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   《呆头鹅》
导演    赫伯特·罗斯
主演   伍迪·艾伦、戴安·基顿
事件   1972年5月4日上映
看电影的时候,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某个角色一出场,你就知道他是干嘛的。
这源自角色长久以来的银幕形象造成的「刻板印象
1972年54日,《呆头鹅》上映。
本片与其他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主角对亨弗莱·鲍嘉银幕形象的崇拜。
电影中的角色对观众造成的影响,远远是你无法想象的。
01.
鲍嘉迷的自我修养
伍迪·艾伦饰演的艾伦是个迷影者。
他的迷影程度,令人发指。
女友约他去吃饭,他不理不睬,选择看电影
女友约他去爬山,他稳如泰山,选择看电影
女友约他去滑雪,他岿然不动,依旧选择看电影
不如看电影,谈恋爱不如看电影
女友被他气走,艾伦兴高采烈,这下,终于没人干扰他看电影了。
毕竟,有了电影,谁还需要女朋友。
艾伦是个鲍嘉迷,他最喜欢《卡萨布兰卡》。
亨弗莱·鲍嘉影史地位奠基影片——《卡萨布兰卡》
每次看结尾告别那场戏,鲍嘉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得他直流哈喇子。
妈呀,这也太感人了
作为百年来最伟大男演员TOP.1,鲍嘉最火的时候,迷他的人能从东直门排到....
不是西直门!我略微算了那么一下,大概得是凯旋门!
说到底,还是因为鲍嘉建立了无人能及的银幕形象。
当然,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看完电影就老想模仿,就像姜文看了《出租车司机》,就总想让马小军对着镜子装逼。
这不,艾伦也一个样,又是学鲍嘉抽烟,又是挤眼睛。
艾伦模仿着鲍嘉,幻想着女人对他投怀送抱
光是模仿鲍嘉的外表,渐渐不再能满足他。
于是,他决心模仿鲍嘉的内在。
看《卡萨布兰卡》的时候,他意识到一件事。
片子里面,鲍嘉因为太爱英格丽·褒曼饰演的伊尔莎,不得不离她而去。
当鲍嘉说出“毕竟,我们拥有巴黎”时,艾伦立马就高潮了。
鲍嘉式"为爱放手“让艾伦不能自已
他必须得找个女人模仿一下鲍嘉式“为爱放手”。
仔细一想,怎样的女人可以达到如此效果呢?
艾伦精挑细选,选了好朋友迪克的老婆琳达。
依旧由戴安·基顿饰演琳达,艾伦家里的墙上全是鲍嘉
不得不说,这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看似愚蠢的决定往往有奇效,就像《好莱坞式结局》里,盲人拍电影,结果竟然戛纳获奖。
琳达还真就爱上了又矮又谢顶的艾伦。
这令艾伦匪夷所思。
我,艾伦,心想事成
然而,迪克仿佛吃了屎一般,他决定乘飞机离开。
这可急坏了艾伦,说好的为爱放手,怎么最后放手的成了别人?
这与最初的剧本不符啊。
他只得拉上琳达去了机场,苦口婆心地劝说琳达选择里克。
本来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玩过了可就本末倒置了
这段高潮戏完全复刻了《卡萨布兰卡》。
他终于学着鲍嘉的语气,说了一摸一样的话。
那一刻,鲍嘉附体
影片的结尾,鲍嘉出现了。
他对艾伦说:“老弟,有那么一瞬间,我想你真的变帅了。”
艾伦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对偶像的致敬。
飞机飞过天空,他潇洒地离开。
02.
