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五、五十六回是贾探春的正传,描写了这个“刺玫瑰”探三姑娘是如何理家的。今天咱就从贾探春理家和王熙凤理家方式这个角度,看看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管理方式。
        咱们还是先看看探春是如何理家的。
“好个三姑娘!”
        凤姐小产后得静心调养,理家的担子落到了李纨、探春和宝钗的身上,但主要还得探春来挑。第五十五回,贾探春做了几件事,传到凤姐耳朵里,她连说三个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
        凤姐自己都说:她(探春)事事儿明白,又比我知书识礼,更厉害一层。
        贾探春做了什么,让凤姐这么激动地点赞呢?那么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件事是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探春不是按照前面王夫人赏袭人的例子赏40两,而是翻出老祖宗时候姨娘的旧例赏20两;
        第二件事蠲了几个上学的哥儿的点心纸笔钱和买办给小姐们买胭脂水粉的钱;
        第三件事可是个大改革,在大观园搞承包责任制,把各项产业包给几位婆子自主经营。
        具体的内容不再细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这两回。在这儿,我们提炼出探春理家的三个特点:
        1.  按照规例办,用现在的话讲叫做依法理家,遵循的还是“案例法”。叫吴新登家的去找旧例,并且是把自己置于规则之下。这裁的可是亲舅舅的钱,结果也不出所料,亲妈赵姨娘找上门来大闹了一番。
可怜的探春,让赵姨娘闹得好没脸。
         2. 擒贼先擒王。拿同辈的公子哥儿和小姐们利益先开刀。
         3. 放。讲明规则,放开经营,让一部分婆子先富起来,同时通过宏观调控,兼顾公平。
“水晶心肝玻璃人”
        咱得对比着来看不是,看看“水晶心肝玻璃人”凤姐平日是如何理家。
        凤姐是荣国府的当家的,无论大事小情都得她把着,介绍凤姐理家的材料比较多比较散乱,正面写侧面写都有,但主要还是集中体现在一些章节:
        第十三回、十四回写秦可卿丧礼,王熙凤是如何协理的。这可是个大场面,只见凤姐分小组、设规则、杀鸡儆猴、威重令行,一时间那些管家婆子该上香添油的,该供饭供茶的,该打扫监察的都有了去处,事事儿都有了条理。同时凤姐还得兼顾着荣国府的日常琐事,可是忙了个不亦乐乎,这边收帖子的、领对牌的、等指令的、挨责罚的,都排着队讨王熙凤一个人的吩咐。凤姐也是出尽了大风头,坐实了精明能干的口碑。
        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作者借助贾芸这个角色,领着大家看了一回儿凤姐是怎样布置大观园里“种树”这个小事情的。贾芸先贿赂了凤姐五两银子的礼物,外加一大串奉承话,什么“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不算糟蹋了这东西”,
        拍得凤姐一时间又是得意又是欢喜,第二天就给贾芸支了200两银子,领了对牌。作者连细枝末节都交代得十分清楚,贾芸拿出50两去买树,其余的成本再搭上些,也不会超过100两,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基本上这类领银子办差事的经手人都能获得一大半以上的好处。
        第六十一回,凤姐养病期间,得知了柳五儿“偷”玫瑰露和茯苓霜的事儿,她躺在床上吩咐道,
        将他娘打四十板子,撵了出去,永不许进二门。把五儿打四十板子,立刻交给庄子上,或卖或配人。
        柳五儿先天身子就弱,这四十板子不等挨完就得送了命,她娘即使能撑住板子,等看到女儿的惨状,也挺不过去。幸亏平儿有耐性,听了五儿的申诉,又有智慧,知道这是有人拿她来“顶缸”的,母女俩这才捡回了两条命。后来宝玉把事情揽了下来,凤姐依然说,
        还要细细追究才是。依我的主意,把太太屋里的丫头都拿来,虽不便擅加拷打,只叫他们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地下,茶饭也别给吃。一日不说跪一日,便是铁打的,一日也招了。
        可以看出凤姐的手段够狠够毒,幸亏平儿以保养身体少操心多积德的理由劝下了。
