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旅行·爱
4月23日 星期四
坐标: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作者
肥肠粉
亲爱的朋友们,
祝贺你们完成这次双语读书会的活动。“雾都孤儿”不是一本很好读的书,有人 -- 比你们年龄大、上的学多的人 -- 花了整整五年才读完。而你们一个月就读完了,还学了一首关于春天的中国古诗,听了一个中文的故事,做了许多有意思的讨论,完成了作业。所以,现在请自拍肩膀,告诉自己说:你很棒的。
在阅读“雾都孤儿”的时候,我们讨论了很多文学作品的要素,包括叙事视角、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我特别喜欢大家关于叙事视角的讨论。狄更斯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他和故事现场保持着一个微妙的距离,既没有太近也没有太远。我们都注意到了他故事里有极好的人,也有极恶的人。做作业的时候,我让你们试着变换角度,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个故事,体会一下不同的角度带来的不同视野。我觉得特别难得的是,你们非但知道哪些人是坏人,他们做了什么让他们被定义成坏人,你们甚至试着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坏人,他们哪些邪恶的行为背后有哪些动机和心理。据说培养共情的关键是学会“穿别人的鞋”,而读一部像“雾都孤儿”这样的长篇小说,就像穿着别人的鞋走了好几个英里
在这部小说里,狄更斯塑造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这是他的特长。而十九世纪的伦敦,“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却是狄更斯所有小说中从不缺席的“人物”形象。我们跟随Oliver的脚步,探访了伦敦和它的周边 -- 贫病交加的劳工收容所,孤儿院,富而好礼的中产阶级社区,充满暴力和阴谋的贫民窟,空气清新野花盛开的郊外。就像他对人物的描述一样,狄更斯笔下的伦敦,鲜明的对比也无处不在。也许,在你合上书的时候,这场旅行却还刚刚开始。将来你看电影、戏剧、听音乐、甚至看新闻的时候,你很可能会想起Oliver Twist和他的朋友们。你到伦敦旅行的时候,别的游客都跟随社交媒体旅游网红的推荐打卡,而你却可以跟随Oliver的脚步,寻找这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想想看,这是一件多酷的事啊。
读书会期间,我们还一起看了BBC新出的记录片“杜甫”,恰好我们学了一首杜甫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我们一起读了很多很多次,你们是不是已经读得都快疯了呢?如果是的,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先背诗背得快疯掉,然后再喜欢上诗歌的啊。好吧,不开玩笑了。我很喜欢杜甫,因为他自己吃不饱穿不暖颠沛流离,却老惦记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人油然起敬。这首诗却和这没有多大的关系,它讲的是中国古诗最常见的一个主题,大自然。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我们却听到了春天的声音,看到了春天的色彩,闻到了春天的气息。这就是诗歌的弹性和魅力啊。
我们还讨论了中国文化里的燕子。农耕社会,燕子和人共处一室,却不是人类的宠物,而是我们的朋友和同屋;自去自来,田间梁下,带来季节变换的消息。我小时候外公外婆家的房梁上就有燕子窝,我常常望着他们发呆,看他们飞进飞出。我这一代的中国人,成长于城市化刚刚起步的时代,从房梁下的燕子窝窥探到田园生活的一个侧影,大概对燕子都会有些特别的感情。我们那时候春天出生的女孩子很多小名叫燕子。
我还给你们用中文讲了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契诃夫写的“变色龙”,不管第几次读,这个故事都会让我笑出声来。很遗憾它没有能让你们笑,可是你们也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个为了讨好别人而不断改变立场的人的故事。有意思的是,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我让你们猜猜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并提醒你们,想想标题。聪明的你们面面相觑,完全没有头绪。我想,这并不能说明你们的阅读能力不够,只能说明你们对成人世界的虚伪知之甚少。这让我感到欣慰。
谢谢你们参加我的读书会。这个春天,发生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事,让我们毕生难忘。希望在你们的记忆中,除了有学校关门、被迫宅在家,还有和夏安老师一起读书,一起讨论狄更斯和杜甫的星期六上午。
Tuesday, April 22, 2020
Western Suburb of Philadelphia
Author
Cupcake
Tomorrow is World Book Day!
World Book Day was crea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Isn’t that a mouthful?
I love reading. It’s my favorite hobby and all my friends tease me about it, but whatever, their loss! Reading is a really great way to help pass the time, and some books are so amazing that you don’t even notice time is passing!
