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每天使用词汇中的86%~98%都与父母一致,父母的每一句话,渐渐变成了孩子未来的模样。在儿童4岁进入幼儿园小班之前,就已经积累了高达3000万的词汇学习差异。
这里有一组最核心的数字:“13到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脑力劳动者家庭是487句话每小时,工人阶级的家庭301句话每小时,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是178句话每小时。”
这3000万的词汇差距极大影响儿童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情商、创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现。
这里有两个案例, 一个叫扎克大,概在八个月的时候接受了他的听觉生日,开始听到了声音。后来,大概到了三四岁的时候,这个医生就观察扎克,发现扎克各种话都会说,就是跟其他的孩子几乎没有差别。他上的是普通的学校,上的是普通的班级,他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没有障碍,他甚至可以跟人开玩笑,活得非常健康。
另外一个孩子叫米歇尔,七个月的时候换上了人工耳蜗,也获得了听力。但是,再过了几年医生追踪过去看发现米歇尔去上了残疾人学校,而且在残疾人学校学语言也学得非常的缓慢,很多词汇都不会。
耳蜗没问题,大家都听到的是一样的东西,怎么可能智力发展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大夫到他们两个家庭里边去观察,就发现扎克的家庭在他获得了听力以后,他的妈妈和爸爸哥哥姐姐每天就在不断地跟她说话,他每天获得大量来自外部的信息;而这个米歇尔获得听力以后,没有人刻意的跟她多讲话,而且她之前是没有听力的。所以,她的语言就比别的小孩子要慢很多,这时候其他的孩子和老师又慢慢地忽略了她,她的语言接受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最后,虽然她具备着完备的听力,但她只能够去上残疾人的学校。
因此,培养优秀的孩子,其实和父母的经济地位、身份职位关系并不大,只要父母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多沟通、多引导,孩子就有机会收获幸福的未来良性的亲子沟通和互动,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都有着不动声色的巨大力量
想让孩子聪明、健康,就让我们从多和孩子聊天开始:
1
和孩子多聊他喜欢的事
经常和孩子聊他喜欢的事,会让孩子觉得:爸妈是关注我、喜欢我的,能让他感受到爱和自我价值。不但能拉近关系,还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他的爱好。
2
从问题的细节入手
孩子放学回家后,有的家长喜欢一上来就问今天过得怎么样之类的大话题,孩子往往不知道怎么回答而语塞,不是孩子不想回答,而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所以家长们应该把问题细化,从问题的细节入手,比如可以问问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之类的话题。
3
敏感的话题,从侧面询问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是不存在隐私的,就大大咧咧聊任何话题,结果孩子不愿意说真话。对于敏感的话题,应该从侧面询问。比如想了解老师是否负责,可以从孩子朋友为例子来问。
4
平等的态度聊天
孩子喜欢微笑的父母,有的家长无时无刻都总喜欢摆出一副长辈威严的样子,让孩子看了害怕,不愿意说出心里话。聊天的时候应该放下身段,用平等的态度和蔼的和孩子聊天,让孩子忘记辈分的隔阂,放下包袱推心置腹。
事实上,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幼儿园,更不是重点小学,而是父母愿不愿意跟孩子多说话,是父母愿不愿意用更加丰富的科学的肯定的语言方式帮助孩子去建立足够丰富的大脑神经元连接。
图文来源于网络

欢迎预约肖老师谈家庭教育、谈自我成长
欢迎致电:13711637898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扫码关注
我不是虎妈

他不是学霸
扫码家庭教育咨询
肖乐群工作室

扫码购买
肖乐群老师
正版书籍
扫码保险理财咨询
肖乐群(我不是虎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