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有了宜家,中国年轻人可以用一个iPhone的钱,把租来的10平米小屋布置出家的感觉。
宜家,给中国租房客以尊严。
文 | 凡
01
1月27日,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在瑞典斯莫兰逝世,享年91岁。
宜家在推特发声明公布了这一消息,称:“坎普拉德在他位于瑞典南部的寓所安详离世,坎普拉德的家人和全球宜家员工都会非常思念和怀念他。”
91岁的他,创造了一家非凡的企业,一个传奇的企业家,走的时候还能安详平和地离开,真的不容易。
在他身上,有着很多标签与传闻。
比如:“最小气的亿万富翁”,“坐飞机总是坐经济舱”、“开一辆1993年的沃尔沃直到车子老化”、“喜欢买打折商品”、“穿二手衣服”等。
还有更离奇的,比如他吃完饭后从餐厅里顺走免费的盐和黑胡椒;为了省理发的钱,攒着头发等到去发展中国家时再剃……
同样也不怎么讲究饮食。
是不是和近期流传的这张马爸爸的照片有种似曾相识的赶脚:
再看看他的穿着打扮,你是很难把他与“富豪”、“时尚”、“风尚”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的,也很难与宜家里那些明亮和自然的色彩产生联想。
02
宜家跟中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中有个世界百大未解之谜,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在宜家睡觉
一到夏天,国外媒体就会出现一波关于中国人在宜家商场里睡觉的报道,而每年报道的主角几乎都是北京北四环的宜家店。中国人觉得很正常的事情,却年复一年地让友邦惊诧,体现了非常有趣的文化差异。
外媒配了大量的图片,全是中国人在宜家里的各种睡姿。
宜家总部发言人 Josefin Torell 说,“宜家中国既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中国顾客睡觉,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吸引他们在店里睡觉。
我们根本就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大家在我们的商场里有家的感觉。
确实,这额外增加了一点工作量;但另一方面,如果顾客试过我们的家具,并且喜欢,我们可以卖出更多的床垫。”

十点君认为,宜家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在于:
在中国,店家很少会像宜家这样允许顾客坐在沙发或者床上休息逗留。宜家不仅仅是一个买了就走的家具商场,更像是一个家具主题的主题乐园。
所以在北京宜家,甚至有很多顾客从河北开五六个小时的车过来,再在这里呆上八个小时。
03
坎普拉德其小鲜肉时期,也不失为一枚英俊小生。
长得和指环王里的精灵王子是不是有点像?
他爷爷奶奶从当时的德国移民去瑞典。爷爷是德国的贵族,心血来潮买了一大块瑞典的土地准备开农场,但是土地里啥都没有,他又不会经营,钱花得差不多了,他受不住打击就饮弹自尽了。他爸爸也不大懂做生意,农场一直没做起来。

可能因为老爸和爷爷一直念叨着“没钱”,坎普拉德从小就立志要赚钱。
他五岁开始做生意,从卖火柴的小男孩开始做起。在国内这样做,一般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吧。
17岁,他便成立了宜家公司(IKEA),那时他中学还没毕业。

创业初期,为了储存包裹,他亲手盖了一座小屋。
这是宜家的第一个邮购室,屋子之小,人站进去就很难转身了。但坎普拉德很自豪地认为:“我的第一个邮购室,总面积不过一平米,但却是全行业最经济的。”
再感叹下瑞典人民的动手能力。

那个时候,就能看出坎普拉德的审美倾向:造型简洁,颜色明快,实用第一,关键要经济。
现在看来,是不是与柏林建筑师 Van Bo Le-Mentzel 设计的“一平米房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人坐在里面是这个样子的,可以想象下当年小坎普拉德在邮购室里活动的样子:
再小的空间,都阻挡不了少年一颗放飞的心。

宜家就这么一直做下去了,从卖圣诞卡、自来水笔开始,后来变成卖小家具。有一个说法是,坎普拉德所在的小镇 Älmhult ,因为土地贫瘠,从前比较穷,所以老百姓们特别抠门,于是他创办的宜家只做平价家具,以赢得市场。
当然也遇到不少挫折,比如被竞争对手封杀啦,供应商停止供货啦,商场被火烧了啦,等等,都被坎普拉德一一克服过去了。到现在大家都知道,宜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家。今年,坎普拉德的身价以429亿美元位居全球富豪榜第十。
不过,据媒体说,他家里很普通,没有令人炫目的豪华摆设,家具都是从宜家里淘的,很便宜的样子。
也就是说,他家里和宜家大卖场是一样一样的?
如果这是真的话,谨慎怀疑,坎普拉德坐在家里的画风可能就是这样的:
(请自行脑补家具去掉价签后的样子)
让人感叹的是,这种简朴低调的生活方式,甚至略显老派守旧的生活作风,却并没有阻碍坎普拉德一辈子对传统家具的挑战。
他不仅是贩售家具,而且贩售生活格调,传播年轻人应该去尝试新家具追求新生活的理念,击破上一代人一辈子一房子始终如一的处事观念。
他也用自己的生活,践行着宜家“为所有人设计”的平民思想。
两年前,有人曾问他是否该完全退休好好休息下了,老爷子答曰:”我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没空去见上帝。”

今天,91岁的英瓦尔‧坎普拉德在睡梦中安详,大概是上帝也觉得他太累了吧。
-作者-
凡。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金融蛮族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