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转发的文章可能正好踩到了热点,我没想到阅读人数近十万。金冬雁先生的采访文章,我觉得写得很专业,有大量的数据,我注意到
里面使用的专业词汇全都正确,比如自媒体的文章经常混淆了病死率和死亡率,该文却完全正确,
看来该文的确是经过他审核之后发表的,可信程度很高。

因为这篇文章,我意外收获了很多人关注。很久懒得动笔的我,决定再次动手写公众号,不然对不起这些新的粉丝。我的这个公众号这几天讲完疫情,还是会持续关注睡眠医学和呼吸医学,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这篇文章,也欢迎大家发朋友圈或转发,如果对您有帮助就更好了,谢谢。
昨天的文章《打左灯,向右转?》,差点儿没有通过审核。不过,看看今天的新闻,我想我的判断是对的。以前清零合理,但清零也相当于制造了一个疫情的堰塞湖,如果我们迟早要和新冠病毒共存(这是我的逻辑起点),这意味着我们迟早要卸下这个堰塞湖,重点的是何时、以何种代价。
仔细体会近期防疫新闻发布会,悄然间“动态清零”这句话的提法减少,出台了更多提高老人接种疫苗率的政策。中央一方面在积极防疫,一方面不停放松严厉的管控,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就是为了减缓疫情扩散速度,避免医疗挤兑造成的额外死亡,即使抗疫再费钱费力,这也是值得的所以,目前绝不是要躺平,但也很难说继续动态清零,这是一条新的抗疫之路。
我国的抗疫变化实事求是面对疫情的变化,不左不右,我非常拥护虽然管控放松将导致阳性病例增多,绝不是躺平,而是负责任地管控疫情
面对可能到来的疫情扩散,每个人需要做好准备,毕竟新华社都说了,个人是防疫的第一责任人。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疫情的一些想法,要是对大家有用就更好了。
1、奥密克戎就是大号的流感?
数据表明,接种过三次疫苗的香港80岁老人的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低于流感病死率这个水平。所以,奥密克戎是大号的流感,这句话有道理。
但全面、完整理解这句话,还需要注意三点:
1、
奥密克戎是大号的流感”有前提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接种3次疫苗。不接种疫苗奥密克戎同样是老虎,可以吃人。

2、奥密克戎可以重复感染,但流感有流行季节 虽然单次感染病死率降低,但奥密克戎可以反复感染,感染2-3次的人很多,有人估计美国90%人感染奥密克戎,考虑到一个人可以多次感染,我猜测美国感染奥密克戎的人次数可能超过了总人口数。可是流感只有冬春季感染,2017-2018大家还没有普遍戴口罩,北京市流感感染人数约为227.1万人,总感染率为10.5%。所以,奥密克戎实际威胁更大。
3、不要把流感想象成感冒  绝大多数人每年感冒1-2次,症状是流涕、咽痛、咳嗽、发热等,感冒几乎不会死亡。而流感的全身症状重,发热、乏力等明显。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资料,我国每年流感死亡人数8.8万。
总之,从单次感染死亡率而言,奥密克戎就是大号的流感。但从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而言,奥密克戎肯定比流感多。两者并不矛盾。
2、开放会不会额外死100万人?
有人估测3年来,我国保护了400万的生命。这的确是个伟大的成就,如果现在逐渐有序走向开放,会死很多人吗?
我在本公众号《新冠的话题,推荐几个好文章》一文中推荐过 风口浪尖尖写的文章《海外超额死亡更新》,该文比较疫情前后的死亡人数差,作为新冠导致的额外死亡人数:
图一:美国分年度每月死亡人数更新
从图一可以看出,2022年年初美国超额死亡比较高,到9月份大致处于低谷。截今年9月底,美国今年总共超额死亡307321人,占美国总人口的0.09%,以人口数简单换算到中国大陆就是比往年多死134万人
仔细看这个图,绿色的曲线(2022年)就是奥密克戎感染美国的额外死亡人数。绝大多数的额外死亡还是发生在奥密克戎第一波疫情中(前2月),也就是下面的蓝色区域。只要不发生医疗挤兑,可以显著降低蓝色区域的死亡人数,所以说,现在的抗疫仍然是有价值的。
是否会死100万,这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做好老人的疫苗接种工作,是否能坚持分流好病人,无症状、轻症、重症、危重症各自分类处理,是否能够有额外的措施保护那些高危人群,如肺移植患者、高龄老人。