(Little Cupcake picking her own birthday gift in a bookstore, Nanjing, 2015)
Some books are kinda boring though, at least to me. For example, I usually only read fiction, because I find nonfiction boring. Yes, I know, I’ve gotta “branch out!” and “read more variety!” but I don’t really feel like it… too boring… just information… no exciting plot or storyline…. Sigh.
My favorite types of books are fantasy, with the imaginary worlds and quests and all that cool stuff! My favorite author, well, I have a lot, but just to name a few: Rick Riordan, John Flanagan, and Trenton Lee Stewart. They write the Percy Jackson series, Heroes of Olympus series, Trials of Apollo series, Kane Chronicles, Magnus Chase series (that’s all Rick Riordan), the Ranger’s Apprentice Series, and the Mysterious Benedict Society series.
Just to name a few of my other favorite books:
·  The Book Thief by Markus Zusak
·  House Arrest by K.A. Holt
·  Almost Home by Bauer
·  Audacity by Melanie Crowder
That stuff is pretty boring, isn’t it?
Anyways, on a completely unrelated note, I’ve got so much hooooommmmeeewwwooorrrkkkk… It’s awful. All my assignments are scattered everywhere, I’ve got a huge number of things due Friday that my calendar looks like it’s a whole rainbow, and there are a couple major projects due Friday too! On top of that, I still have Chinese to worry about, plus my piano class on Friday!
Why is staying home so stressful… it’s not supposed to be stressful… 
This sucks. I can’t wait for normal school. I can’t believe I’m saying this, but I can’t wait until quarantine is over!!!! *buries head in pillow and gives a muffled scream
I’m losing my sanity. Is this what quarantine does to people? Is anyone else suffering too, or am I just a really weird person?
Okay, I’ve gotta stop whining. Think on the bright side. At least… you get an extra hour of sleep! That’s good!
Oh wait, right, my sleep schedule is completely out of whack right now.
*gives another muffled scream
第25个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星期四,阴
坐标:费城西郊L镇
作者
开洋蒲菜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从四五岁起就爱书如命的我一直到2015年的7月才在参观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宫(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a)时从导游口中得知这个 "世界读书日"。在这一天巴塞罗那的姑娘们会送书给心怡的小伙子,而小伙子们则将红玫瑰送给心爱的姑娘——因为这一天又是加泰罗尼亚人的情人节,也就是圣乔治节。
巴塞罗那,这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可谓圣乔治之城。传说中的英俊骑士圣乔治用宝剑杀死恶龙,将龙血幻化成的玫瑰送给公主,终于抱得美人归。圣乔治也被加泰罗尼亚人奉为守护神。圣乔治的塑像在巴塞罗那古城中多处可见,而加泰罗尼亚音乐宫顶壁上的大量玫瑰装饰就是由圣乔治的传说而来。就连高迪设计的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时的灵感也缘于此传说——屋顶是龙鳞密布的龙背,烟囱是屠龙宝剑, 而阳台则是以面具的形式出现,整个房子的构架也参照了人骨的造型。镶嵌彩色陶瓷和玻璃的外墙在阳光照耀闪着华丽的光芒。而建筑的内部被打造成海洋的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你想选择一座远方的城去看一看,那么我会推荐巴塞罗那。
1616年4月23日是世界文学巨匠塞万提斯辞世之日。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韦德拉(西班牙语: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代表《唐吉诃德》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无独有偶,戏剧家莎士比亚根据不同的日历也是1616年4月23日离世(Wiki:事实上晚了十天,因为当时西班牙遵循 Gregorian Calendar而英国则用 Julian calendar)。4月23日还是其它一些知名文学家的生辰或忌日。因此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个世界文学史上非凡的一天定为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在全球大疫和许多学校关门的这个世界读书节,我们更要珍爱书籍,静心读好书。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通过读书,你可以跨越时空,向古今中外的圣贤智者学习,与各种各样或理智或善感或敏锐或幽默的灵魂交谈,你还可以与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体验各种人生而有所感悟。读书可使我们迷惘时得指点,伤痛时得安慰。正如明朝的于谦在《观书》一诗中所言: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而“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得几乎如空气一般的今天,我们被网上铺天盖地的各种真假糅杂的信息所笼罩,定义什么是书,什么是好书,什么是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更为重要。
