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公社微信号:chuangkegongshe
多棱镜
【创客记】NO.151
采访一壹
文丨一壹
编辑 | 张小逸

创客记】栏目由创客公社原创发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后台回复“转载”,即可获取授权规范。寻求报道,请添加微信:“zhangtianyi0510”或点击“阅读原文”,在线登记。


“当时我有一种想法,大家都离不开的手机可以做很多事。借助它,或许可以给博物馆导览带来一场革命。”多棱镜创始人姚小巍在采访中说道。
五年前,凭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姚小巍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尝试做了一款博物馆行业的导览APP,不仅被App store推荐,还在当年的博博会上作为新产品获得推荐奖。
2013年,多棱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落地苏州,姚小巍正式踏入移动博物馆领域。

多棱镜团队圣诞合照
虽说借助手机革命很有先见之明,但推广之路却困难重重。
很多用户认为手机是私密工具,况且博物馆也不希望观众掏出手机。姚小巍认清了现实,明白变革不会立刻实现,于是选择扎扎实实做技术、做项目,慢慢深入了解这个行业,观察行业发展的需求。博物馆也从最初的收藏,到信息化、数字化,再到智慧博物馆一路发展过来。
2015年,多棱镜与业内唯一机关报《中国文物报》达成合作,现在平台已录入2000多家博物馆的信息,国内所有等级以上的博物馆都有收录,并与其中200多家签订战略推广协议。
试水博物馆移动导览系统
1996年研究生毕业于东南大学计算机系的姚小巍,刚毕业就与同学一起创业,开发了Windows下第一个证券软件。2000年受邀加入“大智慧”,一直从事移动应用开发工作。
虽说是个标准理工男,姚小巍却对历史文化有着相当的兴趣。业余时间,他常去各个博物馆看展,过程中发现传统博物馆里“语音讲解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急需改进。
2012年,市场上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不仅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还可以互动。姚小巍不由想到:为什么不借助手机做导览呢?
机缘巧合之下,姚小巍经朋友介绍与苏州博物馆有了接触,正逢以创新闻名的苏博有意在数字化方面有所尝试,他便抓住时机,在工作之余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全新的团队,开始研发针对博物馆行业的导览APP。

“这款APP应当是文博行业最早试水的,当时更多地是想为博物馆做点什么,而不是为了赚钱。”姚小巍说,“没想到做完之后,手机版和HD版全部被苹果推荐,还在当年的博博会上作为新产品获得推荐奖。”
2013年,姚小巍正式离职,成立上海多棱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凭着兴趣和理想,扎根博物馆移动领域。
技术与运营双管齐下
在做导览系统过程中,姚小巍发现博物馆行业具有地域性特点,信息十分分散,博物馆爱好者常常面临想要看展却无法提前掌握展览信息的窘境。
于是,姚小巍团队接着开发了一款名为“博物馆·看展览”的App,专门用于收集、汇总各地博物馆发布的展览信息。

“现在每天都在更新看展信息,希望能真正为博物馆和用户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目前APP已经录入2000多家博物馆的信息,国内所有等级以上的博物馆都有收录,其中有200多家已经签订了战略推广协议。
针对这些B端客户,除了汇总宣传展览信息,团队还为其开发一些临展APP,让短期之内的展览信息都得以储存下来。
此外,随着合作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姚小巍还专门开发了博物馆行业通用的微信后台,将博物馆馆藏、3D展示、讲座等都分别做成业务模块,由博物馆自行搭配,让其实现数字化运营管理。姚小巍透露,目前达成合作有30余家。
随着社交媒体不断发展,姚小巍还发现,APP上光有展览信息还不够,单纯的资讯类工具并不能吸引C端用户长时间、高频率的使用。
如果仅仅引导公众到博物馆看宝贝,大馆是有看点,但地方、基层的博物馆没有,“所以我们还是应当让公众理解,博物馆里收藏的不仅仅是器物,还有很多有关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内涵。”
于是团队决定分出精力抓内容运营本身。一边将导览功能添加到这款APP里,通过语音、图片介绍一些具体文物来讲述藏品故事;一边跟踪文化热点、流行元素,深入挖掘内容来打动观众。
接下来,姚小巍在APP端还添加了成员互动功能,以及看展的预约功能,并且引入电商,定位精准用户来发布和销售博物馆相关文创商品,尝试通过流量进行变现。
“这款APP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能将展览聚焦、受众聚焦,一旦聚焦起来,行业未来的想象空间才能更加丰富,淘宝能做这么大,也是这个道理。”姚小巍补充说。
博物馆结合AR、VR技术
在姚小巍看来,博物馆行业一直对场馆建设方面投入很多,建筑漂亮,但整体而言,还是以“物”为主的呈现方式,对观众感受关注度不够。
“目前博物馆正朝着智慧博物馆方向发展,包括物联网、观众行为分析、博物馆职能部门数据共享等等,我们现在也在对一些博物馆进行数据采集。”
据他介绍,这些数据最重要的用途是数字保护,也就是把文物目前状态按照最完整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便多年后这些文物本身发生改变,但是最完整最完备的信息已经存留。

除此之外,数据采集还可用于三维采样、情景再现。如果能与VR、AR技术结合,观众的体验也会有新的突破,姚小巍还认为:VR、AR会是博物馆未来三五年的一个发展方向。
“就说VR,目前已经有不少博物馆做了相关尝试,比如3D陈列。”姚小巍表示,“但‘陈列’跟‘浸入’是有很大差别的,现在比较常见的是360度环视,还是平面下的,如果做得更好,用三维建模,可以真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在故事性方面可以有所加强。”
再说AR,他认为AR对于博物馆观众提升感受更为有效,戴上AR眼镜,观众走到相应位置,就能看到对应的文物弹出画面,讲述其背后故事,现场感官体验极好。“这方面技术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储备、研发,相信不久会给我们的博物馆客户带来一些惊喜。”
谈到对互联网看法,姚小巍表明互联网应该作为拐杖服务于各行业,行业核心还是在各行业专业的业内人士身上。
基于此,下一步他打算借助互联网,依靠团队已有技术来服务博物馆以外的其它行业。
目前团队正在试水档案馆行业,其与博物馆同属文史类领域,也有做展览、后台微信及信息系统改造等类似需求,团队一边复制博物馆已经走通的技术,一边添加个性化服务,已与南京十几个档案馆达成合作。
未来,姚小巍还想借助团队的强开发能力以及对AR、VR技术的积累,对古镇文化类深度旅游项目进行合作开发,“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借助新技术,引起观众更广泛的关注热情,尤其是年轻人,让他们重新理解中国文化。”
- END -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蓝字)

江苏高校创业图谱: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苏州大学 /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