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齐桓公堂上读书,堂下有一位叫轮扁的工匠问写这书的圣人还健在吗?齐桓公答不在了,轮扁说,“那你读的都是糟粕。”齐桓公大怒,说你一个造车轮的懂什么?轮扁答,“臣也以臣之事观之……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意思是我磨了一辈子车轮,心里才摸索出了规律,但这种火候嘴里根本说不出来,我连对我儿子都没法明白地传授,所以七十岁了还没法退休。圣人也一样,和他们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能留下的不过是糟粕。
熟悉庄子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出自“轮扁斫轮”。李崟在访谈里跟我们讲了这个故事,讲到了庄子,也讲到了中国古典哲学。年过不惑,李崟说他从中重新悟到了很多投资的东西,以及人生的活法。
从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他悟到了投资何以游刃有余;从庄子痀偻承蜩“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他悟到了专注的必要性;从轮扁造车,他悟到了投资,必躬亲打磨一辈子加上悟性方有成果。
招商基金李崟,2003年进入基金行业,2015年加入招商基金,代表产品在晨星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排名中均位列同类前五名,今年以来更是数一数二,被誉为均衡投资专家。分析李崟过往业绩,我们看到他在震荡式行情中表现尤为突出。低换手率,重仓股高稳定性,个股高ROE,合适的估值,低杠杆长久期,无不体现着李崟秉持的追求绝对收益目标的理念。
但其实他的投资说起来又很简单,上下左右,四字而已。展开来看,选股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组合管理是约2/3左侧价值等待和约1/3右侧景气出击结合,实现长中短期的收益率平衡。
许多人说只要拿着好公司就能穿越牛熊,李崟并不认同,他认为好公司一定要配合好价格。优秀基金经理的重要素质是耐心,足够耐心,才能等到那个好价格。李崟也并不太认同赛道投资,他认为即便公司周期不强,估值也有周期,情绪也有周期,没有永恒的好赛道,市场不变的是周期。
年过不惑的李崟,对于价值投资有深刻的理解。他开始明白芒格为什么说40岁以下很难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只有到了一定年龄后人生阅历更丰富,看问题的角度才会不一样,知识和财富的积累也不一样。从访谈的只言片语中,能够感受到李崟的投资价值观。他认为,投资是一个人三观的体现,甚至只要看过一个人的组合持仓,即便不见面也可以判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的投资组合背后我们能看到负责、沉着、稳定的品质,不徐不急,不追风亦不孤赏,面对变幻的市场坚定自己的立场,却又适度保持和光同尘。
与李崟的深度交流除了投资方法,还有投资哲学,乃至步入不惑的基金经理群体普世的人文关怀和感悟,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以下我们先分享来自李崟的投资“金句”:
1. 投资是基金经理三观的体现,我几乎不需要和一个基金经理做语言交流,看持仓就能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有基本判断
2. 在大时代面前,个人是渺小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经济发展的阶段决定了投资的最终归宿
3. 我们基金经理是在吃时代进步的饭、吃企业家贡献的饭,主要在做的是资产配置,所以基金经理要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更低一些
4. 我的投资框架简单来说就是:上下左右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左侧的战略等待和右侧的战术景气相结合
5. 我对赛道投资保持谨慎态度,一个好的资产,一定要有好的价格。我经历了市场好几次大的周期,发现再好的资产如果买得太贵,都可能会牺牲长期收益率
6. 即使公司自身周期不强,但估值有周期,情绪有周期,不太可能一劳永逸,对周期要认知、敬畏、驾驭
7. 耐心是优秀基金经理必备的素质,好公司的好价格是等出来的
8. 我的投资目标有三个:追求绝对收益、超越基准、超越同行
9. 我们要对公司过往ROE水平做一个判断,对好的企业宽容一些,对差的企业苛刻一些,有些投资者刚好会做反
10. 人到一定阶段,有了阅历和积累,才能明白价值投资的真谛
11. 建议大家读读中国古典哲学,确实对投资有启发
不同视角下的投资本质
朱昂:先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投资的?