在我看来,书是将有一定长度广度深度的思考创作产物(文字,图像,符号等),按合理、自洽、一致的逻辑组织起来,以表达有意义并独到的见解。书和文章的区别在于长度和广度,书和杂志的区别在于自洽和一致性。除了正规出版的电子书以外,人们每天手机阅读的大量信息中只有部分优质的可比拟传统的新闻或杂志信息,其它的多是浪费时间的垃圾信息。我认为手机的碎片化信息阅读虽然方便快捷,但永远不该取代系统化的纸质或电子书的阅读,否则我们的思想会渐渐失去深度广度。
那么,什么是好书?在我看来,好书能启迪智慧,扬善显恶表达美。但并不是每一本好书都是适合我们阅读的书。是否适合自己,主要看书和我们的阅读水平是否匹配,也就是我们能不能经过一定思考而看懂。太难或太容易的书都不是适合的书。另外,适合的好书并不一定是我们喜欢看的书。在选择书时,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自己并不是本性喜欢的书,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阅读和思考的广度。
在2020世界读书日,我想推荐四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并附上我的读后感。
1. 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呼兰河传》:
一字一句看似轻描淡写如话家常,可写的都是沉甸甸的人生,悲凉而又有些荒谬,只是偶尔有一点点温情,象如豆的灯光在黑漆漆的无边无际的夜中忽明忽暗地摇曳。而我们也就靠着那一点点的温情才有前行的勇气。

2.劳拉·费米所作的传记《原子在我家中》。
恩里科·费米是我心中最牛的物理学家,没有之一。他是二十世纪唯一公认的同时是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费米夫人以女性视角从他俩相识、相恋、成家一路娓娓道来,既有令人捧腹的日常琐事,又有见证历史的重要时刻。让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的费米是一个会犯傻会逗乐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天才。
3. 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所作的科普小说《物理奇遇记》。
引导我走上物理之路启蒙读物之一。小说以银行职员汤普金斯先生(Mr Tompkins)不断的听讲座和在梦境中游览物理世界为线索,介绍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相关内容。跟随作者的描述,你可以亲身直观地体验令人生畏的物理公式所揭示的近光速世界和微观量子世界。套用现在流行的术语,就是有VR即视感。
4.Paul Kalanithi在生命的最后的岁月所写的自传“When breath becomes air”(《当呼吸变成空气》)。
这位患癌离世的年轻医生,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多个月,以病人/医生的双重身份,面对和体验死亡,以文学的语言真实地记下自己濒临死亡时的感受。这本以生命写就的书处处闪烁着诚实,智慧,勇气和爱,令人敬畏和潸然泪下,值得一读再读。
最后,我想以数学家华罗庚在《学·思·锲而不舍》一文中有关读书方法的一段话作结:
“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感到就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人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愈是有薄的感觉。这是每个科学家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样,并不是学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
(截至2020年4月23日10:17 EDT,美国确诊857,107人,死亡48,071人,治愈78,511人。宾州确诊36,212人,死亡1,673人,治愈586。蒙县确诊3,294人,死亡230人。L镇确诊299人, 死亡8人。)
人生甜自识字起
4月23日 星期四 阴
坐标:美国纽约长岛
作者
羊肉粉
今天是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是我已故父亲的生日。正巧他生前是出版社编辑,可惜父亲大概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一个日子。
在我小时候,书是家里最不稀缺,也是最被看轻的东西之一。我们买水果需要计较价格——水果摊顶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那都是看看而已,真正能买的,都是好坏掺杂,放在摊子最下面框里的那些;但我们看书却完全没有顾忌——家里的书已经读不完了,还可以到图书馆随便挑;父亲甚至能借到全市只有两套、一字未删的崇祯会校足本《金瓶梅》(当然这种“黄书”他藏到书架最上面去了),我不记得有什么书是我童年想看却看不到的。当然这一方面是那时候眼界小,哪里会像后来知识爆炸的时代,整天被各种“成功人士必读”“不看后悔”“打开人生新境界”玩命催着读书;另一方面,跟图书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父亲并没有在意我是否热爱阅读——读书,在我家是要被限制时间,而不是被鼓励的。
父亲说,“书非借不能读也”,除了工具书,没什么书需要买;他说,这世上出版的垃圾远比珍宝多,大多数书读来是浪费时间;他又说“世事洞明皆学问”,讨论菜市场的价格比讨论英国十九世纪的小说更有价值;他还说,人生苦自识字起。
父亲这句话和我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完美契合。他们两三岁前,自是各种宠爱加身,只要顺利吃个奶,睡个觉,就被夸得跟朵花似的;老大14个月才能艰难迈步,也没被嫌弃过笨。可开始认字就不一样了。最早的五六百字,那真是为娘我呕心沥血一个个教啊,字源字义笔顺用法,全部掰碎了说,一遍记不住两遍,两遍记不住三遍,十遍,二十遍,五十遍……最后我耐心耗尽,他们自信全无。老二幼儿园在母亲节卡片上填空说:my mother is angry when (there is a Chinese word I don’t know)。一个字不认识,被亲妈训得跟孙子似的(嗯,我肯定不会再去教孙子认字了),可不是人生苦自识字起吗?
