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0年前我到虎跳峡游玩。该景点果然名不虚传,整个金沙江在此处缩窄到几米,咆哮的水声数百米远可闻。我和妻子正闲逛,一转眼看见一个女孩坐在地上,靠在同伴身上,陆续有游客走过去,不多时女孩周围围成一个圈。我一般不喜欢凑热闹,出于医生的职业责任感,挤到人群中看着这个年轻女孩。
大家关切地问,你怎么了?”女孩却不答话,只是呼吸很快。
“中暑了?”、“高原反应?”大家七嘴八舌地关心女孩病情,但显然漫无头绪地出主意。
我首先告诉她,我是某某医院呼吸科医师,需要我帮助吗?女孩点点头看着我。

看得出她呼吸困难很严重,这从她胸廓剧烈的起伏可以看得出来。她可没有三凹征,关于三凹征可以看我这篇小文章《发作十几秒就让人惧怕入睡,什么病?》,这说明咽喉、气管这些大气道没有阻塞。
支气管哮喘?这个病很常见,她呼吸虽然看起来很困难,但是呼气没有明显延长,这点不像哮喘。但很难单凭这点判断是不是哮喘,我问她“你家里有人有哮喘吗?你以前得过哮喘吗?”,她因为呼吸困难,回答断断续续,她有口音,我很难听懂。

气胸?就是肺破了,也会出现呼吸困难,但除非特别严重的张力性气胸,对于一个年轻人,一般不会呼吸这么快。
肺水肿?她一点痰都没有,何况这是个年轻人,一般不可能有心衰。如果有严重基础疾病,她不可能到山区游玩。
高原反应?当地虽然是山区,但海拔也不算太高。

肺栓塞?这么快的呼吸,如果是肺栓塞,缺氧应该很重。她嘴唇和指尖都是红润得很。

呼吸困难的鉴别实在是太多了。这个景点没有医院,不可能做胸片和化验,甚至我连听诊都不行,我不可能随身携带听诊器,也不能耳朵凑到她胸前去听肺的声音。那样,周围人不给我一耳光,站在我旁边不远的老婆,也会踹我一脚。
说实在话,疾病还是存在多个可能,但这个女孩给我的印象是呼吸太快了,一般状态似乎没有那么差,除了呼吸困难患者还比较安静,没有烦躁不安。我问了一句:“你的嘴唇或者手指头麻不麻?”
“麻”,女孩边喘边回答。

我摸了摸她的手,有些冰凉。
基本上,我心中有数了,虽然没有十足把握,我还是决定试一试。“谁有塑料袋?”我转向人群,很快有人掏出了一个塑料袋,我把它套在女孩的脸上,捂住她的口鼻,用塑料袋捂住一个呼吸困难患者的口鼻,这看起来像是在谋杀。
类似这样捂住口鼻
要不是我预先申明自己是医生,可能已经有人一把推我,或者拳头揍我。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中,我向女孩解释道:你这是紧张引起来的。紧张以后,呼吸加快,体内的二氧化碳呼出去太快太多,我帮你把呼出去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人体本来是平衡的,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过快丧失二氧化碳,相当于失去了酸性物质,导致了体内碱中毒,进一步引起嘴唇或者手指头发麻,四肢血管收缩导致手脚冰凉。加上紧张、有些人肢体僵硬。
“你不要害怕啊”,我大声朝女孩喊道,“尽量平静,尽量慢些呼吸”。

我知道对于她,慢一点呼吸很困难,我们大家都经历过紧张,可是这种病人,呼吸调节上有障碍才犯病的。但由于她捂住了塑料袋,呼出气的气体又再次吸入回身体,随着人体产生新的二氧化碳,体内二氧化碳重新达到正常值,她的这些异常反应就慢慢地消失了。
果然二三分钟后,她感觉正常多了。她为什么发病?遗憾的是我当时没有问她,大家看看虎跳峡的美景。
要是有视频,大家能亲身感受那种咆哮的水声、险峻的山路,我估计这是她紧张的原因。
这种病在呼吸科叫高通气综合征我可能和这个病有缘。不仅在出诊时碰到,在日常生活中还碰到过几次。我在游船上碰到过一个游客发作时上肢冰冷、僵硬、几乎不能说话,如法炮制,也很快好了。曾经有个人从海南坐飞机来北京,专程看这个病,我亲自接诊的,要是他当时能看这篇文章,至少可省下来机票钱。
这个病曾经叫“社交恐怖症”、还有人把该病叫做“急性焦虑状态”,其实该病有两大基本机理,一是焦虑,二是呼吸调节异常。所以治疗也分别从两方面入手。

解决通气过快除了用塑料袋捂住嘴鼻,也可以用A4或者A3纸,卷成一个圆锥形(就像小时候吃瓜子的纸那样卷起来),把大口那头捂住口鼻,也可以起到留住二氧化碳的作用。
在缓解期可以试试腹式呼吸训练,实际上就是训练自己控制呼吸的能力。主要是膈肌锻炼、
取舒适坐位,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放在肚脐处,先将肺内的气体呼出,通过鼻腔吸气,吸气时可以感觉腹部逐渐向外扩张,右手比左手先隆起,心里默念“1、2、3、4、5”,然后停顿1秒,再慢慢呼气,呼气时感觉腹部逐渐被回缩,右手比左手先收回,同时心里默念“1、2、3、4、5”,尽量放松自己,每分钟呼吸8次左右,不断重复上述步骤5~10分钟。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缓解焦虑、恐惧。比如耐心细致向患者解释症状是如何发生,让患者坚信合理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病情,减少发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患者发作后一般有焦虑感。我经常给患者分析病情后,告诉患者‘’你这个病,不重,只要防止跌落,没有什么危险”对于焦虑始终不缓解的患者,可以考虑用药物帮助患者。
好了,看了这篇文章,您没准今后也能用得着,随时出手救助别人。

========================

本公众号持续关注呼吸患者教育,如果您觉得好,敬请点击下面图标,关注本公众号。虽然不可能每天的文章对您有用,但关注后,养肥了再看,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如果您觉得好,敬请关注+转发,没准您的家人朋友也能获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