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出生在河南驻马店一个双职工家庭,因为父母工作忙,便经常把他扔到一位在市图书馆工作的亲戚那里。张磊虽然天生好动,但却能安静地看一整天书。张磊在图书馆里读了很多不同种类的书籍,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
后来,张磊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金融专业。读大学时,参加了一个社会实践活动,为当时的北京牡丹电视机做市场调研。凭借着“有特色”的深入研究,这份市场调研报告获得了特等奖。还曾和同学在人大校园内组织了一场成功的股市模拟大赛,并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张磊作为青年学生代表被邀请去了中央电视台给全国观众上了一堂价值投资的普及课。
毕业后,张磊另辟蹊径,选择了中国五矿集团,经常深入矿区、边区出差,跑遍了五湖四海,形成了做研究时花大量时间去市场一线观察的调研习惯。
1998年,张磊选择了留学,来到美国耶鲁大学,拿到了奖学金,同时读MBA和国际关系两个研究生课程。由于MBA项目只提供一年的奖学金,张磊不得不为接下去的学费、生活费勤工俭学,然而却处处碰壁。后来休学一年回国创业也经历失败,只能继续回到耶鲁大学读书。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磊找到了一个耶鲁投资办公室的实习机会,并结识了大卫·史文森,耶鲁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
通过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得到的实习机会,张磊系统地学习了投资相关知识,从投资的角度真正理解了金融体系最本质的功能。
2005年,张磊回国,创办了高瓴资本,中文名取自“高屋建瓴”,英文名则来自耶鲁大学一条叫做“Hillhouse Avenue”的街道。创业之初只有5个人,都是张磊多年的朋友、同事。2005年7月拿到了第一笔资金,来自于张磊实习时的耶鲁捐赠资金投资团队,由大卫·史文森亲自带队考察后决定投资,从此张磊便开启了人生开挂之路。
之后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比如张磊2000万美元启动资金all in腾讯的故事、京东只需要7500万美元,张磊却给3亿美元的故事等等。高瓴多年来先后投资了消费与零售、科技创新、生命健康、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先进制造等领域一大批国内外企业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承接了诸多重量级机构客户,如大学基金、基金会、主权财富基金及家族财富管理公司,管理超过650多亿美元的资产。
高瓴早期的投资方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安迪·戈尔登曾说:“我们实质上并不是在投资亚洲,而是在投资张磊这个人。”由此可见,高瓴即张磊,张磊即高瓴。
▲张磊

来源:http://www.tianya999.com/yule/2017/1016/12585858_2.html
A股持仓
从A股持仓情况分析,高瓴并未像港股持仓重点关注未盈利的创新药企,而是更多地布局确定性明显的赛道以及各细分领域的龙头。比如CXO赛道,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CXO)作为典型的旱涝保收行业,一直被业内认为医药生物行业未来5到10年最具确定性的赛道之一;比如各细分领域龙头,眼科、骨科、牙科、肾科、体外诊断等。可以看出,高瓴在A股市场的投资相对来说比较稳重。统计或有疏漏。
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是毋庸置疑的CXO龙头企业,A股市值已突破1700亿元,是这个行业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没有之一。CXO赛道又分为CRO(研发服务外包)、CDMO(定制化生产服务外包)和CMO(生产服务外包)。药明康德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医药研发生产外包的CRO和CMO一体化公司,产业链完整。主营业务分为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合同生产研发/合同生产服务(CDMO/CMO)、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临床研究及其他 CRO 服务,服务范围覆盖从概念产生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流程。在全球来范围内,能系统地为客户提供从药物发现到申报上市全产业链服务,还能为客户提供CMO服务的,几乎仅有药明康德。
除了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之外,药明康德的管理层还具有较远大的格局观,走牛的趋势估计还能持续几年。
在2015年药明康德从美国退市的时候,高瓴就参与了其私有化过程。港股上市前,高瓴还参与了其63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高瓴在锁定期过后不断减持,目前已经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但旗下HCM基金二期却在2020年三季度新进为A股药明康德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持仓2536万股,占总股本的1.47%。
来源:https://static.wuxiapptec.com/64/20200818/64aab8dc566e3f16.jpeg
泰格医药
CRO整个产业链中,外包率最高、市场最大的,无疑是临床阶段。临床试验是耗时最长的阶段, I期至III期平均耗时6-7年,耗费资金平均12-14亿美元,约为临床前阶段和发现阶段的两倍。泰格医药是临床阶段CRO龙头,按2019年收入计,它是中国最大的临床合同研究机构。
泰格医药主营业务分为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和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虽然业绩规模也没有药明康德那么大,但是泰格医药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国际客户国际头部知名药企均是其客户。临床CRO是个人力密集型行业,泰格医药背靠我国的工程师红利,又正赶上国内创新药研发浪潮,这些年业绩发展迅速,目前A股市值已突破1100亿元。
2018年6月高瓴通过大宗转让的方式,以每股55.15元,买入泰格医药500万股,总价为2.75亿元。后来泰格医药拆股,高瓴持有股份变为750万股,持股比例为1.13%。
来源https://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210110/10.jpeg
