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动物双城记第59篇文章
昨天是911恐怖袭击第17年纪念日,距离
奥萨马·本·拉登被美军击毙也已经过去7年,然而这个曾经世界头号通缉犯的最后一天,却鲜有人知。
之所以想把这个事件来龙去脉写出来,是因为放眼历史,这一天,是终点,也是起点。
关于事件本身不赘述,松鼠昨天也写了如今纽约911纪念馆里,那些来不及和所爱的人说再见的故事
这是当时目睹这起事件惊恐无助的纽约市民以及和死神赛跑的救援队。
这是罹难的93航班全部机组成员和全体乘客。
911事件一共造成2753人死亡或失踪,至今还有1111人的骨骸没有完成鉴定,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
而因吸入了大楼焖烧释放的有毒气体,17年来,已经有420人,因为911造成的癌症死亡。
奥萨马·本·拉登因此成了曾经世界头号通缉犯,全世界人民从没有如此印象深刻地记住一个阿拉伯人的长相。
为抓捕本·拉登,美国的悬赏金额也从最初的500万美金升高到了5000万美金
为了避免美国的卫星跟踪,本·拉登从来不用任何电话或者网络,所有的信息传递都通过信使完成。
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依赖于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极高的信任,也成功躲过美国密不透风的高科技监视系统。这也是为什么911事发以后,拉登能成功逃之夭夭长达十年之久的原因。
因此,追踪和拉登有关的信使,成了美国最重要的线索。然而密密麻麻的可疑电话,无疑大海捞针。
在某天的电话监视中,美国中情局特工发现了一通可疑电话,一个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男子正打给他在海湾国家的朋友——一个已知的基地组织成员。
监听人员坚信,这名男子就是拉登的高级信使——艾尔柯维特。
CIA特工开始利用卫星和无人机跟踪艾尔柯维特,发现他每次都会驱车100多公里到一个无人地带,只为打一通电话;
他从来不去同一个网吧,而且每次上网都会使用自己的存储卡,用完电脑以后清楚所有操作纪录。
这些高级别的安全防御立即引起了中情局的注意,他们跟踪艾尔柯维特回到自己的住处——巴基斯坦富人区阿伯塔巴德,这里居住着很多巴基斯坦退休军官,距离有着巴基斯坦西点军校之称的巴基斯坦军事学院仅仅只有一公里。
这座建筑非常显眼,围墙有三到四米高,上面布满铁丝网。
根据周围邻居的描述,他们只见到里面住了两个人,他们从不和附近的人来往。院子里养了牛,自给自足。
而让CIA觉得可疑的是,这栋房子的主人买得起豪车,却没有安装任何电话和网络,甚至所有垃圾都会亲自焚烧,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扔在屋外的路上。

于是,美国特工打扮成巴基斯坦人,在这栋住宅的附近租下了一间住宅,长达数月监视夜以继日地监视着这栋可疑建筑的一举一动。
他们很快发现,这栋建筑里还住着其他人,其中包括妇女和孩子。孩子们不上学,妇女也不出门。
其中一个经常在花园散步的老人吸引了中情局的注意,他是居住在这栋建筑第三层的居住者,比信使艾尔柯维特居住得更隐秘,他们称他为“散步者”
这个疑似本·拉登的老人成了更有价值的目标,因为无人机的成像并不清晰,本·拉登之前也使用过替身,但唯一不变的特征是他接近两米的身高。
监视特工试图通过测量照片里的影子高度,并将其与阳光的角度相对比,来算出“散步者”的真实身高。
最后的结论是,他身材高大,但得不出精确数字。
单凭身高无法判定这究竟是不是拉登本人,美国得语言和声压专家不停研究过去几年来基地组织影像,发现拉登确实不停在变化,但他的状态却越来越放松。
于是他们有一个猜测:本·拉登难道并不是长年藏匿于各处深山之中潦草度日,而是居住在城市的安乐窝里?
