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几回说到霍桑实验和三顾茅庐。霍桑实验开启了以人为重点的管理学研究的大门,诸葛亮对自己的前途做过理性分析。这个系列还会更深入地探讨。
研究了这么久,到底人和机器,有什么不同。
我承认,故事是故事,历史是历史。但是这样的故事能流传至今,人们对诸葛亮的爱戴,大概不只是因为他“神机妙算”的超自然能力。其中一定还有不少源自他的温暖、重承诺,和那么一点点天真吧。
“士为知己者死”,看起来着实荒谬。知己怎么折现?能值几个钱?会不会升值?是不是泡沫?好吧,也许古代的人不懂长线短线,不懂股票,不懂除了青菜可以炒来吃,房子也可以炒。但是就因为是彼此相知,不惜陪上自己的性命,投入产出似乎太不成比例了。
夸张?也许。荒谬?未必然。
假如有人一次次地劝你,说服你,恳求你,因为离了你他的公司就活不下去,有了你他的事业才有未来。你会不会有一点点飘飘然,怦然心动,脑海里会不会闪过“知遇之恩”这个美妙的成语?你想想,管孩子时候,这思路是不是可以用上一点点?
中国人太早精通人情的奥秘,同时也一直没有办法摆脱人治的弊病(放眼天下,谁又能够呢)。引入西方经济学之后,举国上下似乎茅塞顿开,自认为彻底了解人的精明自私。但当我们全面被市场机制折服的同时,我们也许忘掉了其实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有的时候比我们想象当中要天真。
我不是想要大家抛弃理智,失去控制,完全跟随自己的心,想怎么发疯怎么发疯。我只是想说,霍桑实验和三顾茅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孩子和抚养孩子的我们,都是人,不是机器,也不是机器人。即使是这个世界上最理性的中国人,在我们心底,还是像霍桑实验里面的工人一样,在现代社会冷漠枯燥的钢铁丛林中,在单调反复的流水作业里,期待着一点点来自于他人的关注和温暖。也许,套用李安的话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曲隆中对”。
每天五分钟时间,放下手机,离开键盘,放下电子游戏,放下工作(拯救世界真不差这五分钟),试着跟孩子专心致志地相处。聊聊天,听听他说话。如果实在无事可做,可以试着深情对视一下,看看孩子的眼睛,说说他对你有多重要。
既然“关注”这么重要,那么如何关注呢?其实很简单。也许因为这五分钟,你们家孩子将来会成为诸葛亮一样改变人类历史的栋梁,哪怕不,亲子关系的提升也绝对会给你带来无穷惊喜。相信我,没错的。呵呵。
夏安在小枇杷公号发表的部分文章: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read more",了解/订阅北美儿童中文杂志《小枇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