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全球中心「知行录」栏目作为展现今天的哥大人生活与精神的平台,将传递鲜活且多样化的哥大人形象 - 或热烈、或冷寂;或万众瞩目,或自得其乐。这里有兴趣、追求、信仰、品格,千姿百态、俯仰异观。
本期「知行录」推出哥伦比亚大学2021届毕业生特辑——快跟随哥大全球中心一起来认识今天的主人公、哥大金融经济和计算机本科毕业生崔子乐
手握十余所全球顶尖学府的录取,是怎么样的吸引力让崔子乐选择哥大?远渡重洋,他在哥大收获了怎样宝贵的财富?又是什么样的成长道路让他自称人生“逆袭者”?
崔子乐
 哥伦比亚大学
 2021届
本科毕业生
哥大全球中心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崔子乐 Zachary,哥伦比亚大学2021届金融经济和计算机本科毕业生。
我出生于安徽的一个普通家庭,两岁时随父母来到福建。
2012年升入福州一中时有幸拿到新加坡的SM1全额奖学金项目,后前往新加坡公教中学和维多利亚初院留学四年。

2017年考入美国西北大学。在大一时决定申请转学,于2018年大二顺利入学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学院:哥伦比亚学院。
2020年底,我用三年半的时间完成全部学业从哥大毕业,现就职于香港摩根士丹利的投行部。
01
被世界名校“全奖”争抢,我却自费读哥大
从高中起,哥大就是我心之所向的梦校。
就像小说家赫尔曼·沃克形容的那样,这是一座伫立于纽约,但又和这个城市的喧闹格格不入的心灵绿洲和知识圣殿——A peaceful oasis of the life of the mind
因此在大学申请季结束后,我义无反顾地放弃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和香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及伦敦政经、伦敦国王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等十余所世界名校的录取。在进入美国西北大学读完大一后,我顺利转学至哥伦比亚大学。
图为哥大校园里的女神像,也是哥大最具标志性的雕塑之一。(图源:Eileen Barroso)
在哥大的这几年里,白天我在课堂上讨论着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中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的决战,或是马基亚维利创作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课后,我便马不停蹄地坐着地铁1号线直奔纽约中城和华尔街参加Coffee Chat、准备面试。
这样的大学生活或许是哥大的最真实写照——这所坐落在全球金融中心的顶尖学府,却教着全美最严格的核心课程;与此同时,她的学生们也在很好地平衡着“出世”与“入世”。
我在这里实现了自己对教育一以贯之的追求,获得了远超越知识超越个人越时空的价值财富。
02
学习+求职+社团,样样“玩出花”
哥大满足了我对大学的所有想象

在哥大的生活也不仅只有学习和求职。我在入学第一年就加入了七个社团,包括:
▫️在Columbia Global China Connection担任干事;
▫️在Columbia Chinese Student Club担任干事;
▫️Columbia Economics Review担任编辑,这是美国第一本由本科学生创办的经济学期刊;
▫️和朋友们创建了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Business and Engineering的哥大分部;
▫️在Columbia University Financial Engineering尝试了人生第一次推荐股票;
▫️加入了两个兄弟会Alpha Kappa Psi和Pi Kappa Alpha;
丰富的社团生活和项目经历让我结识了太多有趣的人,也充实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活。
我在兄弟会结识了不少同辈和资深校友,他们在生活、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和指导。图为我和兄弟会成员的合影。
在所有社团中,Columbia Ballroom Dance Club是对我意义最特殊的一个
我从七岁开始学习拉丁舞,上初中后因为学业原因被迫放弃。直到来到哥大,我跟拉丁舞的缘分才终于得以延续。我非常感谢Yimeng和Crystal,是他们在第一次见面时就热情地邀请我加入舞社,让我有机会重拾舞蹈梦
图为我和舞社伙伴们的合影。
除了社团活动,我也抓住了机会,积极参加哥大为学生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游学项目,并从中获得了职业前景的提升。
大二暑期,我参加了由哥大职业教育中心和哥大全球中心组织的哥大学生海外实习项目(Columbia Experience Overseas),并在这个项目中申请到了香港方源资本的私募投资实习机会。
图为我在哥大海外实习项目期间,和哥大同学一起品尝香港美食。
在香港期间,我也非常感谢哥大香港校友们的热情接待和帮助。校友们在各自的领域都非常成功,更难得的是他们愿意花时间和学弟学妹们交流。
通过和校友们的沟通,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对香港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与这座城市产生了更深的情结,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我选择毕业后来香港工作。

