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导语
「知行录」作为展现今天的哥大人生活与精神的平台,将传递鲜活且多样化的哥大人形象 - 或热烈、或冷寂;或万众瞩目,或自得其乐。这里有兴趣、追求、信仰、品格,千姿百态、俯仰异观。
在本期知行录中,哥大GCCGlobal China Connection的同学们专访了知名人像摄影师、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2013届校友林海音,由此开启了他们的时尚访谈系列,从精心选取的话题和角度,与时尚界大咖们深度探讨中国艺术行业在国际舞台中的新风尚。
2019年,哥大GCC发起了超越“中国制造”:中国时尚产业进化论系列活动Beyond 'Made in China':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Fashion Industry。活动自举办以来,受到了中外艺术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本文经哥大GCC(ID: gcccolumbia授权发布,文章有调整。我们欢迎与本栏目主题相符的任何形式的原创文章投稿,投稿及作者信息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本期嘉宾介绍林海音,知名人像摄影师、哥伦比亚大学校友,现居上海。一手创办林海音工作室,曾为张曼玉,王力宏,蔡依林,霍建华,李易峰,唐嫣等众多明星艺人拍摄,合作媒体包括《时尚芭莎》《ELLE》《VOGUE》等顶尖时尚杂志。
 林海音
01
Q:根据您在国内外摄影行业的经历,您觉得中西方的时尚产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有哪些值得互相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林海音:中西方时尚产业一个很大的区别,我认为是西方的时尚产业里,不同角色的细分会更加的具体。比如说我们一组拍摄,他会有专门负责制片流程的制片人,会有服装造型的造型师,然后发型师和化妆师都是分开的,包括像模特经纪人啦,还有摄影师以及摄影师的经纪人都会在场。再然后,像拍摄那个置景场地的设计,都会有一个制景师。但是在国内的这个拍摄,基本上会是处于一个人承包多种角色的这样一个工作状态。
比如说国内,首先我们置景是没有置景师的。那我们如果要在棚里搭建一个场地拍摄,一般就是摄影师自己来负责做整个场景的设计。还有包括像服装搭配呀,很多甚至都会是摄影师自己来做。并且在国内,很多摄影师其实是没有经纪人的。所以我会觉得,一方面可能会觉得在西方做摄影行业时尚行业大家,各司其职、自己负责,自己的专业性会更强。但另一方面呢,在国内,因为每个人要身兼多职,可能也会是另外一种锻炼吧。
林海音
02
Q:从您的角度来看,中国时尚产业有什么方面是很有发展潜力、值得持续关注的呢?
林海音:我觉得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因为你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一个消费力特别强的市场。即便我们的时尚产业发展的其实并没有那么早、很多时尚产业相关的人士其实经验也并没有国外的那么丰富、专业性可能也不是那么强,但是因为消费的主力是在中国的,所以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间,一定会有更多的西方时尚品牌会把他们的眼光投放在中国市场。
此外,在过去两三年里我们已经看到一个特别明显的趋势:几乎所有的西方的时尚品牌都会做一系列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形象的转换升级、针对中国市场的市场营销campaign这是基于一个以中国为背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市场,所以对中国时尚产业的各个行业内的人士来说会有很多继续发展的空间。
▴ 出镜:李沁 || 摄影:林海音工作室
03
Q:您觉得中国时尚产业和中国品牌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时尚摄影在这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林海音:在很多年前,以产业以时尚摄影为例,大家都是在一窝蜂的去模仿西方的时尚——去抄袭、去模仿,去借鉴和国外大片的拍摄方式,甚至是照搬他们的整个构图、色调等等。比方说,几年前特别流行的一个色调的一个拍摄方式,然后过了半年、一年,在国内的摄影师也开始流行起来了。大家在几年前还是处于一个跟风的一个状态,而现在,就像我第二个问题说的,我觉得中国时尚产业现在在全球的市场里,是一个非常有优势的市场。所以我觉得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以这个西学中用的方式来推广自己的品牌。
它并不是一味的去照抄国外的拍摄手法、市场推广的方法,而是更加结合自己的品牌形象,带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同时利用更加先进的西方的元素,例如拍摄手法、灯光技术,集合在我们自己的品牌形象里。时尚摄影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毕竟不管是拍摄平面还是视频,他都是诠释者和传达者的身份。
▴ 出镜:苗苗 || 摄影:林海音工作室
04
Q:您在作为专业摄影师的同时,也是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及B站的KOL,并开设了电商课程。您作为KOL发布这些内容的灵感是源自于哪里呢?是以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运作的呢?