银幕形象的魅力
对商业于电影来说,名星不可或缺。
这些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
比起名星,我们更缺好的演员。
事实上,我们不缺好的演员,我们缺的是好的银幕形象
好的银幕形象,往往为最容易将观众带入情境,为一部电影奠基。
当然,最好是正面的银幕形象
比如,约翰·韦恩一出来,你就知道,一个西部牛仔即将惩恶扬善。
黄金好莱坞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建立了数不胜数的银幕形象,图为约翰·韦恩,他主要负责收拾印第安人
加里·格兰特一出来,你心知肚明,他马上又要拯救世界了。
图为加里·格兰特,他主要负责拯救世界
克拉克·盖博一出来,你不用猜就知道,接下来的女人都会被他迷倒。
图为克拉克·盖博,他主要负责,勾引,啊不吸引女人
不过,鲍嘉没有约翰·韦恩有型,不如加里·格兰特高大帅气,没有克拉克·盖博那样迷人的微笑,甚至有点面目可憎,怎么就能成为最伟大的银幕形象呢?
这是因为,鲍嘉演来演去,都是资质平平的普通人。
并且是运气极差的普通人。
鲍嘉的银幕标配,绅士帽,排扣大风衣,紧身腰带
不过,鲍嘉所演的角色身上,有我们的影子。
我们都是不交好运的普通人。
《卡萨布兰卡》里,他只有两张通行证,不得不目睹爱人离他而去。
如果多一张通行证,放手就不再有理由
现实生活中,我因为买不起欧洲十国游的机票,女朋友突然就跟人跑了。
《马耳他之鹰》里,为了微薄的报酬,他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
不是生活所迫,侦探家的身份就形同虚设
现实生活中,我为了一日三餐,不得不被资本家榨干每一滴血汗。
《龙凤配》里,他无论如何都追不上萨宾娜,人家喜欢的是风流倜傥的公子哥戴维。
如果生来被爱,又怎会提心吊胆
现实生活中...哎呀,我键盘上怎么有水。
擦干键盘,平心而论。
我们都没有约翰·韦恩的强壮身材,没有加里·格兰特的挺拔身姿,没有格拉克·盖博那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本领。
但看了鲍嘉的电影,每个人都会觉得:“他的生活,和我好像。”
他追不上的姑娘,我也追不上;他无法挽回恋人,我也一样;他辛辛苦苦赚的钱说没就没,我们都一样。
不一样的在于,鲍嘉替我们做了那些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面对恋人背叛,除了道一句别离,我们无能为力。
《马耳他之鹰》中,鲍嘉却死死地掐住蛇蝎美人的喉咙。
至爱即将离去,占有充斥着大脑,我们气急败坏。
《卡萨布兰卡》中,鲍嘉却从容地说出再见。
巨大利润唾手可得,放弃变得艰难,我们忧郁不决。
《龙凤配》中,鲍嘉却轻描淡写地抛弃一切资本。
这种银幕形象,如何不惹人动情。
在艾伦的眼中,《卡萨布兰卡》是那样的完美。
不过,1942年的《卡萨布兰卡》,根本就是一场灾难。
迈克尔·柯蒂兹为了投资抓耳挠腮,演员们拍完第一天的戏份都无法确定第二天的剧本,甚至英格丽·褒曼闹不明白自己在片中究竟应该爱谁。
如果穿越回当时,告诉主创们,这片子以后会成为影史经典,估计他们会笑掉大牙。
迈克尔·柯蒂兹的内心独白:这就是个大烂片,弄不好还不赚钱
整整30年后,赫伯特·罗斯制作了《呆头鹅》,向亨弗莱·鲍嘉致敬。
片子原名《再谈一遍,萨姆》,源于《卡萨布兰卡》中鲍嘉的一句台词。
事实上,鲍嘉从未说过这句台词。
他也不曾想象这句莫须有的台词会被人铭记。
就像艾伦的扮演者艾伦·斯图尔特·康尼斯堡,他同样缺乏想象力。
他想象不到,许多年后,他将会成为与鲍嘉不相上下的经典银幕形象。
黑色电影的时代过去了。
人们在新好莱坞的钟声下迎来无厘头电影的时代。
如果,这个时代有名字。
它将被称作:
伍迪·艾伦。
推荐阅读,你或许会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