 李崟 我对于投资的看法,分为多个层次,投资的不同参与方都有各自的使命和价值。
投资的本质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基金经理掌握着社会上比较稀缺的资金资源,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参与方。基金经理从根本上说,需要对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
投资本身,也深刻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这种体现几乎是“赤裸裸”的,无法掩盖的。我即便没有和一个基金经理进行交流,通过看他的投资组合、行业配置、个股配置,大概就能了解他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从这个角度看,投资也带有比较鲜明的个人特征。假如我们是在一个传统行业的生产线环节,即便和周围的人每天讲很多话,进行很多交流,甚至一起工作了一辈子,也未必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多么深入的了解。投资却很奇妙,即便没有语言上的交流,只要看一个人的投资行为,基本上就能对这个人的三观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就像写文章,有些人可能从未见面,但精神上是相通的,一看就是同道中人。有些人即便物理距离很近,但是心理上的距离可能很远。
此外,对于基金来说,影响投资收益有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是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在国家的进步发展面前,个人是渺小的。我们所处的时代,经济发展的阶段,基本上决定了投资最终的归宿。就像巴菲特说的,他觉得自己中了“子宫彩票”,因为他生在美国,享受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巴菲特说过,如果他生在古代社会,可能会被老虎吃掉,那么在老虎吃掉他之前,跟老虎说他会做资产配置基本上没什么用。对于我们来说,也和中国经济的脉搏紧密挂钩,个人的奋斗是其次的。
第二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每天都会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困难和调整,不畏各种挑战,不断地在挫折中成长,在成长中积累经验。我由衷地认为企业家精神是这个社会发展中特别宝贵的资产。
从这两个关键要素出发,我认为基金经理是在吃时代进步的饭、吃企业家贡献的饭,主要在做的是资产配置,所以基金经理要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更低一些。
最后,投资是实则以专业定胜负的工作。投资要面对极度不确定的环境,并且要做出合理的决策,对于专业性的要求很高,内涵价值很高,却没有那么容易被识别和认可。医生如果没有长时间的学习、实践和锻炼,是不会上手术台的。事实上,投资和许多其他工作一样,对专业性要求极高。
上下左右相结合的投资框架
朱昂:那么能否再谈谈你的投资框架?
 李崟 我的投资框架简单来说就是:上下左右相结合的框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左侧的战略等待和右侧的战术景气相结合。
我管理的是股债平衡型产品,相比于股票型基金,多了一个大类资产配置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会根据宏观经济所处的位置,决定大类资产配置的比例和结构。在经济的低潮阶段,我们会减少权益资产的配置,增加固定收益资产。比如说,现在的宏观经济处在一个复苏周期,我会根据这个宏观判断进行顶层的大类资产配置,增配权益资产。
宏观判断也决定了我们的中观行业选择。比如说在目前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无风险收益率在反弹,这一点和过去两三年无风险收益率快速下降完全不同。在无风险收益率下降的环境中,会利好长久期的资产,也就是大家过去几年一直在追的核心资产。而当无风险收益率开始变化,经济温和复苏的环境下,利好顺周期和低估值的短久期资产。可以说,宏观环境的变化,决定了权益类资产的中观配置变化。
中观再往下是个股选择,这方面巴菲特和芒格已经把个股投资的理念说得很清楚、很全面了。我的个股选择理念,也是遵循巴菲特和芒格的方法,投资收益短期来自估值的变化,长期赚的是企业的ROE。我们要判断这个企业的ROE是高还是低,如果ROE比较高,那么能否稳定,是否有足够强的护城河守住高ROE。我们还要判断企业ROE的源头是什么,是利润率、周转率、还是杠杆带来的。这就是我自上而下的投资框架,先做顶层的资产配置,再到中观的行业配置,最后再选出行业中有竞争力的企业。
