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人性》这本书里,Y理论是作为X理论的加强版出现的。他明确指出,严格的监督,严厉的惩罚,既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好的管理措施。强权只能带来短暂的服从。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谁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没有追求没有思想的小绵羊?长期的高压,势必让被管理者怨气横生。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一个家庭里怨声载道,孩子们愁容满面,长此以往,家庭势必不再是人生温暖的港湾。并且,过分强调服从,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孩子主动创新的热情和能力。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要获得长期的、稳定的服从,家长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超人的精力和漫长无休的工作时间。而且,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是花在亲子关系中最不愉快的部分:处处设防,疑神疑鬼,孜孜不倦的“与人斗”。
曹雪芹似乎也已经早于西方管理学家几百年做出了微妙的裁判。王熙凤和薛宝钗尽管同根连气,都有手段有谋略,同样精明能干美貌,她们在为人处事上确然有云泥之别。王熙凤威严,薛宝钗宽厚;王熙凤工于心计,薛宝钗“守拙”;王熙凤犀利,薛宝钗罕言寡语;王熙凤处处树敌,薛宝钗八面玲珑。
贾府里上上下下最辛苦的是王熙凤,当真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赶乱完了,天已四更将尽,总睡下又走了困,不觉天明鸡唱”),干得比驴多(“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安躲静,独她是不能脱得的”),吃得比猪差(伺候太婆婆,婆婆和小姑子们吃完才吃),任何时候,她心里都装着百十来件事。然而贾府上下,真正念她好的,估计不到五个,而她手下的人,唯一对她没有过怨言的人,恐怕也就赤胆忠心的平儿而已。在诺大的贾府中,处在富贵繁华的最中心,大权独揽的王熙凤,实际上势单力孤。
从管理学的角度,最悲哀的也许是,王熙凤苦心经营的贾府这个大家庭,到了后来,已经半瘫痪了。不论她多么严厉,眼睛里怎么揉不进沙子,贾府里面的熊孩子们,要么消极怠工,要么偷奸耍滑,“每日不是打架,就拌嘴,连赌博偷盗的事情都闹出两三件来了”。
薛宝钗的结局如何,在太虚幻境的算命书里虽然语焉不详,能确定的是不似王熙凤那样大起大落,最大的悲剧不过是“寂寞”二字。在一个大厦将倾的时代和家族,这样的结局谈不上圆满,但是也基本上算善终了。
令人遗憾的是,因技术条件所限,支持Y管理理论的数据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丰富有力。现实比理论更复杂,而人性也从来都不是那么层次分明,Y管理理论仍然是非常早期非常基础的一步,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Y管理理论为管理学带来了第一个具体的把人当作人来研究的框架,直接为更精细、更明朗、更严谨的激励理论(motivationtheories)作了精彩的开场白。
摸石头过河小贴士
其实理智一点的父母都知道,“虎妈”“狼爸”之类的标签都是用走极端来吸引眼球的噱头,王道还是做人。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均衡,刚柔并济,过犹不及。而做一个刚柔并济的父母,有个好办法就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不是说,“我像他/她这么大的时候都能打酱油了”。时代不一样了,您像他/她这么大的时候商店里还有叔叔阿姨帮您拧酱油瓶呢,现在能行吗?换位是当时当地换位:如果是我,练了一个小时钢琴,接下来还要学一个小时中文,我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换位思考,才能躲开走极端,把孩子变成羊或者狼的陷阱,带领我们走上和孩子的共情之路。
接下来这一章,我们将用《西游记》里天下第一号熊孩子孙悟空的故事,进一步系统讨论如何用激励理论来育儿。
夏安在小枇杷公号发表的《用管理学管理熊孩子,四大名著出奇招》系列文章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read more",了解/订阅北美儿童中文杂志《小枇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