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轮值毒叔 
■单口铄金·宋方金

以下为采访节选,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在今天文章开始前,想请大家花3秒帮忙做一件事:
1、点击顶部蓝字“四味毒叔”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宋方金: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云襄传》总制片人李莅樱,总制片人、总编剧梁振华来到《四味毒叔》,和大家聊一聊《云襄传》。《云襄传》我其实是第一时间先睹为快,最近我一直在注意,热播的时候大家也在热议,口碑和数据都非常好。今天就聊一聊《云襄传》的来龙去脉,梁老师,当时你为什么选择了这部小说?实际上以前类似的题材已经拍了很多了,你为什么选择开发这部小说?
梁振华:因为我算是一个武侠迷吧,从中学开始我就看过很多武侠小说,我在读硕士和博士的时候还有一段时间在研究武侠,我一直希望拍武侠题材的作品,但一直没有人找我拍。
宋方金:现在就是自己干了呗。
梁振华:对,一直到碰到樱子姐,才来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在2018年我就接触到了这本书,它的两个特点吸引了我,第一个是江湖感,里面的侠义,各色江湖人士恩怨分明,江湖气很重。第二个就是它在武侠这一个门派当中也很有特点,它的主角是一个智侠,靠智慧和头脑取胜,不是靠招式武功,这两个特点让我记忆特别深刻,我们就把这本书的版权拿了下来。正好2019年就跟樱子谈到了这部小说,几乎樱子在第一时间反映到这部作品的独特性的时候,我们就确定了合作,从2019年到现在,开发已经有4年时间了。
宋方金:想问一下樱子姐,其实你那天在看片会的现场还说你做了很多男性向的作品,但是男性向和武侠,其实有的时候还隔着很远,你为什么跟振华老师一拍即合来做《云襄传》这样一部作品呢?
李莅樱:刚才梁老师在说的时候,我其实心中也有万般感慨,那天梁老师和我说,樱子,我们俩走到今天4年了。其实作为一个制片来说,不管是男性向女性向,我们都统称为它是作品,对于这个项目,它热爱的源头的火焰是梁老师,是梁老师先点燃了这个火苗,所以在这个题材里,我当时和梁老师真的是一拍即合。
宋方金:我觉得首先它是一个亮点,这个男主他实际上不会武功,是一个很弱的形象,因为咱们作为创作者马上就知道这是个亮点,但实际上这个亮点在很多时候也是个弱点,就等于我是男一号,我又不会武功,那我靠什么去把我的形象给做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在跟陈晓老师谈定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可以分享?
梁振华:他不会武功,但是他靠智商,靠自己的谋略,靠韬略取胜。那么他强,他的敌人要更强,因为今天的观众普遍看作品很多,我们这种作品一定不能降智,要让观众感觉到有一种用智商破局冲关的爽感。所以在方白羽老师小说的基础上面,我们继续在智谋上面加码,现在的片尾,有心的观众会看到我把三十六计放进去了,我们就是想方设法把这些中国传统智慧当中的谋略计策都放在云襄身上。当然第一我不能够重复,每一招都要不一样,即便一个赌局三场赌,每场赌呈现出来的东西都不应该一样。
方金:完全不一样,而且每一个翻得都特漂亮。
梁振华:而且他跟不同的人在冲关打怪的时候还有升级,敌人越来越强大。第一关仅仅是个严骆望,第二关戚天风看似是很强大的漕帮,智力值不高,但是江湖义气值很高,第三关是唐笑。越往后他的敌人就越暗黑,而且敌人的层级越来越高,谋略也越来越高,所以他的困难越来越大。陈晓老师是我和樱子共同去聊的一个演员,因为以前看过陈晓老师好多古装作品,他的俊美和爽朗就不用说了,但我总觉得他那双深邃的眼睛背后是有内容的当时我和樱子在沟通这个演员的时候第一人选就是陈晓,而且那天我们也谈到了他是“天选云襄”,在跟他聊的过程里我们也是一拍即合。
宋方金:他对于这种智谋叙事而不是动作叙事也是非常认可的。
李莅樱:为什么《云襄传》播到现在能效果这么好,我觉得大家还是有一种普世大众的感觉。它是讲一个人物的成长,确实云襄从下山的时候是一个翩翩公子,他为了复仇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人物是看成长的,其实在我们如今的社会里,大家也是要看成长的。包括陈晓这个演员,我们可以说是在陈晓很合适的年龄选择了他合适的角色,所以他也融入其中了,我们说陈晓是“天选云襄”。
宋方金:这个角色和他的匹配度是非常高的。
梁振华:有陈晓来演绎云襄我特别幸福,我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比他更爱云襄的人,我也不太相信有人演绎得比他更好,这就是我现在真正的感触。
宋方金:因为那天在现场的时候陈晓也提到了,他确实被这个角色的这个特质给吸引了,演绎得也非常好。我想和两位讨论一下《云襄传》的类型,我觉得“智谋叙事”还不是一个类型,是它的一个特点,那么武侠、悬疑、动作这三个类型里,振华觉得它的主类型是什么?
