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梅尔·吉布森

编剧:
 梅尔·吉布森、本尼迪克特·菲茨杰拉德

主演:
 吉姆·卡维泽、玛雅·摩根斯坦特、克里斯托·日夫科夫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2004-02-25(美国)

考古原因:
影片上映18年
2004年,
《耶稣受难记》
技惊四座。

《圣经》中,耶稣最后12小时的故事,被再次搬上了大银幕。
纵观影史,自诞生之初,宗教元素就存于电影之中。
它可以使人向善,也可以使人邪恶
而使它成为“神”的,还是《耶稣受难记》。
//宗教电影
自诞生之初,电影和宗教的关系,就已密不可分
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短片集《耶路撒冷雅法门东侧》《乘火车离开耶路撒冷》上映。
影片把镜头对准了基督教之源,耶路撒冷,大银幕上,观众们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圣城”。
即便未能亲眼所见,但有幸一睹“圣城”的阵容,已足够震撼
《乘火车离开耶路撒冷》不仅是最早的宗教题材电影,也为电影贡献了第一个移动镜头
在现在看来平淡无奇的拍摄方式,在当时惊为天人
这是电影第一次用视觉语言,“介绍”了宗教。
在大洋彼岸,宗教,也是宝莱坞电影起源
1911年,在看过默片《基督传》后,青年唐狄拉吉·戈温特·巴尔吉萌生了拍电影的想法。
巴尔吉出生于书香门第,也是卢米埃尔兄弟的追随者之一
一年后,由他执导的《哈里什昌德拉国王》上映。
影片取材于印度神话,讲述国王哈里什昌德拉历经重重考验,以证明自己生为明君
《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剧照
具有
里程碑
意义的是,这部宗教电影,也是印度
第一部故事片

从此,巴尔吉开启了电影之路,他也被誉为印度电影之父
当今印度电影的标志“宝莱坞”,便由巴尔吉音译而来
电影开始成为宗教的宣传工具,而宗教,也成功的塑造了电影
可过于干涉电影,却让宗教,成为禁锢电影枷锁
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由于教会的介入,电影成为了道德评判的标准。
宗教人士的怂恿下,1930年,臭名昭著的“海斯法典”颁布。
法典的起草者威尔·H·海斯,就是基督长老会的一名成员
法典对电影的情节对白,甚至片名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其中最重要的准则,就是不绝不允许出现渎神侮辱神职人员的情节。
那时期的电影,需要道德正确,稍有不慎,便沦为保守群体攻击的对象。
直到上世纪60年代,电影分级制度的建立,法典才逐渐被淘汰
在电影中,宗教也有了不同的呈现
//是宗教,也可以是商业
50年代,电影逐渐开始多元化,其中的宗教元素,也不只是单纯的步道宣扬
它可以是史诗巨作,也可以是恐怖片
1949年,《参孙和达莉拉》上映。
它改变自《圣经·旧约·士师记》,通过英雄参孙抵抗菲力斯人的故事,勾勒出了一部《圣经》史诗。
这部耗资300万美元的巨作,在当时就如同《泰坦尼克号》
它是第一部以宗教元素为题材的商业大片
北美2500万美元的票房,和5项奥斯卡提名,已足以让它留名影史。
而把宗教题材电影推向顶峰的,是1956年的《十诫》
它宗教意义浓厚,故事取材于《圣经》中的《出埃及记》
影片讲述上帝的使徒摩西,通过“十诫”,带领人民逃离苦难
它有大场面,莫西分海的奇幻场面,第一次在大银幕中得以实现。
《十诫》中的恢弘场面,也为它赢得了一尊奥斯卡特效奖
随着性解放越战女权运动的兴起,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
《驱魔人》的成功,则给美国人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
导演威廉·皮特·布拉蒂用一个被恶魔附身的小女孩,让观众们的善与恶罪与罚的信仰瞬间崩塌。
影片结尾芮根的鬼魅一笑,银幕中的邪恶战胜了正义
惊悚的驱魔场景让人们不寒而栗,有观众甚至在观影过程中被吓晕
七十年代的美国,不仅解放了电影,也解放了宗教
同样喜欢探索宗教禁忌的,还有马丁·西科塞斯
1988年,老马的争议之作《基督最后的诱惑》上映。
影片并不取材于《圣经》,而是改编自希腊作家尼可斯·卡赞扎基斯的同名作品。
片中,耶稣竟被设计成一个宁愿化作凡人,也不愿拯救世界的弱者
这和宗教中,耶稣的神性特征形成强烈的反差
颠覆性质的解读,让影片在上映后,引发了极大争议
不仅基督教会强烈抵制,在某些宗教国家,影片还被列入禁片之列。
2016年,《沉默》依旧探寻宗教本源,却也因敏感题材而未收到关注
也是从这时起,宗教题材作品,成为了好莱坞的敏感之地
主流制片厂对同类题材的谨慎投资,也让宗教元素影片,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直到2004年,梅尔·吉布森拍了那部《耶稣受难记》
//《耶稣受难记》
作为虔诚的基督徒,《耶稣受难记》完全是梅尔·吉布森自掏腰包
影片属于独立制作,投资2500万美元
它是第一部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拍摄耶稣受难的电影。
镜头通过耶稣在世前的最后12小时,讲述了这位上帝之子在人间的苦痛折磨
他用最震撼的
电影语言
,带领观众重新认识了
基督教之源
耶稣之死

它是虔诚的,也是震撼的。
虽然影片上映后遭到犹太教团的抵制,他们认为,片中杀死耶稣的凶手,是犹太人。
全片采用希伯来语对白,而内容,全部出自《圣经》
影片的暴力元素也是极端的,观众们第一次在大银幕中看到,被称为上帝之子的耶稣,被皮鞭打的皮开肉绽。
因镜头过于暴力,观影途中甚至有观众晕厥
这是电影第一次用如此直观的暴力,来讲述上帝之子的故事
最终,影片取得了全球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美国《达拉斯新闻早报》对影片的成功,有着如下一番评价
尽管影片饱受争议,但影片拍摄得深刻而精巧,对有无宗教信仰的观众都颇具冲击力
就像
梅尔·吉布森
所说,

基督变成了人,我们变成了凶手。《耶稣受难记》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雄故事,也是最伟大的冒险故事,亦是最伟大的爱的故事
电影再一次,让观众认识了宗教
推荐阅读,你或许会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