        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提到了贾府的财政危机,在凤姐口里,她这个管事的不单没落到一点好处,反而“千凑万娜”填了不知道多少亏空,连自鸣钟,就是刘姥姥寻思着是秤砣的那个,都当了五六百两银子。话音未落,小太监就上场了,原来是夏太监打发“借”钱来的,凤姐赶忙让平儿拿两个金项圈抵押了四百两银子。当然凤姐是真穷到要当首饰的地步,还是和平儿演的一出戏,咱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贾府里上上下下怀疑的人可不少,就连她的老公贾琏,都说“你们(指凤姐和平儿)·····现银子三五千,只怕也难不倒····”,那个赵姨娘更是认定,“这份儿家私要不都叫他(王熙凤)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这些章节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凤姐理家的三个特点,并且与探春理家的方式对照着分析一下。
凤姐重权,探春重法
        与探春理家查旧例、重法则不同,凤姐首先看重的是权威。先说权从哪里来,当然是贾府最高的老祖宗的认可,所以凤姐日常行事那可是变着法的讨老祖宗欢心,偏偏人家还特擅长这个,拍马的方式都别出心裁。老祖宗说小时候摔了个包,凤姐就说那是用来盛福气;老祖宗数落个才子佳人书都是一个套子,凤姐总结说这叫做《掰谎记》;
        连打麻将点个炮都浑身是戏,真是应了她自己笑话里的那个梗,一家子十个小婶子,就她是个吃了猴儿尿的。
        这样得到一人的认可,凤姐就可以凌驾于万人之上,但她还需要个好武器,那就是威风架子。第三回王熙凤一亮相的时候,是在众丫鬟媳妇的围拥下,“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第六回,平儿捧着小盖钟站在炕沿儿,刘姥姥和板儿在一旁站了半天,而凤姐既不接茶,也不抬头,那架子是摆的十成足,时刻提醒着大家谁才是真主子。其余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凤姐在贾府里首先靠的是权和威。
        当然凤姐也重“法”,她最为重视的是“刑法”,这就是她手里的狼牙棒,这个可够狠,敲谁头上谁就见红。前面举了几个例子,动不动就打几十板子,垫着磁瓦子跪日头去,要么就是拿簪子往丫头嘴上戳。在这种严刑峻法下,手下人活得都是一个个战战兢兢。
        像探春依照的那种法则、法规,凤姐也用,毕竟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与探春不同,凤姐的规则多是她自己来定,在料理秦可卿丧事的那一回就能看出端倪;
您看,这不是凤姐自己说“我的定数”·····

        贾府的领对牌制也是凤姐设计的。既然规则是她自己定的,那王熙凤一定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是她在“依法理家”,法律的制定权、解释权和执行权都归她一个人所有。
        不但是家法,甚至于王法,随着凤姐的胆子越来越大,也渐渐的玩弄起来。第十五回,弄权铁槛寺,借助贾琏的地位,为了三千两银子,间接害死了一对儿鸳鸯,那还只是个开端。到了第六十九回,凤姐为了搞坏尤二姐的名声,暗中唆使张华告状,背地里却送银子给察院,让他们虚张声势乱唬一通,堂堂的一国王法让凤姐玩弄成了大奶整治小三的利器,也够那有手段的。到了最后还要斩草除根,命令旺儿务必把张华弄死,夜黑风高,杀人灭口,完全不把国法放在眼里。
        小结一下,探春是依据旧例,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下,凤姐则是依靠权威和手段,把自己置于法律置于之上。权势在一天,凤姐那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神妃仙子,权势一旦到了,当初她把法律踩在脚底下,现在怎么又能指望法律来保护她呢?所以她不但是得死伏了法,连无辜的亲生女儿都没落到好下场。
        探春把自己置于法制之下,她的所言所行都有法的依据,即使没了权力,不理家了,任何人也抓不到她的把柄,说她的不是,所以这个探三姑娘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才自精明志自高”;相反,那个凤姐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算了卿卿性命”,到那“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时候,只落得个“昏惨惨似灯将近”!
