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后浪的电影
5月10日 星期日 晴
坐标: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作者
肥肠粉
青年节凑巧看了一部关于后浪的电影,“a half of it”,中文翻译成“校园情圣”。谁翻译的?你站出来,我保证不代表导演打死你。这个翻译把电影毁得渣都不剩。标题是所有文艺作品最重要的部分,要么画龙点睛,要么余韵深长,要么提纲挈领,可惜现在很多中文作品的标题好像都只剩下抓眼球一个功能了。
这个电影有很多标签,romantic,teen movie,LGBT,可是真正的主题却是孤独 -- 每个孤独的个体,都需要“另一半”,两半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英语里“my better half”常被用作对配偶戏谑的尊称,类似我们叫对方“领导”。电影开篇就破了题,这是一部关于寻找”另一半“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华盛顿州的一个农业小镇,落后,保守,闭塞 -- 小镇的居民几乎全部都是白人,教会仍然主导着小镇的价值观,人们每周去参加教会活动刷社区存在感,离小镇最近的亚洲超市开车要三个多小时。和几年前大获好评的青春文艺电影“Lady Bird“一样,故事发生的小镇也是故事的主角之一。Lady Bird卷首语引用Joan Didion:"Anybody who talks about California hedonism has never spent a Christmas in Sacramento." “另一半”里的“Squahamish”也同样荒凉陈旧,还有看不见的匮乏和拮据,这一切都让青春期的孩子们窒息和厌倦。Sacramento和好莱坞、硅谷,就像Squahamish和华州的西雅图,是硬币的两面,也可以说是美国的两面:一面繁华、喧闹、充满活力和机遇、不知疲倦的追逐和创新;一面黯淡、乏味、陈旧,好像早已被时代抛弃和遗忘。
常听新移民朋友跟我抱怨加州不够美国:来来去去都是亚洲人的面孔,说中文喝奶茶,欧特莱兹里卖的都是跟上海商场里一样品牌的包包和衣服。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什么才是真的美国呢?也许是Squahamish这样的小镇,没有奶茶,没有亚洲人,没有Coach和香奈儿,没有Elon Musk,甚至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浪潮都彷佛把这些名字拗口的小地方华丽地忽略了。
然而还是有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在这个小镇上成长,老去,甚至有朱艾莉这样的移民家庭,像一粒蒲公英种子,被风吹过来,阴差阳错地在这里扎根,成为这个色彩单调灰暗的小镇上唯一一户亚洲居民。美国西北小镇高大的雪松、黑色的森林、灰色的天空、将下未下的小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孤独,有天然的默契和谐;这样的背景下讨论青春,则是鲜明的对比,本身就充满张力和戏剧性。
可是哪怕和Lady Bird有这样那样的类似,”另一半“到底是一部不一样的电影。Lady Bird从头到尾都是让人绝望的撕裂,家庭、时代、价值观;”另一半“看似大胆出位,其实舞步保守安全:小镇高中生最恶毒的恶作剧不过是取笑女主的名字;校花的富家子男朋友自恋而头脑简单,加起来是无伤大雅的呆萌;大块头男主角的家庭虽然庸俗油腻,却还算包容有爱;所有青春电影里的负面文化刻板印象都存在,但是都被淡化了。
电影的结局很难说他们有没有找到另一半,这本来就不是个简单的爱情加减法。朱艾莉和Lady Bird一样,如愿以偿地离开了曾经令她们感到窒息的小镇,可是朱艾莉的父亲终于走出了丧偶的哀痛,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来;朱艾莉坐着火车离开被她看作异乡的家乡,背包里有老父亲做的饺子,还有大块头和校花的友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光明的结尾了。
