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东辞去韩国文化观光部长
时间 2004年6月4日
事件辞职14年
导演从政,是件特别新鲜的事儿。
毕竟,政客艺术家追求不同。
从政的导演里,李沧东走的最远,他干过文化部长,不是熬资历,不是升迁,是走马上任。
官至部长,大抵是无数人遥不可及之事,然而,16个月之后,李沧东辞职了。
辞职理由也很简单,当官对创作没帮助。
2003年2月,李沧东任文化观光部部长,2004年6月辞职
他是一个为了创作,可以去开馆子的人。
只要对创作没帮助,估计给个总统他也不干。
这才是真正的大师,如此风骨与实力并存的栋梁之才,罕见程度堪比恐龙。
如果李沧东还在继续当部长,他的导演生涯也许会止于「绿色三部曲」。
他果断辞职,我们得以看到[密阳]和[]。
以及今年的[燃烧]
从左上至右下,1997《绿鱼》、1999《薄荷糖》、2002《绿洲》、2007《密阳》、2010《诗》
已经68岁的他,仅有六部作品问世。
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李沧东显得格格不入,却弥足珍贵
大器晚成的
忠武路国师
「教师与作家」
195441日,朝鲜战争进入尾声。
这一天,召开了日内瓦预备会议。
这一天,韩国大邱,一名婴儿降生。
他是战后一代,家徒而四壁立。
传说战火后降生的孩童会受到亡魂的洗礼。
大邱,这座被称作「火炉的韩国第四大城市,洗礼不偏不倚,照在了这个白羊座男婴身上。
既受洗礼,婴儿蹒跚学步,于庆北大学教育系毕业,二十多年来,从未离开过大邱。
因修传道,青年教书育人,闲暇之余乐于写作,二十九岁那年,[赃物]横空出世。
1983年的处女作,内容已不可考,不过东亚日报的一纸肯定,让青年获得了持续创作的动力。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十年,[燃烧的纸张]让新人作家成了畅销作家,让青年步入中年。
「编剧与导演」
那是从没想过的事,小时候觉得拍电影的人都属于另一个世界。
1992年,朴光珠导演盛情邀请,已是知名作家的中年人华丽转身,为电影[星光岛]创作剧本。
1993《星光岛》,朴光珠导演,李沧东编剧
中年人没有失掉想象力,在他的笔下,岛中人过着与世隔绝却无法隔离的生活。
DPR枪杀奔跑中的少女,原始本能受到压迫,怆然惆怅,却又那样纯真。
1997年,五年的编剧磨练,神谕再次降临。
43岁,对于有的人来说,人生已经定型。
对于他来说,传说才刚刚开始。
时间带走了皮肤中的水分,却让认知闪烁着光芒。
难怪走过的桥,总比路多。
哈内克47岁,「冰川三部曲初露锋芒。
中年人43岁,「绿色三部曲荡魂摄魄。
「绿色三部曲指的是[绿鱼][薄荷糖][绿洲]
从上到下,1997《绿鱼》,2002《绿洲》,1999《薄荷糖》
片子都是现实主义,却处处充满隐喻
先锋派的电影隐喻过多,一头雾水。
现实主义的东西无聊透顶,味同嚼蜡。
中年人将两者结合起来,当隐喻贯穿于引人入胜的情节中,诞生了令人震惊的化学反映。
[绿鱼]指儿时记忆,是人的潜意识中对于美好的定义,是永远回不去的童年往事。
《绿鱼》中,性总是与儿时固结相关
在时间的推移中,绿鱼指向人生中所有美好却又实现不了的事情,如静静燃烧的红色爱情,这团火小到只能燃烧自己,注定不能同爱人一起燃烧。
[薄荷糖]指追述过去,糖纸剥开,味道不断变化。
在过往的岁月里,时间如何将一个人的生命毁灭。
《薄荷糖》中,悲痛万分,却又无法让时光倒流
[绿洲]指希望,像沙漠中的南柯一梦,梦里有着无法拥有的人生。
《绿洲》里,正常的恋爱都成了美好的幻想
然而,这场梦最终燃烧,一切又回到起点。
绿色三部曲一出,中年人家喻户晓,他的名字载入史册。
每当问及人们,谁才是韩国最好的导演。
不是洪尚秀,也轮不到金基德
答案永远只有一个。
李沧东
「政客与大师」
2003年,卢武铉组阁,承诺不会从官员中挑选文化部长。