另外提醒大家注意,额外死亡人数和确诊死亡人数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大家看资料的时候不要弄错了。
3、如果疫苗打早了,抗体滴度下降,目前是不是更危险?
有很多人,比如我,是2021年年中打的加强针,距离现在1年多了。现在疫苗还有效吗?

抗体的浓度我们称为抗体滴度。抗体滴度不足,加上病毒变异,这导致我们打了疫苗还能感染
我看过一份资料,科兴疫苗接种第二针6月后抗体滴度明显下降,失去保护,但8月后再次接种第三针,抗体滴度一下子升高,高峰浓度比第二针高多了。下面这个图是不同方案、不同剂量抗体滴度的比较,如果愿意钻研的同学,可以放大看细节看不懂也没关系,不重要。
关键是大家要了解,这就是人体免疫的神奇之处:打疫苗后,平时抗体滴度低,这是节约模式,减少消耗人体资源,一旦感染,抗体滴度迅速升高,满足人体需要。
由于我疫苗打得早,我估计我现在体内的抗体浓度很低,所以我感染概率要比刚打疫苗时大一些,但我相信,我的抗体水平可以迅速增加,保护我不成为重症。

我多次劝说我父母打加强针,但是由于相隔两地,疫情又没有回家。我只能劝说,但他们总是被周围一大群人碎言碎语吓着,没敢打加强疫苗。这次,他们大约看出不同于以往,我电话一催促,立即打了第三针。
他们可能歪打正着,赶上了加强针的最佳时候,因为半月内他们的抗体滴度就会很高,今后半年(这是凭印象,具体的时间可能有误)即使滴度降低,也比第二针的峰浓度高,现在就是他们对新冠的抵抗力最强的时候
我发现,现在国家政策转变,很多人慌了,我观察到医院里病人戴N95口罩的比例直线上升,我相信很多人也会赶紧打疫苗,以前社区发券发钱求着老人打疫苗,现在国家略施手段,大家忙不迭地打疫苗,真是上杆子不是买卖(东北话),热脸贴冷屁股是成不了事的。
有人说,再等等,也许还有更好的时机,我劝您别赌了,谁也不能预测何时接触到新冠病毒呀,所以,总体上还是早打安全、放心。
即使早打了疫苗,也不用后悔,咱们已经受保护几个月或者一年多了,而且疫苗即使打早了,也还能预防重症。
4、国家为什么不强制打疫苗?
有人问我,既然疫苗这么好,国家为什么不强制推行?有人猜想是不是疫苗副作用大,或者更好的疫苗正在路上。
为什么不强制打疫苗,这本质上是一个信任/责任问题。上世纪20年代,小儿麻痹症肆虐,很多人落下终生残疾,最著名的患者可能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到了50年代,小儿麻痹症疫苗研制成功,它利用毒性降低的脊髓灰质炎细菌感染人体,达到既不发病,又产生抵抗力的作用。然而尽管绝大多数情况下它很有效,但有些健康孩子接种疫苗后,反而小儿麻痹症,造成人道主义灾难。
减毒疫苗都是至少70多年前发明的,以后再也没有其他减毒疫苗,所以大家打疫苗时尽可放心。
2010年左右有人发现北欧国家一种罕见病(发作性睡病)增多,怀疑与2009年甲流大流行有关,但2009年甲流也使得接种流感疫苗的人大幅度增加。该病到底是甲流感染导致,还是接种甲流的疫苗导致?研究来、研究去,目前还没有结论,因为各个文章数据矛盾。
流感疫苗和发作性睡病看起来毫无关系,可事后还是让人怀疑两者的关系。这说明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谁也不敢说现在的新冠疫苗100%没有问题。
美国的辉瑞疫苗是m-RNA疫苗,我国是传统疫苗,尽管辉瑞疫苗的一些指标优于我国的科兴和国药疫苗,但谁也不能保证今后会不会有额外的问题。