梁振华:其实我们前期在商量整体定位的时候,我把它定位为江湖奇谋,因为侠武这些元素是江湖里面包括了的,“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文和武都在江湖当中各有位置,都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对一些社会禁锢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有了武侠。但现在有了江湖感之后,谋略的元素一添加,它把江湖变得有了智商含量,中国的古代文人也是有很高的智慧含量的。
它得有古意、有古风、有古韵,我们虽然是一个江湖传奇剧,但是用心的观众一定能看到我们在这里面放进了很多的古意,包括第二十集的结尾,云襄在刚刚干掉了唐门之后,突然觉得这一辈子复仇就是自己最重要的使命,我拼尽了心力又能换得天下几分清明的,这个时候一个樵夫牵着牛走过去,唱出了苏轼的《定风波》。
宋方金:这就是古意。
梁振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谈到这之后就突然泥泞,然后雨滴、竹林,云襄骑上了马,在泥泞当中穿行而去,这一段观众反响非常大,观众发现我们古诗词这种非常美妙的韵味在影视作品当中也应该存在。影像有对诗的诠释能力,但有很多古风的作品它没去做,其实这种古风古韵我们是拼命地在去复原,这当中还有《韩熙载夜宴图》,还有后面云襄在自己最纠结的时候写“抽刀断水水更流”,我们尽量把这些古风、古诗词的东西往里面放。还有一点就是古人的这些风范,我们的侠义之气,古人做人的气度,这都是真正古偶这个“古”应该诠释的。咱们都是学文学的人,知道对古文化咱们得有一些表达,我们回到了古风世界里,去塑造了一个我们今天任何年代的人都能看到的人格和智慧的元素,你就觉得从这个人身上是能够汲取到力量的,这样一个从黑暗当中去寻找光明的人,不断地给自己加负,到自己的孤独,一步一步地找到自己的同道,寻找亮光,到最后完全蜕变成一个他自己都没有想象到的人,是这样一条成长的道路。
宋方金:我说这部作品其实给咱们现在的古偶古风类作品提升了一整个审美层次,因为它的用色非常高级,包括服装都很有质地,我想请两位从制作方面谈一谈,因为咱们所有的人物和形式还有古诗词都要落地,落在那些衣服和场景,落在任何一个很具体的物理空间里。想听两位老师谈谈咱们整个制作的一个升级,包括在服装和道具上的质感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李莅樱:当时梁老师找了宋晓涛老师帮我们做服装,当她拿出来第一版的定妆的画的时候我很震撼,她对于《云襄传》整体的服饰有一个自己的认知,是她怎么理解《云襄传》的每一个角色应该符合什么样气质的妆造,做完了以后选择了现在这些质地,确实是一比一做出来的。我觉得从女性角度来说我是看细节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您刚才说的服装上体现的古风古韵,网上的评价也是非常认可的。包括美术这一块我们找的是刘世运,他在古装这一块是也算大神级的,所以我后来去剧组时候看过他的连升坊有很多的细节,我觉得我们整个主创团队对于细节的把控是非常能get到这部剧本身的气质的,每一部剧有每一部剧的气质,从所有美术和服装的细节是能看出来的。按我们的话说,你是按照行规做,还是真的爱这个作品,从细节里是能看出来的。
梁振华:说句实话,我们跟爱奇艺的合作,我们的空间取决于平台给我们的信任度,在这一点还是特别感谢爱奇艺和樱子。在制作层面上面,第一点还是我们的美学基调定位跟这部剧的匹配程度,因为我认为江湖武侠本身就是一个特别风格化的题材,如果我们非常糙地,不加以审美调性地去拍,拍出的东西可能并不是一部纯粹的打斗剧。
