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君假期出游小提示: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文明,很可能被做成表情包哟。
让座,一个颇值得玩味的词。

几十年来,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座位和公共空间里座位,说多不多,坐还是不坐?让还是不让?不好说,但仔细说一说,我们可以一窥这个时代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义务与奉献
20世纪60年代,“学雷锋”热潮,雷锋“在火车上扶老携幼,给老人让座位”的光辉形象,使得让座蔚然成风,“抢着让座”是一种时尚。同时,媒体很关注公共汽车的服务水平,其中服务员协调让座的能力往往得到褒扬。
20世纪70年代,公共汽车上的行为举止依旧被视为社会文明的缩影。人民日报发文指出:排队上车、主动让座,本是我们社会的基本道德。媒体也常劝诫年轻人“勿以善小而不为”。
1979年,崇文门路口
1982年3月,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文明乘客”是重要一环,一个“盲人让座”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而不让座的行为,成为众矢之的。中央媒体刊发读者文章呼吁:年轻乘客,请不要只顾扭头看窗外风景。
“那位姑娘,视力很好,睫毛也很美,为什么,应该让座时,却闭上了眼睛?稳坐如石佛?”
短促的语句,让人印象深刻。
1984年出台的《城市公共交通车船乘坐规则》,提出,“谦让老、幼、病、残者以及孕妇优先上车、船,主动给他们让座”。1993年,该规则作出修订,让座对象中增加“怀抱婴儿者”,而且在主动前加了个副词“应该”。
据媒体报道,在各个版本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均有“主动给老幼病残让座”等表述;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不仅要“让座”,还需“让路”。于是,让座和扶老人过马路题材屡见于学生作文。
“扶老奶奶过马路”成小学生热门创作题材
进入2000年,随着“老龄社会”到来,老年人优惠或免费乘坐公交的规定开始普及,“让座之争”更多地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为推动让座,奖励不再停留在精神层面。
2005年,绍兴公交公司出台奖励措施——给让座者每人每次一张爱心卡,凭此卡可充值5角。人民日报还开辟专栏讨论此举的得失。读者言论中,可以看出对“空洞的道德宣扬和说教”的不满,认为此举起码是对爱心行为的实质肯定。
2006年,武汉推行奖励文明,让座50次赠30元公交卡。有奖便有罚。2008年北京公交集团就出台新规——老人上车没找到座位,公交不能启动。相当于以全车人的时间来要挟让座。

注意,奖也好,罚也好,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的背后,是人们对于让座这件事认知的分化。
如果说当年不让座,会被骂。那么如今不让座,可能会被打。
疑惑与风险
能不能不让?能。
会不会被打?这是个值得担心的事儿。
2012年8月,杭州一小伙未给怀抱小孩的女子让座,与女子同行的男子连扇他5个耳光,打得鼻血横流。小伙本身就有残疾,被抽后回家痛哭流涕。
同年,陈凯歌影片《搜索》上映,影片中高圆圆饰演的女白领因为在医院查出了自己淋巴癌晚期,没有为老人让座,发生冲突,这个片段被上传网络后她遭到人肉搜索,一大群人的命运因此改变。“让座”“人肉搜索”同时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前者涉及“文明的边界”,后者涉及“法律的边界”。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讨论无果。
电影《搜索》剧照
冲突继续。
因为视频监控的广泛使用,多数场景都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
2016年10月26日,沈阳一女孩来例假没让座,遭73岁老人打骂脚踹掌掴。女孩说:“长这么大,我爸都没碰过我一个手指头,你打我……”老人说:“你得给我让座,你岁数这么小。”
2018年3月22日,山东济南K19公交车上,一名中年妇女逼迫一名小学生让座。男孩的书包被妇女扔到公交车地上,孩子哭着向妇女喊道:“你谁啊你!你凭啥打我!”妇女扇了男孩的脸,孩子的牙龈被打出了血。同车人表示,每次乘车“都能看到这个人骂人”。经查,涉事妇女李某某50岁,有精神疾病史。
2018年5月8日,一位孕妇乘坐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因为没给身旁大爷让座,被一边的大妈碎碎念道:“现在的年轻人素质不行”,感到郁闷不已。
2018年9月,北京地铁。一位50来岁的男子上车,因为没人给他让座,在车厢大骂:“北京的年轻人都是外地人,外地人就是不行,你们都没有爸爸吗?”无人回应,这句话却在其他乘客心里留下了烙印。
有人猜测,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当年自己不让座的年轻人,如今却开始打骂同样不让座的年轻人。
对此,老人们做出回应。比如,2013年3月,郑州市一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走上街头,手持“给年轻人让座”的纸牌,向社会发起体谅、爱护年轻人的倡议,并在多路公交车上实施让座行动。20多名队员中年龄最小的45岁,最大的80岁高龄。
让座,可以牵扯出年龄歧视,地域歧视,性别歧视等一系列问题。而归根到底,是“让座”这件事的价值和内涵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本质变化。
规则与文明
“先来后到,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在很多让座冲突相关新闻下,都能看到类似评论。
关于让座的新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2017年7月,上海地铁一男子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事后,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其他乘客的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对此,主流媒体评价道:
明明是我的座位我做主,有些人却偏要好为人师地做人情,应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文明重在自律,让座无须“点名”,从某种角度说,利用舆情压力,想为自己“道德贴金”,这种行为比不让座的性质更为恶劣。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不再苛责“不让座”,而是话锋一转,对于公共场合的道德绑架和道德贴金心理,进行了抨击。
2018年9月,一网红律师带着孩子坐火车,买的上铺,想换下铺,问了两个男生,没换;问了两个女生,换了,还不要差价。他写了一则长微博《火车换铺有感》,很感动,很感慨,“我们的问题解决了,谢谢两位好心的女孩。至于那两位男生,你们的做法也没错。只是有朝一日,你也会为人父,也有带着孩子出行的时候。希望你们不会遇到当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女孩~”,他还给这段微博加了标签“女生比男生更善良”。

