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全球中心「知行录」栏目作为展现今天的哥大人生活与精神的平台,将传递鲜活且多样化的哥大人形象 - 或热烈、或冷寂;或万众瞩目,或自得其乐。这里有兴趣、追求、信仰、品格,千姿百态、俯仰异观。
本期主人公李彦佳 Katrina本科于哥大巴纳德学院攻读数学和经济学,研究生于哥大工程学院及哥大商学院攻读联合工程项目。在哥大求学期间,Katrina不仅所有课程均为满分,她还以最高学术荣誉Summa Cum Laude和Phi Beta Kappa毕业。经过层层选拔,在2022年的哥大工程学院毕业典礼上,被选为毕业生代表(Class Day Speaker)登台演讲
在校期间,Katrina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毕业后成功入职华尔街顶尖投行纽约总部。同时,她也以唯一一位亚裔女性的身份被选为Phi Beta Kappa大纽约地区最年轻的董事,将在哥大的所学积极回馈社区,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青年学子和少数族裔。
01
站在藤校演讲台上
我为国际学生和女性发声
2022年5月,站在哥大工程学院毕业典礼的讲台上,代表学院不同国家、肤色、性别的毕业生,讲述我们这一代人关于性别平等、青年领导力及社会问题的思考,同时也讲述我作为一个年轻的亚洲女性在工学院求学的故事
从初入大学的不敢开口,到今天自信地面对全院数千名师生、家人、朋友演讲,并让全球实时观看直播的人们听到我的声音,这是我从不曾想过的巨变
和朋友们在毕业典礼后合影。
我至今感激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和自己敢想敢做的性格,使我拿到了一张“藤校入场券”。来到哥大后,我才发现一切只不过是挑战的开始。
刚来的第一个月,在我还不能完全适应全英文授课的情况下,高数课上晦涩难懂的学术词汇和教授飞快的语速,让我一堂课下来能掌握的内容不到一半。学期过半,教授都建议我退课。那段时间,我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从Office Hour出来;为了补上课堂上落下的知识,我每天都学到很晚,几乎在图书馆安家。异国他乡,凌晨飘雪的纽约和清晨柔和的日出是伴随我最多的场景。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埋头努力,我不仅咬牙坚持了下来,甚至在学期末拿下了全班最高分。我还记得期末考试结束那天,教授对我说,“你的热爱和执着感动了我,你是一个无论有多难都不会退缩的女孩。
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惧怕开口交流没有勇气表达自我。感谢我的教授、同伴和学校的各种资源,帮助我重新建立起自信。我报名了哥大的《公开演讲》《管理谈判》两门选修课,来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逻辑思维和临场反应。巴纳德学院的写作中心口语中心也是我常去寻求帮助的地方。同时,我还参加了各种学生社团和社会活动,来拓宽自己的人脉,跳出舒适圈。这些努力让我一步一步地敢于开口表达自己,找到自己热爱的学科,逐渐在一些团体中担任领导者的角色,并在今天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我作为女高音在哥大合唱团2019冬季演出后合影。
在哥大电影系同学的推荐下试镜《流浪地球2》
我把这些在哥大的所思、所想和所学总结成了三点,融合在我的毕业演讲中。
自信勇敢是打破语言文化差异最好的钥匙
哥大不乏优秀聪明的学生,尽管我努力追赶他们的脚步,但也时常陷入自我怀疑。别人好像轻易就能表述的观点,我却要下更多功夫、做更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所做的就是勇敢。不要害怕别人的目光,也不要惧怕自己犯错。有了第一次在课上举手,第一次和同学发起聊天,第一次领导小组课题,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一步步建立自信。
失败在所难免,坚持就会看到希望
知名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达里奥在《原则》一书中说过,人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作为曾经长跑队中最瘦小的女孩,我时常想起这段经历——我总是在一次次跌倒,爬起来,调整策略,继续向前的循环中抵达终点。这个过程需要毅力、爆发力、稳定的内核以及灵活的策略。在哥大期间,学术上受挫、面试被拒是家常便饭的事。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下来才难能可贵。
打破桎梏,在热爱的世界闪闪发光
尽管在我所学习的STEM领域,男性的人数远超过女性,但在哥大工程学院,我看到了许多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女性面孔在分子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和对冲交易大赛中崭露头角。这些闪闪发光的女性榜样一直鼓励着我和更多的女性,在这个领域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我在毕业演讲中提到的,“这个时代的女性、男性、任何性别的人,都有同等的权利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都能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做得一样出色。
Katrina的毕业演讲赢得了现场阵阵欢呼与掌声。
