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愚人节是个很悲伤的节日。
比如之前,被某电影节要放某同志电影的消息,愚弄了一把之后——
我虽然强作镇定地日常写稿,职业假笑般地继续写八卦娱乐大众,但我的心在悄悄痉挛
愚人节的内核,大概是被愚弄之后傻乐呵着的哀伤。
就好像同志电影一直所经历的坎坷,从作为科教片播放的好笑,到被禁映到地下瑟瑟发抖,再到被剪到亲妈不认的戏耍...
整个历程,大概可以当笑话一样哈哈哈哈一乐,乐完一摸脸上,早都是豆大的泪珠。
某某同志电影终于进入主流视线,某某第一次得奥斯卡,某某才得到好莱坞主流片商的制作发行...
©我大概分别说的是这三部
这就够了吗?
这都2018年了,距离第一部同志电影诞生已经102年过去,才刚刚发展到这里,哪里够呢。
01.
以“科教片”之名
 的早期荒唐史

1924年,一部叫做“The Inverts(性倒错)的丹麦默片想要在美国上映。
那时,丹麦电影大师德莱叶,还没拍出日后让他享誉盛名的[圣女贞德蒙难记]和[吸血鬼]。
他看上了一本叫做《麦克尔》的同志小说,一个艺术家爱上了他自己的男模特的故事。
德莱叶改编后的电影就是[麦克尔],到美国时,本想改为“性倒错”,却被审查拦了下来。
©[麦克尔]海报
不得已,最后改为了“The Story of the Third Sex”,也就是“第三性的故事”,一个浓浓的科普名。
改名还是次要的,它不是作为电影上映,就像这个译名一样,这是一部“科教片”
专供学者和医者在“科学讲座”上观赏研究,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了。
不过,比起更早一点的德国同志片[与众不同](1919)的命运,[麦克尔]似乎还算没那么坎坷。
©[与众不同]海报
[与众不同]讲的是一个小提琴家和男学生在地下相爱了,却受到小混混的敲诈勒索。
不屈从的小提琴家坚持和小混混对簿公堂,却因此被监禁、选择了自杀。
电影中间穿插着当时德国一个著名性学家的演讲片段,关于性取向、关于歧视性法律等等。
©[与众不同]穿插在其中的科普
这样的一部片子一经上映,就立马毁誉参半,各个报纸、宗教团体为此吵得不可开交。
警方下了禁演令,却受不住排队和欢呼的观众。
最终,电影放映了整整一年,才被政府以强硬的态度全面禁映,成了地下“科教片”的一员。
1933年,纳粹掌权,希勒特下令镇压同性恋。
几乎所有有关的书籍、电影都毁于一旦,[与众不同]的胶片也在此中化为了灰烬
©希勒特政权焚毁同志文化
虽然后来在国外发现了电影片段,却丢失了重要人物和情节,包括王尔德的客串也丢了。
可以说,伴随着当时仍把同性爱当疾病的历史,供医生和学者研究用的“科教片”,也就成了早期同志电影生存下来的唯一方式
不知道该说是算幸运,还是不幸。
现在看来,一段荒唐史,一把心酸泪,总还是有的。
02.
 “海斯法典”
的全面禁止