图为我和香港校友在和记黄埔港口参观学习。
03
从“子弟学校”到“藤校哥大”到“大摩香港”
这是我的人生逆袭之路
新冠疫情的出现使全球的学生都开启了网课模式,我的大学生活后半段也都是在网课中度过的。
这确实造成了很多遗憾,比如没办法参加线下毕业典礼,很多同学很难有机会再见;比如在学到某段时期的音乐剧时,没能去大都会歌剧院现场感受它的魅力……
图为我和Global China Connection的同学们合影留念。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香港的酒店隔离,为正式入职摩根士丹利做准备。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涯,我也总结出了三点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是一定要勇敢地去追梦我经常笑称自己是一个“逆袭者”。当我小学在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就读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出国留学,甚至最后能从哥大毕业。我一直坚信每个人现有的出身和能力只能决定你的下限,但上限是靠我们自己创造的。
第二是要利用好哥大提供的资源,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哥大的地理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天然的资源和便利。比如毗邻学校的华尔街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校友、行业精英接触;比如哥大学生能申请免费或低价的百老汇演出票,或免费参观各类博物馆等等。所以,多走出去看看吧,给大学生活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还有哥大世界知名且权威的教授、导师们,我最想感谢的是我大二当代文明课的导师。他在我眼中是一位博学的英国绅士,我们也经常讨论哲学理论、美国当下的学术环境等话题,我在其中受益匪浅。在疫情期间,教授带病坚持为我写了推荐信。他告诉我本学期结束后他将不在哥大任教,所以这也是他作为哥大教员写的最后一封推荐信。我非常幸运能遇见这样一位良师益友,真心地理解我、帮助我。
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感恩我想特别感谢我的父母,谢谢他们当初支持我放弃全额奖学金、去美国自费留学的决定,并一直在我的求学路上无条件地支持我。
同时也感谢在我各个学习阶段陪伴我成长,给予我教导和鼓励的老师们,感谢一路同行的校友和朋友们。谢谢你们无私地帮助我,无数次地为我指明了前行的道路。
图为我和Columbia Chinese Student Club的伙伴们在哥大女神像前合影。
最后我想祝所有2021届毕业生毕业快乐!
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日子,未来大家一定能一切顺利,前程似锦。
图为2021年4月18日,我参加了哥大全球中心在香港举办的毕业活动。我在现场和毕业生们一起抛礼帽。(图源:哥大全球中心)
- end -
「哥伦比亚的光」
传递哥大人的声音,分享哥大人的故事
肩负着联结哥大与中国的使命,哥大全球中心希望记录下哥大人鲜活、多样的形象和故事,铭记前人的辉煌和教诲,展示哥大与中国的过往,连接哥大与中国的今天。
往期阅读:
1、关注【哥大全球中心】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主页;

2、点击下方菜单栏【精选阅读】—【哥伦比亚的光】;
3、进入【哥伦比亚的光】页面。点击【知行录】,了解今天哥大人的兴趣、追求、信仰和品格;点击【校园记】,倾听校园内外的学生声音、趣闻轶事;点击【人物史】,追溯近代赴哥大留学的中国先辈,为当代学子建立起与先辈精神交流的桥梁;
4、我们欢迎与本栏目主题相符的任何形式的原创作品投稿,投稿、咨询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成立于2009年,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布林格在全球九个城市发起设立。哥大全球中心网络致力于让全校师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跨学科、跨地区的教学和研究,为迎接21世纪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搭建一个重要的联动平台。
哥大全球中心 | 北京旨在发挥哥伦比亚大学卓越的学术研究能力,在中国地区开展丰富的学术项目,并为区域发展提供建议、评估和策略方案。中心将哥伦比亚大学带到中国,加强哥大与中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将中国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人才带回到哥大的校园中,催生新的学习和研究。
微博: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头条、搜狐、知乎、澎湃:哥大全球中心
https://globalcenters.columbia.edu/beijing
+86-10-8248399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哥大全球中心公众号
哥大全球中心小助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