宋方金:或者是悬浮的。
梁振华:对,它也很有可能变成悬浮的恋爱剧,但我们这次把很多悬疑气氛的东西都放在南都城,城里各色人等在涌动,每个人都胸藏丘壑,这些人又是带有古风古意的人。所以我特别希望咱们整个从妆造到美术设计都能还原,虽然我们的时代是架空的,但观众也扒出来了,我们依据的基本上是明制,从明朝的官衔制度到服装,大概以它作为一个参照。因为我们的时代不明确,所以空间就稍微大一点,在明制的基础上,从建筑到服装,都不断地下沉,让它更有质感。我们这次基本上没有纱质的服装,麻料布质特别多,这次观众还真的觉得挺好,他发现一个公子穿着麻布下山了,但在那个古风和古朴的氛围里,这种材质恰恰是质感的一种表达。宋老师在沟通的过程里,也尽量把以前特别精致的那些设计放掉了,它是在保障整体美学风格调性一致的基础上有些装饰,用这些用心来告诉大家,我们粗中有细,简朴当中也有精细,而不是一味的华美。我觉得现在有些武侠剧拍得过于精致了,它跟侠这样一个放荡不羁的风格是不匹配的,它是一个悖论。
李莅樱:梁老师刚才说的麻质的质感在大屏幕上的视觉效果是实的而不是虚的,如果是纱的材质的话,就会有很轻飘的感觉,感觉人物都很虚。
梁振华:在大屏幕上看其实优点和缺点全部会被放大,除了美学风格的设定之外,在制作上我们也没有将就,比如连升坊的制造,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戏,这些侠客都住在连升坊,里面发生了很多故事,它又像一个会所,又像一个酒楼,又像一个赌坊。因为有这么多戏在这儿,当时我们一起商量必须全部搭实景,我们第一次搭完之后,我走进去直接吓傻了,从头到尾,雕梁画栋,全部是带关系的三层楼,整个楼庭阁院全部是完整的,所以我们在里面拍的时候从头到尾根本不用担心穿帮。
宋方金:打造了一个真实的江湖。
梁振华:全部都是真实地去搭建的,还有我们在若干场景的拍摄,我印象很深的是南都城,因为当时每一场戏当天拍完之后第二天,最晚第三天要完成粗剪,我们有一个群,所有的素材我们都会看,看完素材之后我会提出很多意见,每场戏我都基本上会提一些意见,有一场夜戏,在南都城放烟火,云襄逃亡的那场戏,在拍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要制造晚上的景,夜景其实成本更大,就放到了白天,拍得也挺热闹,但跟我的戏剧设定有反差,我就说要重拍。我提出这一点之后整个制片组都惊着了,制片衡量了一下说要四天晚上才能拍完这些戏,成本是惊人的,但我们公司也申请了爱奇艺的同意,重拍了四天四夜。现在大家在那场戏里基本上看到了一个夜色繁华的南都。这次《云襄传》观众每天给到我们的反馈都是很好的,包括观众也看到了片尾的三十六计,这个宝藏剧组有这么多细节,其实我们的用心观众是能看见的,这是我们最欣慰的地方。
宋方金:振华是不是现在有点后怕,当时万一没坚持重拍,可能就达不到现在这样更高层次的成效。
梁振华:因为创作一定得有所坚持,一个创作者如果永远在妥协和唯唯诺诺是挺可怕的一件事情,本身创作就是一个会因为各种客观条件不断减分的事情。但因为我自己是编剧,我又跟樱子姐一起在当制片人,我当制片人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用我们的能力和话语权来保障作品的完成度,在这个前提下,我跟别的编剧相比可能优势条件稍微多一点。
宋方金:我想追问振华一个问题,编剧当制片人和编剧当导演是两个路子,因为编剧和导演都是编导一体,还是创作领域的,但制片人实际上和编剧属于甲方乙方的关系,所以有的时候,甲方经常甲里甲气,乙方也乙里乙气,你怎么平衡和协调两个身份的“对立”和“撕裂”?
