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编辑 | 江榆洁
“当我体验过全景声,其他放映厅就已经没有了购票的欲望。”在影院体验过全景声的人,大多都会念念不忘。
因为在有全景声的影院,你可以感受到直升机从头顶右后方到左前方飞过,奇幻的声音在空间中漂移不定,暴雨与打雷的声音,鲸鱼高昂的歌声,火焰喷射而出的气声……
全景声技术最早诞生于2012年,是由我们常常谈起的“杜比全景声”背后的杜比实验室最先研发出的3D环绕声技术。
如同芯片这类“卡脖子”问题一样,在音频领域,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美日欧等国的科技巨头公司手中,比如美国杜比、DTS,德国MP3、AAC,以及日本索尼等。即便如此,中国市场在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并不落后与其他先进国家,2016年时,全景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景声科技”)研发的WANOS全景声技术就打破了欧美巨头的垄断,并且之后还参与了规则的制定。
这次,中国的全景声音频技术终于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家南京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音视频电影制作系统及影院处理器研发提供商。该公司研发出的全景声技术是国产三维声技术首次在影院领域的应用,弥补了国内三维声应用的空白。
近日,据企查查显示,全景声科技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就在3个月前,百度的关联公司达孜县百瑞翔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也已入股。
这家被腾讯、百度一同下注的公司,背后倚靠的是一位科学家——潘兴德博士。接下来,我们通过他的创业经历来了解其十年磨一剑的故事,以此一同了解全景声科技的发展历程。
科学家造出一个中国“杜比”
景声科技的创始人潘兴德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曾师从我国著名电声学专家管善群教授,一位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从事电声学技术研究的老专家。
1999年,原信息产业部为了摆脱国外技术的垄断,指导中国DVD行业联合起来制定属于中国自己的技术标准——EVD。
彼时,潘兴德也参与了其中的研发工作,并任中国音视频标准化工作组(AVS)音频组创始组长,并主导开发和制定了全球第一个自主高清音视频标准EVD。
这项工作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DVD专利事件”。
20多年前,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DVD播放机制造国,正当形式一片大好之时,DVD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原来,这些中国企业遭遇了6个跨国巨头组成的专利联盟组织的专利侵权“旋风”,这6家公司于1999年6月发布“DVD专利联合许可”声明,要求世界上所有生产DVD的厂家必须向他们缴纳专利许可费。
高额的专利费,让中国DVD产业遭遇沉重打击。
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就像别人手里的一只风筝,危机如影随形。
因此,看到中国企业在专利问题上遭遇惨痛教训后,深感没有核心技术而无奈的潘兴德在研发期间也立下了自己的毕生志愿——打破国外垄断,建立中国自主的音频技术标准
想要实现心中理想,必先要埋头苦干。但在EVD的研发过程中,潘兴德博士深刻认识到国内音频技术的不足,于是希望通过国际合作来提高技术实力。
2003年,潘兴德博士远赴德国,主导了中德合作与CTS合资成立了MediaWorks Lab,合作目标是共同研发新一代的音频编解码技术。
但是,音频领域巨头美国杜比公司于2007年以2.5亿美元收购了CTS,中德合作项目被迫暂停,通过国际合作来提升中国技术实力的道路戛然而止。
2007年初,潘兴德毅然放弃了跟随德国CTS和美国杜比的国外发展机会带着60余项音频技术专利、数十篇论文,回国创业,方向依旧是音频技术。
潘兴德非常清楚,自己选择了离开音频科技领域的国际巨头,终有一天,会在顶峰相遇。在他的心里,也下决心要建立一个“中国的杜比”。
然而,“弯道超车”并非一朝一夕。
“我在2007年曾经创办天籁K歌平台,并且凭借技术领先实现了高速发展,但是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目标。”潘兴德表示,这次创业之后,他及时调整了商业模型,也在尝试将自己的技术理解与行业前瞻,转化为商业策略与执行,并且领导团队实现目标。
2012年4月24日,杜比实验室发布3D环绕声技术,适用于影院的杜比全景声最多有64个独立扬声器呈现内容,且多达128个音轨。由此,音频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就在迈入音频技术新时代后,潘兴德看见了新的机会。2014年,潘兴德在南京注册成立了全景声科技
仅隔一年,2015年时,全景声科技就拿到了楚商集团、创想天使的种子轮投资。
百度、腾讯陆续入股
又相隔一年,2016年,全景声科技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WANOS全景声技术和系列产品,最多可支持多达128个声道和128个声音对象解码。这可以增强现有系统的音频质量,提供沉浸式的全景听觉体验,技术上可与杜比全景声媲美。