在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上,我对赛道投资理论有自己的理解。尤其是过去几年,许多人认为做投资只要买对赛道就能穿越牛熊,对于估值有很高的容忍度。我对赛道投资保持谨慎态度,一个好的资产,一定要有好的价格。我经历了市场好几次大的周期,发现再好的资产如果买得太贵,一定会牺牲长期收益率。
比如说2007年那一轮牛市,如果在最高点买入一家优秀的银行,解套也要足足等十年,即便这个期间公司业绩确实增长了很多。同样,在2007年最高点买入优秀的一家保险公司,也是要等十年才解套。即便是买入优秀的高端白酒,也要六七年时间解套。而在那个时候,如果买入个别房地产公司,可能至今股价还没有解套,而公司的利润已经增长了20倍。那股价为什么还没有解套呢?因为当时估值高达100多倍,现在这家公司估值只有几倍。
从基金过往定期报告看,我组合里面基本都是估值合理的公司,不少核心资产前期也是我的重仓股,因为估值太贵我后来选择卖掉了。当然,卖掉之后这些资产又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有些公司从七八十倍估值涨到了100倍以上,虽然赚不到估值泡沫化的钱,也不会因为估值从泡沫化回落而受到损失。
如何对公司进行定价,是我投资框架中的自下而上部分。我需要对一个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做一个大概的估算,再结合公司的ROE和目前所处的周期位置进行判断。过去几年大家以赛道论,觉得消费和医药这类公司是没有周期的,其实不然。即便企业的经营周期不强,投资者的情绪和估值也是有周期的。我们对于周期一定要有一种位置感。
左侧的战略等待和右侧的战术景气相结合,这是一种组合搭配的方式。我的组合里面约三分之二的资产是战略性的左侧投资。这些资产的特征是具备不错的价值,价值增长的空间也比较大,只是实现价值的时间点难把握。这类资产的特点是偏左侧、偏价值、持有期很长,需要耐心等待。组合里面还有约三分之一的资产属于右侧的战术景气,这类资产处在景气度向上的阶段,偏右侧多一些。
左侧资产代表了我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和市场的反馈是有偏差的。我也需要对自己的看法和市场的看法进行校正,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且对这个差异进行分析,判断这一笔投资是否符合我的能力圈范围。如果估值过高或者超越了我的能力圈范围,我也会放弃。比如说去年疫情过后,原料药行业的景气度很高,而且也有一定的市场共识。但是我做了仔细分析发现,这个行业的环节很多,品种和品种之间的差异非常大,确实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就没有参与。
从一个公式来看,投资回报率 =ROE ×(1- 分红率)+分红率/PE。那么影响投资回报率的主要就是两个变量:ROE的水平和估值高低。我的投资框架也是从把握这两个变量出发而构建的。
好公司一定要耐心等待好价格
朱昂:过去八个季度,你每个季度都获得了正收益,你的绝对收益框架相比相对收益有哪些不同?
 李崟 客户也问过,我管理的产品到底是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基金,我的投资目标有三个:
第一,绝对收益。基金经理的使命就是在中期范围内给到客户绝对收益,短期我不敢保证,中期需要获得;
第二,超越基准。客户付了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就要获得超越基准的超额回报,这是对客户负责;
第三,力争超越同行。客户才会觉得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三个目标和谐统一,既有绝对也有相对,但没有对立,有些同行可能偏重某一边,但这就像给人治病,既要治好病,又要降低病人的痛苦。
刚才你提到我8个季度获得绝对收益,这是一个结果,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也不保证未来还能实现。如果不重视基准,或者将过多精力放在相对排名上,就很难平衡我的投资目标。
朱昂:在大类资产配置的调整上,你是如何做的?
 李崟 大类资产配置需要很强的宏观研究能力,招商基金的固定收益投资研究团队实力强劲,在宏观把握上我更依赖团队的研究成果,听取他们的建议。我会与他们充分沟通,他们会给我建议,把问答题变成选择题,降低了我的选择难度。
宏观一旦确定,中观就好选了,通常局限在三五个行业内。基金经理大多是行业研究员出身,对自己选择行业的基本面能够通过研究进行把握,景气度通过订单、毛利率去观察。我们也会做行业比较,投决会的时候研究部会给出行业建议,我再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如果是右侧战术性资产,我会考虑市场共识度、估值、能力圈等。
朱昂:许多人认为好公司价格贵一些没关系,你认为好公司一定要用好价格买,那么如何实现好公司和好价格兼顾?