梁振华: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尖锐,我不知道我现在是甲里甲气还是乙里乙气。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我这个制片人其实严格意义上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制片人,我只是一个艺术层面的监工,我认为我在剧组所管理的事务都跟创作有关,我是这么定位的。真正制作层面上我们有另外的制片人来执行,财务的层面、制作细节的层面、人员管理的层面,大部分责任是由别的制片人承担的,我作为总制片人,我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
方金:就是创作型的。
梁振华:整个品质的把控,以及艺术品格的定位和制定、执行。
李莅樱:我之所以跟梁老师合作,其实反而是因为他既甲里甲气,又乙里乙气的,这是他的优势。作为平台的制片人来说,在这个行业很多编剧的确有他的文学造诣,但他没有经济造诣,经济核算这件事其实有时候是很尴尬的一件事。编剧没日没夜不吃不喝写了一个非常大的场面,你会觉得那些文字很柔美壮丽,但成本是支撑不住的,或者在片子里它可能只是一两秒钟的闪现,后面就没有了。梁老师有能够将剧本创作价值最大化的能力,所以听到他说有《千门·云襄传》这部小说,是江湖武侠奇谋题材,我就立刻跟他合作了。
梁振华:我们之间是没有什么沟通成本的。
李莅樱:梁老师在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其实他脑子里已经精算过了,包括刚才说晚上的烟火戏,他为什么提出重拍,因为他知道他在别的地方成本已经控制住了,所以他才能在有一些地方重拍,他是核算过成本的。为什么我说跟梁老师合作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没有磨合期,原因在于从这个项目抓起来一把沙的时候,沙子里面已经有含金量了,我不用再筛,它已经是筛过的细细的沙子了,这就是我觉得跟梁老师在一起特别安全的地方。到制作方时候,其实在整个剧本里的可控性更高,因为有些桥段,你也知道艺术创作永远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得先把文字写出来才能知道有多少量,但他作为制片人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在创作过程中缩减一些量,在制作时候他就会把控,在梁老师身上“甲里甲气”和“乙里乙气”有一个完美的结合。
宋方金:樱子老师对梁振华老师的高度评价,播出后一定会在业界引起热议,我估计很多人看到之后会过来跟梁老师合作,然后他就被抢走了。
李莅樱:梁老师的好是这个行业的好,是所有创作人的好,我觉得从爱奇艺的角度来说,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做内容。
梁振华:爱奇艺对于创作者的支持我真的感同身受。
宋方金:我最近不管去任何场合,见到任何创作团队,他们提到爱奇艺都是竖大拇指,他们都觉得爱奇艺对创作很重视,或者说所有的制作,所谓的经济预算,其实都是为创作出一部好作品而展开的。咱们刚才说到陈晓老师是“天选云襄”,毛晓彤老师饰演的舒亚男算是天选吗?两位给我们介绍一下跟毛晓彤老师的沟通过程,为什么选择她来演舒亚男?
