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麦子
01
微博上有人这样说:
“像黄执中这样小眼睛里藏着笑意,永远让人看不出真实情绪的‘腹黑男’,我即使在他身上栽了1000个跟头,还愿意踉踉跄跄再栽第1001次。简称——命门”。
在搜索栏里输入“黄执中”三个字,显示出:黄执中,男,1976年10月30日出生于台湾,台湾世新大学口语传播研究所硕士毕业。台湾辩坛名人,享有”宝岛辩魂“等称号。
在辩论圈混的人,对黄执中不会陌生。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的人,当年,他的辩论视频被无数辩手拿来学习、观摩。
当他坐在我的对面,习惯性的身体前倾,用手把袖筒轻推上去,然后扶一下眼镜,目光聚焦前方,整个动作轻盈麻利。然后一声:“来,开始吧”,语调平静,不缓不急。
让人想起在舞台上当把时间交给黄执中的时候,他从容起身,全场鸦雀无声。因为大家在等待,进入他那个用语言和价值观搭建好的奇异世界。
02
史航曾说:黄执中有毒。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说他有毒,因为每次在听其他辩手陈述的时候,他抱臂微笑,脸上放射出一种看穿人心的力量。
起立发言时,轻而易举地把人拖入他主宰的思维王国,用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辩题,并把它上升到人性黑暗荒芜的沉默之地。他的观点是尖锐、露骨、血淋淋的。只是在血淋淋之后,带给你一种希望和豁达。
因为现在经常在微博上回答网友的情感问题,黄执中渐渐总结出一些问题的共性:“在这个世界上,受苦比解决问题更容易。”他看到很多人把自己找不到对象的问题归结为高学历,“然后人们就不断抱怨,可是你不断地抱怨,为什么不改一下你的理解呢?不,因为改很累,可一直抱怨是比较爽的。”
“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发现这一点:人不断地抱怨一个改不了的事物是有爽感的。当你去抱怨一个可以改变的事情的时候,你反而会给自己压力。你去抱怨一个不能改变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给自己压力,而且还会得到同情。所以人都喜欢抱怨不能改变的事情”。
如此“另辟蹊径,给你温柔一刀”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在舞台上,击败黄执中所带来的“快感”成为理所当然的语境。
在一场比赛中,马薇薇和黄执中在“1v1”环节中取胜,马薇薇手舞足蹈地尖叫了起来。马东说:“冷静冷静,你至于嘛。”马薇薇弯下身子,指着对面的黄执中说:“赢黄执中哎!”此时的黄执中,坐在对面淡然一笑。
不难看出,黄执中是个内心戏很重的人。内心戏重的人会重视“仪式感”,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他每次开头都是“来”,说完之后,来一句“以上”,风度翩翩的收尾,落坐,等待掌声响起。
03
而每一个在专门领域构建出自己魔法世界的人,向回追溯,往往能看到令人讶异的故事,黄执中也不例外:
他还在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会被拉到老师办公室去,和其他几个被“特殊关照”的孩子一起玩一些“莫名其妙”的谈话类游戏。后来他才知道,和他人交流困难,幼年时期的黄执中被大人们认为有轻微的自闭症,考虑到还没有严重到需要临床治疗的程度,所以老师只好这么做。
一切就是这么机缘巧合,黄执中开始与说话结缘。当后来他被推到了辩论台上的时候,他从辩论中发现了更加刺激的爽点:辩论因为有确定的议题,不用考虑说什么;又因为有固定的时间限制,也不用思考说多久;同时也无须顾忌是否该打断对方等等问题。
04
在辩论场上,黄执中很少说:著名哲学家柏拉图、黑格尔说过什么什么,他举的例子通常都是笑傲江湖里的任我行和东方不败,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和杨过。
就像他倾慕的武侠世界一样,真正在辩论世界里的“得道高人”,不只是一个“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的武功达人,还是一个自带温柔心肠,与这个世界保持着隐秘善意的侠客。
姜思达封神的那个夜晚,他所在的高晓松队被逼至墙角,而且累计战绩也落后黄执中所在的蔡康永队。但姜思达力挽狂澜,转败为胜,赢得全场喝彩。姜思达立论结束,马东问黄执中是否奇袭,黄执中微笑着摆手说:真的很好,我不奇袭了。
他了解:比胜负更重要的,有的时候是乐见其成的胸怀。
有一场的辩题是:该不该鼓励绝症病人。整场气氛压抑,马薇薇发言的时候想起去世的外公外婆和曾患癌症的父亲,发言毕,低头哭泣,旁边人也在偷偷抹泪。黄执中最后一个起身发言,他站起来,先对马薇薇说:“马薇薇别哭,这一段一部分是说给你听”。
“说给你听”。没有比这更温柔的话语。
我们每天絮絮叨叨说这么多话,有多少句,是认认真真地说给某个人听?从险恶人性中走来的人,温柔起来,杀伤力更强。
05
每当黄执中走进一个场地,他都通过观察听众的年龄层来设定一个收听率。只要在自己设定的收听率以内,无论下面的观众反应如何,他都能神情自若地将自身水平发挥到最好。
这是多年来对传播的研究,更是对人性和他人的洞察和在意。
在场上,他的话可以顺畅地让大多数人听懂,这是很多人欠缺的技能。不管《奇葩说》还是参加节目,他都有一个大原则:通俗易懂,语句简练,受众没有理解上的负担。
06
黄执中在赛场上的表现来源于深厚的积累和对话语技巧的恰当拿捏。但“威武的猛士也有致命的软肋”。
黄执中说:“我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说这话的时候,他眉头皱起,把眼神移向别处,“我是一个演讲者,我辩论的目的是要吸引观众,获得认同。所以我要从你们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就再也说服不了任何人了,你明白吗”?
他不希望自己在台上是一个站的笔直而冷漠的人,否则一旦进入自己划定的小圈圈,就永远失去了打动他人的力量。“如果有一天,我对着众人分享了一个观点,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个观点很有趣,那时候就是我死掉的那一刻,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
07
在对话中,黄执中不止一次地透露出个人的趣味,“虽然孤芳自赏也是件挺美的事,但我还是很怕成为那个穿新衣的国王,因为这跟我所有的人生目标都违背”。
黄执中博客换过几次,但名字依然是:满座衣冠似雪。这句出自辛弃疾的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这里面,主要写了两个人:汉武帝的将军李陵和刺杀秦王的荆轲。李陵兵败归降匈奴,身败名裂,与苏武告别。荆轲刺秦,在出发前,至易水上,太子和众宾客在易水边为他送行。