至于亚裔,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故事元素,少数派,外来人,换做任何一个少数族裔都可以成立。这是导演聪明的地方,既把故事讲圆满了,又巧妙地回避了观众不熟悉的文化内容。主角是个很漂亮的亚洲女孩子,小圆脸,精致的唇线,满脸书卷气;为了解释她缺乏异性缘,被迫梳了个单调的马尾巴,显得格外的孩子气,跟成熟丰满的校花站在一起仿佛是两代人。
铁路是这部电影另一个重要的符号。火车在当今的美国可以说是边缘化的交通工具,却在美国西进运动中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也许这部青春电影是用曾经辉煌一时的铁路在向青春期的美国致敬。
(图片来自网络)
我对火车有特殊的感情,青少年时代几乎所有关于旅行的记忆和经历,都离不开火车。寒假到华州旅游,路过一个森林小镇,偶遇火车博物馆,他乡逢故知,想起了很多往事,激动地在朋友圈里贴照片发感想:
“小时候跟妈妈去省城走亲戚,早早起床,先坐公共汽车到火车站,然后坐火车到成都。想到几个小时的火车旅行,声音,气味,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一切都带有令人兴奋的浪漫色彩。激动得凌晨就醒了,闭着眼睛装睡,听到妈妈走上走下收拾行装,更激动了。
去南京上学,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不以为苦,甚至觉得远离家乡读大学,大半的意义都在几十个小时的火车旅行里。直到有一年春节回家,在硬座车厢被活活挤哭了。
大学逃课出去玩,上海,苏州,杭州……后来去北京,都是坐火车。
现在偶尔会听到火车汽笛,远迢迢的,犹如遥远的乡情,非常适合如梦。
小学课本有一篇课文,乡村火车站。车站一头开着桃花,一头开着梨花。岚山小火车是观光火车,跟绿皮火车不是一回事,可是火车靠站也鸣笛,站口有憨态可掬的狸猫,突如其来的乡愁,突然想起小学课文里的乡村火车站。
我梦想中桃花源乌托邦,一定要有这么一座乡村火车站,一天一趟,快乐地拉着汽笛进站。我和我的知己好友们,住在听得到汽笛却又不被铁路交通干扰的小村落。有wifi ,有抽水马桶,窗明几净,琴书潇洒……四季分明,繁花似锦。人情简单淳朴,朋友之间有讲不完的冷笑话,有时会因为斗地主而吵架,却随时能化争吵为玩笑。
火车站长也必须是狐朋狗友之一。站长只有一个员工,就是他养的金毛大狗。站长爱喝酒,怕老婆,火车站里经常听到他声音洪亮的老婆叫他和他的狗回家吃饭。我是乡村小卖部售货员,卖新鲜的牛奶,瓜子和冰淇淋,童叟无欺,欢迎赊欠。还兼职乡村中学阅读老师,带孩子们读雾都孤儿和牛天赐。”
后来这个小镇成为美国新冠爆发的第一站,半年之后我守在家中防疫,青年节看青春期电影,和遥远的以及不太遥远的往事重逢。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何处不相逢“吧。
多彩的世界
5月10日 星期日 晴
坐标:美国加州硅谷
作者
红豆姜撞奶
宅家令进入第二期后的一个改变就是郡公园重新开放了,上午决定去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因为公共洗手间不开放,依旧要找一个开车十五分钟、徒步两小时以内的公园去,查了查Google地图,找到一个附近的水库可以绕着走一圈,也是一个在湾区住了十几年都没去过的地方。
原来要付费的停车场现在免费了,停着的车子不少,一眼看去,停车场里三三两两的人也不少,一路上碰到人的时候严格来算是达不到社交距离的标准的,只能把口罩戴上了。入口没多远有一段相当陡的上坡路,戴着口罩一路攀爬,真有点喘不过气的感觉,想起了微信上看见的戴口罩跑步猝死的新闻,到坡顶四顾无人,赶紧把口罩扯下来透透气。之后一路上,看见迎面的人到二十米左右我们就戴上口罩,没人就扯下来,就象夜里在漆黑的山路上开车一样,没车的时候就开车头大灯能看清楚些,迎面有车过来就关上,以免影响对方视线。戴口罩和关大灯同一个原因,是为了保护别人。
光线正好,水库很蓝,相当清澈,太阳好,风也刚刚好,我忍不住伸了个苟且的懒腰,被先生偷拍下来了,我也偷拍了一张他煞有介事眺望远方的照片。有小朋友在玩水,希望父母们小心为上。宅家久了大家都希望出门活动,最近频出意外,昨晚新闻说北加某个海滩发生了鲨鱼咬死冲浪者的意外,今天又有人掉进某瀑布中段的漩涡,幸好被救上来了。很多家庭止步于离入口最近的能下到水边的地方,再往里面走人就相当少了。风景越来越好,先生说以后可以来野餐,可以假装在太浩湖,疫情里真的发掘了许多身边的美。
ESPN下午回放了最近收视率超高的关于乔丹的纪录片,最后的舞蹈,The Last Dance,先生看得挺认真,我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看见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脸孔,还真有一点点激动的感觉,当年公牛队象神一样地存在,谁能想到那时几乎全联盟最烂的金州勇士,今天也开创了一个王朝。