梁振华: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前几天有一个网友发了一条微博私信,《千门·云襄传》那本书里有一张舒亚男的插画,看完之后我都惊着了,那幅插画跟毛晓彤老师一模一样,网友就问我是不是看了这张图才去找的毛晓彤。但其实这也是一个巧合,晓彤首先就是跳舞跳得特别好,因为我们这里面的舒亚男是一个武力值爆棚的女侠,所以毛晓彤的肢体语言能够更好地塑造这个角色,第二我认为虽然她长得很秀美,但身上是有彪悍之气的。
宋方金:我看的时候也感觉她很飒。
梁振华:她的肢体语言很好,秀美和彪悍融成一体,而且她也很伶俐,那么这几个特点放在一起其实就是我在剧本当中描写的舒亚男。
李莅樱:所以如今在演员这个赛道上,有越多技能的人走得越长远,我们剧集里的打戏,90%以上都是毛晓彤自己拍的,她觉得替身演员没有她的感觉和味道。所以我们现在翻过来说,当时选晓彤是准确的,她那天说上次拍古装剧是十年前,再拍古装剧的时候,她对角色是有新鲜感的。包括《云襄传》播到现在,其实观众对她的好评也都是有新鲜感。在我们一开始考虑选角的时候其实有几个维度的考虑,一个是她很长时间没有拍过这个题材了,所以她对这个角色有她自己新的认知,有别于别人的认知,会更有挑战感,更想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更多维度,让别人接受,包括刚才您提到的服装造型,晓彤也是很认可的,她觉得侠女就应该是这种干净利落的形象,所以晓彤和角色的匹配度上我们觉得和陈晓是一样的。
振华:我觉得刚才您讲的“飒”是她的其中一面,其实她也有“智”的一面。现在我特别高兴,就是因为有很多武侠剧或者古装剧里为了衬托男主的光明神武把女主变成一个恋爱脑,但这次观众觉得她的人设是比较有惊喜的,她“智”和“武”的结合,包括她做事情的层次感和清醒的头脑,是我们塑造女性角色一个特别重要的维度。
宋方金:接下来想聊聊视听语言,因为我在看的时候,有两场让我印象很深刻。一场戏是舒亚男和云襄两个人在房间里,大反派要进来,他俩就上了房梁,其实这种戏是很难拍的,但看的时候我觉得镜头语言非常娴熟,把所有的紧张感和细微的变化全都拍出来了。另外还有一场就是很飘逸又很扎实的雨中打斗,先从河面上刷过去,这确实都是电影级别的,而且电影的拍摄时间和预算可能比电视剧要多一些,您在选择导演的时候是如何进行考量的?
梁振华:我看过游达志导演的很多作品,尤其是《暗花》,他是在香港银河映像时代大神级的导演,后面也开始拍剧了,包括《怪侠一枝梅》《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我在看这些作品的时候,他的美学修养是值得我们这一代文艺创作者致敬的。
宋方金:咱们每个环节都要顶配。
梁振华:后来我和樱子在聊的过程当中,就觉得因为这部戏的影像风格需要曾经有拿捏过这种体量作品的导演才能hold住,所以我们非常坚定地选择了游导。在拍的过程当中,因为剧本我也写得很细腻,包括很多微妙的情绪,甚至动作和影像语言,我在剧本里面也有一些提示,游导也跟我说没有见过电视剧剧本这么写的,也超出了他的预期,他甚至说如果有机会以后我们再合作,你剧本里面的每个字我都要琢磨。所以在镜头语言上,这次我们也用了一些非常规的拍摄方式,比如游导在第一次和我聊天就谈到了他要拍云襄的眼睛、云襄的手,因为一个人他不会武功就只有靠智谋,智谋从哪表现?眼神、手势,所以他有大量内心的戏份。当然陈晓这张脸也扛得住,怼着脸拍,经常屏幕里有一半都是他的脸,游导用了光影的幻动来表达人情绪和心理变化,这在古装剧里面极其罕见,但这也变成了《云襄传》拍戏的一个整体美学风格。我们通过影像语言来表达一个人的内心心理和他的精神世界,所以包括他整个古风的设计让我也很动容。
宋方金:剧本的落实也要靠直接的物理镜头去呈现。
梁振华:对,我再怎么写,具体的落实也还是要看导演的能力。我在剧本里写穿林打叶,写一蓑烟雨,结果导演真的到下雨天去拍竹林,真的拍到那个樵夫,我那天看完之后热泪盈眶,这就是我想象当中的古风和江湖。真的有很多人看到了当年香港电影黄金年代武侠剧的风采,因为他们就是那个年代的人,游志达导演把当年那些武侠电影的风采展现出来了,我也是很动容的,很庆幸选择了这个导演。
