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上周发了一条好物征集,感谢后台发给我文字和图片信息的读者们,还有支持我的妈妈群的小伙伴,粗粗算来有100多位妈妈参与,所以需要点时间整理,本月一定会分享出来,等我哦~
早些时候和群里妈妈聊天,说到孩子小时候其实还好管,只用处理基本的生存问题就行,等越长越大,各种各样情感和心理上的问题才让家长头疼。上周刚好和本文作者赵晴聊天,她提起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我用kindle先看了电子版,觉得还不错,在这里把她的读书笔记分享给大家。赵晴是美国范德堡大学数学教育学系的博士,之所以提学校是因为这是连续多年排名全美第一的教育学院,她对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深有研究,她曾是罗永浩英语学校合伙人,现在在美国从事教育研发工作。虽然本书作者探讨的更多的是青春期的问题,但是对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陪伴方式和对孩子的引导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找来读读。
这本书英文直译是<特权的代价>,副标题是<家长的压力和物质的优越如何制作出一代孤独而不快乐的孩子>。作者是北加州Marine County一个具有25年经验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她写这本书是因为她观察到一个现象:最近若干年,出现心理问题的青春期青少年比例逐渐增高,而且这些孩子往往来自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他们通常有着不错的学习成绩,出色的校外活动经历,丰富的阅历,在青春期之前并没有暴露明显的问题。但是,面临青春期心理的巨大转变、个人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最显著的情况是女孩对性关系的放纵和男孩对药物的滥用。
作者提到了这样几个她观察到的情况:
1
高质量陪伴的缺失:在经济条件优厚的家庭,父母往往从事高压力工作,对孩子缺少陪伴,常使用大量物质来填补空缺和愧疚,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之间基本没有深层次的沟通。而那些唾手可得的物质也让他们无法体会到满足感(并非自己劳动所得),丧失兴趣和目标,并且变得格外自私。作者提到,对于这样的孩子,你很难用物质激励来引起他的兴趣,对于一份10块钱/小时的工作,他们通常很不屑,因为他自己有一个200万美金的trust fund。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后,物质的丰富很难换来身份成长的快乐。
2
家长的干预:书中提到三种类型的家长:authoritarian, authoritative和permissive,从极权到极放纵。家长的干预和孩子责任感的成长,这中间的界限应该在哪里。家长不经意的对孩子的过分夸奖会加剧他们对世界认知的矛盾,在家长眼中非常优秀,最优秀的他们,为什么还要做哪些琐碎的事情呢?作者强调的是温暖的家庭关系(warm connection)要和明确的规则(discipline)相结合。
3
建立正确的三观:快乐应该能够脱离物质而存在,这需要一个人了解自己是谁,是否能够帮助别人,道德观是建立在什么智商。而青春期身份形成的过程中,来自优越家庭背景的孩子往往缺乏这方面的成长。
书中有一些case study,后半部分还讨论了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成长特点和行为表现,同时给家长提供了一些应对意见,简洁实用。中文书籍没有直译,而是起名<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我觉得这个标题把一个严肃的,有紧迫感的问题鸡汤化了,还是更喜欢英文原来的标题。
全书读完,我有以下几点分享:
1
目前科学研究已经开始能够把孩子的某些心理特征和基因建立关联;人们普遍可以接受人格分裂是有基因层面的原因,或者有些人还不能接受“爱顶嘴”、“不听话”的性格也有基因的影响。但是一旦我们可以慢慢了解孩子的哪些行为是与基因有关的,我们或许更容易对他们面临的一些挑战产生同情和理解。有一些孩子天生可能就充满负面情绪,作为家长,你可以天天试图改变他,把每天都变成战争;你也可以告诉自己,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就是不一样,更包容一些。
2
对孩子的批评对事不对人,在纠正他的行为的时候,不要推而广之去批评他的性格(不听话,自私,没有自制力等)。
3
对于孩子的表扬,要和对他的批评相结合,鼓励是好的,但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现实的自我认识,而不是一个膨胀的自我。
1
END
1
猜你还想看我的这些文章:
睡眠作息
吃喝
旅游
健康
文体
教育
既然看到这里了,就长按关注一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