臭名昭著的《海斯法典》在1934年颁布,此后把持美国电影行业近30年之久。
性诱惑、性倒错、堕胎、卖淫、裸体、猥亵、甚至连激情的亲吻拥抱,都被一刀切,锁进了所谓「公共价值」的大门里。
连一对夫妻都不能在电影中光明正大同床的时代,同志电影,几乎等于被全面禁止了。
©《海斯法典》部分禁止内容
因为性取向困惑而酗酒的作家,变成了失去写作灵感才酗酒;反同的谋杀案,变成了反犹谋杀...
这样严苛的审查制度下,同志就成了银幕上的幽灵和隐形人,只能以隐秘的面目和方式悄悄登场。
这样一个“没有同志的同志电影”时代,开始了。
[德库拉的女儿](1936)里,同志披上了吸血鬼的外衣,对同性身体和血液的垂涎,就成了某种暗喻。
©[德库拉的女儿],女同以吸血鬼的形象塑造
威廉·惠勒的[宾虚](1959)里,一面是没落英雄的复仇史诗,一面是两位男主间的惺惺相惜、微妙情愫。
但扮演男主的查尔登·海斯顿,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告知自己的角色是个gay。
©[宾虚]中两人的喝酒片段,对同性情表达隐晦
西部片[红河](1948)里,两位牛仔男主拓荒、养牛,互相把玩对方的枪,比赛打枪。
互相信任又彼此互不妥协,男人间的义气、友情与爱情几乎一线之隔,微妙至极。
©[红河]中两人比枪,枪是阳具的象征
而两人掏枪把玩的情节,也成了西部片里对男性生殖器之意的曲径通幽表达
库布里克的[斯巴达克斯](1960)里有一段,隔着薄纱帘幕的浴池,一个小男仆为他的主人伺浴。
主人却来了一段关于“喜欢吃蜗牛还是牡蛎”的对话,暗示自己对男色的追求,挑逗小男仆。
©[斯巴达克斯]洗澡一段
“你觉得吃蜗牛是道德的,而吃牡蛎就是不道德的吗?”
也成了电影史上一段经典的小gay暗语
当然,这段赤果果的暗示,还是没能逃过审查,在当时的上映版本中,被删得干净
而著名同性恋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小说,搬到银幕上,原著中的同性元素自然也被删减。
[欲望号街车](1951)里,费雯·丽饰演的女主本是个同妻,丈夫被发现后自杀死去,这一段背景,在电影中就被删去。
©[欲望号街车]中,费雯丽的角色被删去了同妻背景
[朱门巧妇](1958)里,保罗·纽曼饰演的男主整日活在自己痛苦的、自我折磨的精神世界里。
这本是源于他怯懦的深柜行为,害死了自己最爱的好友,到了电影里,这一部分的语焉不详就使得电影极为晦涩难懂。
©[朱门巧妇],对男主痛苦的根源语焉不详
可以说,在整个60年代前,银幕上的同志角色和电影,就像他们当时的状况一样:
是被关在柜子里的隐形人,是潜藏在正统电影史背后的幽灵
03.
 地下同志電影
   的崛起和流浪


1950年,法国作家让·热内拍了一部实验短片[情歌恋曲]
监狱里的两个男人,通过墙上的洞传递彼此的情欲与爱恋。犯罪与真情、情色与艺术,被热内编织地水乳交融。
©[情歌恋曲],同志实验短片的开端
这部撩人的短片在地下电影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诸多地下同志电影的创作。
也很自然地,它被禁于商业院线发行,即使到今天,也只能在同志电影节之类的场合才能看到。
承袭之,到了60年代的美国,即使《海斯法典》的影响日渐式微,银幕上还是迟迟没有出现同志的身影。
反而是此时的地下电影和实验电影,对同志主题的探索热闹起来。
杰克·史密斯的[热血造物](1963),在视觉上极尽张狂地描绘了异装癖的假面舞会;
©[热血造物]风格癫狂,臭名昭著
肯尼思·安格的[天蝎星升起](1964),将同性爱欲与当时的机车文化、摇滚乐等结合起来;
©[天蝎星升起]对流行文化影响极深
安迪·沃霍尔和保罗·莫里西搞出的[肉](1968)[渣](1970),极为大胆地展示一个牛郎的日常和身体。
©[肉]和[渣]将男性肉体商品化
这些极低成本制作的实验电影,几乎都是毫不妥协地面向了真实的同志世界。
大胆地展示他们的身体、情欲、癫狂和浪漫,先锋极致,与此时的主流电影格格不入。
但又是理所当然的,这些电影通通不上院线,没办法公开上映,只能成为地下文化的小型狂欢
而在地上,改变始于1969年。
69年,以同志和警察爆发冲突的“石墙运动”为起点,同志平权运动迅速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展开。
69年,[午夜牛郎]以微妙的同志情愫俘获人们的心,成为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的X级电影。
©[午夜牛郎]中的两人介于爱情与友情之间
此后,70年的[乐队男孩],和72年的[歌厅],才开始正面表现和对待同志主题。
©[乐队男孩]和[歌厅]海报
但其实并没有改变的是,七、八十年代的同志电影,面对的仍是举步维艰的状况。
82年,福斯公司争议性地出品了婚内出柜题材的[作爱],却因为太过超前,放映几天就草草收场;
©[作爱]是第一部好莱坞出品的主流同志电影
也是82年,迈克尔·凯恩和克里斯托弗·里夫在[死亡计中计]里有了一个“千万美金之吻”——
因为加上了一幕两个男人的吻戏,片子损失了千万美元的票房。
©[死亡计中计]中著名的“千万美金之吻”
84年,英国后乐队异装癖主题的MV《I Want to Break Free》在美国被禁,几乎葬送了乐队在美国的事业。
©《I Want to Break Free》MV中的乐队四人
......
可能终于要到90年代,一切才真正得到改变。
90年代,“酷儿电影”的概念被提出,一批野心勃勃的独立影片出现:
[毒药]、[我自己的爱达荷]、[巴黎在燃烧]...
同志电影开始渐渐进入主流,在电影节大放异彩,占据更重要位置,以及而今异彩纷呈的新时代。
同志电影历经坎坷的那些往事,也就大概可以到这里了,希望也只到这里。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