这个纪录片有部分的投资来自乔丹本人。乔丹退役后一直拒绝接受采访或拍纪录片,在2016年NBA总决赛结束,詹姆斯拿到他职业生涯的第三个冠军的一刻决定出演这部纪录片。乔丹不喜詹姆斯,我不怪乔丹,我也不喜詹姆斯。其实在公牛王朝时代,我最喜欢的球员并不是乔丹,而是皮蓬。乔丹风头劲,身上争议多,总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那眼神完全不符合我这个和平主义者的标准,而身体素质虽不如乔丹的皮蓬同样技艺高超,象一只老黄牛一样总是默默配合一切的战术,我以前总是替皮蓬活在乔丹的阴影下抱不平。话说我们还在佛罗里达州的迪士尼乐园亲眼见过皮蓬一次,带着两个小女儿排队入场观看美人鱼的3D电影。
纪录片里的乔丹没有尝试否认任何关于他的争议,只是解释为什么他当时做了那些事。现在的我很能理解他了,人无完人,真实就好。关于乔丹的争议之一,是90年北卡罗莱纳州议员选举的时候,他选择支持共和党的白人议员、而不是民主党的黑人议员,当他被非裔团体质疑不支持民主党的时候,他的一句话更将他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这句话是,共和党人也会买球鞋的。三十年后,他明明白白指出他确实说过这句话,对此,他的解释是,我尊重阿里(作为非裔平权活动分子),但是我不是一个社会活动分子,我只把自己看成一个篮球运动员,和卖球鞋的人。一句话,让我感慨良多。
在美国生活久了的人,对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不会陌生,乔丹的话让我想起沸沸扬扬持续至今的Black Life Matters等各种各样的平权运动。有时候我和同事间聊天,涉及某些敏感话题时明显能感到气氛变得微妙,一些白人同事沉默下来,有时我会顺势把话接完,大家一副如释重负的感觉,甚至有人说,你可以这样说,你是少数族裔,我无奈,也只能心照不宣。
2016年两名著名非裔演员Jada Pinkett Smith 和Spike Lee抵制奥斯卡不出席大会,原因是连续两年最佳演员的提名里没有非裔候选人,这本是个人行为,整个晚会却是一片痛心疾首、矫枉过正的论调。2017年讲述非裔社区故事的电影《月光》拿了最佳影片,最佳男、女配角都是非裔。我看了这部电影,个人感觉不怎么样,冗长没有张力,在一些小众电影节获奖还有些可能,很难想象在奥斯卡全球投票的机制下获奖,个人认为得奖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正确。相比之下,2019年同样讲述种族问题的《绿皮书》得奖在我看来是实至名归,里面展现出来的人性很让人感动,关键是电影真的好看。
近来斯坦福也出了一件和种族问题相关的事。一位拉丁裔的年青女教授在客座讲授族裔文化比较的课上引用了嘻哈乐队N.W.A.的歌词,里面含有对非裔带有歧视意味的N词,遭到学生团体的广泛批评,该教授就此事公开道歉。N.W.A.本身是非裔乐队,可以在乐队的名字里用这个词,也可以在歌词里用,别人却连引用都成为了问题。我坚决反对种族歧视,也反对种族优越论(此时必须政治正确),但是如果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首先要考虑的是某一个族裔的感受,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这段时间,不少媒体也整天拿非裔死亡率高说事,这虽是事实,那种煽动性的论调却是让我想把耳朵捂起来的。在这个政治至上、要站队的环境里,乔丹完全不为当年的行为道歉,并公开讲出自己的想法,没有被政治正确绑架,这在公众人物里不多见,故而给我留下了印象。
世事大多不是只有黑白,公其心,万善出。
云·信息时代
5月13日 星期三 晴
坐标:美国费城西郊L镇
作者
开洋蒲菜
昨天下午应邀和妹妹的游泳教练通了个电话——还差十几天才12岁的妹妹被晋升到一般年龄是13岁以上的Senior组训练了。当然COVID-19期间也就是每天和几个要好的队友通过Zoom一起锻炼,再加上每周全队和教练一起开个Zoom的云端会议。另外我昨天才得知妹妹年初一次游泳比赛的相关消息上了当地的一家报纸Mainline Times,还配发了她和队友的一张合影。那是她在那次比赛中成绩达到Jounior Olympic参赛标准后,教练为她和好友在泳池边拍的,照片中的她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自信地微笑。