律师本以为自己带孩子是弱势的,这段经历理应激起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共鸣。万万没想到,最后的两句话,有意无意地撩动了网友反感的神经。排山倒海的diss立马来到评论区,“你有200万粉丝,这样做不是道德绑架吗?”在上万条批评中,这句话堪称经典:道德是用于律己而不是律人。点赞已超十万。
是的,不让座,是合理拒绝。但谴责不让座,就是矫情。
过去,我们强调道德:不管这事该不该我做,我尽量做,做不到会受谴责。
现在,我们强调规则:先说好,这事该我做我就做,不做也没有任何问题。
其背后,是个人权利意识的强化。人与人如何相处?不侵犯别人的权利,是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高铁“霸座”横空出世,就显得尤其夺目。公交、地铁有票无号,讲究先来后到,礼让在人。而高铁座位,则是明明白白,对号入座。这种情况下,让座无从谈起,霸座却成了新闻。
2018年8月21日,孙某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提前坐了别人的座位,上演了“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的“博士瘫”。他受到的惩罚,是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包括普通旅客列车与动车组列车)。

罚轻了。模仿秀随之而来。
2018年9月19日,周某某在永州到深圳北的高铁上,强行坐到了靠窗座位,当列车工作人员协调座位时,却遭到了火力全开的拒绝,展现奇葩逻辑。周某某随后被罚200元,禁乘180天。
有人说,霸座是不文明的体现。其实错了。“明知故犯”不是不文明,而是过于精明。舆论场中,注意力资源也是有含金量的,刻意冒犯大众常识,刷新底线,以奇葩之举博取众人眼球,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真实意图。与一个有形的座位相比,在网络空间里霸屏占座,或许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
事后,孙某将自己坐轮椅的视频上传至网络,再次引发网友讨论
可以预料的是,此类模仿行为还将继续出现,考验公众神经。
如此精明的座霸扎堆出现,结合之前闹出的几起悲剧,人们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对于要脸的人,人肉搜索足以让他们崩溃到自杀;对于不要脸的人,大量的曝光可能在帮助他们趁势起飞。虽然你永远不知道他们要飞去哪。而其他人一旦参与到人肉搜索中就已远离正义。因为表达愤怒很容易控制愤怒才真正体现文明。
简史官曰:一个座位,包含着文明的演进。让座与否,已经不再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怎样让座,才是文明的具体体现。
 • end • 
  我想,下面这些你也会喜欢——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撰文 | 小笑侠
 责编 | 侯楠楠
※本号内容专属于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后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