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编辑 | 张雪
江苏的地铁,又要修到安徽了?
根据徐州发布消息,6月17日,徐州市与淮北市结对合作交流会在徐举行,两市签订《结对合作帮扶协议》,标志着双方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根据去年印发的《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徐州与淮北结对帮扶。按照协议,两市将在深入推进干部互派挂职、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等8大领域深入交流、拓展合作。其中特别提到,将积极推动徐州地铁S4号线与淮北连通
这也意味着,徐州S4号线将成为国内又一条跨省城市轨道交通,连接两省三市。此前,上海地铁11号线已连接江苏昆山花桥,是国内首条跨省城市轨交;南京和滁州之间的宁滁城际正在建设,南京和马鞍山之间的宁马城际也已开展前期工作。
结对帮扶,为什么是徐州?
徐州,要做淮海经济区的“上海”。
如果说背靠上海,是苏锡常最大的优势。那么,地处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交界之地,京沪、陆桥通道纵贯而过,则是徐州最大的区位优势。
在横跨四省的淮海经济区10座城市中,徐州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领头羊”。不过,长期以来,这个“领头羊”一直被诟病未能发挥出辐射带动作用
淮海经济区示意图 图片来源:徐州发布
近来无论国家层面还是江苏省级层面,都对徐州寄予厚望。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首次在国家规划中明确徐州是江苏“省域副中心城市”
此前,江苏“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到,提高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能级,引领徐州都市圈成为策应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新兴增长极
这标志着,徐州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等共同成为江苏三大省级都市圈,赋予了其在苏北地区的主导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真正把中心城市的规划“定位”变成实际“地位”。今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时,也明确要让“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实至名归”
为加快推进步伐,徐州此前还明确要启动编制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规划,高水平推进徐州都市圈建设。
图源:城市进化论
交通互联互通是推进区域合作的基础,在淮海经济区10座城市中,淮北、宿州经济体量偏小,又与徐州毗邻接壤,既有合作的动力,又有融合的基础。
去年底,安徽明确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发展
6月17日上午,徐州淮北结对合作交流会在徐州市召开,双方签署结对合作协议。双方主要的共同话题,还是集中在城市转型发展上。徐州淮北同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同处省际毗邻地区,同属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叠加区域,可以在很多方面开展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淮北和徐州地理位置十分接近,尤其淮北市杜集区的一块飞地叫段园镇,紧紧挨着徐州,因此淮北和徐州的合作,相比苏州—阜阳、杭州—宿州这种跨越几百公里的合作,更有点说头。
而事实上,淮北、徐州共建的产业园,确落在紧挨着徐州的段园镇。按照合作协议,两地将共建徐淮产业合作园区(段园),打造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创新园区运作模式、探索建立成本分担利益共享机制。
今年4月,安徽省发改委官网公布的“安徽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显示,徐州-段园-萧县轨交S4号线是2022年的谋划项目,牵头协调推进单位为淮北市政府。该项目东起徐州地铁1号线西端的路窝站,向西经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至宿州市萧县火车站,新设站点5座,长约16.8千米,均为地上线。
协议中还提及,两地还将开通城际旅游公交专线,提升旅游交通互通互联水平,另外,还将积极推动徐州轻轨S4号线与淮北连通,开通两市城际公交。
徐州地铁S4号线是徐州地铁1号线延长线,未来可能是全国第二例省际地铁(第一例是上海轨交11号线通到江苏昆山),这条地铁未来可能会从徐州西南方面进入安徽省境内,过连接淮北市杜集区的段园镇和宿州市萧县。
按照结对帮扶协议,或许10年期满后,2030年的淮北徐州,也能成为大家一讲就能想得起来的跨省好伙伴。
对标“苏锡常”,苏北“老大”徐州还有哪些短板?
江苏下辖13个地市,徐州乃是苏北门户
作为中国经济第二大省,江苏13个地市GDP均超过3500亿元,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市之列,素有“十三太保”之称。
徐州虽说位列全国TOP30城市,但在江苏省内,整体经济实力只处于中游,而人均GDP则位列倒数第三,仅为苏锡常的一半左右
经济上的发展差异,根源来自于两地产业格局的差异,与苏南地区的城市相比,徐州的产业格局相对偏重,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不足

