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动物双城记第62篇文章
今年看的不少英剧都没避免高开低走的结局。包括BBC新出的《保镖》,《权力的游戏》里的少狼主加《德雷尔一家》的妈妈,这么好的卡司最后剧情也有了奇怪的走向(我就不多剧透了)。
本来还以为今年的英剧就这样了,没想到九月的时候BBC另外一部悄悄上线的剧集却是低开高走。
看完目前更新的四集以后,今年最佳英剧就是它了。
以下内容不包含关键剧情剧透,可以放心食用。
《报社》
上线一个月,目前看过的人还不多,豆瓣只有500多个人打分,8.5分
烂番茄新鲜度89%
卡司里面眼熟的不少,导演汤姆·沃恩(Tom Vaughan)和编剧迈克·巴特利(Mike Bartlett),他们2015年一起出品的《福斯特夫人》算得上当年的惊艳之作。
而这部剧,BBC作为老牌电视媒体,聚焦的是英国的报社记者。
即使是在全球纸媒衰亡的今天,英国报业还是一枝独秀,地铁上仍能看到不少读报的人。
一开始,这个剧就抛出了不管在电视、电台、报纸还是杂志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会面临的问题:
读者需要的是被教育还是被娱乐?
新闻操守和抓眼球哪一个重要?
故事里的两家对立的、一街之隔的报社《邮报》(The Post) 和 《先驱报》(The Herald) 的编辑和记者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我和猫姐年初写《The Post》这部电影时,《The Post》代表的是新闻人的追求真相的原则和理想。
不知道编剧是否有意为之,这部剧里《The Post》做事风格完全是相反的,要不计一切代价造噱头、抓眼球。
男主正是《The Post》的主编Duncan Allen,他认为,读者需要被娱乐、需要轻松的东西。
面对女主之一,《The Herald》的副主编Holly Evans的鄙视:
他不以为然:用最大胆直接的方式讲故事,那才是新闻。
剧中很好玩的一点就是看同样的一个新闻事件,《先驱报》和《邮报》怎么操作。
比如同样的一个新闻事件,一个年轻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在家里猝死。
《先驱报》在头版报道时选取的标题和角度都中规中矩,《足球界最闪亮的明星不幸身亡》
《邮报》也在头版报道了这个事情,但是选取的角度完全不一样。
他们特地派记者去死者家里,告诉运动员不知情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是同性恋,才有了这个标题,《金斯利父母对儿子一无所知》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先驱报》克制、专业、理性,尊重家属的心情。
而《邮报》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挖猛料,甚至不惜自己“制造新闻”。
又比如,当男主发现有一条新闻是中国广州商场里的一只孤独的北极熊时——这还真是2016年的一条真实新闻。
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新闻点。
他很快召集团队,在《邮报》上发起一个拯救“悲伤的北极熊”的运动。
看到这里的时候,不仅想起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断章取义的报道煽动情绪的耸动标题,但不得不承认男主是对的——
往往只有这样的切入角度,才更获得读者的关注。
甚至是我,可能都会先点开《邮报》的标题,因为更诱人更有故事性
这也是新闻媒体可怕的地方,一旦不顾原则和底线,翻手为云,就可以轻易煽动大众的情绪,特别是在网络时代。
这样看来,如果要为两家报社各自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载体,那剧中的《先驱报》很像现实中的英国《卫报》,严肃新闻的守望塔。
主色调都是蓝色。
《邮报》就和现实中的英国《太阳报》相似,名副其实的小报(Tabloid), 讲故事抓眼球的个中高手。
主色调都是红色。
不过,虽然《先驱报》和《邮报》在立场、价值观还有做新闻的手法上完全没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它们共同面对的一点就是:报纸销量的降低。
《先驱报》老派、守旧、对新闻的严谨性最为重视,所以销量一路下滑,每一天的报纸印刷都让公司亏损几百万英镑。
但即使这样,主编Amina还是不愿意接受市场部的建议,在头版接商业公司的广告。
她觉得,一旦在头版印的不是新闻,那么读者对《先驱报》的信任也随之丧失了。
而《邮报》的主编要面临的是另外一个难题。虽然《邮报》销量受到互联网冲击下滑,但有一个有钱的老板。
老板明确表态了:亏钱没关系,我反正有钱。我只有一个要求——
故事就在这里变得好看起来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新闻?
《先驱报》那样的吗?可都没有人读的,算新闻吗?
《邮报》那样的吗?老板明确说了,过去邮报的那些报道都不算是新闻。
或许从《先驱报》主编Amina的对话中可以寻找到接近的答案:
反正现在我们所依赖的今日头条、趣头条这样的用大数据算法来甄选信息的平台,提供的不是新闻。
本季只剩两集了,贯穿全剧的涉及到英国首相和政府的,代号"Resonance"的悬疑一直还没解开,目测男主和女主就要在这件事情上强强联手了,让人好期待。
两家报社要继续报道读者应该看到的新闻,还是读者喜欢看到的新闻
这出戏的高潮正式开始了。
也许你也想看:
About us
松鼠+猫姐
前媒体人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一个美国求学多年,现居北京
一个北京飘荡多年,现居悉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