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些知识,如今幼儿园的孩子就懂。氧气在很多人心中对身体非常有用,比如:早晨空气新鲜是因为氧气多吗?不假思索就点头的,大约都是把“神清气爽”和“氧气”联系起来。
其实,早晨空气中的氧含量在一天中最低。因为光合作用才能产生氧气,夜晚没有光合作用,动植物也要呼吸,都在消耗氧气,所以早晨氧气含量应该是一天中最低。实际上,“神清气爽”很可能是因为空气中阴离子多而已。
“神清气爽”和“氧气”的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可这种说法,你的这种观念就是一些噱头产生的根源。
十几年前,新闻中就出现过高考氧吧,一个面包车的后备箱拉开,车厢内摆两台制氧机,美名其曰“高考氧吧”,可惜时过境迁,我怎么也搜不出来这个新闻照片。下面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虽然没有视觉冲击力,但也能说明问题,图中赫然有“为考生加油,免费吸氧”的告示。看看桌上的简单氧气瓶。不用说,吸氧是骗人的,心理安慰倒是有可能。

一晃多年,我发现我落伍了,高考氧吧摇身一变,成了高压氧吧。考生扎堆高考前在仓内复习。
真是鸟枪换炮!原来,很多医院的高压氧科杀入了这片蓝海。医院的高压氧科当然自带专业气质,图片文案显然是精心设计过,比如看过下面的图后,您会不会觉得冥思苦想就会脑缺氧,赶快吸氧吧。
【缺氧≠疲乏、胸闷、晕厥】
下面这个报道来自2020年3月16日工人日报,反映某护士抗疫累得病倒吸氧,我毫不怀疑这件事情真实性,也很敬佩该护士的奉献精神,但我强烈质疑事件的合理性和专业性。这样的图片网上很多,容易造成老百姓误解。一旦疲乏、或是胸闷不适、或是晕厥,马上想到缺氧,我身边也有人不舒服就吸点氧气,这就像不少医护人员感冒了还是会服用抗生素。
19日凌晨4点,护士出现呼吸困难,但想到还有病人需要观察,于是在病区走廊走动巡视病房。5点左右,为了分散自己难受的状况,又进病房收拾垃圾,此时呼吸越来越急促,感觉说话都说不出来,护士长彭华见状急忙招呼大家把她送出病区,让护士躺在木椅上一边休息一边吸氧,于是当班的同事拍下了这张照片。
运动会加重缺氧,该护士如果真缺氧,身体会强迫她停止活动,她能巡视病房,正好支持她不缺氧。从“呼吸越来越急促,感觉说话都说不出来”判断,这很可能是我微信公众号《看似杀人,实则救人,不花钱也能治病所说的“高通气综合征”。请记住:呼吸困难≠缺氧,同理胸闷不适、晕厥等症状一般都不是缺氧,这里不展开讲。
健康人一般不会无缘无故缺氧,我们赛跑100米,这是无氧运动,几十秒内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日常走路属于有氧运动,健康人根本不会缺氧。急性缺氧常伴有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请问有哪个学生废寝忘食到这种程度?这幅图片中配的文案“人脑耗氧量占全身20%”,显然医院是故意不告诉你,只有在静息条件下人脑耗氧量占全身20%”,一旦运动,那么脑袋消耗的氧气,还不如腿部的肌肉耗氧量的零头。您自己琢磨,考生能缺氧吗?
不得不说,社会上流行的这些误解,正是我们容忍欺骗造成的。
【不缺氧的人吸氧≠氧气能吸进入体内】
有人会问,不管怎么样,吸氧没有坏处,我吸了也没有损失。
首先,对于缺氧的人来说,吸氧就是及时雨,对于不缺氧的人,吸氧无法提高氧气含量,只是一种“行为艺术
血液中的氧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O2分子形式溶解在血液中(溶解形式,一种是与血红蛋白结合(结合形式)。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液呈红色,就是血红蛋白的颜色,它是血液中氧气搬运工,血液中的氧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
一个健康人,如果每升血液有130克血红蛋白,1个标准大气压下,结合形式的氧和溶解形式的氧比值大约是50:1。吸氧能大幅提高溶解形式的氧气,但这也只是螺丝里的道场,因为,吸氧对正常人结合形式的氧气提高效果微乎其微,看看下图中蓝色部分的面积就清楚了,正常人难以真正吸入氧气到体内。
这就像一个过山车有50个座位,游戏结束后,只有1-2人下车,那么无论多少人等待玩过山车,也只能有2个人能玩下一轮。这里座位就是血红蛋白,游客就是氧气。正常人吸氧效果不佳。
而对于缺氧的人,
在100ml血液中结合形式的氧明显减少,假如血氧饱和度80%,结合形式的大约等价于13.5ml氧气。吸氧则可以迅速提高氧含量(下图中蓝色部分)。相当于有一半的人从过山车下车,所以吸氧有效。
人体在进化中设计成了不依赖吸氧而生存,所以健康人吸氧,不是锦上添花,实属画蛇添足!不仅如此,由于吸氧可能造成氧离子过多,大量的研究发现不恰当地吸氧还可能带来害处。不过,正常人吸氧的研究我没有见过,我想这样的研究不符合医学常识,自然也没有这样的研究。
【吸氧后症状改善≠是氧合变好造成的改善
可是,有人会说,吸氧后的确感到神清气爽,头脑清晰,我相信这是安慰剂效应。安慰剂很常见,望梅止渴、画饼充饥都是典型的安慰剂效应。
在一次医学实验中,科学家给一个患者止痛,就使用了一种镇静剂。可是在最后一天实验的时候,他们把镇静剂换作了生理盐水。发现患者仍然觉得不痛了。这就是安慰剂效应,意思是病人虽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因为他相信或者有所预感这个治疗有效,所以患者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由于逻辑和事实上吸氧提高血氧含量有限,只能认为“吸氧这个仪式,以及相信吸氧能让人神清气爽的念头,最终让人感觉到好转。
【高压氧≠常压吸氧
我前面说的,都是基于常压下吸氧。现在氧吧打着高压氧的旗号,高压氧不是我的专业,我特意咨询了高压氧科的同学:

问:1、吸高压氧短期内有改善记忆或增加计算能力的作用吗?

答:做高压氧确实有改善脑组织缺氧的作用,对用脑过度,有脑组织缺氧症状的人有明显的疗效…主要是高压氧治疗具有可迅速改善微循环组织缺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常压下所有药物和方法都不可替代的特点…目前比较热的是长时间高压氧治疗具有抗衰老,对阿尔兹海默病和其它一些退行性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同学回答很严谨,有点外交部发言人的风格。我来解读一下:1、高压氧有效;2、高压氧和常压吸氧不同;3、避开谈论记忆力和计算能力。
高压氧对于一氧化碳中毒、开放性骨折伴挤压伤、预防骨坏死后、骨坏死(下颌骨)、糖尿病足病变、突发性耳聋等几十种疾病明确有效。原因在于高压氧可以提高溶解的氧气达20倍以上。3个大气压的高压氧,100ml血液中额外溶解了6ml氧气,而正常情况下人体不过需要8ml氧气/100ml血液。即使对于某些部位血流灌注不佳,这些多余的氧气,也足够缺氧组织使用。
健康人使用高压氧是否能增强功能,其有效性、安全性问题如何?在医学上仅有零星的研究,现有的证据基本上凭借使用者的感受、问卷等等,总体证据质量不高。
我的同学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文章,《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九问九答为考生和家长解惑》,这是另一个高压氧科大夫写的。作为医师,看医学科普文章和普通人可能不同,我看这篇文章充满了好奇和疑惑。比如什么是脑疲劳?标准是什么?什么是脑缺氧?凭什么说“睡眠少、不易入睡、多梦”这些症状是脑缺氧导致的?焦虑也可以引起这些症状啊,也不能说用了高压氧有效,就推测脑缺氧了。
2.问:既然专业人士认可,所有高考生都要做高压氧吗?
答:调查中75%的高压氧专业人士认为,只需要给那些有脑疲劳、亚健康症状的考生做高压氧治疗。 
▲ 3.问:高考生为什么会脑疲劳? 
答:导致高考生脑疲劳的直接原因就是脑缺氧。脑疲劳其实是一种亚健康状态,症状包括夜间睡眠少、不易入睡、多梦、易惊醒、醒后难以入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慢、记忆力及食欲下降、易激动等。脑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30%,因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最低,易出现相应症状。
公众号:高压氧科普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九问九答为考生和家长解惑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使用者的感受,不能一概推断高压氧的效果是安慰剂效应。张大夫的文章,让我这个高压氧的外行觉得不能否认高压氧对健康人的作用,但也无法肯定,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明确。
在百度的时候,我还发现有一些氧吧发展到连锁店,如下图(本文观点无关品牌本身)
微高压氧这个概念在医学上几乎没有被承认,我在pubmed上没有检索到相关文献。我的高压氧科同学认为这更多是商业上的行为,尚不能用在医疗上,保健或许有些作用,但目前研究很少。
综上,高考前是否要吸氧?
1、常压下吸氧无效。

2、高压氧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缺乏高质量证据。

本公众号持续关注呼吸患者教育,如果您觉得好,敬请点击下面图标,关注本公众号。虽然不可能每天的文章对您有用,但关注后,养肥了再看,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如果您觉得好,敬请关注+转发,没准您的家人朋友也能获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