暗箱操作
        凤姐理家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不同于探春都摆在明面上,她则多是暗箱操作。 
        到了书的后半部,贾府财政吃紧,凤姐是千挪万凑的填补亏空。一个是采用放印子钱,就是高利贷来开源,另一个就是各种借当,拿自己的自鸣钟和首饰去抵押。
        但是正如前面说过,贾府是真的穷到了那份上,还是凤姐自编自导的剧本呢?她在放印子钱上就没有贪污?那些首饰是真拿去抵押,还是平儿一手拿着金项圈藏到橱柜里,另一手拿出两包银子,主仆俩在演戏?咱们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贾府上上下下都在怀疑。凤姐自己也知道,“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但是由于前面论述过的,她把自己置于法制之上,干得坏事儿那可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她没法把一切摆到台面上,只能在暗箱操作和演戏这条路上一直走到黑。
        如果那些婆子下人只是嚼她财政上的那些事儿,也就罢了,最难搞的是那一类的色情新闻。偏偏她这么高高在上的人物,大家还特爱听这个,想象一下众婆子们一定饶不过她,哎呀呀,瑞大爷(贾瑞)是怎么死的呀!哎呦,凤姐叫蓉儿哥晚点再和她说话,到底是啥时候,躺哪说的呀!随便哪一条可都是猛料呢!
        第二十一回,平儿对贾琏说,“他(王熙凤)醋你使得,你醋他使不得。他原行的正走的正;你行动便有坏心·····”义正严辞的为凤姐背书。依平儿的人品,感觉又像是真的。Anyway,凤姐到底有没有个面首,有几个,咱就不得而知了。
        这种暗箱操作的管理方式,必然会引起各类小道消息、花边新闻此起彼伏,成为统治者永远都无法摆脱的噩梦。
事无巨细,尽在掌握之中
        凤姐理家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事无巨细,都得抓得死死的。笔者在《从〈红楼梦〉里的“小畜生教子法”看古人父母观》这篇小文里,提到了法家思想,总结起来就是“法(刑法)、术、势”这三个字,您看王熙凤理家的手段不就是靠的这个嘛!法家思想理家治国,当权者一定得管得死,靠法术势这三样法宝把下面人牢牢控制在手掌心。
        凤辣子天生灵透,无师自通就能掌握这一套方法,您看前文重提到她下令让人打板子,这不是就是刑法;挑斗张华告状,这不是“术”;平日里摆威风就是“势”啊,法家方法一旦开了头,那就是条有去无回的路,越往后管理得越紧越死。
        管得死就会造成两个后果:第一,贪污是永远禁止不了。探春搞的是放开经营,众婆子们挣的钱,都属于他们勤劳致富,不入公帐,只需年底犒劳一点没营生的婆子就行。凤姐是采取拨款的方式,她选定的人拿着对牌领银子。咱们前面不是举了贾芸“种树”的例子,领了200两,支出50两多些个,剩下的那就是合法的灰色收入。如果我们把贾芸想象成一个官员,在他不出事儿的时候,这种收入是没问题的;但一旦站错了队,说错了话,那收入就成了非法的贪污,治罪的依据。
        北魏有位大臣叫做苏绰,他给当时的皇帝宇文泰建言了一条“贪官论”,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再就是这种管理方式会把手下所有人都变成“奴隶”,而他们唯一获得利益的方法是讨好上司从而能领导批条、对牌,第六十回,《玫瑰露引来茯苓霜》让我们看到为了争夺大观园里一个小厨房的职位掀起的血雨腥风。所以林妹妹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其实真不是众婆子的错,这种制度必然导致那些“奴隶”为了些许利益斗成乌鸡眼。争斗的间隙呢,那就喝酒赌钱,所以贾母的旋风式的禁赌运动也不会起到什么效果的,没过多久,一定还是烛影觥筹红彩辉煌,反正“梅香拜把子,大家都是奴儿!”,人活得没劲儿,只会选择这种麻木的生活。
        最后再说说凤姐理家和探春理家的相同点,其实我也只找到了一条,那就是他们都得承认有一个集团的利益势在必须法律规则之上的
        前面说了探春理家,是擒贼先擒王,但是她的王只能擒到和她同辈分的人,蠲了公子哥和小姐们的银子,至多和凤姐预料的那样,擒到她的头上。但还有个利益集团,老爷们太太们和老祖宗,她是万万不敢管的。
        在这里,咱假设一件事情,第四十六回,贾母驳了贾赦讨鸳鸯的要求,跟刑夫人说,“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去,就这个丫头不能。”果然后面贾赦花了500两银子买了嫣红,贾母说这个钱她出,我看是未必,当年薛宝钗过生日贾母拿出了“发了霉的20两银子”,还被凤姐嘲笑了一番,这个钱只能从公中出,应该找当时的管家王熙凤要批条领的银子,假设当家的是探春,刑夫人拿着老太太的口谕派人领这笔银子,(当然这件事好没脸,但我想为了钱,贾赦刑夫人那两口子干的出来),探春也不敢驳回的。
