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聊呼吸。遇到呼吸系统问题,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想直接咨询(免费,但不保证及时回复),可以在文末识别二维码,加微信好友。

今天一个外地病人挂了我的号,简单问过病史后,我说“您做的胸部CT给我看看”,他说“我没有带,来之前我就准备在您这儿做CT”,我禁不住“噢”了一声,感到非常惋惜,因为他不得不多花钱花时间,还可能耽搁病情。
相似的一幕在门诊经常出现,有些患者带不齐病历资料,要么因为图省事,要么因为有误解。给您解释一下常见的误解。
1、带检查的报告就行了,不用带原始资料
这里说的原始资料往往指胸片、CT、磁共振的胶片。这些资料太大,不便于携带,有些人图省事----“反正有报告,别带胶片了”。
假设有两副画放在你的面前,让您根据这画来找人,一副是这个人的照片,一副是这个人的肖像漫画,漫画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挺有神韵。您是选那副画?我相信所有的人肯定选择照片。照片相当于胶片,漫画相当于照片,虽然传神但丢失了大量细节。
所谓“一图胜千言”,报告的信息是无法比拟胶片中的信息。我上文提到的这位外地患者,他在当地CT高度疑似肺癌,但他不带原始资料,给就诊带来了困难,作为医生,我会想难道诊断一定是肺癌吗?万一这个诊断是错误的,我会带到沟里。即使诊断没有错,肺癌的大小、形态、分布等等细节,CT报告都无法准确提供,这给我进一步治疗方案带来不便。 
有时候,患者在体检中心做的胸部CT,只有报告,没有胶片。就诊前不妨与体检中心联系,一般缴纳打印费,体检中心可以打印胶片。有些人从内心怀疑体检中心的报告,但是体检中心的胶片是客观的,与医疗水平无关。
对于千里迢迢进京看病的人而言,病理科的蜡片非常关键。学过医的人都知道,病理报告往往是诊断的金标准,有一锤定音的作用。很多医学检查是技师出报告,但病理报告必须是医生出报告。一张病理片子全是细胞,这些细胞长得都差不多,病理报告与大夫的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密切相关。我国不同医院的报告水平差异可能很大。
很多人不知道可以从病理科借蜡片。而且病理科蜡片绝不可能电子化,从手机这头传过来。没有蜡片意味着,可能不得不重新取材,或者回老家专程借蜡片。所以做了病理检查,病情还不明确的患者,就诊前找当地医院病理科再做几张蜡片,意义非常大。
顺便说一下,很多人做完检查后,时间一长把CT、磁共振等胶片扔了,我经常感叹“这些东西都是钱买来的,扔了太可惜”,其实,还有另一层的可惜,那就是时间不能倒流,花钱也买不到过去的信息。现在不少人体检发现肺部结节影,如果结节影不大不,比如直径6-10mm的实性结节,这时候良恶性是最难判断,此时要是有一张几年前的CT胶片,可能堪比沙漠中的一壶冰水。因为这可以确定结节的生长速度,要是没有这张CT胶片,那么可能不得不行其他检查,包括昂贵的PET-CT。
2、医院之间的检查不互相认,带别的医院资料也没用
我们医院有大量外地就诊的患者,有些患者就诊时把外地各种化验单、报告单都不带,准备来我们医院再查一遍。这种“土豪”的行为,有些令人瞠目,这样的患者往往自偏远的地区。这背后有几种原因,一是“我相信你们医院的结果”,二是“医院之间的检查互相不承认,带了也没有”,三是对北京看病不熟悉,对做检查要预约,有时还需要预约很长时间缺乏心理准备。
在我们医院门诊做CT最长的时候可能排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安排上,磁共振就更慢了,我的一个熟人预约磁共振花了3月。如果住院床位也很紧张,不一定马上就住进去,这不耽误看病了吗?
社会上的确有一种说法:医院之间的检查不互相认。前几年还陆陆续续有新闻报道,几个大医院和若干小医院在一起组建一个医联体,在医联体内检查单互认。这似乎也能证实医院之间检查不互相承认。
医院之间的检查不互相认,一部分原因是现有医疗制度、法律制度造成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重复检查”是医疗自身的内在需求。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有肺部结节,拿着外院的片子要我看,大多数情况下,外院的CT不是低剂量薄层CT,或者这个CT胶片冲洗得很黑,很难看清楚,不得不再次复查。有时候外院的CT很好,只是到了该复查的时间点,这时候也需要复查。
所以,即使您做好准备重新检查,也请带齐病历资料,其他医院的检查至少有提示意义,像一个路标一样,提示医师进一步诊治的方向,多一个检查,就一个路标。
3、医院电脑上有,不用带病历资料
  近些年各个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几乎每个医院都是电脑开处方、开检查,医生工作的电脑上可以查到患者的抽血化验、胸片、CT等等,比十几年前方便很多。
有些患者误以为医院的电脑上什么都有,带这么多资料干嘛?当得知门诊无法查找他的病历资料时,一脸狐疑“我在你们医院住过院,为什么查不到?”
  理想情况下,医院内的信息应该互联互通,门诊能方便查看所有相关资料,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际情况是信息化正在路上,各方面还没有到理想状态。
  一方面,不是所有检查都能线上查询,比如血气分析的结果,我推断5年之内都不可能上线,因为现有的血气分析仪不支持。我们医院推动所有检查报告能线上查询,这件事已经做了几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我们睡眠室的报告还没有做到,主要是睡眠监测仪器太多,各种各样,有些上线很困难,当然正在解决。总之,现实中遇到的困难远远比想象中多,解决起来需要时间。
  另外,医疗信息涉及到病人的隐私,管理上比普通信息严格得多,这就像高速公路上设置重重限高限速限重。就算医院能查询到患者的信息,但不等于门诊查询到患者的信息。这就是有些人在门诊碰壁的原因,所以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老铁们,在不准备带资料前,最好了解自己就诊的这家医院门诊能查询到什么信息。 
  这里也顺便提醒住院随访的患者,出院记录(或出院小结非常重要。有些患者拿出一大把住院的资料,结果除了化验检查、结账记录,常常缺少出院记录,这个记录是整个住院的经过,比起化验检查重要多了,可是出院时往往没有写好,出院后才能提供,所以,有些病人压根不知道要取这份记录。请您就诊时不要忘记这个记录。
总之,看病还需要带齐病历资料吗?送您一句成语:有备无患。
版权申明:
1. 本文属于原创,保留版权。只要不用于牟利,且注明本文来源,可任意转载。
2. 本文图片搜索自网络,无法联系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

敬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聊呼吸。
原创不易,欢迎朋友们将本文转发到朋友圈,微信好友或者点点在看,感谢!
宗旨:值得您关注,备不时之需。
这里的文章专业,实践性强。公众号在不断建设中..
由于公众号无法直接沟通,如您有问题咨询,或者本身是我的病人,咨询呼吸科相关问题,欢迎加本人好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