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  《窃听风暴》
导演   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主演   乌尔里希·穆埃、塞巴斯蒂安·科赫
事件   2006年3月23日《窃听风暴》上映

2006年,《窃听风暴》上映。
影片真实再现了冷战时期花样繁多的窃听方式。
既为观众呈现出那个人人受监视没有自由的白色时代之恐怖。
却又在这恐怖年代里安插人性的光辉。
因而横扫当年德国影坛,并拿下79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01.
正牌特工如何窃听
民主德国特工怀斯曼因表现优异,被老上级格鲁俾茨请去看戏。
王牌特工怀斯曼
剧院里,格鲁俾茨向怀斯曼介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德雷曼
之所以德艺双馨,是因为德雷曼不仅戏写得好,而且对国家忠心
格鲁俾茨口中“清白”的德雷曼,与那些艺术家们不同,他对国家忠心耿耿

 这引发了怀斯曼极大的不满。
清白?一个优秀特工的眼里就没有清白的人!”
怀斯曼向格鲁俾茨请缨监视德雷曼。
怀斯曼出门都自带望远镜,可谓是一个特工的自我修养
这正中格鲁俾茨下怀。
他今天情怀斯曼来看戏的目的正是如此。
姜还是老的辣。
说干就干,怀斯曼带着他的装修队”,要改造一下德雷曼的室内装潢,以证明特工的独特品味
带队上门的怀斯曼,不忘四处观察,眼神冷峻

他们撬开了门。
真正的特工是从来不敲门的
有的装饰插销。
有的美化墙角。

总设计师怀斯曼看着自己的改造计划,得意满满。
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特工,是迷人的特工
当然,怀斯曼不是真的要证明他对室内装潢的品味有多独特,这只是窃听工作的需要。

于是窃听正式开始,代号Lazlo”!
工作要搞好,装备得全套
怀斯曼是个专业的窃听者。
一个专业的窃听者,会把你说的每一句话记录在案!
打字机,是他窃听时最好的伙伴。
被窃听者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全部记录在案

一个专业的窃听者,会让你在如沐爱河时惊出冷汗!
交班者,却迟到不断。
窃听昼夜轮两班,交班的小年轻从没准时来过,这让专业的怀斯曼从不正眼看他

 一个专业的窃听者,会在他家地板上画出你家的平面图案!
工科男,是多么强悍。
为了窃听,怀斯曼的认真程度令人发指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为了反窃听,德雷曼和他的朋友们开大音乐声,用文字来交流。
没有针孔摄像头的年代,反窃听易如反掌
他们把要在西德发表的文章,当成写剧本来讨论。
怀斯曼却转变了人设,将此事瞒了下来。
当上级问到:“最近德雷曼可有不爱国的举动?”
怀斯曼答:“没有,他正在为建国40周年庆写剧本。”
德雷曼因此逃过一劫,没多久,Lazlo”行动也就结束了。
猝不及防,柏林墙倒了。
多年后,德雷曼遇到了当年特工怀斯曼的部长。
他很天真地问:“我当年为什么没被窃听啊。”
部长大人哭笑不得“你自己回家看看。”
怀斯曼对家里仔细进行了检查之后,哑口无言
德雷曼发现了藏在墙里的电线
这令他大吃一惊
原来,一直有天使在默默守护他。
02.
窃听电影如何固步自封
窃听风暴》的成功,与“窃听”这个元素的运用分不开。
人们都喜欢窥探隐私。
如果可以知晓别人的一切,也许会让你有全知全能上帝般”的感觉。
1974科波拉的《窃听大阴谋》是窃听电影的鼻祖。
片中吉恩·哈克曼饰演的哈利·考尔开了家侦探公司。
那时科技不发达,窃听装备还十分原始。
因此电影开始时,我们看到哈利·考尔只能将他们的窃听器装到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唯有在被窃听的男女走到广场的时候,收获只言片语。
并其总是伴随极大的杂音,往往收集不到音质良好的录音。
哈利·考尔无奈地说:“作为工作者,我要的仅仅是效果好的录音。”
《窃听大阴谋》中,看起来繁多的设备,大多是用来处理声音的,窃听只能近距离进行

尽管如此,科波拉开头的广场窃听令人惊艳。
之后窃听者变为了被窃听者,悬念迭起。
1994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老法官约瑟夫将窃听器装在邻居的电话中,窃听他们的谈话。
不同与《窃听大阴谋》,电话窃听,已经打破了距离的界限。
此外,不会再为杂音而感到烦恼,音质清晰流畅。
科技的进步功不可没,这种进步降低了制造设备所需的成本。

就像当初没人相信电脑会为个人所用,在侦探公司的年代,侦探们也不会猜到个人在家就可以独立窃听。
简单的设备,听出了复杂的人性。
1998年《楚门的世界》,为了监视一个人的一生,竟在整整一个岛上布满设备。
岛上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监视楚门的摄像头。
此时,已经到了为一个人搭建一个摄影棚,用摇杆、针孔各种设备来窃听他的人生。
为了捕捉到楚门的点点滴滴,甚至在他的马桶上都安装了针孔摄像头。
想法不可谓不独特。
楚门在巨大摄影棚中的每个瞬间都直播给现实世界的观众。
视觉文化的兴起,满足了每个人对别人隐私的窥探。
《楚门的世界》中,监听在飞行器上进行,有浓烈的科幻意味
窃听手段在电影中的展示,在这里已经到尽头了。

窃听方式在电影中的变化跟不上生活本身的变化,编剧的感知力在退化。
麦兆辉、庄文强的《窃听风云》系列以窃听为招牌。
电影里,主角手机的电信运营商参与了窃听。
频谱测量仪检测出关机状态下的手机有射频信号发射。
不过展示窃听的场面少之又少,编剧却只顾经营窃听者的幕后人生。
并且依旧是电话窃听。
《窃听风云》中的手机窃听
《全民公敌》里,威尔·史密斯被卫星科技所组成的嗅探所监控,无处藏身。
也因此诞生了经典台词“别抬头”,因为一抬头就被监视了。
如同《楚门的世界》中的监控矩阵。
嗅探静悄悄的工作在网络的底层,把你的秘密全部记录下来
《碟中谍3》中,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伊森通过手机与远在美国的同伴联系。
他们通过追踪定位的方法确定了打给未婚妻电话的人所在位置。
这些电影中的窃听手段,看起来新颖,实则远远跟不上科技的进步。
窃听手段在飞速发展,甚至到了可以装在碎纸机里。
当你在销毁文件时,隐藏在入纸口内的装置可将纸两面的内容转变为电波辐射到空间。
甚至有了激光窃听纳米窃听微波窃听
涉及窃听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不同空间,视觉关系与声音层层叠套。
如果能将高科技元素运用自如,加上剪辑得当,很容易取得视听盛宴。
最近丑闻不断的Facebook,利用网络科技盗取了超过500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
不过,《窃听风暴》之后十几年,我们未能在电影中看到窃听手段的进步。
窃听风暴》中,柏林墙轰然倒塌。
雷德曼被问及为何不在创作时,作者借角色之口说:
这个新德国有什么好写的,再无信仰可言,再无压迫可反。
这也许,正是如今编剧感知力退化的理由吧。
推荐阅读,你或许会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