毕业典礼结束后,当我再次遇到当初把我领进哥大的那位招生官时,我们彼此相拥,热泪盈眶。她对我说:“人生是多么的奇妙。很难想象几年前我招进来的那个青涩懵懂的女孩,实现了自己入学时候的梦想。”
回望我的求学路,我才真正开始明白“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这句话的意义。我们正处于人生长跑的前半段,永远都无法预知未来将会展现在自己眼前的伟大。
和Phi Beta Kappa好友的毕业照
02
勇闯华尔街,千百次失败只为一次成功
我的职业发展始于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进入哥大求学前,我创办了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对各行各业的领袖和创业公司CEO进行专访。我受益于这样的对话,尤其是看到一个个看似平凡的个体,如何最终拥有绚烂多彩的人生。一次次的采访打开了我对世界更广阔的认知,让我对创投产生了兴趣。
因此我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在麦肯锡、摩根、以及不同的投资基金积累了多个不同方向的实习,尽可能地去了解商业世界的运行规则,以及5G、人工智能(如chatGPT)、智能医疗、Web3.0等纵深领域的发展趋势。在跟着老板做项目和谈判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一个成功的投资,是由少量但精准的决定构成。无人能预知下一步的伟大,但它却由当下走出的这一步决定。在其中一个我主要负责的实习项目里,我所推荐的几只股票都翻了两至三倍,这无疑给了我巨大的信心,也让我意识到,我对数字、商业博弈和投资有着近乎纯粹的执着与热爱。
我的职业照。
除了实习外,我也会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和企业投资相结合。在本科阶段我最喜欢的一门数学系开设的博弈论课堂上,我需要在一周内吃透几十页的高数课本,以“讲师”的身份为大家推证不动点和纳什均衡相关理论,并回答教授和同学提出的刁钻问题。为了让我的讲演更加生动,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一一以真实商业案例建模为切入点来展开论述。为此,我研究了多个企业之间竞争、合作、收购、投资的案例,最终将目光落在“零和游戏”与“正和游戏”的转化上。在商业竞争中,很多看似零和或负和博弈的问题,会因为参与者对奖惩机制巧妙设计而转化为一场“双赢”。而数学建模能帮我们找到这个最优的奖惩机制,从而获得谈判过程中最重要的博弈筹码。
在研究生阶段,基于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深入探索,
我和队友编写开发出一款数字化产品,并被纽约一个初创公司投入使用
。这让我从产品和技术端理解互联网和软件投资的逻辑,形成更加全面的投资视角。通过这一次次尝试,我体会到校园里的所学能真真切切帮助我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 

纽约华尔街和帝国大厦
在大学最后一年,我把目光对准了华尔街。
作为一个国际学生,想要拿到一份华尔街顶尖公司的录取有多难?答案毋庸置疑
除了专业知识够硬,最需要突破的难关就是
建立人脉

累计到毕业的时候,我向华尔街发送了近千封的自荐邮件,尽管大部分都石沉大海;拨打了上百通联系电话,其中多数都被对方中途挂断。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在一天之内往来多个地点进行coffee chats,中途就在地铁里整理上一个人说的笔记,做下一个人的功课。曾经有朋友问我,该如何看待这种努力过程中的“沉没成本”?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但我能做得就是付出1000%的努力,并尽可能平衡期望值。失败在所难免,也只有经历失败才能走向成功。
哥大校园
正因如此,在经历多次“碰壁”后,我终于在求职最终阶段收获了
全球多个顶尖投行和投资公司发来的 Offer
,并在
毕业后入职我最心仪的华尔街投行纽约总部

当我看到我的努力一步步地对行业和社会产生实际意义和影响,我感到一切都值得。
03
哥大改变我的人生
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影响更多人
哥大教会我用包容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正如我被周围的人赋予力量,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女孩成长为今天的自己,我也希望用自己的故事和影响力去赋予更多人力量。
和巴纳德学院校董Diana Vagelos夫妇、Karlie Kloss及STEM领域的年轻女性。
我在求学期间就曾创办NGO项目,募资帮助边远山区的儿童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从哥大毕业后,我有幸入选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Phi Beta Kappa并担任大纽约地区青年职业主席。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荣誉学会,它的成员里曾诞生17位美国总统,4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和超过150位诺奖得主;董事会成员不乏全球顶级咨询公司董事长、纽约医疗协会副主席、科技公司CEO、美国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成员等。去年,我鼓起勇气竞选董事会并成功入选,成为唯一一位亚裔女性和最年轻的董事