这里有黄执中向往的意境。他从辩论起家,一路上新人来旧人去,现在他还在用“说话”的方式试图抵达更多人的心里。
对他来说,辩论场是他的易水,在这个正反相衡的世界里,有他能看到的最美的风景。
问答 · 黄执中
‍‍‍‍‍‍1.《小学问》这本书封面上说的“人生焦虑”应该被解决吗?
答:我觉得问题的本质是不能解决的。其实我们今天遇到的焦虑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紧张,就像我们早晨起来刷微博,怕哪一个段子漏掉了。在《小学问》里,我们尽量不提供单纯的知识点,我们提供观点。
知识点太多了,学不过来的;但观点是在既有的讯息里,给你提供不同的看法,比如一首你看过的唐诗,我可以教你用什么角度去欣赏它,可以得到它的妙处。所以我认为有观点的人就不会为了知识点焦虑,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2.所以,米果是想把存量的知识变成有趣观点?
答:是的。有一次我跟同学说,其实你们看书已经很多了,一个现代人脑子里所有的知识,事实上多过你书上看到的哪些人,孔子的知识储备量不会有你那么多。关键是我们不知道怎么组合这些知识。我们要教你组合方式,只要你会了这种组合方式,你可以拿去激活别的知识,所以说这叫做“小学问”。

3.《小学问》和之前的《好好说话》,二者迭代的关系是什么?
答:《好好说话》功能性更强。我们做《好好说话》的时候,发现市面上大部分教说话的书,大部分都是一些街头智慧。在大陆,“口语传播”既不是学科,也不认为它是科学,所以我们想做这件事情。
可后来我们在做《好好说话》的时候,会接触到别的领域。我们在回答很多问题,比如情感问题的时候,发觉很多人对情感的理解是奇怪的。你的观念不对,我再怎么教你沟通都是没用的,因为你的问题不在说话上。所以可以这么说,《小学问》是内科,《好好说话》是外科。

4.是否考虑过把现有的内容付费产品,进行一个标准化的生产?
答:这真没有。我们自己一直在调,因为我们没有发现一个固定的方法。我们每次开会的时候,花一半的时间在看这个知识点,另一半时间是在想用什么方法呈现它。我们教辩论的时候都知道:节奏,或者说形式是最大的奥秘。一幅画画的好,这个好多半不来自于题材,而在于形式,所以节奏很重要,如果节奏不对你就会走神。所以我们每一期都在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感吸引听众,这太难了。
而且就算你找到了好的模式,如果每集都是这样,那又形成了一个更无聊的模式。所以好的还不能一直重复用,难就难在这。当老师的时候,有句话叫“老师就是知识的演员”。学生是观众,你的工作是把知识表演漂亮给他们看。所以我们要找那种模式一定是要有变化的。

5.所以最大限度增加内容和呈现方式的吸引力是最重要的?
答:是的。我认为知识产品的本身不在于知识,而在于传递。现在很多人说“知识付费”,我说不是的,知识是免费的,可你们为什么还要来听我的课,因为我能够让你在这段时间内专注,也就是pay attention,这是你付钱的原因。
吸引注意力的方式有很多,有些人可能因为特殊的经历,有些人是因为表达的方式。所以我们都记得这件事,就是我们收的从来都不是知识的费用,而是收让你专心听知识的费用,这是另一种层次的生产。

6.对于另一半的过去,我应该问多少才叫合适?
答:问到自己没困惑为止。两个人在一起,我一定让你没困惑,也让我没困惑。不可能有一个标准叫做“我应该问多少”,而应该问“我需要多少”。一个人不可能在困惑当中进行情感,如果这份情感不允许你没困惑,那就不要有这份情感。