白宫内部也出现了分歧,这个人是不是本·拉登?投票一半一半,这相当于是一场赌博,而最后的决定,取决于当时的总统奥巴马。
美国早已信不过巴基斯坦政府,世界头号通缉犯就在眼皮底下,要么是他们隐瞒不报,要么是他们无能
所以,这次行动注定全程背着巴基斯坦政府,美军直接突击。
2011年美国事件5月1号下午1:25 ,经过深思熟虑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批准这次名叫“海神之矛”(Operation Neptune Spear)的行动。
此时的本·拉登或许正在房间里播放着世界各国对基地组织的新闻报道,他的妻女也正准备入睡。
尽管整个白宫都对这次最高级别的秘密行动担忧不已,但为不走漏任何风声,当天奥巴马依然春风满面地出席了当年的白宫记者会,讲起了关于本·拉登的笑话。
执行这次任务的是美国著名的海豹突击队六队,美国的海报突击队是世界上最精锐、最神秘的特种部队,他们的名字“SEAL”代表精通海(SEA)、空(AIR)、陆(LAND)击杀目标的技能。
学员要通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艰苦最严格的特别军事训练,淘汰率高达80%-85%
其中海豹突击队最出名的魔鬼训练内容,是队员手脚被捆绑以后还要持续在水中游20分钟以上,学会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如何不溺毙。
作为负责执行最高危,高敏感性任务的海豹突击队,每一次出击都是生死之战,正如他们的座右铭,“轻松之日,唯有昨日”(The only easy day was yesterday)
5月1号阿富汗时间10:30,隐形黑鹰直升机从美军阿富汗军事基地起飞,执行这次任务的一共有24名海豹突击六队的队员和一条训练有素的警犬。
为避开巴基斯坦的军事雷达,飞机已做特殊隐形处理,螺旋桨的噪音也降到最低,飞行员一路低空飞行。半个小时候,抵达巴基斯坦。
此时,白宫的秘密会议室里,奥巴马正和他的幕僚们通过卫星连线屏气凝神地观看这次行动。
这让我想起这次行动的其中一个队员在日后的一本书里写到的一句话,“政治只与当我们出生入死的时候在千里之外观看行动直播的政策制定者有关。”
那天正好是周末,为了避免引起外界的怀疑,这些加班的政客只得分头从华盛顿各处的披萨店点了外卖送到白宫的办公室。(对,你没看错,白宫也点外卖。)
这次行动的作战计划是两架黑鹰直升机先行,后续两架飞机和其他特种部队队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界做补给和支援。
海豹六队到达以后,采取上下夹击的方式,使得所有人无处可逃。
因为城市环境的低空飞行,造成气流的不稳定,螺旋夹无法上升,一架黑鹰直升机在离拉登住所几百米的地方坠落,机上人员安全。另外一架直升机降落在拉登的院子里。
行动继续,所有人改从地面进入建筑物。
在打死一楼和二楼的防卫者,捕获拉登的两个妻子和6个孩子以后,海豹队员必须通过唯一的通道,一段狭窄的楼梯上到三楼——本·拉登居住的地方。
此时的海豹突击队员,不知道上方的危险有多大,有没有炸弹或者自杀式袭击,顺着楼梯而上,他们和拉登狭路相逢。
拉登正对着美国特种兵的枪口,显得非常镇定,随后,枪声响起,拉登倒地。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臭名昭著的头目,在这一刻,有着这样的冷静,他甚至没有任何反抗。
日后,曾经击毙拉登的这名队员在书里清楚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
“在离开前,我注意到门的上方有一个架子。它正好就在我们到达第三层时他所处位置的上方。我往上伸手摸去,两把枪!一把是AK47突击步枪,另一把是装在枪套里的马卡洛夫手枪。我把两件武器都取下来,拔出弹匣,检查枪膛。
两把枪里居然没有一粒子弹
他甚至没有准备防御!他没有打算作战!几十年来他号召追随者们穿上自杀式炸弹马甲或开着飞机撞大楼,但最后自己却甚至连武器都没拿起来!
在我们的行动中,这种现象已司空见惯。越是处在食物链上方的目标人物,就越是胆小,活像纸老虎
领袖们往往都不愿参加战斗,充当炮灰的总是那些容易受影响的年轻人。
本·拉登听到直升机的声音时就知道我们来了。相比之下,我更尊重客房里的阿赫迈德·艾尔·科威特,至少他为保卫自己和家人努力过。”
这次突袭行动结束后,为防止隐形战机技术泄露,海豹突击队炸毁了坠落的黑鹰直升机,并把本·拉登的遗体带回。
经过包括DNA测验、面部识别技术以及他的亲人指认后,确定本·拉登已死于此次突袭。
随后根据伊斯兰传统,本·拉登在24小时内被海葬。
奥巴马随后发表电视讲话,向全世界宣布在没有一名美国人受伤的情况下,已经杀死本·拉登。
经过整整十年,美国人终于拔掉了心尖上的那根刺。
然而回望过去,世界并没有因为拉登在七年前被击毙变得更好,他的死反而变成了很多极端分子制造更多袭击的理由。
前天,《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911真正的教训》,作者因为哥哥在911中去世毅然选择参军去阿富汗前线作战。
17年后,他说,事到如今我才明白,本·拉登的战略逻辑是让美国卷入一场永无止境的冲突,最终让我们溃败。而我,为什么要继续做着本·拉登想做的事。
也许你也想看:
About us
松鼠+猫姐
前媒体人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一个美国求学多年,现居北京
一个北京飘荡多年,现居悉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