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曾先生一家在瑞典的遭遇,如今可谓家喻户晓。
简单梳理一下这场风波:带父母赴瑞典旅行的曾先生号称因为弄错入住时间,经与酒店协商,酒店方同意曾先生一家人在大堂休息一晚。后来,酒店工作人员态度突然变得“恶劣”,请他们离开。接着,瑞典警方登场,强行将曾先生一家带离酒店,并“抛弃在了荒无人烟的墓地”。
就此事,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提出了严正交涉,但另一边,瑞典检方也很“淡定”,认定警方没有过错。
一段由瑞典媒体曝光的路人拍摄视频
针对此事的争论,至今仍未平息。审视一番各方观点,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两处。
一种观点认为,曾先生一家,尤其是曾先生在警察执法时略显夸张的表现,属于中国式巨婴的行为,可以说是“丢脸丢到了国外”;另一种观点认为,瑞典警方有粗暴执法之嫌,作为一个历来强调人权的国家,警方的所作所为尽显瑞典人的“虚伪”。
两种观点看似矛盾,却都与规则意识息息相关。
曾先生在预定酒店时弄错了入住时间,提前来到了酒店大堂。我们假定,这确实属于无心之失。那么,国内酒店会如何处理此事呢?让曾先生一家在大堂歇息一晚,算是一种相对稳妥的处理方式。这里头,体现的可能正是中国人情文化的精髓。
钱穆先生云,“中国文化最重人情。”在他看来,中国人重情,这是尊重生命的表现,因为生命本就多情。而西方人重物,“更倾听己之有”,这是西方个人主义的起源。不到时间即不能入住,请你离开则没有回旋的余地。
当事酒店
事件中的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曾先生见一位中国女留学生深夜未能找到处所,便将其引入酒店大堂一起休息,结果惹来酒店方面的不满。这可能是酒店工作人员态度突然转变为恶劣的重要原因。
若依“人情”论,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外主动帮助同胞,自不能算错。曾先生此举缘由大概是:既然都无家可归,同在酒店大堂休息又有何不可?但在规则面前,如此行为就站不住脚了——曾先生一家人是酒店住客,女留学生却不是。因此,批评曾先生的网友,针对的恐怕不仅是其个人,而是至今仍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规则的群体。
我们该如何看待瑞典警方的行为呢?瑞典检方认定,警方并无过错。从当地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说,也许如此。但曾先生的父母年事已高,又患病在身,当事警察可以在处置过程中做得更好,应该没有疑问。设身处地思考,当父母在一个极端陌生的环境中被警察以视频中所显示的方式“搬”出酒店,曾先生的情绪出现一些波动,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
至于把中国游客抛弃在黑暗之中的墓园,也似有不妥。事实上,按照当地规定,瑞典警方有权将曾先生一家送到远离事发地的地方,但具体到哪里,完全取决于执法警察手握的自由量裁权。
虽然这座公墓临近地铁,但当晚气温低于10度,曾先生父母年迈,又发现身临墓地,难免有负面情绪。为什么没有将三人送到更安全温暖的地点?很难讲这个合规的举动完全合理。可见刚性规则一旦运用不当,亦会出现瑕疵。
曾先生一家人被送到的林地公墓,在当地算是一处景点
许多媒体都已经指出,近年来,瑞典不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度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难民的涌入。瑞典酒店对待深夜留宿的曾先生一家的态度如此谨慎和不友好,恐怕与对治安状况的担忧不无关系。
比曾先生一家的遭遇更耐人寻味的是,此次事件在国内舆论场中造成的撕裂前所未有。猛烈抨击曾先生一家和指责瑞典警方做法欠妥的网友分属不同阵营,且双方情绪均相当激烈,各种难以入耳的词汇层出不穷。
两种观念之差以及是否巨婴的讨论,正是“保护个人权利”与“明确个人责任和权力范围,保护个人权利并尊重他人私属空间”的边界感之差。这种边界,正是由规则意识和理性认知筑成。有人担心明晰这种边界感会减少善意,实际上,在一个尊重规则的环境中,个体私有空间得到稳定的尊重和保护而不必为此神经紧张的时候,才会给真正的善意以生长的土壤。
目前,相关信息和证据仍然不算完整。保持一份理性,继续追寻真相的同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合理地运用规则?人们自身如何适应越来越强调规则意识的现代社会?如何培育更理性的社会心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end • 
  我想,下面这些你也会喜欢——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撰文 | 李勤余
 责编 | 侯楠楠
※本号内容专属于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后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