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西游记》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小说。在很多人心中,它是怪力乱神之说,被列入四大名著仅仅是因为其丰富的想象力。《西游记》难道真的如此浅薄么?当然不是。它不但不浅薄,相反,在我心中,它如一潭渐深的幽水:浅处,鱼虾可望;深处,幽不见底!这才是《西游记》的独特魅力。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可是《西游记》却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奇书,不同年龄的人去看,会从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感受。“深看吧哒嘴,浅看傻乐呵!”《西游记》是一部真正的古典名著,我希望它得到应有的尊重。
        以下所写,都是梦话,不论对错,博君一笑。如有辱佛毁道之处,实非鄙人本意,万望各方信徒,切勿见怪。
        玉狐百拜!
吴承恩与他的西游记
        吴承恩先生出身中等家庭,有文化,打小儿就聪明,《天启淮安府志》记载:
        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他仕途不顺,直到三、四十多岁才补为岁贡生。缺点是性子忒倔,用他的话说:“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当过几年官,在六十多岁时曾出任长兴县丞,“末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自以为了解了官场,实际上却还没弄明白官场是咋回事。动不动指摘时政,时不时的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政治观点和诉求。他自己的那首《二郎搜山图歌》写的很清楚:
李在唯闻画山水,不谓兼能貌神鬼。
笔端变幻真骇人,意态如生状奇诡。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
星飞电掣各奉命,搜罗要使山林空。
名鹰搏拏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
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洒娇啼血。
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纵。
青锋一下断狂虺,金鏁交缠擒毒龙。
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捣巢无逸寇。
平生气焰安在哉,牙爪虽存敢驰骤。
我闻古圣开鸿蒙,命官绝地天之通。
轩辕铸镜禹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后来羣魔出孔窍,白昼搏人繁聚啸。
终南进士老锺馗,空向宫闱啖虚耗。
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
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
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
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他说所谓“民灾”,是因为当权者“用人不善”,才让“五鬼”“四凶”横行。他想“致麟凤”,“诛四凶”,可惜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终于,官场混不下去了,改行写小说。
        《西游记》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年他曾完成了十几章,期间中断多年,直至晚年才又增补修改最终完成,成书历时共七年,是他的最高写作成就。
        吴承恩的生平事迹证明了两件事:
        第一,吴承恩不是文盲,是绝对的高级知识分子。
        第二,他是个严谨的倔老头,说话做事不会含含糊糊,否则也不会丢了官。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晚年完成的,历时七年,此时他经历过宦海沉浮,人生阅历达到顶峰。他把他对官场是非、人间善恶的认识,以及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都糅合在这部心血之作里了。这样精雕细琢的一部小说,肯定应该是结构严谨、逻辑通顺、史实准确、善恶分明吧,可在《西游记》中却明显存在有大量逻辑混乱,前后矛盾的地方,连小孩子都可以随手挑出几处进行指摘,这是什么原因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从书中存在的两个最明显、最不能犯的错误说起。
        《西游记》中两个历史问题的错误:
         第一,王莽篡位的时间;
         第二,唐太宗在位的时间。
        照理,这种问题以吴老的水平,是绝不可能弄错的,如果说虚构的事件可以是小说家的杜撰,但这种史实,绝对轻易不能篡改。可是吴承恩先生偏偏就改动了,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一,王莽篡位的时间。
        孙悟空到底被压了多少年?这个问题很可笑,是么,小孩都知道,五行山压了齐天大圣五百年。西游记中也是这样介绍的,无论是佛祖口中:“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还是孙悟空动不动就挂在嘴上:“俺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都似乎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第十四回,唐僧在猎户的陪同下,初见悟空时,有过这样的描述:
        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问:“是甚么老猿?”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
        唐僧取经按照西游记描述,开始于大唐贞观十三年九月,就是公元640年,唐僧就是在这一年的深秋初冬时分达的五行山。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是在公元9年,这样算下来,孙悟空应该被压了631年才对,可是漫天神佛,包括孙悟空自己都认定是500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莽何许人也,欺世盗名之徒的祖师爷。隐忍多年,抓住时机毒死皇帝,翁篡婿位,是封建社会中,中国头号的奸臣、野心家、阴谋家的代名词。回忆一下悟空被镇压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安天大会,如来威震天庭!这与王莽登座大宝同一时间,这个意思不言而喻了吧。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从低调到扬名,如出一辙啊!再想想,如来佛祖下面要做的是什么?传经,要以大乘佛法,代替流行的小乘教法。而王莽登基,最大的举动是什么?是推行新政,王莽推行新政的时间,是公元9年至23年,23-9=14年;如来则是要传“新”经于东土,《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是从贞观十三年至二十七年,27-13=14年,这难道仅仅是巧合么?
 问题二、唐太宗在位多少年?
        《西游记》第十回和第十一回颇费笔墨地描写了唐太宗旅游阴曹地府之后还阳的情节。崔判官走后门改了生死簿,使唐皇又得以从贞观十三年一直干到了贞观三十三年,书中唐僧取经,从贞观十三年开始至二十七年结束。可是史实是,唐太宗在位一共只有23年,玄奘西游是贞观三年至十九年间的事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取经的时间稍有差错或许不算严重,但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就驾崩了,写成三十三年,还编了还阳的故事,这绝对是蕴含深意的。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英明皇帝的典范,但其为人,在历史上是有很大争议的,他为争皇位,弑兄杀弟,人品被很多文人所不齿。西游记中,特意描写了唐太宗在地府中被李建成、李元吉追打的情节。可见老吴的心中,李世民登基与王莽篡汉是基本划等号的。而《西游记》中,取经行动在人间的发起者,就是李世民,他为的不是普度人间众生,而是超度地狱冤魂,是希望将来自己魂归地府时,免受冤魂报复。可见所谓的真经,对百姓众生并没有什么益处。《西游记》中还描述了一位太史丞傅奕,他曾大胆的上疏皇帝,公然“谤”佛:
        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言礼本应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若遵无父无君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
        考虑到作者的时代背景,太史丞傅奕所言,句句指向佛教与中国古代礼教的相悖之处,显然,这不是太史丞傅奕“谤”佛,而是吴承恩借太史丞傅奕之口在骂佛啊。
吴老爷子通过自己独具匠心的设计,故意露出破绽,就是要让有心人去深究,只有深究下去,才能挖掘出深处的秘密,他留下这两个最不能犯的错误,正是为了提醒我们,其实全书中的种种不合情理、逻辑混乱之处,都隐藏有更深的用意啊。让我们一边吟唱《二郎搜山图歌》:“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一边由衷的赞叹:“吴爷,高,实在是高!!!”

小枇杷公号的其他名著解读系列:
夏安《用管理学管理熊孩子,四大名著出奇招》

熊孩子孙悟空(用管理学管理熊孩子系列之九)

外因激励和内因激励(用管理学管理熊孩子系列之十一)

水杉

贾宝玉是个爱读《四书》的好少年

从探春理家和王熙凤理家看古代社会的不同管理方式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read more",了解《小枇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