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数学家在民间
欢迎关注风云老师的小号
风云老师精华文章:
中小学篇:
小学篇:
中学篇:
高考篇:

最近有不少读者反映买到黑白盗版书,印刷质量差,油墨味道重。强烈建议大家在当当网自营店或者旗舰店,或者湖南科技出版社官方店,或者京东博库网旗舰店购买《中小学数学要义》。
一,
今天的文章专门点评北京大名鼎鼎的人大附早陪(全称人大附中超常儿童早期培养实验项目
招生简章上写着:
人大附中超常儿童早期培养实验项目是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项目旨在熔铸中外教育精华、坚持综合创新,对超常儿童早期发现、培养与评价的方法、机制及模式进行科学探索与研究。
招生对象是:

1.具有北京市户籍的海淀区五年级学生(2022-2023学年)。
2.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品德优良、智力超常,具有特殊才能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明显超出同龄人。
从这个招生简章和人大附官网上对这个早陪项目的介绍能看出,

这,
不就是统一考核选拔的神童教育吗?
三,

其实美国社会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也非常热衷追捧神童,类似的这种神童教育也搞过,就是当时全美非常瞩目的纽约的亨特天才学院,不过很快就失败了。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也是非常热衷搞神童教育,中科大的少年班在那个时候就非常红火。但是从四十年后的今天来看,当年的这种神童教育热潮无疑是非常急功近利,也是非常失败的,当年举国追捧的那些神童,真正成为某些领域栋梁之材的极少,人生悲剧的倒有不少。
这类神童教育之所以失败,最关键的原因是过早的给儿童贴上天才,神童,超常儿童的标签和过高的社会期望,这往往会给儿童造成与他年龄完全不相称的社会压力,反而会对他的成长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心理影响。
神童也好,天才也罢,他首先是个活生生的人,智力发育,知识学习可以提前,但是,心理发育,身心成长是无法提前的。
四,
到如今,2023年了,这种国内外都早就实验失败过的教育模式,人大附中居然还在搞,甚至还宣称“熔铸中外教育精华”???这不是搞笑吗?
我看了人大附官网的介绍说,这个早培项目招入的学生是进入所谓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班”,目的在于选拔超常儿童进行早期培养。作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甚至还喊出“人大附中“早培班”正在为破解“钱学森之问”寻求“答案”。
这就更搞笑了!

真正的国家创新人才那都是国之重器,
居然能靠在小学五年级阶段,通过统一的筛选机制统一筛选,批量培养???
你别说爱因斯坦,牛顿,狄拉克那样的巨匠,就是数百位的诺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有哪一个是靠从儿童阶段统一筛选为超常儿童/神童/天才,然后专门培养出来的???
五,
真正的国家创新人才,他的才能,他的天赋,从哪个阶段开始显露出来,这个根本无非预测的。
以数学教育为例,我在文章《因为对数学天赋的认知误区,绝大部分鸡娃家长都犯了大忌!》中已经举了大量例子说明这样一个事实:
“即使在普遍有数学天赋的数学家群体中,数学神童也是属于少数现象。更多的数学家在中学之前对数学是不感兴趣的,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也很一般,进入中学之后,由于接触更新的数学知识,或者接触到某本有趣,深刻的数学书,或受名师赏识,引导,才开始对数学感兴趣,渐渐激发数学天赋。”
所以创新人才真正需要的根本不是从小筛选,而是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知识文化,尊重教育,尊重创新的社会环境,以及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有了这样的大环境,中学阶段,大学阶段各种才能,各种天赋才会得到自然的发挥,展示,
至于小学阶段,大部分孩子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各种才能天赋根本还没来得及显示出来。

像人大附早培这样子从小学开始就迫不及待地的掐尖,这就是典型的“猴急”,非常急功近利。
都到了2023年了,像人大附早培这样愚昧落后的,在国内外都早已被证明行不通的,神童教育模式,居然还能在北京大行其道,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近期热门文章:
1,打肿脸能充胖子吗?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全面精准点评贼叉的《不焦虑系列》
5,2023年高考数学函数大题,其实就是典型的题中题!
6,贼叉,今年的七份高考数学卷,每份卷子都可以打你的脸!
7,我从未见过如此。。。。。
8,贼叉的“高考阅卷人”身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9,贼叉,看到今年的海淀期末统考试卷,你会不会脸红???
10,贼叉,看到海淀的评分标准,你会不会感到羞愧???
今天开通了小程序留言功能,欢迎点击👇小程序留言评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