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0年10月,丹桂飘香。由于COVID-19在全球的流行,本来定于每年5月17日的世界高血压日,在10月与中国的高血压日不期而遇。
图1. 全国高血压日主题
  •  “全国高血压日”——“18岁以上知晓血压”
2020年10月8日是我国第23个全国高血压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布了2020年全国高血压日的主题“18岁以上知晓血压”。
图2. 世界高血压日主题
  • “世界高血压日”——“准确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世界高血压联盟(WHL)于2005年5月发起世界高血压日(WHD),从2006年开始把每年的5月17日设定为世界高血压日,距今天已有15年。2020年,由于COVID-19在全球的流行,原定5月17日的世界高血压日推迟到10月17日,主题为“准确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Measure your bloodpressure, Control it, Live Longer)”。
图3. 全球20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病率情况
高血压是全球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全球范围内,血压升高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有1040万人死于高血压[1]。从全球数据看,2010年有13.9亿人患有高血[2]。另外高血压的发病趋势明确显示,高血压人群已从高收入地区转入了中低收入地区[3],高收入地区和中低收入地区分别约有3.49亿人和10.4亿人患有高血压[2]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超过肿瘤和其他疾病,位居首位,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4],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中国约50%的心血管、慢性肾病及糖尿病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5],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图4. 中国各省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
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我国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为“18岁以上知晓血压”,2013年至2019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都是“知晓您的血压(Know Your Numbers)”, 目的均是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
目前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45亿,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而≥18岁的成人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率仅分别为51.6%、45.8%和16.8%[6],仍处于降低水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高血压规范管理的目标: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发现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及时提供干预指导。希望能够在2030年前,让7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以降低疾病及死亡负担。
准确测量、有效控制血压
今年全球高血压日的主题为“准确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主要目标是提高世界各地所有人口的血压测量的准确性。血压测量是了解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指导治疗、评估降压疗效及观察病情变化的主要手段。在临床诊疗、人群防治和科学研究中有3种方法测量血压,即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BPM)。
图5. Gianfranco Parati教授在ESC 2020的讲课
尽管现阶段诊室血压是诊断高血压、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方法,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诊室外血压监测如24h ABPM和HBPM具有更多优势,如重复性高、检出夜间高血压、发现血压浮动异常、诊断出隐匿性高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等[7]另外预测心血管死亡风险方面,诊室外血压监测优于诊室血压监测[8]AHA/AMA 声明[9]指出,HBPM具有潜在的健康和经济获益。对于诊室血压升高的患者来说,与单纯诊室血压监测或常规治疗相比,在诊室血压监测基础上进行家庭自我血压监测具有成本效应的获益。另外ESC2020大会上Parati教授所展示的,诊室外血压监测和诊室血压监测相结合,方能有效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10]
早期、强化、全程管理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
临床上常有50多岁的冠心病患者,可能早在三十几岁就发现偶有高血压,但没当回事,既没有定期测血压,也没有及时控制已经发现的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早期降压干预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一项探讨高血压发病年龄与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表明[11],35岁以前发生高血压的患者,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钙化、蛋白尿和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比值比分别为2.29(95% CI, 1.36-3.86)、2.94(95% CI, 1.57-5.49)、1.12(95% CI, 0.55-2.29)和2.06(95% CI, 1.04-4.05)。相反,年龄≥45岁的新发高血压患者与靶器官发病的增加无相关性。因此,高血压发病年龄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多种靶器官损害。
ESC 2020公布的重磅BPLTTC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基线血压水平如何、无论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均可产生明显获益,积极的血压管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12]
结语
高血压一旦发生,就需要终生、全程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包括血压监测、检测和治疗,通过血压水平的管理、来延缓及干预与血压相关的靶器官(血管、肾脏、心脏)损害进展,以减少和降低心脑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高血压日的提出和宣传,广大组织、单位或相关人员积极响应、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还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推动全社会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以降低高血压带来的疾病负担。让我们致力于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全程管理好血压,共同期待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早日到来。
本文指导专家
谢建洪 教授
浙江省人民医院干部科、高血压门诊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预防学组委员
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
首届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委员会专家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高血压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往期推荐
参考文献
[1]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Risk Factor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84behavioural,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and metabolic risks or clusters ofrisks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2018; 392: 1923–1994.
[2] Mills KT, Bundy JD, Kelly TN, Reed JE, KearneyPM, Reynolds K, Chen J, He J. Global disparities of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control: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from 90 countries.Circulation. 2016; 134: 441–450.
[3]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Risk FactorCollaboration. Worldwide trends in blood pressure from 1975 to 2015: a pooledanalysis of 1479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with 19.1 millionparticipants. Lancet. 2017; 389: 37–55.
[4] 胡盛涛,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3): 209-220.
[5] Global Burden of Metabolic Risk Factors forChronic Diseases Collaboration. Lancet DiabetesEndocrinol. 2014 Aug; 2(8): 634-47.
[6] Wang Z, Chen Z, Zhang L,et al. Status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2012-2015[J]. Circulation. 2018; 137(22): 2344-2356.
[7]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19(1): 1-44.
[8] Dolan E, et al. Hypertension. 2005Jul; 46(1): 156-161.
[9] Self-Measured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t Home: A Joint Policy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Medical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2 Jun 2020.
[10] 2020 ESCCongree. Gianfranco Parati. Best Practice for Diagnosing Hypertension ACCURATEBLOOD PRESSURE MEASUREM.
[11] Karri Suvila, Elizabeth L, Ma Cabe, et al. Early Onset Hypertension Is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ve End-Organ Damage Already by MidLife[J]. Hypertension, 2019; 74: 305-312.
[12] ESC 2020, Pharmacological blood pressure-lowering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cardiovascular disease across different levels of blood pressure.
声 明
本资讯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站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VV-MEDMAT-2656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