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 4286 字          阅读时间 12 分钟
本文经“鲁豫有约”授权转载
微信号:lyyy_scndgs
张译16年上金星秀,节目里金星一直在向观众打包票,说张译以后一定会得影帝的。节目快结束的时候,一向毒舌的金星显得语重心长——
“其实我打心眼里期待一部属于张译的作品。”
现在看来,这部作品来了。
在根据“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红海行动》里,张译饰演“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在8对150 的极端情况下沉着冷静地做出一个个决定,与队员默契配合,最终救出人质。
戏里没有刀枪不入的英雄主义,只有一个个信仰“强者无敌”的血肉之躯,张译一句平静的“我们是中国海军,来带你们回家”就足以点燃满场观众熊熊的爱国心。
大年初一,和多部合家欢的电影共同上映的《红海行动》起初并不被看好,硬是靠着口碑逆势上扬,截止到发稿前,票房已经超过25亿,并且势头强劲,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红海行动》剧照
拍这部戏并不容易。
导演林超贤名声在外,一部《湄公河行动》已经让不少人见识了他的功力,他坚持实景拍摄,拒绝棚拍,带剧组辗转多地,翻过高墙,冲进沙尘暴,躲过龙卷风,有次他开的车侧翻,被人们从车里拖出来,头上流着血,没想到他只是稍喘了口气,就说“来吧,我们继续”。
张译是男一号,却在电影开拍不久后的一场戏中因为一次摔倒造成踝关节骨折,他沮丧极了,觉得没办法面对信任自己的导演和上千人的团队,医生问他要不要手术,他摇了摇头,拒绝了,签署了《放弃治疗的声明》。
后来他找到一个办法,穿了绑有钢棍的鞋,避免扭动,那声“预备开始”是他的良药,只要一听到它,他就好像跟一个正常人没有区别,连痛感似乎都连同那个叫张译的人一起消失了,此刻他是蛟龙突击队的队长杨锐,一个经验丰富的特种兵。
电影开拍前,“蛟龙突击队”一位退役的教官对剧中的八人小组进行了半个月的集中训练,张译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体能有时候有点跟不上,但内心却兴奋至极,他说那感觉和多年前当兵的时候一模一样:口袋里是土,头发上结着冰,但是血是热的。
十年当兵的经历让张译把穿上军装这件事看得重之又重,而《红海行动》这部戏,让他觉得“值得”。
张译在戏里第一次穿上军装是十二年前的那部现象级剧集《士兵突击》,他扮演的班长史今尽管只有九集的戏份,却被他演出了满满的存在感,至今在张译的访谈视屏的弹幕里,还有不少人狂刷“最爱史今班长”。
《士兵突击》剧照
退伍时泪别天安门那场戏,更是被不少人视为他演艺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那场戏也是他的杀青戏,他在同一天收到了自己的转业报告被批准的通知书,这意味着他不再是一个军人了。人生的际遇与戏中重合,感情的爆发极具张力,不少人跟着他流泪,也通过史今,第一次知道了张译。
拍戏那年他28岁,这是《乔家大院》的导演胡玫给他定的底线,“你记着,男演员28岁再不出来,您就洗洗睡吧。”
所以28岁这一年,他自己去给自己争戏。
《士兵突击》的前身是话剧《爱尔纳·突击》,那时张译在战友话剧团,是袁朗的替身B角,三年的时间也没让张译熬成袁朗,团里的人都觉得他不会演戏,他心里憋着劲儿,下班之后一个人在剧场里过干瘾。
剧版筹备的时候,他给导演康洪雷写了3000字的自荐书——《我的请愿书》,列了16点理由告诉他为什么自己是饰演许三多的最佳人选,之后康洪雷请张译吃饭,给了他史今这个角色,问他有没有档期。
张译激动坏了,这是他为自己争来的机会,彼时的他“根本没有可以称得上是档期的东西”,他要向那些告诉他“你演戏就是个死”的人们证明自己。
张译的「请愿书」
《士兵突击》火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问他:有没有一种长舒一口气的感觉?