7.很多女生的高学历是不是成为走向婚姻的弱项?
答:每个问题都有前提。如果你觉得要找一个比你强的人,这时候它才是你的弱项。现实的东西不应该是你愧疚的重点,你要愧疚的重点是我会为这个反应介意,因为后者你是可以控制的。
《小学问》里也提到“事实跟反应”的问题:事实不是问题,反应是问题。很多人把因果倒过来,我有这个反应,代表我的事实出了问题,那是错误的。

8.恋爱中,怎么提高两个人的安全感?
答:说话。任何感觉都不是实质,实质是用条件、规则跟物质所建立的。所以人很奇怪,可以在极为安全的时候没有安全感。但语言可以把我的感觉传达给你,虽然它并不是一个高科技的发明。所以我们为什么关注沟通,因为沟通是所有创造感觉最基本的方式,感觉是从沟通当中出来。
举个例子,你可不可以在爱人和你说事的时候,放下手机听她讲话?这里的重点不在于听,而在于你有没有传递互动的感觉。这比讲一万次“我爱你”更重要,可是也比讲一万次“我爱你”更难。

9.现在常说的“早恋”问题是不是一个伪问题?
答:是的。香港作家倪匡讲了一句话:“黄色书刊看得懂的就不是小孩,真的小孩看不懂”。其实这事很微妙,“早”与“不早”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其实,早恋多半的困扰都是家长倒逼的结果。
孩子之所以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谈恋爱,是因为规避成本太高。所以真正问题并不是早恋的问题,是不准早恋所造成的问题。所以,在我看来没有早恋,只是学习恋爱。

10.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会产生“道德绑架”,道德绑架引起民众反感,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答:你知道道德绑架为什么会让我们生气吗?
第一,你内心深处知道它是对的,如果你觉得它根本就不对,就不会生气,所以你只是不服气而已。
第二,道德的本质就是绑架。法律有强制力,而道德没有,道德如何发挥作用?本来就是靠绑架作用,你不道德的时候你会觉得内疚,这就是绑架,所以不要怪道德绑架。
第三,可道德绑架真正的问题在于一件事情它的道德是有很多层面。比如说我要你让座,敬老尊贤是一种道德,可是你的自由选择权也是一种道德,道德绑架是我要求你只遵守我的道德,排除了你其它的道德选项,这才是道德绑架的问题。

11.对于自己焦虑的事情,怎么解决?
答:我尽量把焦虑转化成好奇。我会好奇情感、财富、知识等等是怎么回事。好奇跟焦虑不一样,好奇是你前面让你追逐的胡萝卜,你追不到,可是你很喜欢那个胡萝卜,它让你前进。而焦虑就是后面的棍子,它有可能会打下来。我希望拿掉棍子,也要往前走。

12.您平时喜欢做什么娱乐活动?
答:喜欢打电动,也爱养猫、看漫画,我的兴趣活动好像跟中学生还蛮像。虽然在我这个年龄,我说自己打电动、看漫画,人家不太相信。我现在打电动的时候,游戏里的队友有时候问我几岁,我都少报10岁,说我30,但他们还是认为我是大叔。平时我也喜欢做菜,中餐多一些。

13.您现在每天工作时间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答:现在工作的好处是很自由,坏处就是没有下班时间。我大多晚上的时间看稿,因为安静,但公司里很多做内容的也都这样。有时候我凌晨四点把稿子传到群里,一般都会有人接着回我。

14.在内容生产方面,米果的优势在哪里?
答:我想应该是我们把自己定位成“导演”。我们在努力寻找的不是更深刻、更前沿、更新的知识,而是已有的知识有没有一些更有趣的角度来展示。因为我觉得所有的知识产品最后的根源不是在于生产点,而是在于收尾的那个点。
因为我们团队很多人之前长期做辩论,辩论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它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出最重要的观点,而且还要吸引人,这是我们的优势。

15.对于知识点和观点,您更倾向于分享哪个?
答:比如刚刚说的“道德绑架”,我个人很想分享这个,可这个不是我们大多数用户感兴趣的。但我觉得世界上最有趣的事都没太有实际功用,可它真的很有意思。我现在看书,如果发觉这本书主要是提供知识层面的资讯,我多半就会停掉了,因为我年纪大、时间也少,这么多知识点我看完也会忘。
我还是喜欢里面好玩的观点,观点我拿到了永远不会忘,知识点如果不考试我就忘了。所以做《小学问》的过程,我更开心。
《小学问》
在这个充满焦虑的世界,如何做一个聪明人?马薇薇、邱晨、胡渐彪、黄执中、周玄毅,针对时下最困惑年轻人的7种焦虑——“胖、穷、被忽悠、低效率、注孤生、小透明、丧”对症下药,帮你把“大部头”里的真知识变成一学就会的“小学问”,迅速提升你解决焦虑的能力。
-作者-
麦子。本文为十点人物志原创,授权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