凯莱英
凯莱英是国内小分子化学制药CDMO龙头公司,与海外制药巨头保持多年的合作。2020年上半年来自服务的海外大型制药公司所属药品收入为9.35亿元,约占同期总收入的73.94%,部分海外大客户订单规模相较2019年已实现翻倍增长;2018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复合增长率达24.51%。国内市场业务今年起进入收获期,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1.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0.26%。
2020年10月,高瓴拿下凯莱英非公开发行股票约440.53万股,总代价10亿元。凯莱英的这次定增一波三折,2020年2月初就首次披露了定增预案,后来经过两次修改,最终发行价格比最初方案将近翻了一倍。但是高瓴购买凯莱英的意志坚定,在获配对象中,高瓴是最大买家。在定增前,高瓴已通过二级市场持有凯莱英140万股。
另外,高瓴海承诺在战略合作期内为凯莱英带来订单累计不低于8亿元,目前凯莱英市值已突破500亿元。
来源:https://p1.ssl.qhimg.com/t01713d1c020167713f.jpg
爱尔眼科
爱尔眼科是目前国内眼科专科医院的绝对龙头,甚至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A股市场眼科医院的唯一标的。近年来,爱尔眼科扩张步伐加快,经营业绩稳步上扬,2016年-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3家上市公司、600余家眼科医院及中心,中国内地年门诊量超1000万人次。而在十年前爱尔眼科仅有10多家医院,高速并购扩张可谓疯狂。
然而,高速扩张也给爱尔眼科带来很多问题,诸如商誉高悬、医疗事故频发、虚假宣传等。2020年的最后一天,武汉抗疫英雄艾芬在微博上发起了个人维权,质疑爱尔眼科治疗有误,未进行全面的眼底检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其进行了并不需要的白内障手术,导致右眼视力近乎失明。舆情发生之后,爱尔眼科股价并未受影响,还继续上涨了30%,但是目前已从高位回落接近40%,市值仍超过2300亿元。
早在2018年1月份,高瓴便斥资10.26亿元参与爱尔眼科定增,获配3718.18万股;2019年8月,高瓴资又受让了其1%的股份。根据爱尔眼科2020年三季度报,高瓴旗下HCM中国基金仍持有其6337万股,占总股本1.85%,可能还存在以其他名义持有的股份。
来源:https://file.adquan.com/uploads_img/9dyb61584438901.png
华大基因
华大基因是基因组学类检测和研究服务商,凭借先进的技术平台、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庞大的基因数据库等多项优势,成为全球基因测序龙头企业,也是具有全球品牌影响力的中国生命科学企业代表。华大基因在2020年大放光彩,其开发的多款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被全球多个国家紧急授权使用,全年营业利润达到24.44亿元,同比增长6.45倍。
华大基因从本质上说是一家技术性公司,并不是单纯的检测类公司。高瓴资本看上华大基因主要逻辑可能是:华大基因所在领域的高成长性;以及其广泛的布局,既有测试服务,也做仪器设备商,同时布局了行业的上中下游,对掌握产业话语权有重要意义。
2月1日,华大基因披露的定增报告书显示,高瓴旗下天津礼仁投资以5.03亿元参与定增,发行价格为145元/股,获配347万股,加上此前持有的75万股,合计持股421.95万股,持股比例将占总股本的1.02%,成为华大基因第七大股东。
来源: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4574490961/0
凯利泰
凯利泰并不是骨科领域的龙头,事实上在国内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骨科龙头企业,骨科分为创伤、脊柱、关节三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是由外国品牌把持,国内几大品牌暂未跑出明显龙头。骨科是个黄金赛道,含金量非常高,但凯利泰本身经营情况却并不理想,存在并购太多导致商誉较高等问题。2020年的业绩预告显示,全年净利润预亏1.06亿元-1.82亿元,同比下降135%-160%,估计是集采的影响造成整个行业的利空。
但是高瓴却十分看中凯利泰,总结来看可能有四个逻辑:看得见的企业优势、看得懂的商业模式、可预期的成长空间、可介入深度管理的股权架构。前三点都是针对行业自身的成长性,而第四点可介入深度管理的股权架构是凯利泰独有,因为凯利泰一直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这对喜欢参与公司管理的高瓴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11月20日,凯利泰公告,终止向淡马锡和高瓴的定增方案和战略合作。这一公告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凯利泰的股价也从年中高点31.38元,暴跌了近70%。三季报显示高瓴仍持有1763万股,占2.46%。最新持仓情况还需年报确认,如果年报显示高瓴仍坚定持有凯利泰,表明高瓴的操盘决心仍未改变。
来源:https://www.sohu.com/
结语
高瓴切入A股市场经常使用的方式是定增买入,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可能是监管层的干预或是企业自身的考量,很多定增方案在发布之后便没了下文,除了上文所提到的终止参与凯利泰定增,2020年还有终止参与健康元定增、定增国瓷材料落空转投其子公司等,可见即使强如高瓴,也不总是事事顺遂。
高瓴资本走到今天,已经向世人证明,只有经得住考验做时间的朋友,才有机会做财富的朋友。未来高瓴还会作何投资选择,《美柏医健》将持续更新。
【参考资料】
1、《价值》,张磊著
2、各上市公司公告、年报、官网
3、《爱尔眼科危机背后:十年并购扩张600医院,多起失明案判赔35万》,科技新智造,2021年1月3日
4、《高瓴资本眼光独到布局爱尔眼科不到三年狂赚43亿》,界面新闻,2020年11月3日
5、《高瓴资本又进入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海榕财富风险投研,2021年2月3日
6、《高瓴资本张磊对优质赛道CXO的布局三家龙头公司同时创历史新高!》,老余股票说,2020年12月22日
7、《CXO是高瓴资本重仓赛道之一,行业龙头药明康德表现亮眼》,富途牛牛,2020年8月14日
8、《被高瓴资本再次加仓的泰格医药,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富途美股,2020年7月27日
9、《泰格医药2年涨4倍!为何高瓴大举投资这个领域?》,港股情报局,2020年7月20日
10、《高瓴又出手:与凯莱英达成战略合作还承诺带来至少8亿订单》,新浪财经,2020年5月13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