张译说不光是长舒一口气,而是五味杂陈,更多的是有点像躲过一劫一样,“一生可能你都不能够成功的这一劫,算是躲过去了。”
他一直害怕自己躲不过这一劫。
他很小的时候喜欢广播,立志要成为一名播音员,高二的时候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过了北京广播学院的专业课,可高二没办法参加高考,为此他还特地跑去请教了同样高二的薛佳凝,结果人家情况和他不同,他第二年高考,志愿里只填了北京广播学院,最后以一分之差落榜。
后来他以自费生的身份进了哈尔滨话剧院,播音的梦想仍然没死,直到他看到了两台话剧,一部是齐齐哈尔话剧团的《一人头上一方天》,另一部是大庆话剧团的《地质师》,他在流泪之余惊奇地发现,“原来演戏是有‘催情’的魔力的。”
听说“北京天天有话剧看”,他只身一人来到了北京,结果又在中央戏剧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考试中接连失败,军艺其实已经过了最后一试,但却因为体检报告不合格与其失之交臂。
最终,张译拿着身为老师的父母从学生家长那里借来的钱自费进了战友话剧团,但身在话剧班的张译,演技却一直没有得到认可,甚至有上级领导说,他是“16个孩子里唯一不会演戏的。”
团里的领导觉得他文章写的不错,建议他转文职,父母听说之后,更是从哈尔滨寄来了公文写作的相关书籍,所有的情况都告诉他,他也许真的不适合做一个演员,可他熄不灭心中的那团火,仍然在内心很深很深的地方,默默的坚持着。
他演小品,录广播剧,做场记,当编剧,龙套一跑就是十年,“到最后,我都觉得我就像一条死狗,就这样混,但还在坚持,只是想用跑剧组这件事来证明我是一个演员。”
他终于等来了命运眷顾的时刻。《士兵突击》的火爆,不但让他在买鸡蛋的时候都会被人认出来,也让更多导演看到了他的潜力,他又接连出演多部电视剧,被更多的观众所熟知。
2009年,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饰演孟烦了
2009年,在《生死线》中饰演何莫修
2010年,在《兵团岁月》中饰演乔海洋
2012年,在《北京爱情故事》中饰演石小猛
2013年,在《抹布女也有春天》中饰演吴桐
2014年,在《辣妈正传》中饰演元宝
《士兵突击》火了之后,有人说他是本色出演,他心里不服,刻意去挑选不同类型的角色,一个个演下来,
他想证明自己“什么都可以演”。
后来真人秀逐渐火爆,小鲜肉也迅速崛起,演艺圈的生态遭到冲击,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张译的看法,张译回答说,在那段时间,他去了一条名为电影的河流,安安静静地划了半年船,电影让他得到了安宁,在这条船上,他反而受到了保护。
也许在演艺圈,一直存在着这样截然不同的两条河流,一条海浪滔天,名利来得快去得也快,昨日这条小船还在浪头上划的正盛,明日就被另一个浪头打下去。另一条却风平浪静,这里的人大多不争不抢,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在电影的这条河上,张译没怎么当过主角,但却依然挡不住人们发现,他划的不错。
陈可辛的《亲爱的》,找他来演一个暴发户,这开始让他很受挫,明明自己一直在塑造一个文艺男青年的形象,他问陈可辛,您觉得我很像暴发户吗?