您说说,有哪个政府敢于推行强制接种疫苗?一旦有事,谁能承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定,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要求必须接种,其余疫苗必须遵循自愿原则。要知道进入计划免疫的疫苗都是经过历史检验过的,无数人背书的安全疫苗。新冠疫苗从出生到现在也就2年,自然无法获得计划免疫的地位。
每个人是防疫的第一责任人,只有把责任分散给每个人头上,整个社会才可能接受疫苗的风险。那么,疫苗风险大不大?我觉得从发表的文献看,副作用不大,从打疫苗后众人的反应看,副作用可以接受。
5、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敢打疫苗?
我本人早就打了疫苗,我相信大数据、相信文献。我有些同事有些顾虑,说实在话,我有些不能理解,如果顾虑重重,可能连上个街我们都不敢了,走路还担心踩到蚂蚁呢?!
目前,社会上还一大堆有慢性疾病的人不敢打疫苗,经常有人问我可否打疫苗,一方面他们害怕生病,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却顾虑很多,我鼓励他们不要管基础疾病,尽可能去打疫苗,他们多半只是听听而已。
他们顾虑什么?这不是在刚打疫苗的时候,社会上冒出这么多疫苗的禁忌症吗?那时候,接种疫苗的工作人员还煞有介事地核对20多条禁忌症。我爸爸打第一针时,因为血压高,不让打疫苗,我隔着电话气得吐血。
这种奇葩的禁忌症规定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当时国外有人不停对中国疫苗挑刺,估计是某个胆小怕事的人,为了减少接种疫苗的“意外”,炮制出这些禁忌症。看看下面的图片,请注意“下列情况不应作为接种禁忌”,真是强烈的反差
不过坦率说,我们国家忽视了宣传疫苗、客观解释疫苗的副作用,导致谣言满天飞。很多人误信新冠疫苗导致肺结节,真是荒谬,本公众号特地在《新冠疫苗导致肺结节吗?辟谣过。
我发现我国很多重要的研究,很多发表在国外期刊,当然可以理解,谁都希望自己文章的SCI分高一些,而且新冠的论文,比较容易发表国际期刊但是这导致关于新冠副作用的中文论文很少。普通人很难接触到疫苗副作用的真正信息,实际上新冠疫苗安全、有效。
在这里,我再次推荐微信公众号疫苗和科学的文章《17种禁忌症全胡扯,快润去打疫苗》,这篇文章作者是上海从事疫苗的专家,上文中预防接种证的图片出自该文。如果您说服不了长辈打疫苗,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长辈。
6、今后有几个变化?
因为管控强度减弱了,新冠患者会增多,由此我觉得还会有几个变化,不知是否正确,供大家参考:
  • 常态化核酸将会逐渐取消常态会核酸是上海疫情后全国逐渐推行的举措,这是标准的清零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病毒传播早期,发现一个阳性,可以牵出一串密接,然后隔离密接,同时在密接中查找源头,多个传播链如果找到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根据源头顺藤摸瓜,挖出更多可能在潜伏期的人。这就是“以快制快
    如果患者增多(实际上就是病毒已经领先,已经快于流调),我们查出来阳性患者,追查病毒的传播链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最终常态化核酸将成为鸡肋,而逐渐取消。
  • N95口罩在接下来几个月会受热捧  N95防护效果更好,所以在恐慌期,N95是首选,但过了恐慌期,可能回归为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 抗原检测取代核酸  抗原检测可以在家进行,原检测就像验孕棒一样,几分钟就出结果。一般来说,抗原检测没有核酸灵敏,也就是说病毒的浓度要高一些,才能显示阳性,所以并不那么适合“以快制快”的原则。不过抗原检测花费的时间少,可以在家中进行。
    今后自己发热了,自然会担心是不是阳性,大家完全可以买几个抗原试剂,测一测,阳性就隔离。只要看看欧美的现状,人们普遍自测抗原了,所以必然抗原自测盒必然成为新的选择。
  • 疫苗可能成为某些特殊场合的通行证打疫苗不仅是自己的事情,打疫苗可以保护周围的人因为打疫苗意味着感染可能性低、传染性弱。反之,不打疫苗意味着对某些脆弱人群有威胁风险。那么,如果去空间密闭、人群密集的地方,有可能需要查看是否接种疫苗。
    我们先后用健康宝、核酸证明作为出入公共场所的凭证。既然不常规核酸检测,今后核酸很可能不再作为通行的证明;如果患者较多,今后低风险区太少,很难用健康宝作为通行凭证。
  • 国家组织也许组织接种第4剂  以前的数据支持打3针,因为2针抗体滴度很低,保护有限,而4针疫苗并不比3针好多少。但此一时彼一时,比较的条件下变化了,目前象我这样接种过3针的人,由于时间很长了,抗体滴度低,也许现在再接种一次,4针还是优于3针。当然,这是我的猜测,还不是证据。
7、应该准备点啥?
很多人准备口罩,但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应该买点N95口罩,尽管比外科口罩贵得多,但现在挂耳式N95不到1元钱、头戴式的N95也就1元多1个,大家卖得起,估计很快会涨价。
有些人买氧气瓶、制氧机之类的,我曾经写过《吸氧装置简介详细比较利弊。简单说,制氧机虽好但太贵,而且很可能用不着,如果你是土豪当然可以买制氧机。10L的氧气瓶购买不方便,且难以灌氧气,还要注意火灾的风险。氧立得之类的便宜,但制氧量少,中看不中用。我觉得氧气可以不准备,需要吸氧还是上医院。我相信我们国家的政府,不容许再出现医疗挤兑,一定会全力以赴减少死亡。
血氧饱和度仪倒是可以准备一个,100多元,可以反复使用。如果血氧饱和度下降,比如低于92%,赶紧上医院。
还有人会购买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产品。这当然没问题,不过,低成本的方式是通风,现在是冬天,更要注意通风。我们的诊室有暖气,但坚持通风,这几天降温,诊室就是一冰窖,在诊室打字都困难,但我们还是坚持通风。原来调侃北京治理雾霾靠风吹,现在防控新冠也靠风吹
有些土豪可能会买空气消毒仪,但是要花好几千元,我觉得如果有此需求的普通人,可以买个紫外灯消毒灯,200元之内解决问题,医院的终末消毒就是用的这个,只是注意开紫外线灯时,人要在别的房间,别伤着眼睛了。这种灯对于家里面积有限,且有可能有人居家隔离时,可能有效。