既然和教练通话就难免要展望一下COVID-19笼罩下的未来,何时复训,如何保证安全等等。最有趣的是教练说USA Swimming的各层官员和教练们正在商讨“云泳赛”的方案。大致就是各泳队队员们在泳赛官员参与监督下在自家泳池中游泳记时,所得的成绩经官方确认汇总后决定比赛名次。这种没有对手面对面同池竞技的比赛让我联想到那些体育类的游戏,区别只是在数字化的架构中真正产生成绩这个数据的是活生生的运动员真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成为了被编织在数字矩阵/网络中的一个输入单元。
这周是我这学期的最后一周了,因而每天至少有一个云端会议。尽管我这学期由于sabbatical leave而逃过了上网课,做科研在理论上应该是我工作的全部,但事实上service这一块是逃不了的——终身教职的权利也意味着和本系及本校同呼吸共命运,重大会议都得参加。而COVID-19时期,如果不是重大的会议也就不会召集了。现在系里甚至已在讨论下学期如果还要上网课怎么办,特别是各种实验课。下一学年系里又要招人,而且我又要被当系主任,正可谓“乌云滚滚走马上任” 😕。
除了学校的会议,学术会议也都纷纷升上云端。凌晨在网上注册了一个国家实验室的用户年会,并给学生发电邮通知他们注册。往年这样的会议注册费加差旅费都是一笔不小的科研支出,我要数一数科研经费再决定哪个学生参加。今年的费用全免,于是便果断通知全组网上观摩。前两天听说就连今年11月份的那个最重要的专业年会也将改成Virtual了,但估计注册费不会免,是否会打折还不得而知。至少不再用纠结学期中间出差一周如何安排代课和其它一堆相关的logistics和politics了,也不用纠结要不要带娃顺便周末去Florida度假了。。。
全球大疫就象一个强效催化剂,加速了生活、工作、社交、经济以及政治的迅速网络化。这个云时代,我们的生存越来越依赖网络,就象婴儿依赖脐带一样。
一两年前,我曾经沮丧于自己在手机上浪费太多时间而将微信给删了。结果发现中国菜没法群购了,娃的画画课游泳课老师没发联系了,就连学生不回我的紧急Email也没法用微信再试着联系一下了。更不用说联系国内的亲朋好友了。于是只试了一天,我就灰溜溜地又将微信在手机上重装了。
其实网络和AI已不单只是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工具,它们也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而且经此大疫之后,必然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造成更深远的影响。就如封建社会的土地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一样,在信息社会对信息的掌控将是阶层分化的主要因素。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来临使得大批只能从事简单重复性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失业,沦为社会的底层。而信息技术和AI的发展将使如今的许多记忆性和简单可摸拟、可机器学习解决的脑力劳动被信息存储器件和AI取代,人口中将有更大比例会失去工作机会,沦为社会的底层。而少数掌握信息产业相关资源的精英阶层除了掌握经济命脉,更可操控政治和社会分层,实现信息时代的统治和专政。他们为了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会大力发展娱乐、体育和互联网社交,以此让那些占人口多数的底层人群可以消磨时间和意志,乃至被洗脑和愚弄控制,成为被网线控制的人偶。记得曾经在某篇公号文的评论区读到过现在活跃在各种网上社交媒体的中国网民只有约4%受过大学及以上的教育。而目前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反智集体狂欢也让我觉得自己的悲观并不是空穴来风。
(图片来自网络)
信息时代大潮下的个人如果不警醒,一旦沦为被控制的底层,那就只能如蝼蚁蚍蜉(韭菜)一样。而对未来充满理想主义的盲目乐观,或将希望建立于统治阶层的仁政都是危险的。我觉得信息时代下个体的可能出路在于独立思考,强大的自控,以及因此而形成的思想和产业的形式多元化。只有多元化才又可能使合力抵消,从而避免人类群体被少数人控制走向某种极端路线的不归路。
