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肯尼迪总统遇刺
50
周年,全美又掀起了纪念肯尼迪的热潮。针对他在两年多的总统任上的贡献,有人评价他是仅次于开国总统华盛顿、解放黑奴维护国家统一的总统林肯,以及二战最高统帅罗斯福的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让人不禁感慨,这位满怀自由主义理想的风流总统确实魅力无穷。这时,谁还会纠结于他作为唯一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美国总统,一直被怀疑他当年的畅销书是找人代笔所作?而他登上这个星球最具权势的总统宝座的选票同样被人质疑是由超级富豪老爸用钱买来的,他也是以史上最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功力深厚的在任副总统尼克松而得以当选。
这些起跑线上的陈年往事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机会成为引领美国民众在冷战的关键时期以超级大国的自信对抗苏联霸权的英雄。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大概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吧。
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当年我考博的时候,研究所只招10人,网上公布的准录取名单里也只有10个名字。不成想,在迎新会上出现了11个新生,而这第11个新生成了我的室友。我并没有发现这件事,是这位活泼的室友主动告诉我的。也就是说,她的导师一口气招了3个新的博士生。要知道,这个研究所有40多位导师,过半数的导师都有资格带博士生,而研究所每年的博士招生名额都只有雷打不动的10个!室友是怎么最终被录取进去的,我至今不清楚,我想恐怕连她自己都不大清楚,因为她的导师是个深受敬重的学者,而这个来自大西北的女生也是个正直的小姑娘。不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她的专业背景很对口,学术修养也不错。
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进了所之后,她表现得特别积极认真,无论是上专业课、写论文,还是参加体育活动。读博3年,这个小个子女生不但发表了3篇专业论文,获得中科院优秀学生奖学金,拿了不少中科院和研究所举办的体育比赛的奖项,而且还担任了研究所学术期刊的兼职编辑,同时还为通俗杂志写文章。毋庸置疑,比起当年的“首发阵容”,她这个“替补队员”是活得相当精彩的。
获得博士学位后,她顺理成章地留在了研究所,拿到了北京户口和中科院的事业编制。事后她说,其实留所的竞争很激烈,自己并不占优势,所以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旦被研究所拒绝,第二天就会和北京一家很器重她、打算以她为首组建一个项目团队的出版社签约。无论起跑线上的输赢,善于抓住机会并勇于进取的她注定拥有精彩的人生。
另外一个朋友也有类似的故事。他是我的大学同学,当年我们就读的是名校的文科冷门专业,毕业那年,成绩并不出众的他打算考本校的经济学院,毫无疑问,难度系数是相当高的。结果不出所料,他的考研数学分数不达标。大概是我们院的老师惜才,也希望提高学院的就业率吧,四处出面为他争取到了破格录取。大学毕业离校的时候,他是班上唯一送我到火车站的男生。虽然平时和他交流不多,但他的临别赠言却让我出乎意料。记得他在忙乱的进站口与我挥别时说:“保重了,我们班第一个在大学4年里自食其力的女生!”后来我们就各奔东西没有了联系。
10多年过去,最近我心血来潮试着谷歌他的名字,发现他已身为一家上市的房地产网站的地区负责人,履历上写着光鲜的名校经济学硕士。看着照片中他在经济论坛的讲台上指点江山的模样,依稀能看到他当年不服输的样子,似乎又和印象中那个寡淡无奇的男生有了天壤之别。
有个大学闺蜜的人生故事也多少有点异曲同工。她是个来自北京郊区农村的小女孩,母亲早逝,父亲一人把她兄妹俩拉扯大,高考时她考到了外地名校。4年大学生涯,她尽管不是班上最拔尖的学生,但学业成绩也很出色,该拿的成绩和证书一个不落。到了大四求职的时候,她把简历发到北京的名牌高校,很快就得到了面试机会。在那个人心惶惶的非典年头,名校老师还求贤若渴地催促她赶紧赴京面试,说机会很大。可她却不幸遭遇了“见光死”。因为小时候营养不良,她不但个子小,而且背有点驼,平时走路看起来是一瘸一拐的。注重形象的名校老师态度大变,当场委婉地拒绝了她。满怀期望却被当头浇了冷水,初涉世事的同学们都替她愤慨和无奈。
后来,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是进了高校工作就是继续在名校读研,唯独成绩优秀的她回京进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企,拿着比较寒碜的薪水。过了几年,我去探望她,她已单身很久,独自租住在北京近郊月租300块的农民房,房间里弥漫着下水道的味道。我很心疼,她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那时候她在公司技术岗,正以文科生的底子刻苦钻研IT技术,对于爱情和婚姻,态度淡然却不绝望。接下来的几年,就像走马灯一样不断传来很多关于她的好消息:她跳槽去了雅虎,还把一个北大硕士毕业的师兄给内推了进去;接着,雅虎并入了阿里巴巴,她也远赴杭州总部工作;在杭州经历了和刁钻蛮横的顶头上司的艰难磨合,她终于稳坐钓鱼台,拿着让很多文科生都艳羡的IT高薪,还邂逅了一个高大帅气的同行男友;接着就传来了她的婚讯,然后买房怀孕生子……她在自己的轨道上大踏步前进,一举超越了班上许多原地踏步的同学。如今,她早已成了我们口中心中永远的传奇。
记得上高中那会,很多同学和家长总是纠结于自己是以“正取生”还是出高价的“代培生”身份进入重点高中的,似乎“代培生”成了低人一等的标签。可是,高考披沙拣金,有多少“代培生”考出了高分拿到好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多少曾经傲娇的“正取生”却泯然众人甚至名落孙山?入校时的身份标签早已随雨打风吹去了。
上了大学,二流名校汇聚了大量从一流名校落榜而来的调剂生,又有人身陷于“调剂生”的迷失里。其实,4年后找工作,10年后纷纷成家立业,回头再看,人生成败和当年的出身又有何相干!
你看,温暖而睿智的几米不是说过吗——球赛失败了,但我们还是做出胜利的手势吧!多年以后,谁会记住那场令人沮丧的球赛呢?只会看见相片里我们灿烂的笑容。说得多好啊!无论当初的输赢,让我们定格灿烂的微笑吧!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
可以在右下角点“好看”支持。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关注本公众号
实力支持原创作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