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  《最后决战》
导演    吕克·贝松
主演    让·雷诺、皮埃尔·若利韦
事件   1983年4月6日上映
1983年,影片《最后决战》上映。
这是吕克·贝松的银幕处女作
《最后决战》无色彩无对白无明星,突破一切传统,挣脱所有商业机制的囚笼。
彼时籍籍无名的吕克·贝松凭借此片一举拿下瑞士阿沃基影展评审特别大奖,打开了他的国际知名度。
01.
末世生存手册
《最后决战》是皮埃尔·让利韦饰演的年轻人与让·雷诺饰演的怪人之间的缠斗。
二人于末世之中,争夺一座废墟都市的所有权。
并最终于一家堡垒般的诊所展开“最后决战”。
吕克·贝松在这部处女作之中极尽风格化之能,将故事设定在核辐射致使基因突变的遥远未来。
未来的末世,人类胡作非为,招致上帝极大的不满。
上帝收走了声音传播的介质,建立了巴别塔
发声与交流,似乎成了久远的传说
除了空气,几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殆尽的,还有女人
影片一开始,是一位年轻人在和假人做爱,真正的女人早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为了契合末世的荒凉,吕克·贝松顺水推舟的选择了黑白摄影。
并且放弃了人工照明以使黑白画面视觉饱满。
采用自然光让影片光亮的部分有阴影感,而黑色的部分缺乏高光有浑浊感,相当符合影片基调

一群凶悍的“飞车党”成了这片废墟的主人,他们奴役一个侏儒
只有侏儒才能钻进狭窄的管道,为飞车党获得未被污染的地下水。
年轻人选择了逃离,他利用自制的飞机,从这处废墟逃到了另一处废墟。
两处废墟的区别在于,新的废墟似乎曾经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
年轻人找到一处损毁不算严重的房子,当作自己的新家
他丝毫察觉不到,危险正在向他悄悄逼近。
这座城市中有着比飞车党更加恐怖残暴的怪人
因为没有对白,因此所有角色都没有名字,让雷诺饰演的怪人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年轻人不小心踏入了他的地盘
一番交战,年轻人重伤逃脱,被一位老医生所救。
这里终于在冰冷的废土世界见到了一丝温情
年轻人和老医生在吸氧后艰难吐出含糊不清“你好”二字。
当空气成为一种礼物,肆意呼吸就变得如同朝圣
当沟通的能力成为一种神话,沟通的欲望就强得非比寻常
当信任成为一种传说,相依为命就显得弥足珍贵
老医生的诊所像是中世纪的城堡,被铁栅栏防御工事层层包围。
他在九曲回廊的尽头,藏了一个女孩
老医生每天最大的幸福,就是给女孩带去他亲手做的饭,再看着她满意地吃完。
老医生的幸福没能长久,他死于一些从天而降的石头
年轻人来不及为老医生的死哭泣,怪人就突破了诊所的两道铁门
怪人来势汹汹,势不可挡
一无所有成了年轻人最好的武器,他最终爆发了自己的小宇宙,战胜了怪人。
当他回到女人藏身之处的时候,却只发现已被奸杀的冰冷尸体
年轻人哀莫大于心死,他乘坐他的飞机,回到了来时的地方。
他已不再是离开时的他,他打败了强大的敌人,经历了人生的春秋冬夏
于是他手刃了飞车党首领,救出了侏儒
表现出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的悲悯
《最后决战》中除了好莱坞式的自然跟拍角度,吕克·贝松使用了许多自己独特的拍摄手法。
在飞车党从楼下上来追杀年轻人的时候,两段空楼梯俯视。
约5秒后,第一个人出现,一系列上楼动作。
3秒后,再一个人出现,接着一群人接连不断涌现在镜头之中。
相同的镜头段落,在贝松后来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中也曾出现。
一开始是长走廊的静止凝视
持枪者分别在5秒,3秒和2秒之后不断出现
这样的镜头排列给人设置一种悬念,流畅且不停充斥着紧张与压迫感。
故事的最后,正当年轻人又要踏上飞机,继续远行之时。
被解救的侏儒拉住了他的手,将他带到了一个洞穴之中。
洞里是一个金发裸体的女人
女人面露惊异
年轻人报之以羞涩一笑
当亚当和夏娃再次相遇,宣告末世成为过去。
人类世界,即将进入下一个轮回
02.
当末世片遇到处女作
末世片讲述未来人类生存的世界,从科幻废土文学等元素中汲取营养。
天马行空的吕克·贝松选择了末世片作为自己的处女作
一方面表达对于世界的绝望,另一方面又希望绝望的土壤开出希望的花朵。
后来的吕克·贝松,在对未来的描述中增添了更多的元素。
像是《第五元素》中的神石,《超体》中的CPH4。
与《最后决战》相比,变的是纷繁复杂的想象,不变的是对未来世界的希望。
《第五元素》中的“第五元素”露西
正如贝松一样,许多导演都将末世片选作他们处女作的题材。
大名鼎鼎的《星球大战》教父乔治·卢卡斯,于1971年拍摄自己的处女作《THX-1138
片子讲述末世情景下的地下世界,被监控的人们生不如死的窘境。
片名"THX-1138"是罗伯特·杜瓦尔在片中饰演的角色名
蒸汽朋克之王大友克洋的处女作《阿基拉》也同样将主题定在了末世。
金田独自一人在核爆后的新东京,找寻废土世界个体存活的意义。
蒸汽朋克似乎与末世片异常匹配
至于《死者来信》,则是塔尔科夫斯基的助手康斯坦丁·罗普桑斯基用从影三十年的经历挥洒自己的末世情怀。
《死者来信》是罗普桑斯基的处女作,被誉为“绝望版《潜行者》”
乔治·A·罗梅罗,则拍摄《活死人之夜》,以末世之名,开创了丧尸片之实。
《活死人之夜》是最绝望的末世,意外诞生了新的影片类型
没有人可以长存于世,人们对于人类的终途或多或少都会有幻想
在华语电影中,以末世题材作为处女作的情况从未出现。
这与文化土壤有关。
二战和六十年代以后,西方的末世情结被反复激起并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里。
《最后决战》拍摄于80年代,很明显贝松有意抛弃诸多主流价值与方法。
既然是处女作,作者的想象力与积蓄必然有所爆发。
因此《最后决战》既有暴力性欲,又不乏理性救赎
节奏行云流水,拍摄异彩纷呈
这一切,都在他后来的作品当中,时隐时现。
推荐阅读,你或许会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