作为学会的青年力量,我带领学会成员们帮助更多有学术和职业理想的学子实现自己的抱负。我们从社会广泛募资,为大纽约地区选拔出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鼓励他们追求更高的学术造诣;我们帮助职场“萌新”搭建和学会内资深前辈的联系,帮助在校生和毕业生拓宽人脉,找到适合的职业道路,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在未来,我们还希望发起一个聚焦工科领域女性发展的项目,鼓励对STEM有热情的年轻女性追求自己的理想,帮助她们积累科研资源和人脉网络。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看到更多女性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真正做到独立、勇敢、大胆、美丽
和Phi Beta Kappa荣誉学会的毕业生在纽约中央公园。
04
写在最后
我很感恩在哥大度过的学生时光,让我学会了许多重要的事情:
1. 人和人是不同的。承认和尊重这种不同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
People are different. Admitting and respecting that difference is the first step in doing everything.
2. 生活是自己的。除非你说不,没有人能说不。 
At the end of the day, life is yours. Unless you say no, nobody can say no.
3. 生活很有趣,放轻松,享受它。
Life could be fun. Take it easy and enjoy it. 
4. 真正爱你的人也爱真实的你,所以做自己就好了。
People who truly love you will love who you are, so just be yourself.
5.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Everything comes for the best.
私下里的Katrina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女孩,喜欢长跑、滑雪、高尔夫。 
哥大让我成为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教会我认清现实,但同时也给我做梦的底气和权利。事实上,我曾经面临的挫折和质疑,带领我走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
点击观看Katrina的完整毕业演讲。
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跳舞都不差,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就是艺术。谨以此作为结尾,希望在世界各地的你都能奔赴在自己的热爱之中,为之奋斗,为之起舞。
- END -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哥伦比亚的光」
传递哥大人的声音,分享哥大人的故事
肩负着联结哥大与中国的使命,哥大全球中心希望记录下哥大人鲜活、多样的形象和故事,铭记前人的辉煌和教诲,展示哥大与中国的过往,连接哥大与中国的今天。
往期阅读:
1、关注【哥大全球中心】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主页;

2、点击下方菜单栏【中心内外】—【哥伦比亚的光】;
3、进入【哥伦比亚的光】页面。点击【知行录】,了解今天哥大人的兴趣、追求、信仰和品格;点击【校园记】,倾听校园内外的学生声音、趣闻轶事;点击【人物史】,追溯近代赴哥大留学的中国先辈,为当代学子建立起与先辈精神交流的桥梁;
4、我们欢迎与本栏目主题相符的任何形式的原创作品投稿,投稿、咨询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知行录 | 思睿说:哥大教给我的不只是新闻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成立于2009年,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布林格在全球九个城市发起设立。哥大全球中心网络致力于让全校师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跨学科、跨地区的教学和研究,为迎接21世纪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搭建一个重要的联动平台。
哥大全球中心 | 北京旨在发挥哥伦比亚大学卓越的学术研究能力,在中国地区开展丰富的学术项目,并为区域发展提供建议、评估和策略方案。中心将哥伦比亚大学带到中国,加强哥大与中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将中国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人才带回到哥大的校园中,催生新的学习和研究。
微博: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头条、搜狐、知乎、澎湃:哥大全球中心
https://globalcenters.columbia.edu/beijing
+86-10-8248399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哥大全球中心公众号
哥大全球中心小助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