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话 | 纪录片儿
今天这篇
还得从卢米埃尔兄弟说起
没办法,电影史上太多东西
都得追溯到他俩才算到头
谁让卢家兄弟占得先机
被后人尊称一句「电影之父」
不过在这,得给他们补个头衔
纪录片鼻祖

电影这东西
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记录现实的基因
1895年,卢家哥儿俩第一次公开放映电影
几部片子都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
说白了就是架起机器,开机关机拍到啥就是啥
什么[水浇园丁]、[火车进站]、[工厂大门]都是如此
没有花哨的镜头设计,原汁原味
不仅开电影之先,也开纪录片之先

1905年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样具有纪录片性质
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
以京剧传统剧目《定军山》为题材
拍摄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的
「请缨」「舞刀」「交锋」等场景
影片没有打光、剪辑
只在日光条件下拍了三天完成
称得上一部纯粹的戏曲纪录片
 此后几年,电影艺术逐渐发展起来
故事性、戏剧性、杂耍蒙太奇、特技镜头等手段出现,让电影变得不真实
但有这么群人誓死捍卫着电影的纪实性
也就是纪录片一派
最有名的当属传说中的「纪录电影四大师」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1912年
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
拍摄了著名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记录了身处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在冰天雪地的生活
他用很多长镜头还原纳努克一家生活的样子
尽量避免剪辑对真实性的割裂

其中纳努克捕海豹的一段
摄影机时间和现实时间几乎等同
据说这一场景是弗拉哈迪设计好的
海豹已经死亡很多天
这一点曾引起很大的争议
但依旧动摇不了弗拉哈迪
「记录大师第一人」的地位
因为他不仅自己拍片,还帮别人拍片

拍完[北方的纳努克]不久
弗拉哈迪受「英国纪录片之父」格里尔逊邀请
穿越大西洋到达欧洲
指导拍摄纪录片[工业的不列颠]
这是记录界两大巨头第一次合作
有了弗拉哈迪加盟,年轻的格里尔逊无所畏惧
最终拍出了纪录片史上的
一座里程碑

1929年
格里尔逊独立完成了纪录电影[漂网渔船]
 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英国记录电影学派
 这部片以反映北海捕鱼的劳动生活为题材
借鉴了各国的纪录片经验
突出了人类劳动的韵律和意义

西方纪录片发展的如火如荼
东方大地的人们也没闲着
早在1919年,维尔托夫就创立了「电影眼睛派」
反剧本反表演反虚构,主张所见即所得
忠实的记录每一刻现实
拍摄了著名的[带摄影机的人] 
他直接影响了后来的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纪录片创作者

四大师的最后一位
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思
他曾创建荷兰第一个电影俱乐部
常年在界各地拍片,被称为飞翔的荷兰人
他的电影记录了客观现实与时代风云
且极唯美、饱含诗意
还有「先锋电影诗人的称号
伊文思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视中国为第二故乡,拍摄了很有关中国的纪录片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拍摄[四万万人民] 
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战
同时他还向中国电影人捐赠一批电影设备
由袁牧之等人接受
成为延安电影团发展的物质基础
除了四位大师之外
还有很多电影导演也是不错的纪录片大师
像之前提过的左岸派阿涅斯·瓦尔达
她的电影[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俨然一部纪录片
完整的真实的记录了
一个女歌手两个小时的全部活动
她的丈夫雅克·德米重病期间
瓦尔达悲痛欲绝
在他去世后
又拍摄了纪录片[南特的雅克·德米]
从妻子的角度
回忆、记录了心上人的一生

这一切
又被她记录在自己的2008年的传记片
[阿涅斯的海滩]当中
这位80岁的老婆婆一生高产
成为左岸派中可以和戈达尔一较高下的
长寿者
也成为新浪潮唯二剩下的
标志吉祥物
如今,已经90岁的她
被誉为「新浪潮的老祖母」
去年的纪录片[脸庞、村庄]
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此外,黄金好莱坞著名导演弗兰克·卡普拉
也曾拍摄一套著名的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
记录了二战时期各国的战争情况
不仅在商业上成就斐然
纪录片领域也极具话语权
不管是纪录片创作者还是电影大师
正因为他们的创作
纪录片才
生生不息
一直发展到现在
成为影史上熠熠生辉的一笔
~
就酱
~

【推荐阅读】
【瞎话电影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