陈可辛说他就是想找一个最不像暴发户的人来演暴发户,最后张译被说服,出演了剧中寻找孩子的暴发户韩德忠,剧组的其他演员几乎都有孩子,他没有,就掏出手机看猫的照片,“用对待猫孩子的感情去演对待人孩子的感情”,电影获得了很多奖,也为他带来了第一个专业上的肯定,金鸡奖最佳男配,在那一天,最佳男配可以说是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奖项。
张译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在台上临时决定放弃想好的获奖词,一连说了十七声感谢,包括在他的表演老师彭澎。是他在他对表演几乎失去信心的时候告诉他,“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从《士兵突击》开始,他拿到剧本之后,都会列出故事梗概,人物命运的起伏线,关系线,人物心情的起伏线等等,有时候甚至会画出坐标系来给他的表演辅助,于是他在对一个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角色的塑造里,成了一个真正的演员。
在《山河故人》中饰演张晋生
在《老炮儿》中饰演小城管
《追凶者也》中饰演董小凤
在《我不是潘金莲》中饰演贾聪明
《绣春刀II·修罗战场》中饰演陆文昭
也许这是十年的龙套生涯给他的养分,他对小人物的塑造入木三分,现在他被更多人认可,有机会站到舞台中间,但他还是时常想溜到边上去,因为“小人物有无穷大的创作乐趣”。
这种“溜边儿”的性格,也许也和他幼时的经历有关。
张译的妈妈心脏不好,于是很小的时候他就被告知在家里不能大声说话,他一个人坐在家中半地下室的房子的窗户边上,看小人书,偶尔看个动画片,还要用尽各种办法防止被爸爸发现。
他那时唯一的朋友是一个鹅头,是他在放学的路上碰到的,他每天放学的路上都会找到它,和它说说话,然后把它藏进雪堆里,后来这段友谊因为鹅头的失踪而中断,张译的性格却一直都没怎么变。
身为公众人物,他没办法像小时候那样找个鹅头为伴,所以他选择没事的时候就宅在家里,很少出门,他喜欢猫,从猫身上学表演,给七只猫取了很多个名字,知乎的介绍是:猫与观众的侍者。
他爱观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觉得生活中那么多可以记录的事,如果不记下来,是件让人心疼的事儿,他在知乎认真地解答各种问题,还得到了知乎000号员工的称号。
还暗戳戳地关注了一些奇怪的问题——
(这个可以理解)
(可是这个?)
(还有这个??)
(又或者这个???)
被张译关注的问题所震惊的围观群众忍不住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最要命的是,张译自己还关注了这个问题。

去非洲拍戏,他突发奇想在阳台上种起了菜,最后还在微博上感叹,出芽率只有50%。
他几乎推掉了所有找上他的真人秀,也许在他眼里,撸猫和种菜更让他觉得有意义,因为他觉得综艺和真人秀是明星才会上的,至少是想成为明星的人,可他很清楚也很笃定,自己是个演员。
记者问他,你这么说不怕得罪人吗?
张译反问: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演员为啥参加真人秀?第一,几十天就可以挣到一二线演员工作两三个月的钱;第二,迅速提高知名度,变成明星,名利双收。真人秀真没必要藏着掖着说话,只有这两个目的,名和利,至少我不参加,我只想演戏。”
演戏在他那儿是大过天的事情。
他长得不够帅,在部队谈恋爱的时候,女孩子的妈妈说他的脸像被屁股坐过的,还是不小心坐的,不管他怎么认真演戏,总还是有人看也不看就攻击他的长相:
这么丑的人凭什么演男一号?
这么丑的人凭什么和我的女神搭戏?
这些话曾经深深地刺痛过他,可他现在看开了。
他的偶像是范伟,他发现范伟在每一场戏后都会恢复到一种非常不自信的状态,可这不耽误他是个非常好的演员,他想范伟和成功和他的自卑也许有着微妙的联系。
“只有自卑的人在生活当中才会比较少的去讲话,然后他把自己的能量,能力,都集中爆发在表演的那一刹那。要这样的话,我不愿意改掉这个毛病。”
正是因为把戏看的比什么都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的戏认可了他,给了他非常高的评价,可他又时刻警惕这种评价,不希望在这个年纪还总是听到这些自我麻醉的话。
在众多对他的评价中,张译说最喜欢贾樟柯的一句话——
“张老板,能行。”
说实话,我也觉得张老板能行。
本文转自鲁豫有约(ID:lyyy_scndgs)
有趣有立场,有料有态度
每周三偶遇鲁小胖,等你关注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