很多人想买呼吸机,我看还是算了,真到了上呼吸机的地步,那肯定是重症了,自己靠几千元的呼吸机想治好重症新冠,那不是解决问题,那是解决自己。医院一堆护士、医生围着,天天分析你的心肝脾肺肾,还要各种监护,呼吸机至少20多万,无创呼吸机也至少4万,对于危重症尚且不一定搞定;而对呼吸机一窍不通的普通人,买个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呼吸机怎么可能有用?
======

最后,我想说:1年或者2年,也许大多数人会感染新冠,但不要害怕,不要恐慌。人的密度比水轻,人只要一动不动就可以浮出水面,但不会游泳的人遇到水害怕,一通手忙脚乱,最后淹溺。
我所有的判断都是基于:1、新冠病毒不会消失,我们迟早要和它共存;2、按照目前的防疫策略,管控比之前要松,因此病例会增加。如果有任何一条不成立,我说的判断就不成立。
如果您觉得我的判断可能夸大其词,是我水平不够,本人无于危言耸听。我不是清零派、也不是躺平派
请大家继续保护自己和家人,积极打疫苗,就算得新冠,也尽可能晚得。

本公众号持续关注睡眠和呼吸患者教育,如果您觉得好,敬请点击下面图标,关注本公众号。虽然不可能每天的文章对您有用,但关注后,养肥了再看,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如果您觉得好,敬请关注+转发,没准您的家人朋友也能获益。
肺癌筛查

哮喘
吸入装置

吸氧
感冒
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

肺结核
其他疾病
咳嗽

其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