林海音:开设线上课程是我从2019年开始首次尝试的一个模式,因为其实分享教程这个举动,是我大概从刚开始学习摄影的时候,就开始养成的习惯。那个时候我自己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摄影师,在自学摄影的过程中得益于Youtube上面海量的美国的摄影师,他们愿意无私的去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技巧。那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触动,所以当我自己开始学习摄影的时候,我也会很经常的把自己每天进步的点滴和感受收获去随时随地的分享,在网络上告诉别人。
然后我自己也比较喜欢就是分享知识、传达知识的这种感觉吧。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积累了一批听众,然后在过去的5、6年的时间里,大家也很习惯我时不时地做些免费的分享,包括线下的免费讲座。那到了19年为止,我希望开始有更加系统性地规划,来把我的这些教程和技巧总结成系统的课程。所以我把它做成了一个线上的收费课程,定价也非常实在,就是相比起市场上其他的定价来说很低了。所以其实,这对我来讲也是一个商业模式的首次尝试,但也比较成功。所以接下来也会继续做这件事情,那具体的灵感期是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的。
但另一方面,像小红书、B站、微信微博等等,这些平台对我来讲,是我们这一代的摄影师和上一代从胶片时代走出来的老一辈的摄影师,不同的地方。他们那个时候并没有社交媒体,所以他们更加依赖传统的媒体纸媒杂志报纸来发表作品。而我开始设计的时候,正好是微博、微信兴起的那两年,所以我也得益于社交网站,让更多的人可以及时的第一时间去看我的作品。与此同时,因为摄影师本身就是一个捕捉、传达美的身份,所以有很 多受众不仅想看我的作品,也更希望知道我的生活方式:我平常去哪里旅游?平常穿什么衣服?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内容的灵感和我平台上的一些平常的内容。
 出镜:秦岚 || 摄影:林海音工作室
05
Q:您如何看待并且把握商业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平衡?是否遇到过需要在自己的风格与迎合大众审美中取舍的情况呢?
林海音:我觉得他们之间这二者之间并不冲突,因为对我来讲,我从一开始做一个纯摄影爱好者,我就只拍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我只在网络上发布我自己想要拍摄的内容。所以在开始,我尝试了很多很多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照片。然后我在这个拍摄的过程中,慢慢更加确定我自己更喜欢拍哪类风格的作品,我就有针对性的去只发布这一类风格的作品。当我开始有了客户之后呢——这些客户也就是基于在网络上看到我的这些作品之后来找我,去拍他们所欣赏的这些作品的类型。所以我受到的工作邀约,是基于我感兴趣的、之前发布出来的作品类型,并没有去拍过我不喜欢的类型。
06
Q:刚刚步入一个新的十年,分享一下林海音工作室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林海音:我们会花更多的精力在视频制作这一块。接下来进入到5G时代,然后也会肉眼可见的,在现在的时尚行业市场对这个视频的需求也会更高很多。我们工作室收到的工作邀约,里面也会有越来越大的视频占比的部分,所以我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这上面。
出镜:Siyu || 摄影:林海音工作室
07
Q:对于正在思考如何兼顾个人爱好和职业发展的学弟学妹们,您有没有什么寄语?
林海音:大家在20出头的年纪,可以去尝试自己想要做的各种职业。我刚开始做摄影的时候,其实放眼整个纽约、我身边的朋友,其实都没有留学生在做这样的一个工作。当时我完全是处于一个没有任何参考、榜样、自己摸着石头在过河的状态。然后我的做法就是,我也并没有放弃我当时手上正在做的实习的工作,而是一边工作一边利用自己课余和周末的时间来进行拍照。之后直到我确定说,我现在手上的这份兴趣爱好可以养活我自己,并且从现实的意义上是值得我去放弃其他选择,我才去做了这样的一个决定。
所以说呢,在20出头的年纪大家会比较容易不顾一切的去放弃手头的所有的东西,去做一个自己心里并没有底的、但又很感兴趣的事情。这种精神当然是值得鼓励,但是我会觉得,大家也要放更多的理性和逻辑在这里面——当你做出一个人生重大决定的时候,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衡量:你是否有更好的规划、更切实际的计划,一步步的让你感兴趣的这件事情可以养活你自己。
出镜:Siyu || 摄影:林海音工作室
撰稿 | Odette Han,Jennifer Lam
编辑 | Lucy Yang
GCC哥大中国时尚论坛往期活动精彩回顾:

「哥伦比亚的光」
传递哥大人的声音,分享哥大人的故事
肩负着联结哥大与中国的使命,哥大全球中心希望记录下哥大人鲜活、多样的形象和故事,铭记前人的辉煌和教诲,展示哥大与中国的过往,连接哥大与中国的今天。
往期阅读:
1、关注【哥大全球中心】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主页;

2、点击下方菜单栏【中心内外】—【哥伦比亚的光】;
3、进入【哥伦比亚的光】页面。点击【知行录】,了解今天哥大人的兴趣、追求、信仰和品格;点击【校园记】,倾听校园内外的学生声音、趣闻轶事;点击【人物史】,追溯近代赴哥大留学的中国先辈,为当代学子建立起与先辈精神交流的桥梁;
4、我们欢迎与本栏目主题相符的任何形式的原创作品投稿,投稿、咨询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成立于2009年,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布林格在全球九个城市发起设立。哥大全球中心网络致力于让全校师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跨学科、跨地区的教学和研究,为迎接21世纪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搭建一个重要的联动平台。
哥大全球中心 | 北京旨在发挥哥伦比亚大学卓越的学术研究能力,在中国地区开展丰富的学术项目,并为区域发展提供建议、评估和策略方案。中心将哥伦比亚大学带到中国,加强哥大与中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将中国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人才带回到哥大的校园中,催生新的学习和研究。
微博: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头条、搜狐、知乎、澎湃:哥大全球中心
https://globalcenters.columbia.edu/beijing
+86-10-8248399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哥大全球中心公众号
哥大全球中心小助手
“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