李莅樱:这个行业能走到今天,走到兴旺,让更多的创作者有空间能表达,也是术业有专攻。游导跟梁老师的合作也是无缝衔接,在创作的初期,游导和梁老师已经合作得很好了,就像刚才梁老师说他的文字是死的,需要让导演通过工作转换成视听语言。刚才您讲的那两个经典场面,都能说明游导能拍出现在的画面证明他懂梁老师,他知道梁老师想表达的是什么。包括在雨中那场戏的视听语言,我觉得是基本场面上的一个升华,梁老师在剧本里肯定也只是环境描写,最后要让游导拍出来。梁老师的文学功底奠定了基础,然后导演进行了升华。所以我觉得为什么《云襄传》能走到今天,我一直在说的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它不是某一个人决定了现在的结果,而是所有人在一起,我们的火柴搭在一起无缝连接,有观众给我们点了一把火,突然一下就变成了大的火焰。所以走到今天我觉得游导也是其中的一把火烛吧,我们搭在一起非常棒。
宋方金:我觉得刚才樱子老师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编剧和导演的关系应该好比“夫妻关系”,但现在编剧和导演的关系大部分像“恋人关系”,永远在闹别扭。虽然两人也互相吸引,但老看你不顺眼,我觉得所谓“夫妻关系”可能就是在柴米油盐这样一个非常实际地从文字到物理空间里一种实现,我觉得《云襄传》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本。实际上梁振华老师践行的道路是一条美剧编剧兼制作人的道路,既有艺术品质的把控,又有创作上的一种自由和解放,因为我认识很多编剧也去当过制片人,当一次就坚决不再当了,因为见到那些数字就头疼,或者说他没有精细的预算的头脑。所以我觉得梁老师也走出了一条非常新的道路,我觉得也会给很多人启示,我在看《云襄传》的时候,也觉得自己的创作也受到了启发,里面有很多诙谐幽默的感觉,振华老师在写剧本的时候,这些诙谐幽默的东西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梁振华:有一个类型混搭的初衷在,因为我也在研究这些年特别火的古装剧,发现观众喜欢稍微有喜感的东西,离观众近一点,幽默是没有任何人拒绝的。我必须承认陈晓老师的演绎和导演都让整体的喜剧感加分了不少,我在和陈晓聊剧本的过程中,他说梁老师我可以放松一点,可以举重若轻一点,不要那么严肃,因为一个人把谋略装在自己心里的时候是胸有成竹的,他不需要正襟危坐,所以他有意识地让自己不符合逻辑,别人很严肃,但他在那吊儿郎当,别人很正襟危坐的时候他在油嘴滑舌,他用这种方式反而衬托出了一种很微妙的喜感,就是跟正常逻辑有违背。这一点,在表演上他们这种尺度的拿捏、演员和导演在现场的碰撞,有很多火花迸现的东西,这是让我和樱子都非常惊喜的。观众能够接受这样一种风格,也是因为让他们感受到了很多意外的惊喜。
宋方金:刚才梁老师又谦虚了,当然演员的表现都很好,但我觉得很多喜感是结构性的,比如说舒亚男跳到房梁上去了,然后云襄也想跳,但他跳不上去,当时我看到我旁边的人都笑了,我觉得这个笑就是一种结构性的幽默,演员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挤眉弄眼,就正常去演,这个喜感就出来了,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你在这里边用的是一种很高级的幽默方式,幽默的方式有很多,挤眉弄眼也是,语言变声也是,肢体也是,但最高级的就是结构性的幽默。
