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诊室血压(>140/90mmHg),估计2015年全球高血压患病人数为11.3亿,成人高血压的总患病率约为30-45%[1]。至2025年,估计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将再增加15-20%,达到接近15亿人[2]。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当前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高血压患者约2.45亿,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27.9%[3]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防治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2015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2]
高血压起病缓慢,是一个连续的、逐渐增高过程,血压升高的早期多无特殊临床表现,因此应该持续、多次监测血压,需要做好血压的全程管理。血压的全程、系统管理涉及到血压的诊断监测、危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随后的随访评估等。目的是防止血压水平的进展,延缓及干预与血压相关的靶器官(血管、肾脏、心脏)损害,以及减少和降低心脑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力争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提高至70%、99%和50%。因此中国高血压防治道路依然任重道远。那么,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能否有效提高“三率”,推动中国高血压规范化、智慧化的全程管理,实现高血压拐点早日到来呢?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移动终端技术日新月异,智能手机广泛普及。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更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部门扩散、应用过程,其本质是传统产业数据化及在线化。而互联网时代的医疗最具发展前景,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移动医疗领域(MoblieHealth,mHealth),即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ad、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移动设备来向患者提供医疗信息及服务。而移动医疗也被认为将成为辅助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及管理的重要手段。
远程医疗在高血压领域的最新应用主要体现在传统的血压监测设备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融合上。通过无线或蓝牙将移动终端APP和血压监测设备连接的这种“软硬结合”的方式,把家庭自测血压通过网络上传到云端或大数据平台。医生可以通过数据平台随时掌握多名患者的动态健康数据,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压是否得到满意的控制,从而评价治疗效果及修正治疗方案,从而获得良好的血压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实现高血压患者的全程血压管理。
中国智能手机使用人数及占总网民的比例逐年上升。利用手机方便、高渗透性的特点,以及与传感器和应用程序的结合,准确测量的血压数据可直接传送到云端管理中心,与预先设定的血压目标比较,提出预警和治疗建议,进行移动健康管理。患者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得到医疗中心的监护,能够实现“身体测量-病情诊断-医疗建议”的完整就医过程,最终形成基于用户健康需求的闭环。发现问题后,将用户带入“血压健康社区”,可以通过在线提问,发布自己的病历信息,进行病情咨询,并在第一时间获得医疗建议。此外,全面获得患者常态下的血压,还有助于评估血压长时波动性、变异性,并进行干预。以此实现血压的全程管理。
远程医疗用于血压的全程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需要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的监测,那么如何做到规范测量家庭血压呢?《家庭血压监测指南》也给出了如下的测量要点[4]

  • 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min后,测量2-3次,间隔1min;
  • 建议每日早晚测血压,早晨测量在起床1h内,在服用降压药前、早餐及剧烈运动之前;晚间测量在晚饭后、上床睡觉之前;无论早上或晚上,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
  • 初诊患者,治疗早期或虽经治疗但血压尚未达标患者,应于就诊前连续测量5-7d
  • 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至少1d;
  • 家庭血压的平均值≥135/85mmHg时,可以确诊高血压,或血压尚未控制;
  • 为确保家庭血压监测的质量,血压监测期间应记录起床时间、上床睡觉及三餐时间和服药时间。
移动互联网医疗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应用较为普遍,商业化也较为成熟,除了提供信息化服务,远程医疗技术也得以应用,利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远程医疗的数量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不少科学研究也发现在移动互联网的辅助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更好的监护和控制。
e-BP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融合在线服务、家庭血压监测和药师咨询的新模式能否提高血压控制率。共纳入778例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家庭血压监测+线上教育+药师咨询组血压达标率(56%)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31%,P<0.001)和家庭血压监测+线上教育组(36%, P<0.001 );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
另外一项针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研究[6],包括40岁以上拥有冠心病、卒中、糖尿病病史,或者收缩压高于160mmHg的人群,也是利用手机软件重点干预改善两种药物的服用(降压药和阿司匹林)以及两种生活方式(戒烟和限盐)。随访一年后发现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5.5%,而且两组的收缩压平均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2016年J Hypertens杂志上一篇荟萃分析纳入了7篇关于交互式电子干预研究(IDIs)试验[7],交互式的干预不同于类似短信这样单方面灌输式的干预,它的载体可以是家用或办公用台式电脑、智能手机、其他手持设备或各种在线电子设备,该类程序的设计根据参与者自身情况和反馈,为参与者量身定做干预指导模式。该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上与对照组相比,IDIs能同时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国内高血压防控工作面临着人群基数大,地域广阔,生活方式差异较大,资源的严重不足以及分配不均等问题。患者通常不测血压或很少测量血压,服用降压药物的慢性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或血压管理质量不高,而传统的患者-门诊-医生的常规模式难以应对高血压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因此,针对高血压这种需要持续关注的慢性病,将智能移动医疗技术与传统高血压诊疗技术相结合,开发出自助式智慧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以移动设备或家庭血压测量仪为终端,软件和网络为纽带,为用户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期给出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报告以及科学合理的个性化用药指导,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还能督促患者培养用药依从性和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从而辅助常规降压模式更持续稳定地降低血压,提高控制率。此外,网络的方便快捷,让患者和医生的沟通更加及时和畅通,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增强了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医患关系必然得到改善。
“互联网+”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管理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传统高血压管理方法的补充和发展,在提升高血压管理效率、提高患者知晓率、依从性与控制率,降低再就诊率和缩短就诊时间等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那么关于远程医疗中外指南是怎么看待的呢?美国高血压指南强调了诊室外血压和自主血压监测的重要性,认为此举可以协助证实高血压诊断,也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为患者调整降压药物,此外美国指南也推荐远程治疗作为有效的辅助诊疗手段[8]。欧洲指南在患者随访方面,建议血压稳定患者以远程医疗和家庭自测血压的方式进行随访,积极与家庭医生沟通病情,便于及时处理[1]
我国2018年指南则建议有条件者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基于互联网的远程事实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新模式,以上两方法都有助于辅助高血压的诊治。在高血压防治对策和策略中,建议有条件的地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及电子数字技术)辅助疾病管理与专家咨询,而在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中,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2]
可见高血压的管理仍需要全方位、全程的系统管理,中外指南都推荐远程医疗用于高血压的全程管理。
在药物选择方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也提供了相应推荐意见。从下表中可看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适用于伴各种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9]。近年来,随着ARB药物的不断研发与新药面世,相信它也会在互联网+时代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本文指导专家
刘丰 教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名誉主委
广东省药学会心血管病用药学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教授协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老年联盟常委
中国南方老年联盟副主席
广州市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欧洲心衰学会会员
往期推荐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Mancia et al. J Hypertens 2018 and Eur Heart J 2018 , in press.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19(1): 1-44. 
[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209-220. 
[4] 中国高血压联盟《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 11(5): 21-25. 
[5] Green BB. JAMA. 2008 June 25; 299(24): 2857–2867. doi:10.1001/jama.299.24.2857. 
[6] TianM, Ajay VS, Dunzhu D, Hameed SS, Li X, Liu Z, et al. 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Simplified Multifaceted ManagementProgram for Individuals at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SimCard Trial) in RuralTibet, China, and Haryana, India. Circulation. 2015 Sep 1; 132(9): 815-24. 
[7] McLeanG, Band R, Saunderson K, Hanlon P, Murray E, Little P, et al. Digital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self-management in adultswith hypertens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Hypertens. 2016 Apr; 34(4): 600-12. 
[8] WheltonPK, et al. Hypertension. Nov 13, 2017. 
[9] 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7): 579-616.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VV-MEDCOM-1971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