于是,在韩国文艺界的一致推荐下,导演李沧东摇身一变,成了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
政客看似风光,李沧东却为难异常,他坦言:
当时没人愿意当,我也推让不掉,就上任了。
其间,韩国电影配额缩减,李沧东深陷批评漩涡,此项制度,之前一直是保护韩国本土电影免受外来冲击的坚固壁垒。
20046月,担任文化部长16个月后,李沧东辞职了。
用他的话说:
当文化部长对我的创作一点帮助都没有。
和那些渴望通过文艺从政的嘴脸,高下立判。
再次复出的李沧东,被人们唤作忠武路国师」。
忠武路是韩国的星光大道,而国师是对一国导演的最高礼赞。
2006年,[密阳]开拍,影片讨论上帝是否存在,放大人在幻灭后的精神错乱与行为失常。
《密阳》里,对于上帝的笃信让申爱暂时找到希望,却没能带给她持久的平静
「李沧东式反向隐喻仍在继续,密阳本身成了讽刺,阳光从来不会照亮每一个角落。
[密阳]之后,2010年,有了[]
李沧东之所以是大师,只因他不拘泥于展现人性的暗面,他的片子里,阴影之外,总有骄阳。
[]中,写诗这一行为是从茫然到失败再到释怀,似乎说明人生很多事情无需太在乎感受,重要的是把握内心的节奏。
不乱于形,不困于境,敬畏生活的悲悯,一挥而就的诗情便能如影随形。
《诗》中,从心所欲的主人公美子
今年戛纳,李沧东八年一剑,万众翘首,静候[燃烧]
这是68岁的李沧东第部电影。
人生的苦难
都是有意义的
维特根斯坦堪称史上最惨哲学家,当教授当不成,写的东西没人看,天天给人打零工。
不过他心态很好,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留下遗言:
我度过了精彩的一生。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李沧东大学在教育系,学的也是哲学,相比维特根斯坦,他的心态更上一层楼。
这份心态要从中国说起。
1994年,籍籍无名的李沧东来到北京。
说来有趣,他来北京的理由,不过是看上了学院路这块风水宝地,想在这里开一家韩国馆子。
他喜欢透过饭店这个窗口,去观察芸芸众生,积累创作灵感。
当时,他曾将路过北京电影学院
象牙塔中的学院派,谈论着安东尼奥尼戈达尔伯格曼,没有谁听过李沧东的名字。
2007年,十三年后他再次来到北京,他的影展座无虚席,人们为了一张票绞尽脑汁。
李沧东说他最喜欢侯孝贤,他第一次看[风柜来的人],就觉得电影中海边肆意的舞蹈,像是他本人拍出来的一样。
后来,两人曾在戛纳的海滩一起抽烟。
侯孝贤立志十年进入电影界,他如愿成功。
而李沧东十年教龄,又十年写作,再五年编剧,直到43岁,才拍出处女作。
这期间,他画过漫画,开过馆子,干过话剧,除了经验,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成就感与知名度。
他却说:
人生的苦难都是有意义的。
他的脸上,分明看得见苦难侵蚀的痕迹
正是对于苦难意义的认同,让他一路前行,之后的「绿色三部曲才能如钻石般耀眼,世人再也无法忽视他的光芒。
初读这句话时,泪流满面。
如此简单的醒世恒言,同样支撑我走到今天。
而苦难的意义。
正如李沧东所说。
正逐渐显现。
【本期福利】
关注「电影破事儿」的小伙伴们注意啦
本期,我们的运营小哥哥小姐姐
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几张
71届戛纳电影节导演签名卡片
[燃烧]导演 李沧东
[迦百农]导演 纳迪·拉巴基
评委 安德烈·萨金赛夫、丹尼斯·维伦纽瓦
我们将从评论处抽选三位小伙伴
随机送上签名卡片
快来留言吧
~
【活动方式】
请留言告诉我们,你最想了解电影史的哪些内容?
截止时间
6月6号12:00
【推荐阅读】
【瞎话电影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