李莅樱:其实在梁老师的创作初衷里,剧本更多的还是顺势而为,我们不要逆流而上,不能为了幽默而刻意添加这些元素,因为整部剧讲的是云襄的成长和他复仇的这个过程,可能并不会先想到喜剧元素,但《云襄传》的剧本是符合梁老师自己特质的。别人很难去复制梁老师的创作模式,这里头有喜感,也有爱情、有权谋、有智斗、有江湖,这其实是梁老师骨子里就有的,他在写作的过程中是顺势而为的。《云襄传》的剧本在结构上是破除的,是硬插式的,它不是像搭铁塔似的一片一片像搭积木似的搭上来,梁老师在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早就搭完这积木了,只是这里换个绿色的,或者换个黄色的,他自己调节,但不影响大的架子。所以为什么说现在我特别珍惜梁老师,因为他是整个项目的根本,没有这个根,我们哪有现在这么好的市场来看到这样的作品。
梁振华:跟爱奇艺的合作,尤其在《云襄传》这部戏的合作过程当中,我真的特别感谢樱子还有爱奇艺的团队,几乎没有给过我创作上面的让我觉得棘手的压力,其实这句话是很重的。
宋方金:这是所有创作者梦寐以求的合作关系。
李莅樱:其实创作者有时候自己也希望有不同的声音拽一拽,他就又有了一个更好的空间,但有时候他也希望你别打扰我,他有自己的创作意境,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平台和创作者之间要保持的一个平衡。其实走了这么多年,我们走到今天,其实我们能走得更快的原因是一直不断地摸索,和对创作者的尊重,尊重两个字真的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词,这也是一个很难达到平衡的词,但我们在过程中要做到尊重,达到平衡,才能让事情走得顺利。
宋方金:明白,刚才那一段会让很多人来抢梁振华老师,这一段,所有的人会蜂拥到樱子老师这来,咱们现在《云襄传》还在热播中,二位每人用一段话,在不剧透的情况下向我们的观众安利一下它的看点和吸引力。
梁振华:我想说两句话,第一,这真的是一部我们全体主创拿出了诚意、创意、手艺、心意一起来创作的一部作品,我相信只要大家用心,就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第二,前几天樱子发了八个字,“武侠未死,江湖犹在”,武侠好像在好多年里都退出大家视野了,但这部作品至少证明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武侠这一支还有它的生命力的,只要我们用心去给它加一些新的类型,用我们的手艺去打造它,江湖一定在,我希望通过这部剧验证武侠剧在今天依然是有生命力的,谢谢大家。
宋方金:因为前几天我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张艺谋的大师班上跟他做了一个对谈,当时现场就有一个人问到他之前的武侠题材作品《英雄》,大门现在就是武侠题材好像有些式微了,那么您对武侠有什么看法?因为艺谋导演也说“武侠一定会回来”,我看到李星文老师对《云襄传》评价也非常高,说它实际上就是武侠片种的回归,我觉得它是一个报春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够从这样一部作品里看到武侠、看到江湖,看到刚才说的武侠不死和热血沸腾。
李莅樱:可能真是在《云襄传》里头才能体会到什么是武侠,什么是江湖,欢迎到爱奇艺来看《云襄传》。
宋方金:希望《云襄传》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希望这部作品能够给武侠这个片种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感谢两位老师来我们《四味毒叔》,谢谢。
李莅樱:谢谢宋老师给我们这个机会。
梁振华:谢谢《四味毒叔》。
往期
回顾
【演员】
【导演】
刘健 丨 姜伟 丨林妍
【编剧】
【制片人】
【企业家】

【歌手】
《四味毒叔》是由谭飞、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等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