 李崟 首先是如何定位一家好公司,我们按照最经典的公司分析理论,比如估值模型、现金流、财务状况等进行判断,这些巴菲特和芒格已经说尽了。从护城河的理论出发,每一个公司的本质是固定的,但每个人内心对公司的认知千差万别。超额收益必须来源于超额认知,如果人云亦云,没有超额认知,很难获得超额收益。即便是好公司,市场每天都在波动,有无数人每天在卖出,每天都是对深度研究价值的考验。如何让心里的公司更接近客观的公司,需要比同行有超额认知,要对自己心里的公司做锚定。
再说好价格。有些好公司有好价格,可能因为市场认知它不是目前的好赛道,比如银行、地产、保险、钢铁等,其实客观来讲,都是好公司。这种情况下就符合我既是好公司又有好价格的要求,就是配置重点,可以期待未来偏差纠正后获得好回报。
去年一些核心资产,我也买过,但价格过高以后就意味着要牺牲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收益率,只能等,一定要等,耐心是优秀基金经理必备的素质。A股的市场波动比较大,好的时候坏的时候都会过头,机会也一直有。好公司的好价格是等出来的。
银行保险龙头的估值被低估
朱昂:能否分享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李崟 大家能看到我的前十大持仓很多偏左侧,偏价值。我投资了不少银行股。我不是只买低估值,一定要结合基本面。有改善预期,或者已经改善但市场还没认识到的低估值公司才值得投资,这样能避开估值陷阱,巴菲特也说过捡烟头这个问题。2009年后,银行估值大幅度下滑,从PE估值到PB到跌破净资产,经历了十年的信用周期,银行股的低估值也隐含了市场对于坏账增加的担忧。
2017-2018年以后,银行股的基本面出现了边际好转,大量计提拨备,表内表外坏账不断消化。去年疫情其实给了银行业一次很大的压力测试机会,如果经济快速下降会怎么样,应该说银行整体通过了压力测试,也证明了坏账已经慢慢消化。今年公布的年报一些优秀银行已经把表内外不良贷款充分计提,现有的拨备率也能足够覆盖。
从十年期的信用周期看,银行的基本面拐点可能已经出现。银行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无论资产端还是负债端,过去是不利于银行的,比如网络存款、互联网金融、P2P,非标等,资产端争夺压力大,这些年都慢慢规范,金融业逐渐回归本源。
从短期看,宏观经济处于温和复苏,银行是万业之母,经济往上走,银行整体的利率环境也在往上走。我们的中长期贷款增速不错,实体融资需求旺盛,但社融数据增速向下,证明钱不那么宽松,有利于银行贷款的话语权。
无论短中长期,未来一两年都是银行股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大家对银行有偏见比较深,没有充分认知,给得是非常低的估值。我是典型的左侧价值等待仓位,配置的比较多,一旦行业景气向上,各个银行之间又要比较负债成本,大家对大行的存在偏差,市场价值还没被充分挖掘,要看景气度和市场共识。
右侧的持仓,要看景气度。在中小市值的中游行业看大的背景逻辑,过去几年市场给了龙头过高的估值,这个逻辑慢慢在变化,我布局了一些中小市值的机械、机床类公司,属于右侧景气投资。
今年我管理的组合偏向低估值顺周期,表现不错,银行正收益,钢铁正收益,地产也一直拿着,养猪企业也贡献了一些绝对收益,当然中间涨太快的时候也做了一部分减仓。
朱昂:从公开数据看,有一家保险行业的龙头企业,你持有了13个季度,能否谈谈背后的原因?
 李崟 长远来看,我国保险行业有巨大的空间,人均收入到达一定水平后对保险需求很大。以前去香港买保险要排长队,消费者主要是国内中产,说明他们的保险价值服务远未被满足,保单设计还在落后状态,未来保险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提高。
这家公司一直在优化代理人结构,导致短期新单增速低于预期,这是企业主动变化带来的结果。过去保险代理人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客户专业需求。再加上疫情,优化过程难免有保单回落的情况,对于看好的好公司或许可以给一些时间。
保持主见,也不要偏离市场共识太远
朱昂:你的持仓风格偏高ROE,如何判断高ROE能维持住?
 李崟 我比较看重一个公司过往的业绩。有些公司ROE不高,突然催化剂出来导致ROE很高;有些天生高ROE行业,比如消费和医药。我们要对公司过往ROE水平做一个判断,对好的企业宽容一些,对差的企业苛刻一些,有些投资者刚好会做反。
我会对ROE的来源进行拆解,跟踪一个企业ROE的源头。此外,对于护城河的判断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很赚钱的企业,我要判断其他竞争对手会不会快速抢占你的份额,是否面临价格战。我也会判断错,但只要在我的逻辑框架里就不要紧,犯错一次可以,不能一错再错,整体组合不能有致命错误。
朱昂:能否说说你是怎么判断企业的合理估值?
