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两个人可不是美军中的黑人大兵,而是两个身着美军制服的埃塞俄比亚士兵,照片的拍摄地点是在朝鲜战争的战场(1953年)上。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朝鲜半岛近现代历史研究的爱好者。对这个话题能有持续的兴趣,除了那份永恒的“神秘感”之外,这块土地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之诡异、复杂也常常让我感觉眼前一亮,这里绝对是探求世界史边缘叙事多样性的绝佳素材。
就拿这张我偶然在维基百科上看到的照片来说吧,它背后就是一段长期被人忽视,甚至是根本不知道的历史——我们的“非洲兄弟”还曾在朝鲜半岛这块土地上与我们面对面的较量过
埃塞俄比亚,至今仍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联合国军”仅有的两个非洲成员(另一个是南非)。
·位于东非之角的埃塞俄比亚
·关于埃塞俄比亚的旅游提醒,可见有相当部分处于“不安全”状态。
二战后的埃塞俄比亚相比于其他的非洲国家,算得上是“高人一等”了。由于在战前就有自己的政府,还抵抗过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后来又随英军解放了故土,这样的履历简直就是战后地区大国的标配。
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有着敏锐的地缘战略目光,尽管国家孱弱,但在国际舞台上,他从不缺席。
·海尔·塞拉西一世,1934年。
·塞拉西在美军的军舰上,1945年。
他看到了二战结束之后英、法等国国力的衰弱,他也意识到争取美国的支持对于自己统治的重要性。所以,对于美国组建“联合国军”的计划,塞拉西积极支持,当即决定派军队参战。
这支被称为“Kagnew营”的部队可以算得上是埃塞俄比亚的皇家卫队,总共有一千多人,被编入美第7师的战斗序列。由于路途遥远等其他原因,这支部队直到1951年7月才抵达朝鲜,但抵达后也一直没有参加战斗。
·乘坐美军运输船到达韩国的埃塞俄比亚军队。
上甘岭战役开打后,美军终于把这支部队拉出来接受志愿军火力的洗礼了。令他们和所有人感到震惊的是,这支部队完全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种不堪一击的军队,虽然最终伤亡也不小,但没有逃兵,没有俘虏。这让美军指挥机构对他们肃然起敬。
此后埃塞俄比亚继续派遣士兵轮番上战场,在停战之前,总共有3158名士兵在战场上服役(其中121人死亡,536人受伤)。
·正在训练的埃塞俄比亚士兵
·战斗中的埃塞俄比亚士兵
·停战前在战壕中收听广播的埃塞俄比亚士兵
虽然埃塞俄比亚参战的时间不长,但“跟得紧”的态度和顽强严谨的军队作风,让塞拉西政府得到美国青睐。埃塞俄比亚成为了这个时期美国在非洲战略的支点,根据后来的统计,对埃塞俄比亚的援助占美国对非援助的一半以上。
埃塞俄比亚的参战还让他们与韩国人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因为美军经常派埃塞俄比亚军队和韩军共同出动执行任务)。埃军在停战后还停留到1965年才撤出。
·韩国发行的朝鲜战争纪念邮票
·为纪念塞拉西一世于1968年访问韩国而发行的邮票。
历史到这里很快便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塞拉西一世的独裁统治将埃塞俄比亚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入了深渊,社会各界怨声载道,民怨沸腾。70年代起,埃塞俄比亚又遭受旱灾,饥荒、疫情接踵而至,然而民间却流传着皇帝拿生肉喂养他的宠物狮子的照片。
1974年,军队发生政变,塞拉西一世的统治被推翻。埃塞俄比亚随即倒向苏联。
更加炫目的是,苏联将原本要前往索马里的朝鲜教官全部空运到了埃塞俄比亚,帮助他们训练“新型”军队。1975年,埃塞俄比亚与韩国断交,“兄弟”的角色就这样在半岛的两边发生了转换。
·埃塞俄比亚首都市中心的苏联式纪念碑,旁边的这个铜像由朝鲜相赠。
由于政权性质的转变,之前参加朝鲜战争“Kagnew营”的官兵都遭到了整肃,有的离开军队,有的流离失所,总之都是晚景凄凉。
最后还是韩国人重情义,非但在政府层面经常参加纪念活动,还对参战埃塞俄比亚老兵搞起了“异地养老”,非但提供养老金,还为他们的后代子女提供奖学金,有点准国民待遇的意思。
·李明博访问埃塞俄比亚时到“烈士陵园”献花圈
·埃塞俄比亚老兵到韩国参加纪念活动
·韩国电视台制作的关于韩国-埃塞俄比亚历史的专题节目
虽然对于埃塞俄比亚来说,面对本国长达数十年的内战、边境战争,以及动不动数万,十数万的伤亡,朝鲜战场上的那点事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但韩国人拿出了他们对历史的诚意,至少对于那些因为远赴重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打一场跟自己完全没有关系的战争,最后反而又受到连累的人来说,这是一生的安慰。
原创频道
↓  ↓  ↓
近期作品
人生专栏
科学潮人
诗意栖居

点右下角在看是默默的支持。
转发朋友圈是最有力的肯定。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如需转载请向作者获取授权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外交座谈会
世界不同
本号读者请加私微防失联
验证留言“已关注外交座谈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