全景声声音制作系统
也就是说,这一WANOS全景声技术打破了欧美巨头的垄断。这一天,潘兴德等了二十多年,或许更久。
同年,全景声科技全面进攻电影行业,此时选择优先攻克电影行业,是因为电影工业对音频技术的需求最为苛刻
全景声科技同中影、华夏、万达影视、猫眼电影、光鲜传媒、博纳营业等电影出品方制作了超百部WANOS中国全景声版本电影。与此同时的数百家影院也投入使用了WANOS全景声技术。
经过努力,全景声科技完成了从电影制作到影院播放的闭环,并在这个过程中,磨合了自身的技术和工具链。
2017年,全景声科技也迎来了元航资本的1000万天使轮投资。
全景声科技开始加速走向产业化。2018年6月7日,以WANOS全景声技术为核心的《三维声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并在2020年11月25日成为三维声《IEEE国际标准》。
至此,全景声科技是国内第一家提供基于声音对象技术、进行三维渲染从而实现三维全景声效果的公司,也是继美国杜比公司之后,全球第二家完整的全景声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WANOS中国全景声技术,包括完备的WANOS全景声制作系统、编码/传输系统、解码/还音系统,填补了国内基于声床和声音对象三维声技术的空白。
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潘兴德终于在音频技术标准的巅峰战场,拥有了与美国巨头杜比公司面对面PK的资格。
与此同时,全景声科技也得到了更多资本的认可。2019年1月,全景声科技获得了北航投资的千万元级Pre-A+轮投资。
彼时,全景声科技是一个30人的研发团队,除潘兴德外,其余创始成员也是国际知名的音频技术专家,在音频领域有15年的丰富经验,曾开发过EVD、蒙太奇电影播放机、天籁K歌等知名产品。
2022年以来,全景声科技的融资速度开始明显加快,百度、晨晖资本、腾讯、开源证券先后陆续进入全景声的股东序列。
支持过200多部电影的幕后音频制作
从前,核心技术与标准的缺失,让中国音频技术相关企业只能充当“制造商”或者“付费者”的角色,产业的大部分利润被国外专利组织攫取。
如今全景声科技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为音频行业制定了中国自主技术标准,让中国企业也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WANOS制作的院线电影海报
据创头条报道,目前,在内容端全景声推出了WANOS全景声制作系统,包括插件系统和应用系统两部分。《长津湖》《你好,李焕英》《我和我的祖国》《上海堡垒》《烈火英雄》《邪不压正》《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戏》《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等包括50多部院线电影,200多部点播电影,都与潘兴德的公司有过合作。
据悉,全景声科技推出的WANOS全景声制作系统合作影院已覆盖了国内27个省市。
在播放端,音频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汽车、手机、PC、耳机、电视、音响等都需要音频技术支持。涉及的产业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甚至会更大。
在广电流媒体行业,全景声科技服务芒果TV、爱奇艺等多家头部公司,已经覆盖超十亿的C端用户,实现规模化应用。粗略估计,全景声音频技术在中国的市场需求约100多亿元。
“我们要让先进技术像水一样渗透到千行百业,这样我们的业务才能像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潘兴德在接受南京人才文化采访时曾说道。
2021年8月25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与全景声科技的签约现场,潘兴德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他眼里,2021年已然成为全景声科技的“蜕变之年”。从那时起,全景声科技就已经踏上新的征途。

本文素材来源:
创头条:《一个半世纪的科技接力,全景声科技要做中国的“杜比”》

铅笔道:《刚刚,腾讯百度投资一个神秘团队:实力全球第二》

消费日报网:《破局垄断 推广“中国自主三维声技术标准”产业化》
艺恩数据:《原创|全景声科技年内要制作100部WANOS全景声电影》

南京文化人才:《潘兴德:用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故事》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参考。涉及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3、本文章内容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联系方式:13770773618

【往期推荐】
【创客记】
丰疆智能星融润石科技南京慧目承泽医疗感图科技硅基智能银蕨电力Nibiru嘉环科技云帐房云基众智柚香文化才标网贝卡母婴云溪科技聚铭网络华群光电爆炸实验室拓攻机器人诺得物流艾利特易安联巨细信息格陆博科技慧工云火箭实验室硅基智能海光芯创泰立瑞星逻智能知果果心竺教育意能通艾佳生活易快报辅易航博视医疗机敏科技众能联合凯瑞得晟开信息果酱音乐时柒伍极课大数据斑马电商云微茗智能恩纳基智能喔趣考勤观为监测清睿教育聚合数据云学时代图鸭科技投户外爱宠医生言士文学蜜蜂村落清听声学开为科技亿猫艾吉威小白无忧歌者盟童yan天创电子 | 天数科技好e家BoCloud博云猎宝网睿悦信息盖雅工场六六脑拓攻科技乐米科技百格活动芝麻科技车喇叭睿博数据番茄互娱多棱镜擎盾科技贝登医疗WoWiFi试达测评保掌柜呆呆阿卜有质--IT质量实验室奇蛙无人机TimePack美篇

【重磅报告】

【江苏创投圈年度活动】

【江苏高校创业图谱】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