根据《中国城市大趋势》分析,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产业结构相对偏重,钢铁、石化、水泥、建材等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工程机械、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则是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双碳时代,传统重化工业面临着洗牌,而新兴产业犹待培育,这就导致徐州与苏锡常等地形成了产业落差。
2021年,工信部公布了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国家队”名单,江苏共有6个产业集群入围,南京2个,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各1个。
徐州入围的是工程机械集群。工程机械,正是徐州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唯一的千亿级产业。
在先进制造业上,根据工信部先后发布的6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最多的10个城市分别是:宁波、深圳、北京、上海、杭州、常州、青岛、苏州、南通和淄博。

其中,在江苏省内,常州、苏州、南通三市上榜前十,常州共有24家单项冠军企业,苏州21家,南通17家,霸榜地级市前三位。
相比而言,徐州共有10家单项冠军企业,且基本集中在工程机械领域,其他产业有待提升
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徐州与苏锡常均存在较大差距。
苏州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晋级万亿级,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与上海、深圳共同位列全国三大工业城市之一。
无锡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10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0家;
常州工业总产值超过1.3万亿,拥有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智能装备、新型材料、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培育已成气候。
相比而言,徐州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为5574.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仅为1000多家,不说与苏州和无锡,即使与GDP差距不大的常州,都有着明显落差。
当然,与中西部众多省会相比,徐州无论是经济还是工业均有一定优势;但与省内工业强市相比,徐州仍有一定差距。
2021年,徐州GDP达8117亿元,位列全国第28位。面向2025年,徐州的目标是:GDP超过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和应税销售收入均超过1万亿元。 
近年来,徐州煤炭资源早已濒临枯竭,围绕煤炭而形成的重化工业体系面临挑战,不得不走上转型之路。如今煤炭工业对经济的贡献微乎其微,取而代之的是工程机械和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崛起。
目前,徐州已经汇聚了中能硅业、协鑫硅材料、华恒新能源等上百家新能源制造企业,硅材料、晶硅铸锭、切片产能稳居全球前列。
徐州提出,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新能源有望成为工程机械之外的另一大支柱产业。
当然,立足于淮海经济区和徐州都市圈的区域优势,秉持“工业立市和产业强市”的战略目标,着手于解决产业发展的差距,徐州的未来仍旧值得期待。

本文素材来源:
国民经略:《对标苏锡常,徐州“差”在哪里?》
城市进化论:《城市24小时|江苏地铁,通往安徽》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参考。涉及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3、本文章内容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联系方式:13770773618
政府补贴,学费全免。点击图片报名,仅限40位!
【往期推荐】
【创客记】

丰疆智能星融润石科技南京慧目承泽医疗感图科技硅基智能银蕨电力Nibiru嘉环科技云帐房云基众智柚香文化才标网贝卡母婴云溪科技聚铭网络华群光电爆炸实验室拓攻机器人诺得物流艾利特易安联巨细信息格陆博科技慧工云火箭实验室硅基智能海光芯创泰立瑞星逻智能知果果心竺教育意能通艾佳生活易快报辅易航博视医疗机敏科技众能联合凯瑞得晟开信息果酱音乐时柒伍极课大数据斑马电商云微茗智能恩纳基智能喔趣考勤观为监测清睿教育聚合数据云学时代图鸭科技投户外爱宠医生言士文学蜜蜂村落清听声学开为科技亿猫艾吉威小白无忧歌者盟童yan天创电子 | 天数科技好e家BoCloud博云猎宝网睿悦信息盖雅工场六六脑拓攻科技乐米科技百格活动芝麻科技车喇叭睿博数据番茄互娱多棱镜擎盾科技贝登医疗WoWiFi试达测评保掌柜呆呆阿卜有质--IT质量实验室奇蛙无人机TimePack美篇

【重磅报告】

2020江苏投融资生态报告2019江苏年度融资报告2018江苏年度融资报告2017江苏年度融资报告|2016江苏年度融资报告2015江苏年度融资报告

【江苏创投圈年度活动】

第六届i创杯总决赛第五届i创杯总决赛第四届i创杯总决赛 | 第三届i创杯总决赛 | 第二届i创杯总决赛 | 第一届i创杯总决赛
2020创客风云会2019创客风云会2018创客风云会2017创客风云会2016创客风云会
江苏省2018年度互联网双十评选江苏省2017年度互联网双十评选

【江苏高校创业图谱】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