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数学家在民间
欢迎关注风云老师的小号
风云老师精华文章:
中小学篇:
小学篇:
中学篇:
一,
最近有不少家长读者刚刚关注了我的公众号,昨天的文章《小学奥数究竟有多垃圾?》发布之后,有不止一个家长向我吐槽说,以前看了很多推荐小学奥数的公众号,一直以为小学奥数肯定要学的,直到昨天看了我的文章之后,就——
彻底蒙圈了

为什么会有反差如此之大的对立观点呢?
究竟谁对谁错了?
我该怎么办呢?

二,
其实,这些家长的困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都说现在是全民鸡娃的时代,虽然有些夸张,但家长全体鸡娃的现象确实非常普遍,看到周围许多家长在给孩子报小学奥数班,安排孩子刷小奥宝典,或者安排孩子提前学,这种环境确实会让不少家长焦虑,甚至被裹挟到了鸡娃的大潮之中。

但是,鸡娃该怎么做呢?

报班,报什么班?
哪个培训班靠谱,哪个培训班不靠谱?

刷小奥宝典?哪个小奥宝典最好呢?
提前学?用什么教材教辅呢?
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时候才适合提前学呢?
。。。。。。。。
三,
所有这些都是问题,鸡娃家长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了?
现在最流行的做法,就是选择关注一些教育大号,借鉴参考他们公众号宣传的教育理念。
但是,我发现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绝大部分家长选择关注一些教育大号时,都是非常盲目的。这些家长选择关注教育号,根本没有任何判断能力,无非就是跟风,看到这个大号有几十万上百万粉丝,就会觉得总错不了,毕竟是有几十万上百万粉丝,就像看到香火旺盛就认定这个寺庙一定会灵验一样。
所以,这些家长一般不会思考,直接从大号那边淘到实操性很强的建议,然后,撸起袖子加油干就完了。
比如说,那个推销“背一百以内平方表速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能提分”的大v,不知道误导了多少无知家长,甚至还为家长推出平方表电子打印版,还告诉家长要把平方表贴在什么地方,这实操性真是太强了,简直就是体贴入微。
后来呢?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我的文章《我从未见过如此。。。。。》把他扒的精光!
以前,这厮张口闭口推荐平方表,引以为生平绝学,现在,你还有看到他提平方表吗?
四,

所以,关注各种教育公众号,了解各种教育信息资源,这没问题,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家长要具有基本的甄别能力,还要有甄别的意识

比如“背一百以内平方表速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哪怕家长动手多算几个例子,都不会被忽悠!
还有自媒体提倡“背各种整除判别法做验算”,这又是一个巨坑,我在文章《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中已经彻底揭穿了,其实家长只要自己动手验算一下就知道了,这种靠整除判别法做验算纯粹就是多此一举,直接再算一遍或者反向计算又简单又干脆。
可是,绝大部分家长面对这类观点,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动手算几个例子,换句话说,这些家长连甄别都懒得甄别,他们看到各种自媒体兜售的灵丹妙药,基本只有一种反应:

“哎,这个好,这个很好”
“哦,那个也不错,也很好”
五,

还有一个问题,关注各种教育公众号,了解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信息渠道充分,换一句话说,针对小学奥数,或者提前学等每一个鸡娃的话题,你要尽可能的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尤其是相反的观点,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

文章开头提到鸡娃家长面对小学奥数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产生的困惑,

其实,有困惑就对了!

有困惑就会逼着你去思考,去了解,去学习,而不是懵懵懂懂地做某些大v的信徒。

六,

我不止一遍强调过,如果家长真想鸡娃数学,真想为孩子的数学学习做点什么,首先你就要了解数学,甚至要开始自己学习数学。三年前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鸡娃不如先鸡自己!》,这篇文章之后自媒体圈冒出了好几篇同类标题的文章,不止家长爱跟风,自媒体也爱跟风!
看过我公众号的读者都知道,比起语文教育和英语教育,数学教育上的坑是最多的!

可以说,你对数学越了解,你学的数学越多,你就能避坑越多的坑。

我举个例子,昨天的文章小学奥数究竟有多垃圾?》提到一种关于小学奥数流传很广的流言: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是两个体系,而小学奥数是连通这两个体系的桥梁”
普通家长确实很容易被这种流言忽悠,
但是,如果一个家长有看过小学四五六年级的数学课本,有看过初一初二的数学课本,会做对比,你就会发现从小学到初中,数学课本内容的衔接是非常紧密的。正常情况下,教材也应该这些编写的。
但是,有几个家长会看过小学四五六年级的数学课本,会看过初一初二的数学课本,还会做对比?
几乎没有!!

七,

我再举个例子,很多家长接触小学奥数中的那些难题之后,他们基本都会觉得:“这些题目很好,很难,很深,能解这些题目肯定能代表很高的数学水平!!”
但是,我却告诉家长:“小学奥数那些犄角旮旯的玩意,连带那些小奥中的趣味数学题,绝大部分都是远远偏离中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去学这些内容,去训练这些题目纯属浪费时间生命
那么,普通家长肯定会问,这些内容为什么会是“
远远偏离中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要想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你对中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框架有个整体的认识,这个要求对普通家长而言,就更高了!
所以,我很能理解这些鸡娃家长的困惑,他们没有达到那个高度,确实无法理解很多东西,只能选择
信这个,或者
信那个。

不管怎么,最后我还是建议这些鸡娃数学的家长,尽量深入了解数学,尽量掌握多种教育信息渠道,在你理解的范围内,努力甄别,反思,谨慎选择相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