        探春理家可以把自己置于法制之下,但是那个利益集团她一个人的力量是万万憾不动的。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自身很难实现,“Law of Rule”,法之支配,没有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有人问,那这种法治有什么好处呢?在法律之上做起事情放开手脚多便宜呢,但是我想说,这个是便宜一时,误了一世,你凭借权势、地位或者手段把法律踩在脚下,尽情地享受非法的权利和利益,当你一旦失去了那些权势和靠山,也不要指望着当初踩在脚下的法律再来保护你。
只有当所有的人,包括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都意识到在法律的保护下行事的好处,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孔尚任《桃花扇》
        这出戏一唱就是几千年········
资本主义萌芽
        最后,再多少一点题外话,“资本主义萌芽”这个词,我们一点都不陌生,中学历史课本上,还引用了明末江南机工和机户的例子。在这里,我也知道这个词来有不严谨之处,毕竟一个没来过中国一句汉语都不会说的德国老头儿,他发明的理论能否套在中国历史上都很难说。我想要表达的是,在商业繁荣发达的社会,出现一批人靠市场上的商业行为来谋求利益,发展壮大,进一步革新技术手段,乃至于科技革命,从而产生工商业阶级,最后他们逐渐形成社会的主要力量,走向政治舞台,要求自己的利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姑且将这个孕育萌生的状态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其实,我到觉得这个萌芽绝对不是到了明末才有,北宋时期,咱们不就有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您要看看《清明上河图》,里面的商铺林立,要说这不是繁荣发达的商业社会,那您说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资本主义萌芽了吗?我觉得也不能这么说,好像看起来像是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一会又有了,一会儿又没了····一直处于这种抽风式的状态中。
        如果我们把大观园想象成无限大,像探春式的这种理家方式,把玫瑰园、竹子园都包出去,承包主一定要雇佣劳动力,开拓市场,甚至改进技术,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这不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就慢慢产生了吗?可是等不到他们发展壮大,凤姐式的领导人又上台了,先割一层羊毛不说,再来点理论:这样的模式众婆子们是富了,国库没得到任何充盈;社会上只知道崇拜富商,却不知道感恩皇帝;治理方式一变,原先刚刚出生的商人阶级一个个只能选择舍财保命。这样是不是还能解释清朝为什么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呢?他们太勤政了呀,每天批千把字的折子,各个都像凤姐,事无巨细一把抓,萌芽又再次胎死腹中。
        历史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无限循环起来·····有时候想想咱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明其实老是逃不出一些怪圈,也只是一声叹息!
(全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杉:史学学生,曾任出版社古文小编,来美后转行教育,获得中文教师资格认证。现任全职妈妈、兼职老师、努力写文章爬格子。对于中文教育,偶有心得,整理出《妈妈教我学中文》系列(包括文字系列和文化系列),送给亲爱的《小枇杷》团队,为华裔子女的中文学习尽一点绵薄之力!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read more",了解/订阅北美儿童中文杂志《小枇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