读书误人,从父亲身上,从我自己的经历,我都看不出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正相反,非功利的读书积累的常常是“无用的知识”,白白给生活带来额外的烦恼。因此在孩子基本脱盲之后,我没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是对他们的阅读进展和偏好比较淡漠。有时候看到网上什么六岁看哈利波特、八岁看一千本书之类的标题,我都是心里默默一个白眼:这么早把这么多书读了,长大干嘛?
可是,就如当年我总缠着父亲讨论书一般,孩子们并没有放过我。而且我发现,无论父亲怎样地想从自己的反面去影响我,我最终还是向他靠拢了(甚至也阴差阳错做了编辑),而我的孩子也在不知不觉地复制我的阅读偏好。尤其老二让我惊讶。他是个多么不像我的孩子,非常“反智”,从小叛逆,总是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我讨厌读书”、“学习是最无聊的事情”、“我喜欢幼稚”……虽然我也教他认字,但是小人家只乐意看漫画,越傻的他越爱,如果他在做作业时,我听见他笑出声来,那不用问,肯定是偷偷在看漫画。可就是这样的孩子,在这个漫长的隔离期里,喜欢上了Little House in the Big Woods系列(《森林小屋》系列,我童年最爱,还写过文章列为我最喜欢的书),喜欢Call of the Wild(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为数极少的父亲推荐给我的小说之一)。
我们还一起喜欢上一些我过去没看过的书:
这些都是最简单、最直白的书,除了认识常用字,没有任何门槛。而它们也是让我和孩子产生幸福感的书,在阅读中的共情,对于陌生有趣的事物的好奇和向往,意料之外时的惊讶,问题解决后的如释重负,合上书本对世界生发的怜悯和感激等等这些,都是美妙的。这种美妙,言语无法表达,只有热爱阅读的人可以相互领会。而一旦你感受的,另一个人也感受到了,两人间的共鸣又让人体会到共鸣的愉悦。
阅读追求的什么?更确切地说,非功利的阅读追求什么?
各人的答案不尽相同。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对真善美的感受和思考。“真善美”和“复杂”,甚至和“深刻”,没有绝对关系。我上面提到的几本书,都有深刻的一面,但是它们站在儿童或青少年的角度,以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好像一面镜子——你有怎样的经历,你便感受到什么程度,不存在懂与不懂,对与不对。比起让孩子一知半解地啃大部头,我更愿意看到孩子在这样的书里自由自在,乐在其中。
如果能够穿越到童年,再次靠近书房里的父亲,我想我不会告诉他未来的2020是怎样魔幻的一年,更不会跟他讨论政治与民生。我希望能够给他看看孩子的照片,再跟他随便聊聊读书,问他如果还有时间,有没有想看的书,有没有想让我和孩子看的书。然后我会说一点自己的心得,问问他认不认同:1.父母的责任是让孩子识别珍宝和垃圾,从小建立审美的品味;2.读书不用操之过急,不能拔苗助长,随着阅历、知识的增加,思考的深入,自然会走到下一阶段,而且下一个阶段是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对于人的一生并没有什么影响;3.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好不要读成书呆子,外面的世界一样精彩……算了,其实不用跟父亲说这些,他本来就是这样影响我的。那么我就跟他说个不一样的吧——人生甜自识字起,我对人生幸福快乐的很多回忆,都来自于阅读,以及与人分享阅读的感受,包括跟我的父亲和孩子。在这世上,我们短暂的一生因为阅读增加了广度和厚度,带来了对未知的敬畏,对世间不公的悲愤,对悲剧重演的绝望,但也有对美好的赞叹,对生命的感激,对未来的期望……没有滋味的人生是虚度的,苦也罢,甜也罢,都是人生之味。如果不能回避命运,也不用回避阅读。一灯大师临终前留下四字:“悲欣交集”。他日若能相见,一起回望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又怎会不是这番心情呢?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订阅北美儿童中文杂志《小枇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