“多元的态度不应该是专属于娱乐的专利,文化失去最后的栖身之地,大众的狂欢便开始成就新的专制。。。我相信只要自我尚在,就能保留灵魂。只要对现实尚有知觉,就代表我们还有充沛的创造力。”(贾樟柯)
愿我们每个人即使平凡,也能保有自由思想的天空和温暖丰足的家园。
(截至2020年5月13日9:23 EDT,美国确诊1,403,741人,死亡83,226人,治愈237,456人。宾州确诊61,310人,死亡3,914人,治愈1,120人。蒙县确诊5,442人,死亡534人。L镇确诊432人, 死亡46人。)
Wednesday, May 13, 2020
Western Suburb of Philadelphia
Author
Cupcak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week, Ivan and I invented a new game.
It’s… interesting. Here are your needed materials for the game: yourself, one other player, two things with a gap in the middle as goals (chairs, tables) and a beanbag. Here are the rules for the game: kick the beanbag into the opposing sides goal. You can’t step on the beanbag and just carry it along.
I’m way better than Ivan.. :)
Oh yeah, and try not to kick the other team. It’s going to hurt your feet more than it hurts the other person. I learned it the hard way.
We call it BBB, or Triple B. It stands for Bean Bag Battle. Get it?
Triple B is actually really fun. And it’s also a form of exercise! Trust me! It’s like soccer with a beanbag in your living room. That reminds me, try not to break any furniture. Your parents are going to kill you, because you can’t waltz into IKEA these days.
I actually started the game because I didn’t want to go outside for exercise. I am a lazy person. I like pajamas. I was wearing pajamas. I didn’t want to change. So sue me.
And that, ladies and gentlemen, is how the game was born!
It’s even better now because mom made us a new six-sided bean bag that is pretty big and much easier to kick. Why did she make us a new one? I don’t know. We totally *cough* didn’t *cough* break *cough* the other one.
This may not be the most practical way of exercise, but it’s still really really fun, especially when Ivan and I played against dad. We got destroyed, but we made it was probably the most fun I’ve had so far!
#QuarantineExercise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订阅北美儿童中文杂志《小枇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