 李崟 估值确实有艺术性的部分,但也需要在某个合理的估值区间。像某高端白酒和调味品龙头,都属于特别好的资产,短期到底是35倍合理还是45倍合理很难判断。我不会因为判断公司估值从35倍上升到45倍买,也不会因为估值从45倍下降到35倍就卖,但是估值区间总要有个度,我只赚确定性的钱。
我的卖出还是偏左侧多一些。估值区间没办法科学论断,但不能离谱,要有一个大致框架,通过海外市场、历史经验做一个测算。美股好的股票30-50倍,市场不认可的资产比如能源大概12-15倍,两者估值差异比例大概是1:2、1:3,A股不一样,高估值的100倍起,低估值的地产5倍,港股到3倍,超出了技术的范畴,就总会出现回归。
朱昂:你如何调整组合中不同风格(价值、均衡、成长)的比例?
 李崟 我没有特别关注这块,就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框架选出来,如果有风格也只是投资框架最终呈现的结果。
朱昂:在组合管理上,除了你提到的左侧的战略等待和右侧的战术景气相结合,还有什么其他的做法吗?
 李崟 好价格是我组合管理的关键,我的组合尽量要保持好价格。我对周期有一定的判断,不认为买到好公司就可以穿越牛熊,即使公司周期不强,估值有周期,情绪有周期,不太可能一劳永逸,对周期要认知、敬畏、驾驭。
朱昂:我看到归因分析上,你行业配置也贡献了不少超额收益,这是如何做到的?
 李崟 我希望自己的大类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上,都能争取实现超额收益目标。我会根据对宏观经济的判断选择比较景气的行业,也会关注行业基准指数,行业平均市值占比,如果行业基准只占1%,即便选出来,也不会买太重,不要和行业基准的偏离度太大。像银行板块,市值占比大,配置比例就相应比较高。此外,我在行业配置上,也尽量不会偏离市场共识特别远。
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巨大
朱昂:你的投资生涯和成长历程中,有什么突变点或者飞跃点?
 李崟 过去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投资的理解有些变化。芒格说过,没有见过一个40岁以下的价值投资者,我20岁的时候对这句话并不理解,到我40岁的时候,觉得这话挺有道理。
人到40岁,很可能人生进入下半场,你会通过纵观一生的角度看自己,年轻时做投资动不动想翻倍,试错的机会很多,投资的心态和今天有很大不同。人到了40岁以后,心态不一样了,可能试错的机会并不多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深度思考过。人到一定阶段,有了阅历,才能明白价值投资,这时候也会有了一定的积累。当一个人有100万和1万,投资的方式和投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在一个人的不同阶段,对于许多理论的理解确实会不同。
许多人问巴菲特,成功的人生是怎么样的,他说是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有人爱你。这位90多岁富可敌国、历经沧桑的老人对人生的判断和看法,对我有巨大的启发。
朱昂:你有什么推荐的书籍?
 李崟 巴菲特和芒格的书都很好。达里奥的书也给我很多启发,比如关于投资决策到底是个人好还是集体好,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基于可信度加强的方式做出决策,比如开放思维、包容心态,吸收他人的思想;比如关于周期判断,历史上很多东西对未来有借鉴意义。
中国的传统哲学,对人类社会的很多思考非常深刻。比如庄子,用寓言把深刻的东西讲的很直白。庖丁解牛,对我做投资很有启发;再比如讲捉知了,孔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你必须要特别专注,不够专注什么事都做不了;齐桓公读书,一个叫轮扁的工匠说他读的是糟粕,这跟我们投资也很像,写在纸上大家都会懂,但做得好需要悟性,纸上读来终觉浅。
庄子对人类社会的认知很深刻。比如很多人非常容易走极端,不是好就是坏,平衡很难。投资也是,组合要走极端很容易,看好一个行业,超配甚至全配就可以了,大多数非专业投资者也很认同,觉得这个好,就简单粗暴全上,这是思维的惯性。我建议大家读读中国古典哲学,确实对投资有启发。
朱昂:如果不做基金经理,你会做什么?
 李崟 想当艺术家,我是对美有追求的人,看到美的东西,大自然的美、诗歌的美、书法的美,都发自内心地开心,对美的追求带给我的快乐更多。但我水平可能一般,估计会是一个潦倒的艺术家。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吴    | 吴    | 吴丰树 | 吴   印 | 吴    渭 | 伍    旋
肖瑞瑾 | 肖威兵 | 谢书英 | 谢振东 | 徐荔蓉 | 徐志敏
于   渤 | 于   洋 | 于善辉 | 于浩成 | 袁   宜 | 袁    航
张  峰农银汇理 | 张   锋 | 张汉毅 | 张   晖 | 张   慧 | 张金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