨克斯、鼓和独唱....
其他的人在乐队里的职责,难道是经纪人么?
就连”大鸟“查理·帕克也不敢一个人包揽一个乐队,克劳斯贝你也太膨胀了
不能和好友们共同进步,这样的乐队真无聊。
1926年,乐队刚组不到两年,就让爵士乐大王保罗·惠特曼看上了。
克劳斯贝很苦恼,心说我怎么藏都藏不住呢?
于是,立马惠特曼就拉着他出入曼哈顿的各种高级夜总会。
一入夜总会的克劳斯贝更加苦恼。
他太受欢迎了,唱歌时随手做个动作,就能让台下的人感动到哭。
克劳斯贝就纳闷了,我就即兴表演一下,你们哭什么?
无需琢磨如何迎合观众,就像一个编辑每天都能写出10万+的文章。
无聊。
克劳斯贝自己也纳闷儿,我就一唱歌的,为什么总有人把我当巨星

台下的观众,其中就有当时纽约广播电台的负责人。
这位查不到名字的负责人,为克劳斯贝的嗓音陶醉,说啥都要给克劳斯贝出他自己的广播节目。
于是有了“克劳斯贝专题歌曲节目”——《蔚蓝色的夜晚在哪里》。
又是广播,又是演出,又是出专辑,克劳斯贝一下子成为了三十年代美国音乐界最出名又最成功的人物了。
注意是最,没有之一。
而这距离他大学毕业,不过短短6年...
至于当时克劳斯贝火到什么程度?
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火星哥+贾老板+阿姆吧。
凡人啊,放过我吧

有这么一件真事儿,1941年,太平洋战场。
面对凶狠的日本人,美军士气低落。
这可急坏了罗斯福,他写信询问麦克阿瑟:怎样才能让我的士兵们打起精神呢?
麦克阿瑟回信道:“在巴丹半岛的我军官兵只想听平·克劳斯贝的歌。”
再没有克劳斯贝听,我们就要死了

于是罗斯福整了一套《蔚蓝色的夜晚在哪里》给菲律宾的美军。
听了爵士乐的美国大兵战斗力暴增,菲律宾战争很快就结束了。
不过,这个故事才是真的无聊。
没有《野战排》那种战场上的兄弟情,没有《血战钢锯岭》中那种至死不渝的精神。
真实的历史中,家国大事,竟然要靠靡靡爵士来拯救?
02.
无聊的演艺生涯
有比克劳斯贝的歌唱生涯还无聊的么?
当然有。
克劳斯贝的演艺生涯。
1927年的《爵士歌王》是有声电影的开端。
著名的爵士歌手们都想在这部影片中一展歌喉,为了报名挤破了头。
《爵士歌王》的影史地位自不必说,这片子集合了阿尔·乔生、”陈查理“华纳·欧蓝德等诸多大神

环球的高管们却点名要克劳斯贝来演,仿佛没了他,爵士乐就不转了。
影片公映之后,米高梅发现了克劳斯贝,如获至宝。
董事长路易斯梅耶对手下说:“这个人可太牛逼了,一定不能让他落在环球的手中。”
手下的人立马找到了克劳斯贝,和他签订了为期两年,拍片五部的合同。
顺带一提,这是个顶薪合同。
顶薪是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当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年薪总合的7.5倍。
“富兰克林啊,这日子可过不下去了,咱俩的工资加起来不如个演电影的”

这大概是我听过最无聊的故事了。
同一时代,后来被称作“舞王”的弗雷德·阿斯泰尔,去米高梅面试,只收获了“不会表演,稍微会点舞蹈”的评价。
而这时,阿斯泰尔已经整整跳了三十年。
屌丝逆袭,这故事才有意思。
阿斯泰尔,我真的不是在同情你,收起你的笑容吧

从《爵士歌王》开始,克劳斯贝演了大量的音乐片与歌舞片。
像是《影城艳史》、《密西西比》、《巴黎蜜月》。
场场卖座,场场爆满。
194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喜剧演员鲍勃·霍普合作了音乐喜剧片《新加坡之路》。
影片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乃至纽约的任何一家电影院,都将此片的排片拉满。
鲍勃·霍伯突然觉得这哥们在搞笑上的天分无人能及,唱歌真是屈了大才。
于是“路”系列电影层出不穷,《桑给巴尔之路》、《摩洛哥之路》、《乌托邦之路》、《里约之路》、《巴黎之路》、,《香港之路》......
那个时代,霍普和克劳斯贝走着各种各样的路,让别的喜剧演员无路可走

从音乐片到喜剧片,克劳斯贝的职业生涯在改变,效果却从来都不变。
依旧大火。
60多年后,70多岁的伍迪·艾伦还在对记者喋喋不休:
《摩洛哥之路》太好看了,以至于我当时不得不疯狂翘课,一次次重看,然而每一场中林戏院都一票难求。
很无聊吧,演啥都火,就没有失败,就没有票房毒药,人生就没有戏剧冲突!
克劳斯贝合作过那个时代几乎所有著名导演:比利·怀尔德、迈克尔·柯蒂兹、乔治·库克、菲尔·卡尔兹,却没能高抬贵手,拯救一下"票房毒药”弗兰克·卡普拉

奥斯卡的评委们显然受到了“晕轮效应”的影响。
1944年和1945年,《与我同行》和《圣玛丽的钟声》,克劳斯贝演了同一个神父,却都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没错,就是这个角色,欧曼尼神父

搞笑呢?连着两年?同一个角色?连着提名?还获奖了?
你知道莱昂纳多们有多么努力,才换来一个影帝么?
我讨厌天才,讨厌平·克劳斯贝。
他的一生,无聊透顶。

推荐阅读,你或许会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