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几乎所有人都在说“啥是佩奇”,剩下的人则在问“啥是‘啥是佩奇’”。
啥是佩奇?⬆️⬆️
《啥是佩奇》其实是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的预告片。
5分钟的小短片里,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在电话里听说孙子喜欢佩奇,便四处打听“啥是佩奇”,希望能在春节的时候送给孙子作为新年礼物。
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弯路后,爷爷终于根据村里人的描述,把一个烧柴用的鼓风机“变”成小猪佩奇带到城里,送给了孙子。
“亲情牌、反差牌、乡土牌”, @经济日报 称,“啥是佩奇”的三张牌张张堪称“王炸”,大家争相转发,朋友圈已经有刷屏之势。
与此同时,也有观点认为短片最后的标语“大年初一不收礼,全家进城看佩奇”,有些将乡村生活边缘化的意味,似乎乡村生活无比乏味,而进城看佩奇是一种“文化升级”,认为短片“全篇采用了一种城市精英主义视角,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刻板想象”。
对此,导演张大鹏在接受采访的时表示:我不认为农村有什么不好的,大城市也没什么好的,相对而言,农村生活会更简单纯净。
其实,如果仔细看这部短片,便可以通过爷爷多方打听时的情节管窥乡村生活的一角。
看直播的放羊大叔,小卖店货架上最新款的智能手机,日常生活的下棋、打麻将、喝小酒、看新闻,其实都可以间接展现如今乡村生活的丰富,至于为什么不知道佩奇,或许更像我姥爷只知道乔丹而不知道威斯布鲁克一样,关注点不同、有些代沟罢了。
而通过这个代沟展现出来的,不只是城乡文化的脱节,更多的是代际沟通的缺失,电影要表达的,也正是亲情和爱可以跨越这种代沟。
至于城乡之间的差异,城市当然有城市的好,它繁华、便利、撑起的是未来,而乡村也有乡村的动人之处,它亲切、接地气,连接的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往。
真实的乡村生活并不存在于人们居高临下的谈论当中,要了解中国乡村的真实生活,就要回到乡村去,去近距离地观察生活。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最近的一部电影《四个春天》。
《四个春天》的导演陆庆屹,资深北漂,家乡在贵州独秀山,在他们家,无论是父亲教师生涯的“最后一课”,还是平日里家庭出游的点点滴滴,抑或是某天饭桌上哥哥姐姐一时兴起的几句唱和,都被镜头捕捉下来。
这些影像,起初只是家人回忆时用到,父亲闲暇时候还会给一些视频片段配上音乐,偶尔拿出来放给母亲看。
直到有一天,陆庆屹把一些片段写成故事发到网上,网友们热情洋溢的评论让他开始重新审视并思考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片段——他萌生了拍一部家庭纪录片的想法,将与父母相处的日常生活拍下来,将自己家乡的面貌拍下来。
《四个春天》由此诞生。他没想到,平淡的记录竟收获了这么多感动。
你会发现,原来沉默寡言的父亲这么可爱,会对着穿坏了的鞋子笑起来,然后念叨着“有意思”;
你会发现,原来姐姐比记忆中更坚强,她曾在病榻之上,面对着镜头露出过那么灿烂的笑容;
你会发现,原来母亲是个“高手在民间”的段子手,会吐槽父亲的初恋情人是蜜蜂,会调侃父亲如果是律师,死在他刀下的冤魂会有好几十;
你会发现,原来那场看似平静而客观的葬礼拍摄中,其实导演手抖了,他的抽泣声被录进了视频,悲痛透过镜头传过来的时候,比记忆中更加刻骨铭心。
静下心来去凝视,普通人的生活里,也有许多值得捧腹大笑的瞬间,也有许多不胜唏嘘的人生感悟。父亲寒风中翘起的白发、母亲粗糙的双手、姐姐回眸的那个瞬间、哥哥离家的那个夜晚,这算不得什么新奇。
许多事情时间太久了,你都忘了当时的感觉,但当它们出现在荧幕上,我们内心的五味杂陈,甚于初见。
所以,记录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在某一天,可以重新观看生活。
同时,电影对于遥远家乡风貌的再现,也给了我们一个近距离感知乡村真实生活的机会。
人们有时候会很好奇,在如今的乡下,独守空巢的老人们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不在的时候,父母在做些什么?
《四个春天》用大量篇幅展示了远在家乡的父母如何度过他们的二人世界:
全副武装地去采摘过年要用的食材,在新春水雾氤氲的贵州山区里寻找大自然馈赠的新鲜材料;
在院里用最古老的技法熏出最有家乡味道的熏肠,是城市先进的流水线和冷藏保鲜系统无法存留的美味;
背上登山包去采集听说很珍贵的草药,在河边的清流里洗菜,在房顶开出一片空间种花,在菜地边上一时兴起跳起舞来;
听年轻时的音乐,唱曾经爱唱的歌儿,看燕子飞回屋檐,弹起心爱的“土琵琶”……
他们比城市里忙碌的我们更接近土地,也更接近生活。
其实,无论是张大鹏的“进城看佩奇”,还是陆庆屹的“回乡拍父母”,想表达的都是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如何与父母、与家庭建立联系。所爱隔山海,但如何使山有阶可登,使海有舟可渡,是他们共同关注的主题。
只不过,《啥是佩奇》的解决办法是把父母接进城,《四个春天》的解决建议是多回乡关注父母。
城市和乡村,重要的不是在哪里生活,而是生活本身。
那就不妨在这个春节带上相机去拍摄父母的生活,记录家乡的变化;或把爸妈接进城来,阖家团圆,看看“啥是佩奇”。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朋友们,其实没有什么“向往的生活”,重要的是,向往生活。
 • end • 
  我想,下面这些你也会喜欢——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撰文 | 郭  锰 
 责编 | 侯楠楠
※本号内容专属于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后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